<h1>此美篇僅獻給一九六七年去北大荒大興農場五隊(57團七連)的北京知青全體</h1> <h3><font color="#b04fbb"><b>片頭語:一九六七年十二月六日,難以忘懷的日子。這是我們響應祖國號召滿懷激情奔赴〝北大荒〞的日子,是我們〝屯墾戍邊〞知青生活開始的日子。<br>已經五十周年了,這段火熱艱苦的歲月,是我們永久的情結,那親歷親為的一幕一景,時時螢繞展現在我們的腦海里。熱心荒友匯集大家當年舊照編輯成冊,重新展現了那段年月我們生活和工作,是我們的真實寫照。翻看這珍藏許久的圖景,會讓我們重溫那段生活經歷,也會引發我們無盡的遐思。<br>半個世紀的時間,只是歷史的一瞬,而對我們彌足珍貴。那年月,那經歷,我們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它將永遠珍藏我們的友誼,它將深深的深深的保留在我們心底。</b></font><br></h3><h3><font color="#b04fbb"><b> ——李軍</b></font></h3> <h3></h3><h1><font color="#167efb"><b>第一部分:歲月留痕</b></font></h1><p><br></p><h3><b><font color="#b04fbb">這一輩子過得真快<br></font><font color="#b04fbb">三腳兩腳,就走到了六十開外!<br></font><font color="#b04fbb">我們當年的那些小知青啊!<br></font><font color="#b04fbb">如今都變成了老頭老太。</font></b></h3><p></p> <h1>當年北京工藝美術學校的高材生們九人來到小五隊,雷兵是當年去五隊北京知青的排長。先在小五隊農工排,后來任炊事班班長工作,六八年九月調到二十五團車隊,后來到五十七連、五營從事教育工作。</h1><h3></h3> <h1>李軍先在農工排工作,69年后被任命為七連的青年干事、副指導員、指導員等職務。七四年以后調到團部學校任黨支部書記。</h1> <h1><font color="#b04fbb">潘非曾在七連農工排、食堂工作,業余時間兼任七連的的板報組長,之后調到團部中學做教師工作。</font></h1> <h1>祁少宇先在農工排工作,六九年三月調六十一團做機務工作。</h1><h3></h3> <h1>田力先在農工排工作,在七連工作中兼職板報宣傳工作,擔任版報組組長認真負責,六九年三月調六十一團后到學校任教。</h1><h3></h3> <h1>燎原曾經在農工排工作,后來一直在后勤工作,擔任全連的燒水工作。后來調到團機關工作。</h1><h3></h3> <h1>趙為民開始在七連農工排工作,六八年調到二十五團修理連工作。</h1> <h1><font color="#167efb">高峰曾在小五隊農工排工作,曾在食堂、機務工作過,于69年參軍入伍,三年后復原回農場修理廠工作,后來返城回京,于2013年9月病故。</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李寶泉在七連農工排工作,72年就調到科研連任統計工作,后來返城于2012年病故。</font></h1><h3></h3> <h1><b><font color="#b04fbb">下面是北京九十中的初中生十四人,當年他們只有四人接近十八歲,其他人僅有十五六歲也來到了北大荒。</font></b></h1> <h1>張繼英從農工排到食堂工作,,后來在機務工作,70年任出納員,文書,司務長工作,71年3月調到科研連工作,七五年七月到二十五團五營做后勤工作。</h1><h3></h3> <h1>劉軍(劉敦)從農工到機務烘爐工作,七0年底調到十二連,七四年調到 十六連工作,直至返城。</h1><h3></h3> <h1>常征開始在農工排工作,后來被培訓為獸醫,六九年三月調六十一團繼續做獸醫工作。</h1><h3></h3> <h1>盧瑞敏先在農工排工作,69年初調到場部商店,后來到銀行工作,天生一副好嗓子,當年樣板戲流行時擅長唱老旦,《沙家浜》里的沙奶奶演的好!</h1><h3></h3> <h1>郭秀英從農工排到食堂工作,后來到機務開拖拉機,七五年調到六十一團學校食堂工作。</h1><h3></h3> <h1>薛燕開始在農工排工作,后來到豬號工作,不久就被選送學校教學,一直到返城。</h1><h3></h3> <h1>吳印雪在七連務農,后來到馬號工作,在后勤趕馬車,牛車,學的一手好老板活。</h1><h3></h3> <h1>韓征先在農工排工作,后來到漁亮子工作,六九年三月調到61團任農工排排長。</h1><h3></h3> <h1>李鳳琴從農工到豬號工作。后調到二十六連做教育工作。</h1><h3></h3> <h1>靳軍在七連做農工,六九年三月調六十一團從事農工、機務等工作。</h1><h3></h3> <h1>滕秀英先在農工排工作,69年3月到61團從事農工,衛生員工作,后調到醫院工作。</h1> <h1><font color="#808080">張為民先在七連農工排工作,后來在機務康拜因上工作。</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郁文忠一直在七連工作,從農工到機務開拖拉機,返城后于2010年病故。</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王旭先在農工排工作,因身體不好經常住院,六八年底回京探親假后失聯至今生死未卜。</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b>第二部分:回望青春</b></font></h1> <h1>那些年我們的青春是在這片黑土地上度過的,那些年我們在冰與火里奮斗;在苦與甜中品嘗;在老職工呵護下長大;在復雜的社會里磨煉……</h1> <h1>徐劍秋,?,張小玲,田立志,常征,田力,韓征,錢俊橋,祁少宇</h1> <h1>蔣善樂,李軍,李寶泉</h1> <h1>在三忠四無限于的年代里,我們回京探親總要手捧紅寶書在天安門前留影,表示知青對毛主席的忠心。</h1> <h1><font color="#010101">當年張繼英和張為民在57團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里</font></h1> <h1>盧瑞敏在57團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里</h1> <h1>燎原、田力、雷兵、祁少宇、趙為民</h1> <h1>徐劍秋,?,張曉玲,王立志,田力,常征,錢俊橋,韓征,祁少宇</h1> <h1>看看這些兵團戰士年輕時候的樣子</h1> <h1>徐大軍,王香玲,王金華,盧瑞敏,艾艷華,程萍,高志書手捧紅寶書向毛主席表忠心!</h1> <h3>5</h3> <h1><font color="#ff8a00">照片提供:六七年七連北京知青<br>編輯制作:哈爾濱知青周晶</font></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日县|
峨山|
龙岩市|
唐海县|
昂仁县|
黄梅县|
锡林郭勒盟|
汶川县|
马公市|
岗巴县|
东安县|
安阳县|
建瓯市|
阿荣旗|
枣强县|
康乐县|
从化市|
建阳市|
克拉玛依市|
甘洛县|
永州市|
肥西县|
乳源|
安西县|
玉林市|
黎川县|
西城区|
时尚|
五河县|
宝鸡市|
永定县|
天水市|
贵港市|
景谷|
泰宁县|
久治县|
合肥市|
榆中县|
南昌县|
米林县|
云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