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808080"> 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旅游勝地,對每一個仰慕古跡的游客來說,到埃及旅游幾乎就是朝圣。金字塔、神廟、陵墓、甚至木乃伊,都是游客們夢寐以求的景點。但當我們的旅游大巴從紅海邊的赫爾格達經過近八個小時的長時間顛簸進入開羅時,竟有了一種突如其來的別樣感受,擁堵的街道,遍地的垃圾,低矮破舊的樓群,完全是一個臟亂差。但隨處可見的、精湛的高高的宣禮塔,這座伊斯蘭的開羅城卻有另一番的精彩,從這些宣禮塔就可以看出開羅無愧于舉世聞名的“千塔之城”美譽。開羅的建城可以追溯到公元641年,伊斯蘭宗教大旗引領下的阿拉伯軍隊進入埃及后就在這里安營扎寨,修建了一座永久性的兵營,這就是開羅的雛形,那時叫做福斯塔特。公元969年北非的法蒂瑪王朝在這里建都,定名開羅,意思是“勝利之都”。此后的薩拉丁王朝、馬穆魯克王朝、默罕默德·阿里王朝都定都這里,使開羅成為真正的伊斯蘭古城。</font></h3> <h3>薩拉丁古城堡位于開羅東郊老城區的穆蓋塔姆山上,是伊斯蘭世界最大的城堡,也是開羅的最高點。建于1176年,為阿尤布王朝國王薩拉丁為抵御十字軍保護開羅而建。</h3> <h3></h3><h3>埃及法蒂瑪王朝統治期間,國勢強盛,疆域遼闊,延伸到了阿拉伯半島及小亞細亞一部分,影響了羅馬教皇的基督教東擴。1095年羅馬教皇召集宗教大會,鼓動基督教徒起來消滅東方穆斯林,奪回“圣地”耶路撒冷。教皇200年間總共發起八次十字軍“圣戰”,1164年至1169年,埃及被十字軍占領。</h3><h3></h3><h3></h3> <h3></h3><h3>薩拉丁帶領穆斯林奮力抵抗,擊退十字軍,保全了埃及。薩拉丁并不是埃及人,1138年他生于伊拉克的提克里特一個庫爾德人家族,在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度過青少年時代,并成為軍隊的一名統帥,多次征戰埃及的法締瑪王朝。1171年,他廢黜法締瑪王朝的哈里發,自封為埃及的蘇丹王,建立阿尤布王朝。為鞏固政權、抗擊歐洲十字軍的入侵、光復圣城耶路撒冷,他秣馬厲兵、修筑城堡,加強對開羅的防衛。</h3><h3></h3> <h3>從大城堡的入口,循著城墻邊的步道,就可以來到穆罕穆德·阿里清真寺。穆罕穆德·阿里清真寺是大城堡中的焦點,是大城堡中最醒目的建筑。</h3> <h3></h3><h3>1857年完工的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造型帶有濃郁的土耳其風格。</h3> <h3>清真寺墻的外層敷以黃色雪花石膏鑲嵌,所以又被稱為雪花石清真寺。</h3> <h3>由于建筑師是來自土耳其的尤瑟夫博斯塔克,所以這座清真寺基本上是蘇丹艾曼清真寺與土耳其圣索菲亞大教堂的混合體。</h3> <h3>清真寺從側門進入,有一片寬廣的庭院,地面和墻身都是用雪花石修建而成,通體雪白,陽光照耀下分外耀眼。中間有一座噴泉,這是讓信徒進入禮拜殿前清潔自身的洗浴池。</h3><h3></h3><h3></h3> <h3>洗浴池是用雪花石及彩瓷鑲嵌而成的。</h3><h3></h3> <h3>庭院的四周環繞著拱廊,上面還覆蓋著小型的圓頂,共計47座。</h3><h3></h3><h3></h3><h3></h3> <h3>拱廊的窗子都是純手工鐵鑄鏤空的,精美纖巧如畫。