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7年10月16日,廈門市寨上小學科研室如期進行教師技能培訓。此次培訓由蘇龍霞老師與大家分享片斷教學的經驗?!掇q 證 中 升 華——漫談片段教學》心中有課堂,嘴上有學生,眼中有觀眾。</h3><h3>1.幾組辯證關系。</h3><h3>2.加分點和扣分點。</h3><h3>3.從容應試。</h3><h3>你掌握了嗎?</h3><h3><br></h3> <h3>丁酉寒露贈龍霞主任 朝宗</h3><h3>酥風送禮龍雨來,為霞滿天妝蓮臺。片斷教學巧安排,明白,從容得分真有才。神游蒼梧暮北海,精彩,虛實結合茅塞開。群師磋藝勝比賽,再來,一次更比一次嗨!</h3> <h3>一.幾組辯證關系</h3><h3></h3><h3>1.虛與實</h3><h3>1)沒有學生——眼中有生 心中有生</h3><h3>2)沒有課堂——本真 真實的課堂<br></h3><h3>3)沒有場景——互動交流的情境<br></h3><h3>4)沒有多媒體—音像的模真<br></h3><h3>2.小與大</h3><h3>片段教學不一定包含“復習舊知、新課導入、講授新課、課堂小結、遷移應用、布置作業”等教學環節但是,在局部內容的教學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重點及難點的突破、師生活動的呈現、教學媒體的運用等應該是完整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h3><h3>3.動與靜</h3><h3>片段教學中所開展的活動是虛擬的師生、生生互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缺乏“顯性”的交流?!?眼中有學生,心中有課堂”。面對的不只是專家、評委,領導、同行,更有一個個生龍活虎的學生,從而營造一個“真實”的課堂環境。座中無童子,處處是學生!</h3> <h3></h3><h3>二.加分點和扣分點</h3><h3>1.加分點</h3><h3>實境感、體態語、評價點、才華露</h3><h3>實境感</h3><h3>如———《一夜的工作》中一段話":這時候,值班室的同志送來兩杯熱騰騰的綠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寫字臺上……</h3><h3>師:哪位同學朗讀一下這段話?(稍停)</h3><h3>師:讀得挺好,但大家聽出來沒有,剛才這位男同學把這段話中的哪一個字讀漏了?</h3><h3>師:你聽得真仔細",一小碟花生米"中的"小"字讀漏了.那么,這個"小"字能不能去掉呢?</h3><h3>師:不能.為什么不能去掉呢?請同學們小聲讀讀這段文字,然后交流.(稍停)</h3><h3>師:是啊,從這個"小"字看出了花生米少得可憐,只要用很小的碟子裝就可以了.你真會動腦筋!</h3><h3>師:聽清楚了嗎?他還說":從這個“小”字看出周總理吃的食物少,生活非常簡樸.真會讀書,他能從句子表面意思體會到人物的思想.</h3><h3>師:同學們,看來這個"小"字作用真不小,以后讀書可要仔細呀!</h3><h3><br></h3> <h3>體態語<h3>①“脈脈傳情”——教師用眼神、表情與“學生”作交流態狀。表示教師與學生“心靈”溝通,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讓聽者猶如身至課堂之中。</h3><h3>②“竊竊絲語”——教師走近“學生”,與“學生”作談話態狀。表明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閱讀、思考,傾聽學生的意見。構建虛擬的雙邊活動。</h3><h3>③“牧童遙指杏花村”——教師手勢指向或是某一教學媒體,或是某一學生座位(語言配合更佳)。虛構出“媒體”、“學生”的空間位置,增強“實境感”</h3><h3>評價點——</h3><h3>★不動筆墨不讀書,你看,這個同學已經拿起筆在書上圈圈點點呢,多好的讀書方法啊!</h3><h3>★真了不起,這位同學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h3><h3>★這位同學的方法很好,他采用的是……</h3><h3>★哇,你的手太巧了,未來的制作高手就要誕生了……</h3><h3>★恭喜你,答對了,你觀察的很仔細……</h3><h3>★你的課外知識真豐富,都可以成為我的老師了!</h3><h3>★這個小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為這個小組點贊!