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經過一個月的籌劃和半個月的準備,肯尼亞之旅終于成行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起航</b></h1> <h3> 搭乘肯尼亞航空公司波音787大型客機從廣州出發經越南河內飛往內羅畢,我們有幸換到了頭等艙1A和1C的兩個座位,24人的座艙只上了5~6人,顯得有點奢侈。在飛機上吃上一頓精制的西式晚餐后美美的睡了一覺,經過十一個小時的飛行,旭日從地平線上升起,透過自動感光舷窗,內羅畢的第一縷陽光迎接著我們。</h3> <h3>內羅畢機場</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納瓦莎</b></h1> <h3> 早餐后,我們乘坐四輪驅動的越野車前往納瓦沙湖,它坐落在大裂谷之內,由斷層落陷而成,南北長20公里,東西寬13公里,最深處20米,湖面海拔1900米,是大裂谷內最高的湖。納瓦沙湖是肯尼亞最美的,也是唯一的淡水湖。</h3> <h3>途經東非大裂谷</h3> <h3><font color="#010101">納瓦沙湖</font></h3> <h3>水羚羊</h3> <h3>新月島上的金合歡樹</h3> <h3>美麗的水鳥</h3> <h3>奔跑的斑馬</h3> <h3>悠閑的角馬</h3> <h3>潛水的河馬</h3> <h3>草坪上,牛羊在吃草</h3> <h3>Naivasha Simba Lodge酒店</h3> <h3> 隨后,我們來到景區內的Naivasha Simba Lodge酒店,汽車剛停下幾個非洲小伙就主動來迎上來,將我們的行李送到房間,熱情的酒店服務員送來了折疊的很講究的毛巾和一杯濃濃的橙汁,這一切做得都是那么自然得體,絲毫沒有殷勤做作的感覺。中飯和晚飯都是西式自助餐,一大堆的刀叉整齊的擺在餐位上,菜肴很豐盛,大師傅現做的煎牛排最受歡迎,餐臺上擺著六七種飲品,還有茶和咖啡,服務生熱情地向我們推薦啤酒。</h3> <h3>夕陽下的納瓦莎酒店</h3> <h3>酒店草坪上吃草的斑馬</h3> <h3>窗外羚羊在草坪上吃草</h3> <h3>長頸鹿在酒店的樹林里散步</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阿伯戴爾</b></h1> <h3>公路旁的農貿市場</h3> <h3> 經過坎坷不平的崎嶇山路,跨過荒漠般中的赤道,我們的越野車正加足馬力向阿伯戴爾自然保護區挺進。下午我們來到由無數樹干支撐建造而成的The Ark Hotel酒店,它位于阿伯戴爾自然保護區叢林的深處,酒店是一個與世隔絕的空間,分為三層,房間很小,只有洗漱間和臥室,全是木質的,門上也沒有安裝鎖具,只有一個古色古香的插銷。雖然硬件比不上以前入住的酒店,但服務可謂無微不至,休息間里一只碩大的壁爐,火苗正旺;厚厚的被頭里還放上了熱水袋。</h3><h3> 坐在酒店高大落地的玻璃窗邊或登上800英尺大的露臺,游客可以看到大象、野牛在腳下的水池塘邊喝水戲耍,一邊喝著香濃的咖啡,吃著精美的點心,一邊觀賞各種來這里飲水的珍禽異獸,近距離欣賞動物飲水的姿態,驚險而刺激。</h3> <h3>見到過最大的狗尾巴花</h3> <h3>見到過最大的仙人掌</h3> <h3>在保護區深處被譽為樹頂酒店的The Ark Hotel</h3> <h3>成群的野牛</h3> <h3>大象從密林深處緩緩走來</h3> <h3>相親相愛的一家</h3> <h3>喜戲的大象</h3> <h3>大象與小鳥</h3> <h3>相伴的小鳥</h3> <h3>象群</h3> <h3>怒目</h3> <h3>想</h3> <h3>不知名的小動物</h3> <h3>比翼齊飛</h3> <h3>棲</h3> <h3>展</h3> <h3>覓</h3> <h3>美</h3> <h3>舞</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那庫魯</b></h1> <h3> 早飯后,離開了樹頂方舟酒店,我們乘車前往那庫魯湖保護區,那庫魯國家野生動物園是東非著名的堿性淺水湖,因聚集著全世界最多的火烈鳥,被譽為“觀鳥天堂”。據說可以看到無數火烈鳥,把湖面染成紅紅的一片。遺憾的是我們今天并沒有碰上,但是還是可以看到遠處湖中心有一線紅霞,用望遠鏡可以看到數不清的火烈鳥。實在太遠了,只好放飛想象的翅膀,描繪著滿湖紅遍的景象。