</h3><h3></h3> <h3>看見庭院中正在維修的的鐘樓了吧,這就是前面美篇中介紹過的,1831年穆罕默德·阿里用盧克索神廟塔門前的一座拉美西斯二世的方尖碑,與法國路易王朝的國王路易·菲利浦換回來的大笨鐘。遺憾的是,這個大笨鐘從運到埃及的那一刻就壞了,一直被棄置清真寺內。更為戲劇性的是,至今還未修復,原因是設計它的人去世了。與現矗立在巴黎協和廣場上方尖碑相比,來這里參觀的游客無不為埃及人叫屈。</h3> <h3>禮拜堂的兩個塔尖高達85米余,是開羅的標記之一。</h3> <h3>進入阿里清真寺庭院和禮拜堂要脫鞋子,女子入內要求用紗巾包住頭發。</h3><h3></h3> <h3>清真寺高聳而華麗的禮拜殿極為引人注目,內部非常漂亮,拱頂和吊燈富麗堂皇。</h3> <h3>禮拜殿呈正方形,上有高聳的圓頂為殿中心,四根巨大的石柱撐起圓頂,中央圓頂最高處達52米,平面直徑21米,另外還有4個相同大小的圓頂環繞著,錯落有致。天井拱頂的四周,飾有畫著第一代四位哈里發名字的圓盤。</h3><h3></h3><h3></h3> <h3>這種拱形屋頂具有良好的回音效果,確保阿訇誦讀可蘭經的時候,寺中的信眾都能夠聽清。</h3><h3></h3> <h3>大型的枝型吊燈,無數電燈,以及反射著燈光的石英玻璃……在這和諧的燈光下,整個清真寺顯得十分莊嚴肅穆。</h3><h3></h3><h3></h3> <h3>而作為景點的主體建筑為核心,內部象征365天的球形吊燈如璀璨星空般懸掛在大殿頂部。</h3><h3></h3> <h3>極其壯觀的穹頂,每一處都襯以繪畫,巨大的吊燈從穹頂上懸掛下來,華麗得無以復加。</h3><h3></h3> <h3>禮拜堂地下的地毯是人工織造,上千平米的地毯花紋復雜,花了很多年才完工。將近二百年的地毯,還像是新的,色彩依然鮮艷奪目不減當年。</h3><h3></h3> <h3>禮拜殿內有兩座講壇,都是由大理石制成。這座稍大的是埃及最大的講壇,神圣而不可侵犯,已經被圍起來,不能觸碰了。這也是當年埃及總統宣告埃及獨立的地方。</h3> <h3>另一座講壇較小。</h3><h3></h3> <h3>穆罕穆德·阿里在埃及近代史上享有崇高的聲譽。當失勢的馬穆魯克與掌權的奧斯曼在埃及境內殺伐不斷之時,穆罕穆德·阿里毅然地接受民意受封總督,公然逼迫君士坦丁堡政權承認他的地位。</h3> <h3>穆罕默德?阿里被認為是埃及現代化之父,于1848年病故后,亦安葬于寺內,故清真寺以其名命之。這個護欄圍著的,就是穆罕默德阿里的陵墓。</h3><h3></h3> <h3>在高大的大廳里,很多游客席地而坐,靜靜地欣賞這富麗堂皇的大殿。<br></h3> <h3>這對小夫妻如此溫馨地欣賞自拍照,但也特別注意分寸,伊斯蘭教義是不允許男女在公共場合有過分的親昵舉動的。</h3><h3></h3> <h3>城堡內除了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外,還有座較小的納賽爾?穆罕默德清真寺,以及警察博物館和軍事博物館,還能俯瞰開羅城區,遠眺金字塔。</h3> <h3>經過納賽爾?穆罕默德清真寺大門對面一個雙堡壘拱衛的城門,可通往城堡的后平臺。路邊的一個跨院是以前的監獄,每間牢房鐵門緊鎖,銹跡斑斑。透過門上的小窗可看見每間房里有一個形態各異的囚陡塑像,也不知當年是什么重要人物關押在此。</h3><h3></h3> <h3>從后平臺回望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清真寺的寺頂尖塔象一把利劍高聳入云。