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盤門,古稱蟠門,座落于蘇州古城區西南隅。2500多年前,春秋吳國大夫伍子胥相土嘗水,象天法地,為吳王闔閭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擁有八座水陸城門的闔閭大城。盤門就是闔閭大城八大城門之一。</h3><h3> 吳王闔閭視越國為敵,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命建造盤門,防御越國入侵?!秴堑赜洝分^其南有蛇門盤門,因越國位于城之西南,地處已位,故在蛇門之上刻有木蛇,其首內向,象征越國臣服于吳;而盤門處辰位,取名“蟠門”。后因為其地水陸交錯,盤曲迂回而改名盤門。</h3><h3> 盤門由水城門和陸城門組成,整座城門布局構造奇巧,盡顯古人智慧?,F存水陸城門并列的古城門遺跡,全國僅有盤門。</h3><h3> 盤門枕水而建,古城墻邊的大運河連接著太湖和長江,一河秋水默默地流淌著,似乎在訴說著令人回味和沉思的故事。</h3><h3> 學者陳從周說過:“北看長城雄偉,南看盤門秀麗?!逼鋵崳P門水陸縈迴,既秀且雄,今人很難想象在群雄紛爭的古代,它曾是扼守吳國的鎖鑰,是“金戈鐵馬仰天嘯,壯士悲歌卷西風”的血肉戰場……10月9日,懷著追尋歷史的心情,我游覽了飽盡滄桑的盤門。<br></h3> <h3> 歷經歲月滄桑的洗禮,闔閭大城其余七座水陸城門均毀,蛇門湮沒無考,相門、婁門、齊門早已無門,胥門只剩下陸門,水門在春申君時就被填埋了。至于現在看到的閶門,雖是水陸門齊全,卻是新修的。只有盤門還是原來的格局,得以幸存保留下來,它也是世界上唯一原址保留完好的水陸并列雙城門。</h3> <h3> 古盤門由水陸兩門、甕城、將軍樓和兩側城垣等組成,迭經二千多年間的戰亂,盤門城樓屢毀屢建?,F存盤門,為元末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后經明清兩代續修,現有城墻全長300多米,高5米多。</h3> <h3> 城樓上那塊章草匾額,是當代書法家王蘧常的墨跡,“吳中鎖鑰”四個大字凸顯了盤門重要的戰略地位。</h3> <h3> 盤門水城門是國內外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陸并列古城門,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水城門由兩重拱式城門和水甕城貫穿而成。內門設有水閘及柵門,可隨時用絞關石啟閉,這種周到的戰備與防洪設計,是古代筑城史上因地制宜的創舉。外門寬約7.9米,高約7.8米,深約3.9米;內門寬約8.9米,高約5.3米,深約12.3米。內外兩重水門,全用花崗巖石構筑,四根粗大石柱立于石塊堆砌的基礎上,支撐著拱頂,形成高大的城門洞,可容兩船交會通過。</h3> <h3> 盤門陸城門也分內外兩重,且兩門異向。外門較小,寬約2.6米,高約2.7米,深約6.3米,城門用花崗巖石所砌;內門寬約4.2米,高約5.3米,深約13米,城門用城磚砌筑,城門中間有通天夾道作放閘之用,一旦陸門關閉,水門下閘,敵軍縱有鐵甲萬千,也將在城下卻步。另外,在內外門之間還筑有邊長約20米的方形甕城。甕城四周城墻陡峭,一旦誘敵深入,閘斷退路,從城上放箭、墜石,猶如“甕中捉鱉”,可獲全殲之勝。</h3> <h3> 古代盤門乃兵家必爭之地。為重現昔日吳都風貌,城樓正前方及東南方架有三尊清代制造的土炮,使人想起當年炮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攻戰場面,也與將軍樓的“古吳城闕川原壯,舊國干戈戰伐多”楹聯互相呼應。