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font color="#ed2308">不知什么時候喜歡上了旅游,走過一些國家之后,忽然覺得該去俄羅斯了,應該說她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除了她美麗景色、厚重的歷史和文化藝術,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這些"50后"都認可的"蘇聯情節"。</font></h1> <h3> 9月13日我們乘坐俄羅斯維姆航空公司NN802航班(波音777 200),從北京出發飛往俄羅斯的圣彼得堡,開始了為期6天的俄羅斯之旅。空中飛行了8個小時,當地時間08:30飛機在圣彼得堡降落,這里的時差比北京晚5個小時。北京此時還是夏意猶在,而圣彼得堡已經是秋深霜重了,當時天空陰云密布下著毛毛細雨,氣溫只有十二三度。</h3> <h3> 圣彼得堡是俄羅斯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位于俄羅斯西北部,緯度很高緊靠北極圈,是世界上少數具有白夜的城市,如果在每年的5月至8月,白晝能達20個小時,幾乎沒有黑天。她還是波羅的海芬蘭灣的重要港口。她由彼得大帝于1703年建立,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圣徒彼得。1712年至1918年期間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1924年列寧逝世后更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蘇聯解體后恢復圣彼得堡舊名。</h3><h3> </h3><h3><br /></h3> <h3> 涅瓦河是圣彼得堡的母親河,她用數十條縱橫交錯的水道和運河,把整個城市分割成近百個小島,靠400多座橋梁相連,使圣彼得堡具有獨特的"水城"和"橋城"景觀。所以她也有北方威尼斯的美稱。</h3><h3> 涅瓦河哺育了燦爛輝煌的俄羅斯文化,有人稱她為藝術之河,也有人稱她為歷史之河,總之看見了涅瓦河就看見了俄羅斯,了解了涅瓦河就了解了俄羅斯。<br></h3><h3><br></h3> <h3>深秋季節的圣彼德堡,不是陰云密布,就是細雨綿綿,涅瓦河上更是寒風瑟瑟。導游告訴我們,圣彼得堡的天氣多變,秋天的雨都很短暫,但愿俄羅斯的老天不會讓我們這些遠道而來,時間寶貴的游客太掃興了。</h3> <h3> 遍布圣彼得堡市區的涅瓦河,街道與河道并排而行。</h3> <h3> 圣彼得堡瓦西里島上的古港口,古港口上有兩座燈塔,這就是著名瓦西里島古港口燈塔。也稱海神柱。</h3> <h3> 燈塔分別雕塑有4尊神像,兩男兩女,分別代表俄羅斯的4條主要河流:伏爾加河、沃爾霍夫河、第涅伯河、涅瓦河。</h3> <h3>這就是代表涅瓦河的女神。</h3> <h3>涅瓦河畔的獅身人面像</h3> <h3> 這就是那艘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我在戴紅領巾的時候就知道了她的故事。今年是十月革命一百周年,據說俄羅斯政府今年要舉行官方的紀念活動,所以外觀整修一新的阿芙樂爾號被拖到了涅瓦河上供人們參觀。記憶猶新的是電影"列寧在十月"中就有它在夜色中駛向冬宮附近的鏡頭。</h3> <h3> 毛澤東有句著名的論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那聲來自阿芙樂爾巡洋艦的炮聲是起義的信號,正是它打響了俄國共產黨人奪取國家政權的第一炮。</h3> <h3> 阿芙樂爾巡洋艦的水兵,身穿著1917年的水兵服,肩負著"莫辛步槍"和子彈帶。冒著大雨在碼頭上巡邏,背后就是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樂爾巡洋艦。