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三清山又名少華山、丫山,位于中國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市交界處。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其中玉京峰為最高,海拔1819.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懷玉山脈的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頭。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h3><h3> <br /></h3><h3>三清山主體南北長12.2公里,東西寬6.3公里,平面呈荷葉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位于歐亞板塊東南部的揚子古板塊與華夏古板塊結合帶的懷玉山構造快體單元內。地處懷玉山脈腹地,屬花崗巖構造侵蝕為主的中山地形。山勢是東、南、西三面陡峻,北面稍緩。從山腳至山頂,水平距離5km,海拔由200m陡增至1816m。</h3><h3> <br /></h3><h3>三清山不同成因的花崗巖微地貌密集分布,展示了世界上已知花崗巖地貌中分布最密集、形態最多樣的峰林;2373種高等植物、1728種野生動物,構成了東亞最具生物多樣性的環境;1600余年的道教歷史孕育了豐厚的道教文化內涵,按八卦布局的三清宮古建筑群,被國務院文物考證專家組評價為"中國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館"。</h3><h3> <br /></h3><h3>世界遺產大會認為:三清山在一個相對較小的區域內展示了獨特花崗巖石柱與山峰,豐富的花崗巖造型石與多種植被、遠近變化的景觀及震撼人心的氣候奇觀相結合,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美學效果,呈現了引人入勝的自然美。</h3><h3> <br /></h3><h3>《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推選為"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中美地質學家一致認為是"西太平洋邊緣最美麗的花崗巖"。</h3> <h3>三清宮位于世界自然遺產----中國江西三清山北部三清福地南側九龍山口的龜背石上,海拔1533米,是三清山道教的標志性建筑。三清宮東倚聚仙臺,南靠九龍山,西鄰演教殿,北踞龜背石,占據了三清福地藏風聚水的最佳風水寶地。 以三清宮之名命名的三清宮景區是三清山厚重人文景觀的薈萃福地,也是三清山道教古建筑群的"露天博物館"。</h3><h3><br /></h3><h3>三清宮殿前是一塊花崗巖鋪地的平臺,平臺北側置石香爐和石香亭,香爐基座四腳石雕螭頭。殿前東側置惜字亭。殿開三門,正中大門外設臺階五級,階下殿檐滴水處建長方形水池一方,阻礙于大門之前,古名"龍泉池"。池橫長2.8米,寬1.3米,深0.25米。池內置石香盆一座,正面刻"清靜"二字,西側刻"嘗"字,東側刻"矣"字。池西南角地底石雕有潛龍頭一尊,龍頭東前方石香盆基座上刻"火龍珠"圖紋一幅,緊靠龍頭南邊池底是陰溝排水口,雨天有水從中溢出將龍頭浸漫,今稱之為"階下囚龍池"。平臺北面正中為三清宮石牌坊,牌坊前是靈官殿、魁星殿。以上文物造型古樸,線條優美,雕工精湛。</h3> <h3>三清宮大門前方建有牌坊一座,名叫三清宮牌坊。三清宮牌坊位于三清宮北前方15米、靈官殿與魁星殿甬道之南約2米處。因牌坊上部額枋之間鑲嵌的青石板橫匾兩面刻有明代景泰年間兵部尚書、浙江鎮守孫原貞(1388-1474)書"三清宮"三個正楷大字,故名三清宮牌坊。</h3><h3><br /></h3><h3>三清宮牌坊全部用花崗巖鑿制而成。牌坊頂蓋由兩塊整石構成懸山頂形式,上面鑿有象征性的瓦垅,無溝頭滴水,頂上正脊用刻花魚龍大吻,正中置放了個寶葫蘆。整個造型小巧玲瓏,莊重華美,是道教仿儒家孔府等建置,在門前置牌坊,以壯聲威的建制。牌坊兩邊方形石柱的底座寬1.25米,石柱之間寬2.74米,高4.04米。兩根方形石柱內側相對鐫刻:"天顏咫尺登壇皆俯首之恭,云路迢遙入門盡鞠躬之敬"對聯;石柱北側兩邊刻:"左右靈官監察正法無情,上下信士朝奉誠心有感"楹聯;石柱南側兩邊刻:"登殿步虛升太虛上之無上,入門求道悟真道玄之又玄"楹聯。上方青石板橫匾兩頭分別刻有"資政大夫兵部尚書孫原貞書"、"大明景泰七年龍集丙子九月吉日開山德興延溪帽峰費隱永祦王祐玄正立"數行小字。今據石刻,三清宮重建開工始于明景泰七年九月即公元1456年九月;竣工于天順三年(1459)。</h3> <h3>龍虎殿高踞于世界自然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江西上饒三清山天門峰東側海拔1568米的龍首山上。為文王后天八卦"震"位布局建置。建于明朝天順丁丑(1457)年。 因殿前左右兩側利用天然山巖浮雕有青龍、白虎造像,造型生動逼真,故名龍虎殿。</h3><h3><br /></h3><h3>三清山龍虎殿以20條小方石柱圈成一座無頂殿,仿木斗拱結構縮形構建干砌成鰲頂式。前庭后殿,左右廊廡配殿封閉式庭院結構,殿寬6.63米,進深7.2米,脊高4.2米,面積49.7平方米。正殿門為石構牌坊式殿門,寬約1米,高1.90米。進門后為露天庭院,寬4.3米,進深2.7米。庭院左右兩邊為廊廡配殿,左右各設7閣小神龕。前三個神龕略大,寬0.9米,高0.8米;后4個神龕略小,寬0.55米,高0.60米。整個建筑未用一滴砂漿,樸質而富有野趣。今已改建,不及從前規模。</h3><h3><br /></h3><h3>庭院之內正中大殿設石臺階五級,五級臺階之上以4根方0.27米×0.27米,高1.80米石柱支撐殿頂形成三間寬0.70米的龕閣,內供老子等三尊神像。兩邊神龕原供石雕神像各9尊,全殿共21尊,現所存無幾,且大部分殘缺無頭。</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城市|
进贤县|
佛山市|
碌曲县|
太谷县|
清徐县|
梁山县|
杂多县|
博爱县|
丹巴县|
商河县|
天全县|
日喀则市|
双城市|
上林县|
英吉沙县|
曲麻莱县|
安西县|
香港|
新干县|
海丰县|
阳西县|
山阴县|
衡南县|
武清区|
临武县|
陇川县|
丹东市|
开封市|
吉木萨尔县|
阳信县|
格尔木市|
南江县|
乌鲁木齐县|
盘锦市|
会同县|
明溪县|
定襄县|
哈巴河县|
鄄城县|
榆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