</h3></h3> <h3>2.扣分點</h3><h3> 1)超時或者用時過短</h3><h3> 2)知識上的錯誤</h3><h3> 3)板書混亂</h3><h3> 4)沒有師生的雙邊活動</h3><h3> 5)口頭禪</h3><h3>三.從容應試</h3><h3> 1.仔細審題</h3><h3> 2.充分預設</h3><h3> 3.把握開頭</h3><h3> 4.自如對話</h3><h3> 5.展示優勢</h3><h3> 6.專注投入</h3><h3><br></h3> <h3>1.仔細審題<h3>★時間</h3><h3>★教學內容</h3><h3>★具體要求</h3><h3>★★解讀教材</h3><h3><br></h3><h3>2.充分預設<br></h3><h3>★導入和結尾</h3><h3>★核心內容的設計</h3><h3>★學情的把握</h3><h3>★課的流程</h3><h3>★評價語</h3><h3>★板書</h3></h3> <h3>案例——《“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片段教學中設計了一個小練筆:請聯系母親對小巴迪的夸贊,想一想,小巴迪在等待父親回家的時候,想象父親可能會怎樣夸贊他?——<h3> 師:有的同學這樣寫—爸爸一邊讀,一邊高興地沖我大喊:“巴迪,太棒了!真不愧是我的兒子!”爸爸喊完,用力把我高高舉起,就像小時候那樣。此時,我的心高興得都快跳出去了。 </h3><h3> 師:還有同學這樣寫—我緊張極了,只見爸爸拿起我的詩,看了又看,緊鎖的眉頭忽地展開了,最后他竟朝我彈了一聲響指,說:“親愛的,你的前途充滿希望!”頓時,一股巧克力的甜味涌進我的全身。 </h3><h3> 師:還有同學這樣寫道—爸爸津津有味地讀著我的詩,還情不自禁地轉起圈來,迎面碰上媽媽從廚房出來,他們倆高興地擁抱在一起,也緊緊地把我圍在他們中間。我覺得沒有什么比得到爸爸媽媽的贊揚更幸福的了。 </h3><h3> 師:大家都替小巴迪想了很多很多,小巴迪是多么渴望得到爸爸的贊揚,他得到了嗎?他的心情你能理解嗎?請繼續讀課文11-14 自然段。</h3></h3> <h3>3.把握開頭<h3>30秒鐘,評委第一次給你打分;</h3><h3>300秒鐘,</h3><h3>評委心里開始估算你的得分。</h3><h3>4.自如對話</h3><h3>★學生答語——模擬;轉述</h3></h3> <h3></h3><h3>案例——在進行“積的變化規律”片段教學時,讓學生觀察算式,</h3><h3>6×2= 6×20= 6×200= 小組交流后——</h3><h3> 師:你們用端正的坐姿告訴老師你們討論好了,誰愿意分享分享</h3><h3>你們組的想法?小手舉得最快的女生,請你回答。</h3><h3>師:(模仿)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不斷變大,積也不斷變大。</h3><h3>師:觀察得真仔細,還有嗎?</h3><h3>師:請你。孩子們,你們聽清楚了嗎?他告訴我們,比較第一個算式和</h3><h3>第二個算式,發現第一個因數6不變,第二個因數從2到20乘10。</h3><h3>積也從12到120乘10。比較第二個算式和第三個算式,發現第一個因數6不變,</h3><h3>第二個因數從20到200乘10。積也從120到1200乘10。)</h3><h3>師:哇,他不僅發現這里面變與不變,而且還發現他們之間有相乘的倍數關系。</h3><h3>師:還有個高高舉起的小手,好,有請。</h3><h3>師:同學們,他說的是——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素乘幾,積也乘幾。</h3><h3>師:是啊,只有認真思考的孩子才有這么精彩的回答,掌聲送給他。</h3><h3>師:孩子們,咱們已經通過觀察猜想出的規律,那么想不想親自驗證看看?</h3><h3>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h3><h3>師:他提醒大家驗證時不要都是×10,還應該×2、×3等。</h3><h3>好,拿出你們的課堂練習本寫一寫。</h3><h3>師:你們用自信又燦爛的笑容告訴老師你們有滿意的結果了。</h3><h3>看,這是一位同學的作品,我們一起來看看。</h3> <h3><h3>案例——師出示兩個句子并提問:哪句話是小青蛙說的,哪句話是小青蛙聽到的?</h3><h3>(小青蛙問:“你是誰?你在哪兒?”那只看不見的小青蛙也問:“你是誰?你在哪兒?”)</h3><h3>1.教師模擬——</h3><h3>生(師扮演):第一句是小青蛙說的,第二句是小青蛙聽到的。