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齊白石畫蝦可說是畫壇一絕,靈動活潑,栩栩如生,神韻充盈,用淡墨擲筆,繪成軀體,浸潤之色,更顯蝦體晶瑩剔透之感。懂得筆墨也善于操縱筆墨的齊白石,他在下筆畫蝦時,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筆痕表現蝦的結構和質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筆法描繪蝦須和長臂鉗,使純墨色的結構里也有著豐富的意味,有著高妙的技巧。以濃墨豎點為睛,橫寫為腦,落墨成金,筆筆傳神。細筆寫須、爪、大螯,剛柔并濟、凝練傳神,顯示了畫家高妙的書法功力。 </h3> <h3>齊白石(1864-1957),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并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他是一個放牛娃和木匠出身的大畫家,一生儉樸,時時不忘農村生活,對魚蝦、花鳥、竹子等孩童時農村生活常見物特別有感情,并且這些都成為他畫畫的題材,反應在作品上都顯得生氣盎然,特別是魚蝦,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h3> <h3>齊白石《蝦趣》圖,創作于1948年,現在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館,是其晚年畫藝成熟的代表作品。齊白石從小生活在水塘邊,常釣蝦玩;青年時開始畫蝦;約40歲后臨摹過徐渭、李復堂等明清畫家畫的蝦;63歲時他畫蝦已很相似,但還不夠“活”,便在碗里養了幾只長臂蝦,置于畫案,每日觀察,畫蝦之法亦因之而變,他的蝦也成為他代表性的藝術符號之一。白石畫蝦已入化境,在簡括的筆墨中表現了游弋水中的群蝦。下面從《蝦趣》用墨、蝦的形態、蝦的用筆三方面對此畫作簡要賞析。</h3> <h3>一、從墨法上看,用淡墨畫蝦體,用濃墨點睛,把墨、水與宣紙結合的氣韻效果把握得很好,使蝦看起來通體透明,形象生動。墨色的深淺濃淡,表現出一種動感。一對濃墨眼睛,腦袋中間用一點焦墨,增加了蝦頭的重量感,在左右點上幾筆淡淡的墨,蝦的頭部在晶瑩剔透中有顯得變化多端。蝦的腰部再用淡墨點出,與頭部重墨形成明顯的對比,把透明的、游動的、活生生的蝦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形神與筆墨的完美結合,可以 說前無古人,開拓了中國意筆寫實型水墨用法,對中國一大批水墨寫實畫家有著巨大影響。</h3> <h3>二、從蝦的形態上說,齊白石畫蝦,多為“長臂蝦”,晚年的齊白石畫蝦以“白蝦”為模特,追求形神兼備, 《蝦戲》中8只蝦形態各異,有的嬉戲打鬧,有的左顧右盼,有的交頭接耳。中間幾只蝦看似擁擠,實則繁而不亂,細細觀察每只蝦都清晰可辨,畫的惟妙惟肖。蝦是一種群居動物,最喜歡的就是在一塊打鬧,這幅畫中的蝦正是他們相互嬉戲時場景的在現,無怪此幅畫稱之《蝦戲》。畫作為人內心世界的反應,關于白石老人,我們從這幅畫中也可追尋。蝦極具有觀賞性,需要很高文化素養的人才能欣賞到它的美,白石老人具有很高的文化修養。蝦好動,充滿活力,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樂觀、自足、充滿活力和情趣的老人形象。</h3> <h3>三、從作者用筆的變化看,簡單幾筆淡墨側鋒用筆,使蝦的腰部呈現各種異態,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蕩的,也有彎腰爬行的,增添了蝦的透明度和動態感,讓人覺得它富有彈性和生命氣息。蝦的尾部也是通過寥寥幾筆淡墨,使蝦表現的既有彈力,又有透明感。蝦的一對前爪,由細而粗,數節之間直到兩螯,形似鉗子,有開有合,用圓潤而有力度的淡淡的筆墨使蝦顯得更有活力。蝦的觸須用數條淡墨線畫出。此外,為表現出那種透視感,用虛實結合,簡略得宜,似柔實剛,似斷實連,直中有曲,亂小有序的線條,使紙上之蝦看似在水中嬉戲游動,觸須也像似動非動,力求深入表現它們的形神特征。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丹县|
太康县|
固原市|
惠安县|
民和|
松原市|
沿河|
紫金县|
乌恰县|
齐齐哈尔市|
科技|
城口县|
名山县|
海林市|
南召县|
叶城县|
东山县|
凭祥市|
隆德县|
丽江市|
桦南县|
盐山县|
慈溪市|
庄河市|
大余县|
德安县|
内黄县|
台山市|
大渡口区|
温宿县|
宝坻区|
望江县|
罗源县|
定兴县|
灵丘县|
山阴县|
鄂尔多斯市|
临漳县|
台南县|
策勒县|
禹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