</h3><h3></h3> <h3>矗立于山頭,居高臨下,可以遠眺開羅全貌。渾濁的天空下,開羅的建筑更顯得雜亂無章。極目遠眺,可見遠處的開羅城卻顯得陰霾重重,遠處隱約能看到金字塔。開羅號稱“千塔之城”,有1000多座清真寺,高聳的宣禮塔尖,朦朧里像是工廠的煙囪。</h3><h3></h3> <h3>近處的兩座挨在一起的清真寺,左面的是伊斯蘭世界的代表性建筑蘇丹哈桑清真寺,右面是埃勒-里法伊清真寺。這兩座看似類同的寺廟建筑時間竟相差近六百年。蘇丹哈桑清真寺建于1356年,而埃勒-里法伊清真寺則是二十世紀的建筑了。</h3> <h3>在城堡的盡頭有一尊大炮,夾在兩面城墻之間。炮的右邊有一個門洞,有士兵把守著,穿過門洞便是軍事博物館。</h3> <h3>這里存放著為埃及人民立下漢馬功勞的各種武器及軍用裝備,古老的戰馬戰車,一戰時期的大炮和解放埃及的坦克、戰機。室內展廳還展示埃及各歷史時期的武器、裝備、服裝,領袖的雕塑和畫像,著名戰例、工事和城堡的模型等,非常豐富。因時間關系只能匆匆看一眼就走人了。</h3> <h3></h3><h3>館內除了穆罕默德·阿里一尊銅像外,還有這尊穆罕默德·阿里的長子易卜拉欣帕夏(Ibrahim Pasha 1789年9月9日~1848年11月10日)雕塑,其非穆罕默德·阿里親生,是隨母改嫁。但穆罕默德·阿里視易卜拉欣帕夏如己出,以奧斯曼帝國的傳統文化及伊斯蘭信仰教導他,最后成為一位將軍。在父親患上失智癥后,在1848年7月至11月作為攝政王領導國家。穆罕默德·阿里妻妾眾多,至少有15位妻子,她們共為其生下了18子13女。</h3><h3></h3> <h3>作為開羅城堡三大清真寺之一,納賽爾?穆罕默德清真寺與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挨在一起或相形見絀,但它卻是存世的唯一馬穆魯克建筑瑰寶。這座建于1335年的建筑實際上是1176年修建的城堡里最古老的建筑,此前城堡里的所有建筑都被十九世紀成為埃及統治者的穆罕默德?阿里拆除了。</h3><h3></h3> <h3>穆罕默德?阿里當年建造城堡時,為了修建自己的清真寺和宮舍,拆毀了許多原有的建筑物,只保留了極少部分,而納賽爾?穆罕默德清真寺就是其中之一,保留的原因是要把它當馬廄使用。<br></h3> <h3>納賽爾?穆罕默德清真寺的穹頂與眾不同,是用波斯風格的藍綠色馬賽克來裝飾的,擁有兩座宣禮塔,造型高度各異?,F在在寺內還能看到至今完好的鏤花木制天花板,艷麗的藍、綠瓷磚賞心悅目,在埃及清真寺中亦不多見。</h3> <h3>清真寺中央是個天井,其后面的寺殿是半開放的。</h3><h3></h3> <h3>三姊妹在大殿中玩耍,非常可愛。</h3><h3></h3> <h3>走進這座美麗而古老的寺廟,很容易把人的思緒帶進阿拉丁神燈和巴格達竊賊這樣的阿拉伯神話情節里去。</h3><h3></h3> <h3>18世紀末19世紀初,馬穆魯克集團占有全國大部分土地,巧取豪奪,成為埃及農民苦難的主要根源之一。1811年3月1日,經過精心策劃,穆罕默德·阿里以委任他的第二個兒子圖松領兵出征漢志攻打瓦哈比人為名,邀請開羅附近的馬穆魯克大小頭領及其隨從470人前往薩拉丁城堡出席宴會。平素驕橫慣了的馬穆魯克頭領根本不會想到阿里敢把他們怎么樣,因此他們只帶著少數侍從,騎著馬,肆無忌憚地前來赴宴。</h3> <h3>宴會結束后早有準備的穆罕默德·阿里立即對疏于防范的馬穆魯克首領發動突然襲擊。