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76年12月,我結束了在廣闊天地的知青生活,手捧著大紅的“入伍通知書”,走進了軍營。</h3> <p> 那是1976年12月底的一天,父親親自送我來到了駐扎在確山縣的某師新兵連。我對軍隊有著深深地情結,從記事起就在父輩的軍營長大,聽著軍號起床,踏著上班號上學,伴著熄燈號入睡。今天父親又把我送進了屬于自己的軍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戰士。</p><p> 三個月的新兵訓練,結識了一幫兒來自四面八方的姐妹們,我們同吃同住同操練,逐漸習慣了在急促的哨聲中匆匆起床、洗漱、吃飯,匆匆的整裝、點名、進入夢鄉……難忘飯前的軍歌嘹亮、操練間隙的歡歌笑語,更難忘三更半夜的緊急集合、抱著沒打好的背包極速行軍的模樣……</p><p> 當我們正式佩戴上五星和紅旗時,留下了這兩張難以忘懷的合影照。(其中許多戰友自新兵連分開后就再沒見面)</p> <h3> 新兵連全體人員合影留念。</h3> <p> 1977年4月,結束了新兵連的訓練,我被分配到師部醫院,不久又接到了上級部隊的調令,我等二十幾名女兵從確山來到了武漢軍區管理局所屬的某部。</p><p> 營區坐落在東湖尾岸,背靠秀麗的珞珈山,環境優美,當時堪稱武漢的“世外桃源”。在這里度過了讓我一輩子也難以忘卻的軍旅生涯。</p><p> 因受當時條件的限制,沒能留下更多的影像,還有很多有意義的瞬間未能留存下來。窮盡我所保留下的這些照片,時常喚起對芳華歲月珍貴的回憶。</p><p><br></p><p> 我和我的戰友、兄弟姐妹們。</p> <p> 我們班的姐妹們!上圖左四笑得最燦爛的那一位是我們的郭建林班長。</p> <p> 我們都是七七年的兵,是乘著一個車皮從確山拉到武漢的親密戰友。</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77年5月,是我們來到武漢的第一個春天,陽光和煦、柳枝發芽,身著新發的65式夏裝、頭戴無沿帽,青春的臉龐,驕傲的神情,猶如一朵朵絢麗的鮮花,綻放在綠色的軍營。</span></p> <p> 當年我們最大的樂趣就是工作閑暇時姐妹們一起拍張照,留個影。其實在我們女兵的內心深處最時尚、最美麗的還屬這身樸素的軍裝。</p><p> 和林霞、蔡麗華在營區合影,我們是同一年的兵,結下的是一輩子的情。</p> <p> 1978年“五一”節,桂清來武漢參加武漢軍區科學大會,我們已多年不見了,又邀上在武漢大學就讀的晉一,我們是從小在軍區大院一起長大的發小、姐妹,相逢格外高興,記的那天我們去了武漢大學、中山公園、長江大橋,痛快地玩兒了一天。</p> <p> 1978年8月,在廣州第一軍醫大上學的姐姐休假路過武漢,專程來看我,在武昌小住幾日。姐姐十五歲就當兵走了,難得見一回面,我帶姐姐游覽了武漢長江大橋、東湖。姐妹情深,相聚好是高興。</p> <h3><font color="#010101"> 吹口琴,彈吉他,在當年好有文藝范兒啊!</font></h3> <h3> 親姐妹</h3> <p> 人們這樣贊美女兵:把姑娘的溫柔、美麗和戰士的粗獷、威武集于一身。是的,女兵在軍營中猶如美麗的天使、圣潔的女神,可她們更是一名颯爽英姿的戰士!</p><p> 1978年10月的一天,我和婁燕、蔡麗華、馬志紅在營區后院的涼亭邊拍下這幾張照片,轉眼已是四十年了。</p> <h3> 留住青春芳華</h3> <p> 服役期間我擔任文書(兼軍械員)工作,部隊各種公文的登記、傳遞、催辦,現役人員檔案、公文檔案的管理、提供使用,武器、彈藥及軍械裝具的領發、登記、管理,各種軍事實力、裝備報表的填報,與上級機關的上情下達等等、等等,全由我一人去完成,我努力的把工作做好、做的更好。得到了領導和戰友們的肯定,1979年4月我光榮的加入中國共產黨。</p><p> 如今我還保留著當年使用的“武漢軍區司令部出入證”。</p><p><br></p> <h3><font color="#010101"> 1979年春節前,父親在武漢軍區總醫院住院痊愈,我獲準休探親假送父親回洛陽,這也是我當兵期間唯一的一次休假。</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回家了,和爸爸、媽媽、姐姐、大弟、小弟照張全家福。