100年后他扮演著當年的水兵,當年正是他們在列擰的領導下,向著冬宮中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打響了建立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第一炮。大雨之中面對我的鏡頭他威嚴不動,很有一股軍人的氣質,也許他并不是軍人只是一個演員,但是確實完美的表現了一個老布爾什維克的形象。</h3> <h3> 這是從涅瓦河上拍到的阿芙樂爾巡洋艦,背后是俄羅斯海軍軍事學院。</h3> <h3>在涅瓦河上遠眺伊薩基耶夫大教堂。</h3> <h3>遠遠之處是彼得保羅要塞</h3> <h3>涅瓦河邊的船餐廳</h3> <h3> 到俄羅斯旅游最多看到的是什么?當然是她的教堂、宮殿、花園和廣場!看看旅行社排的行程表,滿滿的都是這些游覽項目。幾天走下來也真正體會到了俄羅斯之旅的精髓所在。<br></h3><h3><br></h3> <h3> 1.圣彼得堡冬宮</h3><h3> 這是手機拍的冬宮廣場全景:雖然它只有天安門廣場的九分之一大,但卻比天安門廣場早建了300多年。廣場左邊(北)是冬宮,右邊(南)是原俄軍總參謀部,中間是亞歷山大柱。</h3> <h3> 冬宮廣場中心的亞歷山大柱,是為紀念1812年亞歷山大一世戰勝拿破侖衛國戰爭而豎立的。導游告訴我們:這座高達47.5米,直徑4米,重達600噸的紀念柱沒有地基,大理石柱、底座和頂端的青銅天使像間也沒有任何支撐點,完全靠自身重力保持不倒。真佩服200年前俄羅斯工匠的神奇創造力。</h3> <h3> 亞歷山大柱頂端的青銅天使像。</h3> <h3> 廣場南邊的原俄軍總參謀部大樓。</h3> <h3> 冬宮原為俄國沙皇的皇宮,十月革命后辟為圣彼得堡國立艾爾米塔奇博物館的一部分,埃爾米奇博物館號稱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它初建于1754年至1762年,是18世紀中葉俄國巴羅克式建筑藝術最偉大的紀念物。1837年一場大火將其焚毀,1838年至1839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冬宮再次遭到嚴重破壞。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冬宮,是戰后俄羅斯人民重新修復了的。</h3> <h3> 冬宮蔚藍色與白色相間的外表是典型的葉卡捷林娜二世的建筑風格,這種風格的建筑在俄羅斯隨處可見。</h3> <h3>這是冬宮的正門,電影《列寧在十月》中,有個鏡頭就是起義的工人和士兵翻過這個大門攻入冬宮,逮捕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成員。</h3> <h3> 冬宮收藏著各類文物270萬件,其中繪畫約1.5萬幅,雕塑約1.2萬件,版畫和素描約62萬幅,出土文物約60萬件,實用藝術品26萬件,錢幣和紀念章約100萬枚。藏品分原始文化史、古希臘羅馬文化與藝術、東方民族文化與藝術、俄羅斯文化、西歐藝術史、錢幣、工藝7個部分,并按地域、年代順序陳列在350多間展廳里,展覽線路加起來有30公里長,因而有世界最長藝廊之稱。</h3> <h3> 冬宮里允許拍照,拍了太多太多精美的藏品,篇幅所限只隨便選了這幾件收入美篇。</h3> <h3>綠孔雀石花瓶</h3> <h3> 2.伊薩基耶夫大教堂和青銅騎士像</h3><h3> 圣彼得堡的伊薩基耶夫大教堂被,和梵蒂岡的圣彼得大教堂,倫敦的圣保羅大教堂,佛羅倫薩的百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稱世界四大教堂。它建于1818年,被視為俄羅斯晚期古典主義建筑的精華。圣伊薩基耶夫教堂是圣彼得堡的象征,由于它的俄文名稱比較難記,導游就把它稱作"金頂大教堂"??吹搅怂?,世界四大教堂就到過三個了,下一個該去倫敦的圣彼得大教堂了。