師:你從哪里知道的? </h3><h3>生(師扮演):“看不見的小青蛙”說明小青蛙沒看見,只是聽到的。 </h3><h3>師:太棒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師模擬學生讀</h3><h3>2.教師轉述——</h3><h3>師:剛剛同學們說第一句是小青蛙說的,第二句是小青蛙聽到的。 </h3><h3>師:你們是從哪里知道的? </h3><h3>師:哦,對了,句子里說“看不見的小青蛙”,說明小青蛙沒看見另一只青蛙,只是聽到的。 </h3><h3>師:太棒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師模擬學生讀 </h3><h3>師:真好,同學們都能讀出疑問句的語氣。有的同學讀第二句時,老師還聽出他讀得與第一句不一樣。</h3></h3> <h3>三、從容應試</h3><h3>1.仔細審題</h3><h3>2.充分預設</h3><h3>3.把握開頭</h3><h3>4.自如對話</h3><h3>5.展示優勢</h3><h3>6.專注投入</h3> <h3></h3><h3>片斷教學評分參考標準</h3><h3>教學內容</h3><h3>(40%左右) </h3><h3>1.教學目標明確,能體現課程標準要求。</h3><h3>2.教學重、難點把握正確,教材處理有創意,有一定個人教學特色。</h3><h3>3.概念闡述準確,舉例恰當典型,邏輯條理清晰。</h3><h3>教學方法</h3><h3>(35%左右) </h3><h3>1.問題設置合適,教學層次分明,</h3><h3>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習思考。</h3><h3>2.教學方法得當,善于啟發引導,符合認知規律,注重知識形成。</h3><h3>教學技能(25%左右)</h3><h3>1.普通話標準,語言簡明扼要,教態自然親切。</h3><h3>2.板書清楚規范,文字表述恰當。</h3><h3></h3> <h3></h3><h3>片段教學評分方法及等級參考</h3><h3>優:85——100分</h3><h3>良:75——84分</h3><h3>中:74——60分</h3><h3>一般:59—-- 0 分</h3><h3>評委按以上五個等級打綜合分,要求體現必要的區分度。</h3> <h3><h3>追尋美好的教育人生!哈佛大學的老師常在課堂上對學生說:“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我們每天都能讓自己進步一點點——哪怕是1%的進步,那么還有什么能阻擋得了我們最終走向成功呢?”每天進步一點點,并不是很大的目標,也并不難實現。也許昨天的“我”也曾努力磨煉并獲得可喜的成績,但今天的我必須超越昨天的“我”,更加進步,更加充實。人生的每一天都應該充滿新鮮的東西。</h3><h3><br></h3></h3> <h3>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已經足夠。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天前進一點點,就是穩健的、持續的前進過程?!安贿M則退”,只要是在前進,無論前進多么小的一點都無妨,但一定要比昨天前進一點點。人生也必須每天持續小小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只要我們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就進步365個一點點,持續這樣做,人生中任何一點點差距都有可能在幾年后相差十萬八千里。每天一點點,是我們學習所需要的,也是我們一輩子需要做的事情。每一個人天生都是平凡的,不要幻想自己突然就能脫胎換骨,馬上就能成為一個天才。要知道,從平凡到優秀再到卓越,你需要做的僅僅是每天進步一點點。</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基隆市|
晴隆县|
遂平县|
安化县|
南宫市|
横峰县|
关岭|
正阳县|
垦利县|
临邑县|
宝丰县|
井冈山市|
平潭县|
岳阳县|
青田县|
靖安县|
泰宁县|
阿拉善右旗|
房产|
孟村|
镇宁|
阳山县|
仁寿县|
栾川县|
上饶市|
平泉县|
台南市|
大竹县|
顺昌县|
武清区|
元谋县|
浏阳市|
新巴尔虎右旗|
石狮市|
道真|
大关县|
绥江县|
洪泽县|
陆良县|
博爱县|
奎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