</font></h3> <h3> 我們和母親。 </h3> <h3> 姐弟情深</h3> <h3> 照于1978年秋,和蔡麗華在武漢大學校區。</h3> <h3> 和戰友蔡麗華、胡波。</h3> <h3> 和教導員鄭喜梅合影。</h3> <h3> 和老班長王興云合影。</h3> <h3> 1977年8月,昔日的知青好友王桂英來武漢,專程到部隊看我,合影留念。</h3> <p> 1972年至1975年,在駐馬店讀高中,和同在軍分區大院的淑玉形影不離,親如姐妹。1979年1月淑玉專程來部隊看我,拍下這張珍貴的照片。</p> <h3> 和發小、同學湯麗照于1980年3月。</h3> <p> 我和劉曉梅從小在省軍區大院長大,鄰居加閨密,似如親姐妹,曉梅參軍在武漢軍區歌舞團,距我們營區很近,節假日總愛來找我。</p> <h3> 1979年9月,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楊光來部隊看我,東湖邊留個影。</h3> <h3> 和楊光合影</h3> <p> 歌中唱到:</p><p> 十八歲,十八歲,我參軍到部隊,</p><p> 紅紅的領章印著我開花的年歲,</p><p> 雖然沒有戴上大學校徽,</p><p> 我為我的選擇高呼萬歲。</p><p> 二十歲,二十歲,我就要離部隊,</p><p> 我把青春留給了親愛的連隊,</p><p> 連隊給了我勇敢和智慧,</p><p> 從此再也不怕雨打風吹。</p><p> 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p><p> 一輩子也不會感到懊悔!</p><p><br></p><p> 我所保存的軍裝照</p> <p>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p><p> 三年的服役期滿就要離開部隊了,當真正將要脫下軍裝,告別軍營的那一刻,心中有太多太多的不舍。我無悔曾是一名軍人,是軍營造就了我軍人的作風和品格 ,豐富了我的人生閱歷,同時軍營的歲月讓我收獲了濃濃的戰友情……</p><p> 1980年4月,在即將復員的日子里,好姐妹們難舍難分,合影留念。</p><p> 前排左起蔡麗華、杜燕、張紅陽,后排左起婁燕、林霞。</p> <h3> 和張紅陽合影</h3> <h3> 和李學婭分別照。</h3> <h3> 和王平鄉分別照</h3> <p> 1980年4月27日,我正式退伍了。雖然我的軍旅生涯只有短暫的三年多,可我把生命中一段美麗的青春留在了軍營,把成長中一段美好的時光鐫刻在了心間。</p><p> 我至今保存的退伍軍人證明書。</p> <h3> 我保存的復員退伍軍人行政介紹信。</h3> <p> 離開部隊三十八年了,軍營的情景越來越清晰的在腦海閃回,戰友的笑容越來越多的在夢中出現。</p><p> 曾經的戰友,永遠的兄弟姐妹。</p> <h3> 2015年5月,離開部隊35年,戰友們重回軍營,匯聚在武漢珞珈山,我們又見面啦!</h3><h3> 35年彈指一揮間,還是那熟悉的面孔,爽朗的笑聲化作成相聚的淚水。如今我們雖然脫下了軍裝,久離了軍營,我們依然保留著軍人的性格、軍人的身姿、軍人的衷腸。</h3> <h3> 2017年9月17日,部分戰友歡聚在滎陽市劉溝村。</h3> <h3> 暢飲一杯團聚的美酒,友誼天長地久。</h3> <p> 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兒是年輕的太陽,真誠也活潑。</p><p> 2018年7月31日,我們再聚在欒川縣重渡溝。</p> <p> 向著八一軍旗敬禮!我們曾經是一名軍人!</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靖县|
当涂县|
洞头县|
平原县|
昌江|
郴州市|
卫辉市|
桦甸市|
龙南县|
哈尔滨市|
汕尾市|
永顺县|
大田县|
新巴尔虎左旗|
江永县|
崇义县|
德昌县|
平山县|
北安市|
周口市|
贵德县|
大同市|
凤阳县|
安宁市|
乐都县|
乡宁县|
新乡市|
桓台县|
城固县|
天镇县|
潜山县|
台湾省|
读书|
博湖县|
申扎县|
鄂温|
黔西县|
东平县|
宝山区|
阿瓦提县|
若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