</h3> <h3> 從外部看最漂亮的是它的穹頂,金光閃亮,我們來是穹頂正在維修,塔尖還被包裹著。導游說:"正常時游客是可以登上它的穹頂的。",鍍金的穹頂耗費黃金100 公斤。教堂自落成以來沒有再重新鍍金,200年過去了,至今她仍然流光溢彩。</h3><h3><br /></h3> <h3> 因為內部維修的原因,我們的行程上只是在外部觀賞它。教堂內部的富麗堂皇只能遺憾了。</h3> <h3> 伊薩基耶夫大教堂南面是十二月黨人廣場,廣場中矗立著彼得大帝的銅像,雕像高5米,重20噸。在花崗石的基座上面刻著"葉卡捷林娜二世紀念彼得大帝一世于1782年8月"。我們懷著崇敬之情仰望著這位俄羅斯民族的大英雄,彼得大帝所駕馭著他的戰馬雙蹄騰空,沖破一切阻力勇往直前,把反對改革維新的守舊派,視為一條毒蛇踏在腳下。是他在這片沼澤地建起了這座美麗的城市,把落后、封建、貧窮的俄羅斯,帶向了海洋與繁榮。普希金在自己的一篇敘事詩中將這座紀念碑稱為"青銅騎士",從此以后,"青銅騎士"就成了彼得大帝紀念碑的代名詞。從任何方向欣賞這座塑像,都可以感受到它的藝術魅力。</h3> <h3> 廣場東面就是海軍部大樓,彼得大帝創建了波羅的海艦隊,使俄羅斯在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海軍,而他也當之無愧的被稱為"俄羅斯的海軍之父"。</h3> <h3>海軍大樓上飄揚的俄國海軍旗。</h3> <h3> 迎面走來的俄國海軍軍官,軍姿嚴整,表情嚴肅。他倆從面前走過,我默數了一下30秒59步,我曾是軍人知道這是齊步走的標準速度。看不懂他們的軍銜,估計一個是中校,一個是上校。</h3> <h3> 3.喀山大教堂</h3><h3> 喀山大教堂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教堂,也是俄羅斯最大的教堂之一,始建于1801年,這座教堂是為了存放俄羅斯東正教圣物——喀山圣母像而建的。</h3><h3><br></h3> <h3> 傳說喀山圣母像曾經多次顯靈,每一次顯靈都是幫助俄羅斯戰勝外敵的入侵。第一次顯靈使入侵俄羅斯的蒙古大軍不戰而逃。第二次顯靈于俄法戰爭期間,戰前庫圖佐夫元帥向圣母像祈禱,圣母用寒流協助庫圖佐夫元帥,將拿破侖·波拿巴軍隊逃凍死過半,而大獲全勝。第三次顯靈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正教教皇向喀山圣母像祈禱,圣母再次托夢給教皇說寒流將第二次出現,這次寒流又協助紅軍將已經攻到莫斯科城下的德軍徹底擊敗。所以喀山大教堂的特別受到俄羅斯人民的崇敬。</h3> <h3> 喀山大教堂最著名的地方在于它呈半圓型的柱廊。<br></h3> <h3> 教堂前庫圖佐夫元帥的銅像。</h3> <h3> 俄羅斯人全民信奉東正教,普京和梅德韋杰夫都是虔誠的東正教徒。普京曾在朝拜教堂時指出:"沒有東正教,就沒有俄羅斯。"普京還說:"在俄羅斯復興的偉大事業中,東正教起著特殊的精神作用。",由此可見東正教在俄羅斯的重要地位。</h3> <h3> 走進教堂,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氛撲面而來。教堂中光線較暗,男士要脫帽,女士要戴頭巾,無人大聲說話。主教正帶著虔誠的信徒們做禮拜,整個儀式非常神秘與祥和。我們這些外來的游客,也肅然感到宗教的神圣和信仰的真誠。</h3> <h3> 前來禮拜的信徒們悄然無聲的在燭光前祈禱著。<br></h3> <h3> 一對老夫婦在點燃蠟燭,在神靈面前他們是那么的莊嚴。</h3> <h3> 虔誠的少女好像是在給圣燈中添加圣油。</h3> <h3> 這是信徒和游客在選購喀山大教堂的紀念品,</h3> <h3> 看著教堂中那些為心中的信仰而來的俄羅斯民眾,看著穹頂下一盞盞長明的圣燈,似乎感受到了宗教信仰的力量。</h3> <h3> 感謝教堂中沒有禁止拍照(禁止使用閃光燈),讓我們留下了這些神圣并且虔誠的瞬間。