</h3> <h3>美麗的Lake Nakuaru Lodge 酒店</h3> <h3>那庫魯的斑馬</h3> <h3>大象的頭骨</h3> <h3>角馬</h3> <h3>斑馬</h3> <h3>那庫魯的灰犀牛</h3> <h3>酒店大堂里掛著一幅火烈鳥的畫作</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馬賽馬拉</b></h1> <h3> 馬賽馬拉——這個在電視節目《動物世界》中讓我們看到了世界上最壯觀的野生動物大遷徙而熟悉的地方,成為我們這次旅游最向往的景點。寬廣的草原,一望無際,低矮的丘陵綿延起伏,巨大的金合歡樹和波巴布樹散落其間,馬拉河的眾多支流縱橫穿越,景色美輪美奐</h3> <h3>Mara Keekorok Logde 酒店</h3> <h3>不計其數的角馬</h3> <h3>野餐大草原</h3> <h3>睡眼惺忪的獵豹</h3> <h3>覓食的鴕鳥</h3> <h3>滿池的河馬</h3> <h3>信步的大象母子</h3> <h3>搖尾巴的湯姆森瞪羚</h3> <h3>一場獵殺剛剛結束,獅子們東倒西歪的躺在地上,被群獅殺死的斑馬遺棄在河里,顯然,獅子們已沒有力氣去享受美食了。</h3> <h3>站崗的雄獅</h3> <h3>疲憊的獅群</h3> <h3>不遠處,禿鷲們伸長的脖子,靜候獅子們大餐后,留下的殘羹剩飯。</h3> <h3>羚羊</h3> <h3>山坡上的小動物</h3> <h3>據說能殺死大象的鬣狗</h3> <h3>高傲的長頸鹿</h3> <h3>警覺的獵豹</h3> <h3><font color="#010101">懶洋洋的雄獅</font></h3> <h3>遷徙的角馬隊伍</h3> <h3>嚴陣以待的鱷魚</h3> <h3>馬賽村</h3> <h3> 在馬賽馬拉大草原的深處,居住著一個神秘的民族部落——馬賽村。馬賽人長期與野獸為伍,生活條件極其惡劣,鉆木取火,飲血止渴。但個個驍勇善戰,成為百獸不侵的草原精靈。</h3> <h3>馬賽人的蹦高舞蹈</h3> <h3>最原始的和聲</h3> <h3>鉆木取火</h3> <h3>馬賽村的孩子們</h3> <h3>馬拉河</h3> <h3> 在《動物世界》的電視節目中,我們看到了在這里發生的,世界上最壯觀的野生動物大遷徙----馬拉河之渡。數以百萬計的角馬、斑馬和羚羊橫渡馬拉河,獅子、鱷魚循聲而至,開始一年中最豐碩的獵殺。角馬們前赴后繼,奮不顧身躍入馬拉河中,鱷魚撕咬、河馬為了捍衛自己的領地而發起攻擊、遷徙隊伍中的瘋狂踩踏,河面上留下大片尸體。這些食草的四蹄動物們,為了那水草豐滿的草原不惜犧牲生命的悲壯場面。此刻,我們站在高高的馬拉河岸上,靜靜的湖面不時有河馬探出頭來,鱷魚懶洋洋的曬著太陽,挪動著肥大的身體,一片安逸祥和的景象。</h3><div> 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就已經掌握了馴化動物的技能,在沒有現代科技的年代,動物成了人類的幫手,或耕地勞作,或搬運重物,或披甲上陣,或取悅人類。而在大部分動物都依賴人類飼養或滅絕的今天,馬賽馬拉,為我們展示了一個野生動物的天堂。他們不為人類所馴化,自由自在,物競天擇。</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美麗的晚霞</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秋的月亮</b></h1> <h3> 秋分時節,太陽直射赤道,月亮也格外圓格外亮,在異國他鄉遙望一泓明月,倍感祖國親切。由中國援建的,全線采用中國標準的蒙內鐵路已于今年5月31日建成通車。在崎嶇的公路旁,中國的工程公司和技術人員正在建設寬闊的高等級公路,一帶一路正改變著肯尼亞,明年或許后年前往馬賽馬拉的游客就不必承受顛簸之苦啦!祝福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祝福各位親朋好友幸福安康。</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丰县|
安庆市|
南丰县|
呼伦贝尔市|
宝清县|
阿瓦提县|
玉门市|
阿图什市|
绍兴县|
滕州市|
万源市|
达尔|
普兰县|
多伦县|
旺苍县|
疏勒县|
饶河县|
抚松县|
宁都县|
大新县|
汉阴县|
伊春市|
临汾市|
铜鼓县|
洛阳市|
华容县|
阳东县|
丹棱县|
宣汉县|
淅川县|
娄底市|
许昌县|
宜章县|
吉首市|
睢宁县|
阿鲁科尔沁旗|
永定县|
庆元县|
白山市|
新和县|
石嘴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