通向大門有一道石頭壘成的高墻,前面是狹窄的下坡石階小道,當馬穆魯克們經過此處時,阿里軍隊突然從高墻上推下無數大石頭,把他們砸得抱頭鼠竄,死的死,傷的傷,與此同時,密集的子彈又毫不留情地雨點般飛過來,結果只有一個人漏網,其余的全部被殲。這就是埃及歷史上著名的薩拉丁堡屠殺事件。如今走在這條小道,心里不免有些發顫,曾經這里流淌過469人的鮮血。</h3><h3></h3> <h3>科普特(Coptic)區位于開羅的東南角,又叫做老開羅,這里居住著大量的科普特人,是開羅城市的發祥地,科普特教的圣地,因耶穌曾逃難到此而聞名??破仗厝瞬皇悄滤沽?,他們信奉古老的科普特教,希臘東正教一個支派。據說,科普特人是真正的古埃及人的后代,科普特人也經常以自己是“真正的埃及人”自居。開普特區由于信仰不同的關系,整個地區的入口有軍警把門。</h3> <h3>懸空教堂位于開羅的科普特老城中心位置,因建于巴比倫堡的水門上得名,是埃及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3世紀。進入教堂,十分驚喜,是整個埃及之行中唯一有中文說明的景點。</h3> <h3>通往教堂主體的露天走道上,兩側墻壁貼有馬賽克鑲嵌圖,描述圣經故事。</h3> <h3></h3><h3>教堂通體潔白,兩個十字架佇立在頂端。進入這座教堂需要攀登29級臺階,早期的開羅人曾經稱它為“樓梯教堂”。由于目前地面比羅馬統治時期抬高了6米左右,羅曼塔樓大部分被埋在地下,減少了教堂不少的視覺沖擊力。</h3> <h3>進入圣殿的大門花紋復雜,很有特色,教堂中存有圣母瑪利亞的畫像而出名。埃及信奉伊斯蘭教阿拉伯人約87%,信奉基督教科普特人約11.85%,希臘東正教、天主教等其他基督教徒約25萬,亦有少數猶太教徒。</h3> <h3>教堂內燈光幽暗,圣壇上的圣像上的金粉發出淡淡的光澤,穹頂上拱形的木質支撐歷經歲月的沖刷,泛著深棕色。雕花的窗戶鑲嵌著彩色的玻璃,在外邊強烈的陽光照耀下發出艷麗的色彩。</h3><h3></h3> <h3></h3><h3>柱梁繪滿多彩圖案,堂中擺列供信徒祈禱長椅,教堂顏色古樸更顯高雅內涵,教堂不寬卻顯清靜神圣。透過教堂內堂地板上蓋有一塊玻璃的洞口,可以很清晰的看見,教堂是懸空在地面上的。最有名的是用13根細長的石柱支撐的講壇,象征耶穌和他的12門徒,其中一根用黑色玄武巖制成的,代表出賣耶穌的猶大。 </h3> <h3>巴比倫堡約建于公元300年,是羅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公元284-305年在位)為保衛圖拉真(Trajan)港口而建。同時挖掘了一條圖拉真運河,運河兩岸各建一個圓形的碉堡,河水流經兩堡中間,直達尼羅河。目前可以看到兩個圓形堡的遺址,這是坐落在港口墻上的北堡。</h3><h3></h3> <h3>在懸空教堂的旁邊沒多遠便是圣喬治教堂,又稱馬爾吉勒吉斯希臘正教教堂(The Church of Maar Girgiis),建在巴比倫要塞眾多塔樓中的一個之上,位于巴比倫堡上,東正教圓頂教堂,是老開羅最宏偉的羅馬式建筑。</h3> <h3>圣喬治教堂的鐘塔樓。</h3> <h3>教堂正面有一幅3米多高的白色浮雕,描述了圣喬治身跨駿馬奮力制服惡龍的故事。在莫斯科旅游時也有類似的雕像,并且在俄羅斯的國徵上也有體現,存在不同的的傳說。</h3> <h3>圣喬治,據說出生在公元260年前后,巴勒斯坦人,后來成為一名羅馬騎兵軍官。他驍勇善戰,屢戰屢勝,屢建奇功。公元303年,在一次阻止基督徒受迫害時被殺,年僅四十三歲。到了公元494年,為教皇格拉修一世(Gelasius)封圣。