土炮的炮身長度分別為120厘米、160厘米、180厘米,炮口直徑分別是8厘米、10厘米、12厘米。</h3> <h3> 內城門北面有條坡度約為20度的跑馬道,直抵城墻頂上一座由巨磚鋪成的寬闊平臺,戰時將士們可騎馬直接登上城墻,迅速作出反應。</h3> <h3> 登上城樓,可以看到整個陸門、水門套城的布置和結構全貌。城墻上的雉堞、垛口、射孔 、炮洞、閘口 、絞關石、開井(防火用的設置)及眺望臺歷歷在目。向外眺望,可見遠處的吳門橋和瑞光塔。</h3> <h3> 將軍樓始建于公元前514年,為伍子胥筑闔閭大城時所造,古稱“點將臺”。此樓建于水陸城門、甕城及兩側城墻之上,戰時是吳王夫差和相國伍子胥派兵點將、守城防御的地方。幾經戰火破壞,又幾度修復,是蘇州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將軍樓,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h3> <h3> 絞關石為古代攻防工事設施之一,多設于城門和關隘之上,以御敵為主要功能。盤門水陸城門并列,均設絞關石,可啟可閉為攻守之用。水城門設置絞關石,既可御敵,又可控制水位,一舉兩得。</h3> <h3> 獵獵飄揚的吳國旗幟,不禁讓人想起當年雄甲三吳的春秋霸主。</h3> <h3> 伍子胥,吳國大夫,是楚大夫伍奢次子。父親被害后他歷經宋、鄭等國入吳,曾助闔閭刺殺吳王僚奪取王位,后筑“闔閭大城”,整軍經武,治國安邦,成吳霸業。在攻楚國時,以功封于申,又稱“申胥”。闔閭長孫夫差繼位后拜伍子胥為將,打敗越國,虜越王勾踐,囚于闔閭墳邊石屋內養馬為奴。兩年后,夫差不聽伍子胥勸阻放勾踐回國。勾線回國后臥薪嘗膽,強國強兵,同時獻西施于夫差,使其失志忘政。伍子胥得知,屢勸夫差拒絕越國求和并停止北上伐齊,但在奸臣的饞言離間下,夫差逐漸疏遠伍子胥,最終竟賜劍令其自刎。伍子胥死前厲聲說道,可將我的頭顱掛于城門上,我要看越軍打進城來。伍子胥死后九年,越國興兵,滅吳。夫差自刎,并曰:“我殺子胥,悔矣”。唐代詩人許渾為此寫道:“吳岫雨來虛檻冷,楚江風急遠帆多??蓱z國破忠臣死,日日東流生白波?!蔽樽玉阕载睾螅环虿蠲送妒隈憬?。然而公道自在人心,后人立廟祭祀,不忘先賢功績及奇冤。每逢端午,蘇州百姓會自發地紀念伍子胥,瞻仰伍相祠,舉行祭祀大典。伍相祠與盤門為鄰,殿中有伍子胥大型坐像,匾額為“氣壯山河”四個大字,殿內存放很多古兵器,陳列伍子胥及春秋吳國的有關史料。相傳,伍子胥死后,成了濤神,因而明代大學士王鏊,擬有一副對聯“孝當竭力,忠則盡命;生為相國,死作濤神”,懸于伍相祠的偏殿,聯語雖短,卻概括了伍子胥的一生。</h3> <h3> 用手觸摸斑駁的墻磚、生銹的大炮、剝了漆的木柱,感覺歲月就在手中。</h3> <h3> 朋友,如果有時間,請來看看這座古城墻,不單是因為它的獨一無二,還要來看看歷史在它身上刻畫的歲月痕跡,了解一下源遠流長、代代傳承的吳文化的深厚底蘊。</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巴县|
沙洋县|
深水埗区|
锡林郭勒盟|
都兰县|
定结县|
金湖县|
江华|
唐山市|
明星|
永靖县|
方城县|
高阳县|
城固县|
台北县|
石狮市|
吴忠市|
逊克县|
大荔县|
泗水县|
山西省|
来宾市|
满城县|
驻马店市|
积石山|
都匀市|
临江市|
合江县|
鄂托克前旗|
泾阳县|
金门县|
天门市|
花莲市|
富裕县|
株洲市|
清新县|
呼图壁县|
五莲县|
团风县|
辰溪县|
青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