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越來越相信緣分,如果說折返郎木寺一心一意為了看天葬,到了色達這想法突然變得沒那么強烈了,甚至可以說是在酒店老板娘的再三勸說下才決定前往。</h3><h3>究其因,可能是伴著沖動的想法一旦有了冷卻的時間,曾經的渴望也跟著降溫了。然后,給延宕的行為找一系列的借口和托詞。</h3><h3><br /></h3> <h3>色達五明佛學院到天葬臺大約5公路,不少當地的面包車在山腳下的車站拉生意,我們打算自己開車過去,到了停車場發現胎壓不穩的右后胎徹底癟了。這個時候距離天葬開始時間不到1個小時。擺在我們面前有兩個選擇,一是搭乘面包車去看天葬;二是找地方補輪胎,時間如果來得及開上車子直接去。</h3><h3>結果居然選擇去補胎。</h3><h3>一個搭訕,惹來了一直纏著我們的面包車司機。這是一個年輕的后生,他說可以帶我們去他家的修理廠,但要收50元錢,考慮到人生地不熟,又趕時間,就答應讓他領路。結果,出門左轉再左轉只需開一點點路就到了。不想評價他的行為,只是不希望這片凈土被這樣的人玷污。</h3><h3>補好車胎,時間綽綽有余,于是,懷著無比復雜的心情前往天葬臺。</h3> <h3>不知從何時起,不少旅行團開始把他們的游客帶到這里,不同的殯葬風俗,加上游客良莠不齊的素質,保不準觸犯禁忌,從這一點看,至少體現了藏民包容的心態和博大的胸懷。</h3><h3><br /></h3><h3><br /></h3> <h3>據說上師丹增嘉措仁波切用心血重建這座尸陀林的用意之一,就是希望所有到訪的來客,都能對生與死有一種更深刻的體會。</h3><h3>它不僅是天葬的地方,更是局外人了解天葬這種民族習俗內涵、精髓之所在。有專門的講解員免費講解,這也是目前國內屈指可數的不收任何票費的觀覽地,不知道還有沒有必要加上之一。</h3><h3>如果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朝圣地,這里就是我心中的。那么一塵不染,沒有一絲銅臭味。</h3> <h3>跟隨解說員,走近尸陀林文化。</h3><h3>這里最顯眼的是一座黑色的標志性建筑,名曰:閻羅山,正面應該是閻羅吧!張著的大嘴就是出入口,代表著死亡和無始無終的輪轉。</h3><h3><br /></h3> <h3>閻羅山洞中,掛滿了亡人的骷髏頭骨,以此向人們展示死亡和無常的意義。</h3> <h3> 閻羅山前有一具亡人雕塑,藏人們在此跪拜,有的躺在兩腿、胸和頭等部位祈禱,我理解這該是藏傳佛教中的六道輪回吧!</h3><h3>講解員尊重并兼顧所有人的感受、不同民族的信仰以及民俗,帶大家到下一段臺階面對閻羅山的一塊石板前,自愿順式俯臥在石板上,一邊唱念六字真言,一邊許下愿望。</h3><h3>我想俯臥在石板上的人,起碼這一刻內心是純凈的。</h3> <h3>不遠處有一個鑲滿寶石的石壇,人們爭先恐后撫摸,當然是為獲得好運氣。而在我看來,一個人的善行與善德才是好運氣的根基。</h3><h3><br /></h3> <h3>半包圍的圍墻上的浮雕,描繪的是六道輪回。我想若是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來此,就不會有人死后到底有沒有靈魂的疑問了。</h3><h3><br /></h3> <h3>關于靈魂的有無,從物質不滅定律的角度考量,未來的高科技會給出科學的答案。</h3> <h3>一旦把死亡賦予故事,人們有的不再是對死亡的恐懼,而是積善行德,修個好來世。如果不想那么遠,起碼在現世留個好名聲。</h3><h3>所以,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會用清規戒律約束、規范自己的言行。</h3> <h3>還有一個綴滿頭發的轉經筒,據說如果把頭發系在上面,臨死的時候就不會因留戀、顧念現世遲遲不肯撒手人寰。</h3><h3>下意識地擄下幾根自然脫落的頭發,卻一點沒想綁在上面。生命中的親情、友情、愛情怎么可能清空哪!好好修為,為只為做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懷的善良的凡人。