</h3> <h3>在歐洲又有另一種傳說,有一座城堡,堡主的女兒十分美麗善良。惡龍得知后便威逼堡主要將其女兒作為祭品獻給它,就在惡龍準備接收這份"祭品"時,上帝的騎士圣喬治以主之名突然出現,經過一番激烈搏斗,終于將極其兇殘的惡龍鏟除,同時一地的龍血漸漸形成一個十字形。"圣喬治救少女"的傳說,娓娓動聽,源遠流長,影響深遠,表達出人性消滅獸性、人間愛護弱者、人心天生圣潔。</h3> <h3>碰到的這群女學生們與她們的前輩完全不同,穿著華麗,朝氣蓬勃,雖然是長袍纏身,頭裹紗巾,仍然無法掩飾她們的天性好動和青春活力。</h3> <h3>禮拜堂內部非常華美,壁畫、水晶燈、彩繪玻璃窗戶以及穹頂上的圣像,都在靜謐中彰顯著神圣。</h3> <h3>圓形的教堂主殿在基督教堂中是比較少見的,因而顯得特別與眾不同,頭頂的水晶大吊燈將穹頂上的圣像裝扮地非常莊嚴肅穆。</h3><h3></h3> <h3>彩繪玻璃窗和藍綠相間的天花板,顏色搭配效果甚好,顯得格外的奪目,在教堂的墻壁上還可觀賞到多幅圣像畫。</h3><h3></h3> <h3>教堂四周的彩繪玻璃窗戶,非常精美。</h3><h3></h3> <h3>用本地石料修建在中央的講道臺。<h3></h3></h3> <h3>掛有六位福音傳道者的圣像屏風。<h3></h3></h3> <h3>圣壇金碧輝煌。<h3></h3></h3> <h3>這個教堂算是最漂亮的一個,非常華麗、精美。<br></h3> <h3>灑滿陽光的古巷,《出埃及記》的浮雕在金色陽光的映襯下顯露著和暖的光輝。從這里左拐前行,就是傳說中瑪利亞和耶穌的住處。</h3> <h3>穿過這條雖狹窄但頗具文化特色的小巷,就可到阿布希加-圣塞格魯斯及酒神巴格斯教堂。小巷兩旁擺滿了書架,上面擺設著書籍和各式圣像,可以自由地挑選買賣。頂上還架設著可卷舒的遮陽篷布,穿行其間,擠擠挨挨,仿佛置身于書的海洋。</h3> <h3>阿布希加-圣塞格魯斯及酒神巴格斯教堂(Abu Serga-St Sergius and Bacchus Church)外觀并不起眼,該教堂始建于4世紀,是開羅最古老的科普特正教教派教堂。從這個小門走進教堂,迎面的地上有一個洗禮池。</h3> <h3>阿布希加-圣塞格魯斯及酒神巴格斯教堂是一座當地敬拜酒神巴格斯的地方,古老的建筑物外顯得很普通。</h3><h3></h3> <h3>教堂分為兩層,裝飾頗為繁雜講究,陽光從窗戶照下來,形成一道道光柱。禮拜時,男信徒居底層,女信徒居二層。</h3><h3></h3> <h3>教堂建在一個巖洞上,內部有個地下室,而這個地下室內的洞穴正是約瑟、瑪利亞和圣子耶穌三人為了逃離希律王的迫害前往埃及的途中住過的地方。希律王當時聽信巫師的預言,說將有一個影響世界的人會出現這個世上,因此,他就命令手下殺死2歲以下的孩子和懷孕的婦女?,旣悂啚榱吮Wo自己的孩子,從巴勒斯坦逃了出來,她騎著毛驢再加上步行來到此地。 </h3><h3></h3> <h3>通過教堂祭臺旁邊一個狹窄的階梯,可以下到地下室,這個地下室位于祭臺后側的地下,據說當年圣母瑪利亞和耶穌在此棲身三個月后,再輾轉去到埃及的其他地方。</h3> <h3>這口位于地下室的水井便是當時圣母瑪利亞和耶穌躲藏在此獲取水源的地方。</h3><h3></h3> <h3>在瑪麗亞來到埃及沒多久后,希律王就去世了,瑪麗亞知道這個消息就帶著耶穌回到了耶路撒冷。</h3><h3></h3> <h3>這里還保留了許多圣者的遺物。<h3></h3></h3> <h3>每年的6月1日開羅基督教徒會舉辦盛大的紀念儀式。