</h3> <h3> 4.斯莫爾尼宮外</h3><h3> 大雨將臨陰云密布,我們來到斯莫爾尼宮外,雖然天空很暗,斯莫爾尼宮的藍白相間的顏色,還是彰顯出了巴洛克風格和拜占庭風格相融和的建筑特點。</h3><h3>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發,這里是布爾什維克的司令部。列寧在這里向全世界宣布一切政權歸蘇維埃。</h3> <h3> 小時候就知道有一組列寧在斯莫爾尼宮領導十月革命的油畫,今天從網上找到了它,挑選了其中的一張收進這個美篇,留做永久的收藏。</h3> <h3> 5.夏宮</h3><h3> 去了冬宮當然要去夏宮了,位于芬蘭灣南岸靜謐的森林中的夏宮,始建于一七一四年,是彼得大帝為自己建造的避暑行宮,整個建筑群是以巴洛克風格為主,也被稱為俄羅斯的"凡爾賽宮"。</h3> <h3> 很遺憾夏宮內不能拍照,宮殿內部的金碧輝煌只能淺淺的留在腦子里了。</h3> <h3> 有人把夏宮比做北京的頤和園或避暑山莊,她們確有很多相似之處。夏宮內部裝飾風格深受中國元素影響,頤和園與彼得夏宮同為皇家園林,都進入了世界遺產名錄。今年(2017)北京頤和園與彼得夏宮簽訂友好合作協議。</h3> <h3> 最近這里要舉辦一個大型演唱會,工作人員正在緊張的布置現場。據說這里每年都要舉辦陣容龐大的音樂會。</h3> <h3> 宮內禁止拍照,確實讓人心中有些不快。其實夏宮最精彩的還是她的園林,她分上花園和下花園,上花園占地15公頃,下花園占地100多公頃。夏宮東邊是上花園,西邊是下花園。游覽上下花園是我們自由行動的,我們在森林中穿行,置身于美不勝收的景色之中,富氧的空氣,清馨的花香,調皮的松鼠,歡快的噴泉,絨絨的草地,高貴的雕像,神秘的小屋,還有美美的感覺和愉快的心情。</h3> <h3> 夏宮素有"噴泉之都"之稱、漫步在下花園到處可見形態各異的噴泉,她們都有一個美麗的名字,每個噴泉都有雕塑相伴。最著名的有金字塔噴泉、太陽噴泉、橡樹噴泉、亞當噴泉、夏娃噴泉等等。我們分辨不出他們誰是誰,只能是看著他的外型隨便猜想了。</h3><h3><br /></h3> <h3> 聰明的俄羅斯工匠,設計了一套絕無僅有的噴泉循環系統,他們從芬蘭灣波羅的海引進入海水,經過夏宮花園噴放后,又還原流入大海,從而保證保證整個夏季噴泉源源不斷,永不枯竭。而更為奇妙的是,200多個噴泉、2000多個噴水柱,都是利用地面高低落差壓力自動噴水,絕無任何電力驅動。</h3> <h3> 宮殿的西邊是下花園,她是典型的英國園林布置,其特點是追求開朗、明快的自然風景。揚棄了一切幾何形狀和對稱均齊的布局,代之以彎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樹叢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講究借景和與園外的自然環境相融合。</h3> <h3> 從夏宮往前是參孫運河,它直通芬蘭灣,夏宮噴泉的水就是從這里流入波羅的海的。</h3> <h3> 從蒙普拉伊宮平臺上遠望大海,芬蘭灣陰云密布但風平浪靜。</h3><h3><br></h3> <h3> 夏宮的上花園則是典型的法式園林的布置。法式園林的特點:一般都是修建整齊的花草樹木,對稱性分布,整個布局以幾何狀為主。</h3> <h3><br></h3> <h3> 上花園中有一排修剪得非常漂亮的樹,不知它的樹名是什么,只是覺得在樹下留個影不錯,隨手就拍了下來。</h3> <h3> 這時走來一位俄羅斯老太太,對我說著什么?大概是夸我這個景選的不錯吧!然后要過我的手機給我倆拍了這個合影。這是整個俄羅斯之行我倆拍的最滿意的一張合影了。也從老太太那里親切地感覺到了俄羅斯人的熱情與豪爽!</h3> <h3> 6.葉卡捷琳娜宮</h3><h3> 金碧輝煌的葉卡捷琳娜宮,是夏宮之外又一座美麗的皇宮與皇家園林的組合。</h3> <h3> 葉卡捷琳娜宮是彼得大帝1708年為妻子葉卡捷琳娜一世建造的,也是其女兒伊麗莎白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郊外行宮。