</h3> <h3>距離天葬的時間近了,指定的觀看點被鐵絲網圍了起來,形成一個階梯式看臺。我在看臺的第一排找了個位置,帶游客的導游一個勁兒地強調別對著天葬池拍照、錄像…并帶領大家唱誦六字真言,這感覺像似參加一場盛大的陌生人的追悼會。不一樣的是沒有眼淚,沒有悲傷,沒有生離死別的場景。有的是祈愿、祝福,當然也少不了好奇和恐懼。</h3> <h3>遠處天葬臺的門開了,有人背著一個袋子,這袋子里面裝的就是死者的尸體,一個、一個…一共十巨。據說死者都是雙膝彎至胸口,蜷曲著,形狀回到在母親子宮中胎兒的樣子。</h3><h3>接下去一個巨大的布簾圍起天葬臺,天葬師開始肢解尸體。如果站在看臺的最頂層,借助望遠鏡,便可一目了然地看清整個過程。我既沒有膽量,也沒有好奇,囫圇地堅持,已是極限。</h3> <h3>只隔一道鐵絲網的山坡上,一瞬間禿鷲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被稱為神鳥的禿鷲只食尸體,不吃其它任何東西。當它們從人群上空飛過的時候,不少人的身上、頭上留下了便便,雪白雪白的。想象力爆棚的我,瞬間險些將五臟六腑嘔出來。</h3> <h3>這些神鳥真的像傳說中的那樣等級森嚴,從他們的列隊不難看出這一點。后來者有的直接落在方隊的最前面,有的落中間,有的在后面。</h3><h3>也許死者太多,天葬師處理的時間過長,神鳥們等得有些不耐煩,幾次一涌而下,那氣勢雄壯極了,真的有如排山倒海之勢。但每一次的沖鋒,都被維持秩序亡者家屬和工作人員擋在警戒線外。多虧他們對活人不感興趣,不然的話,一叼一個準。</h3> <h3>特別奇怪的是,站在臺沿兒上的一只禿鷲,從一開始就深深地埋著頭,對著遠處的經幡像似默哀,而且從頭到尾一動不動。</h3> <h3>關于天葬坊間有這樣的說法,尸體被禿鷲吃得越干凈,證明修行的越好,罪孽越少。所以,天葬和土葬、火化于生者而言,情感大相徑庭。前者,親眼目睹親人被禿鷲啄食,希望消失得越快越干凈越好,因為它意味著死者生前的品德和升往極樂世界的節奏。結束今生,是為了開啟來世,他們對來世的有無從不游離,堅信不疑。所以,面對死亡,從容、淡定。后者,死亡意味著永別,是生者在追憶中對死者因某種歉疚和未盡的孝道而留下的追悔莫及、無法彌補的遺憾,是看上去的哭天搶地,依依不舍。</h3> <h3>前者把肉身僅僅看成是承載靈魂的皮囊,一當靈魂脫離了肉身,布施于皮囊而言就是最大的價值,也是人生中最后一次善舉。</h3><h3>這讓我想起佛經中"舍身飼虎"的故事。</h3><h3>所以,在我們看來的殘忍、冷漠完全是不同信仰導致的不同結果。</h3><h3>他們覺得土葬、火葬都不夠環保,認真想來還真是不無道理。</h3><h3>據說,天葬師在肢解尸體的過程中,對人體解剖學的完善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h3> <h3>還有就是天葬是講究資格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天葬。那些品行不端,患有傳染病的死者是不允許天葬的。</h3> <h3>拍打著翅膀飛向天葬臺的禿鷲群起的剎那,紛亂的思緒收攏起來。后背像被從冷庫里剛剛取出的一捆鋼針同時刺入般冰冷、疼痛。隨著一股強烈、腥臭難聞的刺鼻氣味,胸口又是一陣濁浪滔天般的翻江倒海。</h3><h3>看著享受了饕餮盛宴后的神鳥們自得地飛向藍天,彷佛看到了脫離皮囊的靈魂幻化成的一張張笑臉,那以身飼鷲和藹可親的微笑,帶著天堂的溫度,暖暖的。</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交口县|
共和县|
宣恩县|
昌乐县|
灯塔市|
阿图什市|
梁河县|
尖扎县|
喀喇|
宿州市|
蕉岭县|
达孜县|
珠海市|
敦煌市|
定陶县|
新宁县|
绥德县|
大化|
巨鹿县|
右玉县|
依兰县|
齐河县|
蕉岭县|
石台县|
新津县|
友谊县|
黄浦区|
扬中市|
瑞安市|
南和县|
曲水县|
镇巴县|
岐山县|
渝中区|
敦煌市|
济宁市|
昌江|
通城县|
乐陵市|
乌海市|
津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