<h3></h3></h3> <h3>汗哈利里市場前的侯賽因清真寺是名流顯要在特殊場合進行祈禱的專門圣地,是埃及最神圣的廟宇之一,非穆斯林不得入內。侯賽因清真寺的尖頂在汗哈利里一片低矮的房頂中,顯得特別突出。</h3> <h3>汗哈利里市場位于開羅市老城區,毗鄰愛資哈爾清真寺和侯賽因清真寺附近,由分布在幾十條小街巷里的幾千家個體小店組成,許多店鋪可追溯到公元14世紀。</h3> <h3>市場道路狹窄,街道兩旁擠滿了小店鋪,主要出售金銀首飾、銅盤、石雕、皮貨及其他埃及傳統手工藝品,素以店面古樸、貨物齊全深受外國游客喜愛,它已成為開羅古老文化和東方伊斯蘭色彩的一個象征,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h3> <h3>雖然商品五光十色、琳瑯滿目,但里面的商品多是埃及特色紀念品,大多數都是中國制造。在埃及,只有三種特產可買,一是椰棗,二是香精,三是莎草紙畫,只有這三種產品可以代表埃及的真實品味,其他幾乎都是舶來品。</h3> <h3>這里不僅是感受復古阿拉伯風情的必到之處,還能感受阿拉伯風情市場中熱情攬客的商販與嘈雜的殺價聲、四處彌漫的香料味與琳瑯滿目的小玩意,絕對會讓你流連忘返。</h3> <h3>這里的埃及人很熱情,尤其對中國人,市場上的客商看到中國游客走過,會主動與你打招呼,會說“你好,我好,大家好!”。你可以逗留片刻,也可以一帶而過,他們都會報于微笑。</h3><h3></h3> <h3>路的兩邊盡是歷史悠久的阿拉伯建筑,甚至還能看到老城墻和城門。</h3> <h3>即使不買東西,這里也是個感受當地風情和拍照的好地方。</h3> <h3>愛資哈爾清真寺(Al-Azhar Mosque)是非洲最古老的清真寺,是阿拉伯民族和伊斯蘭教在埃及生根興起的標志,它的構造較簡單,反映了伊斯蘭教初期的建筑風格和水平。</h3> <h3>愛資哈爾清真寺建于公元970年,這里同時也是愛資哈爾宗教大學。一千多年以來這里一直是埃及的精神中心,到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神學中心。</h3><h3></h3> <h3>和其它清真寺一樣,方廳、拱頂和宣禮塔是構成伊斯蘭寺院的三大要素。</h3><h3></h3> <h3>愛資哈爾清真寺建筑宏偉,占地面積達1200O平米,寺內地面和柱子均系大理石砌成,禮拜殿內可容納萬余人。西北門內兩側有三個宣禮塔,大寺正殿共 120 間,內有講壇、凹壁,鋪設著整潔美觀的地毯。</h3><h3></h3> <h3>來參觀的女士不許露胳膊露腿,所以進入前每人發一件綠色長袍,包裹住暴露的部位及頭部。</h3><h3></h3> <h3>回廊很有特色,與方廳相連,形成四合院?;乩仁_400多根,采用希臘、羅馬兩種建筑式樣。四合院正中的拱頂下是一水廂,向民眾提供飲水。</h3><h3></h3> <h3>在夕陽下的照耀下,反光如鏡面般的大理石地面顯得富麗堂皇。</h3> <h3>在這里又碰上了這幫年輕的女學生們。</h3><h3></h3> <h3>除了星期五埃及傳統“主麻日聚禮”的集體禮拜日人多外,平時寺內只少許教徒,顯得特別清靜。</h3><h3></h3> <h3><font color="#010101">人們不急不緩地走在清真寺那寬敞的院落中,埃及的陽光總是微微熾烈,而靜靜地坐在寺內廣場邊上,靠著長廊的柱子,陽光撒到臉上,伴著徐徐微風拂過,使人感到一切是如此的美好。