宮殿的設計。由藍、白、黃三色構成,據說這分別代表著葉卡捷琳娜藍色的眼睛、白色的皮膚和金黃的頭發。</h3> <h3> 最初這里稱皇村,1937年為紀念普希金在此度過童年而改為"普希金村"。1811年,12歲的普希金進入皇村中學讀書,度過了6個年頭,就連假期也沒離開過學校。</h3> <h3> 在俄羅斯的歷史上有兩個被后人稱作“大帝”的皇帝,一個是帝國奠基人彼得一世,另一個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葉卡捷琳娜女皇執政35年,創造了輝煌的政績,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后的俄羅斯帝國。</h3><h3><br></h3> <h3> 這是我們乘游船游覽涅瓦河,游船上品嘗了俄羅斯的伏特加和魚子醬,船上有一支五人組成的表演小分隊,他們表演了熱情奔放的俄羅斯歌舞。</h3> <h3> 船上的小舞臺上懸掛著中國國旗和前蘇聯的國旗,橫幅上用中俄兩國文字寫著"中國和俄羅斯是永遠的朋友"。我們都明白這是歡迎中國客人而安排的,但是它說明中俄兩國人民心中都珍藏著那段蜜月般的歲月和兄弟般的情感。</h3> <h3> 船上響起了我們耳熟能詳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樹"、"紅梅花兒開"......還有中國歌曲"茉莉花"、"大海航行靠舵手"、"下定決心"。在場的中國游客幾乎全都60歲以上的老人,這些歌曲都會唱,在俄羅斯帥哥靚女的邀請下和大家翩翩共舞。</h3> <h3> 在圣彼得堡的我們渡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遺憾的是陰沉的天氣壓抑了我們一些情感。好像只是在夏宮的下花園老天爺眷顧了我們一下,見到了一會兒藍天。許多美景都因陽光不給力,而無法拍出好片了,比如彼得堡最漂亮的"滴血大教堂"我們只是在濃霧之中看了一下她的輪廓。資料上介紹圣彼得堡一年之中只有50天晴天,如果此生還能來的話,希望能夠看到一個陽光明媚的圣彼得堡。</h3><h3> 離開圣彼得堡下一站是乘旅游火車去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圣彼得堡到莫斯科鐵路全長649.7公里,屬1,520毫米寬軌。行駛8個小時。旅游列車有普通列車和雙層列車兩種,都是晚上發車,早上到,全部是臥鋪,分3個等級,我們乘坐的是4人包廂的三等車。</h3><h3> 俄羅斯的火車站命名很有意思,所有的火車站都是以目的地命名的,例如莫斯科的列寧格勒火車站,是莫斯科市開往圣彼得堡的。而且目的地不同乘車的火車站也不同,所以莫斯科有九個火車站。我想俄羅斯人不會發生上錯車的事吧!<br /></h3><h3> 俄羅斯目前還沒有高鐵,但它已經和中國簽訂了高鐵合作項目,中俄合作的俄羅斯首條高速鐵路,莫斯科——喀山高鐵的建設將于2018年啟動。真希望有那么一天中國的高鐵能和俄羅斯高鐵聯通,那時候就可以乘坐動車穿越西伯利亞到俄羅斯旅游了。</h3><h3> 請繼續關注隨后發表的美篇《印象俄羅斯 之二(莫斯科篇)》。</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百色市|
桂平市|
高要市|
普兰县|
万荣县|
格尔木市|
庆阳市|
海宁市|
正蓝旗|
云阳县|
长治市|
宜州市|
仙居县|
青神县|
公主岭市|
南阳市|
班戈县|
开江县|
拉萨市|
卓资县|
新竹市|
东光县|
道真|
四川省|
游戏|
溧水县|
玛曲县|
手游|
莎车县|
息烽县|
中阳县|
吉隆县|
四平市|
友谊县|
花莲市|
武川县|
合山市|
宝坻区|
舟曲县|
江川县|
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