</font><br></h3><h3></h3> <h3><font color="#010101">愛資哈爾清真寺似乎沒有歷史與現實的清晰分野,在這里,歷史就是現實,而現實也正是歷史,它隔絕了喧鬧,甚至也隔絕了時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正如愛資哈爾的原意為“永遠鮮艷”一般,一千多年以來,愛資哈爾清真寺用自己的矗立,闡明了不朽的含義。有人評價稱,愛資哈爾清真寺是伊斯蘭文化的精華,正如有埃及詩人這樣形容到:“愛資哈爾清真寺遠比帝王尊貴,因為它的地位更受人欽羨”。</font></h3><h3></h3> <h3><font color="#808080"> 埃及是一個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國,歷史上卻不斷遭受波斯、馬其頓、羅馬、阿拉伯、奧斯曼、法國、英國、以色列等的入侵,整個民族史腥風血雨,回腸蕩氣,最終覆滅于歷史的長河中。但我們知道埃及大約在五千年前就開始使用一種叫莎草紙的紙張書寫和記錄,中國發明造紙術是在漢代,離現在大致二千多年;埃及法老文字大約有五千多年,而我們中國最早的甲骨文大約是3500年。與中國不同的是,埃及的法老文明與現代埃及完全割裂斷開,而非常慶幸我們卻還在延續......</font></h3><h3><br></h3>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uamsg5j"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飛躍萬里到埃及,如詩如畫尼羅河</a></h3>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uamwh5q"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飛躍萬里到埃及,解密千年神廟</a></h3>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uamzn72"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飛躍萬里到埃及,感受異國百態人生</a></h3>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uan2vqq"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飛躍萬里到埃及,一半沙漠一半海水</a></h3>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uan86ah"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飛躍萬里到埃及,尋找失落的文明</a></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峻县|
玉林市|
屏山县|
邵东县|
白玉县|
商河县|
本溪|
博兴县|
定边县|
客服|
闽清县|
革吉县|
启东市|
县级市|
河南省|
马山县|
尼玛县|
奈曼旗|
新余市|
砚山县|
巴马|
裕民县|
岢岚县|
利辛县|
新宁县|
河源市|
芦山县|
遂平县|
青神县|
聂荣县|
龙川县|
厦门市|
靖宇县|
苏尼特右旗|
通州区|
龙陵县|
彭山县|
金寨县|
托里县|
秭归县|
青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