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飛躍萬里到埃及,尋找失落的文明

且行且悟

<h3><font color="#808080">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位于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游地區。它的文明歷史已經有6000年,人們形容它象一條生命之藤伸延在荒涼的撒哈拉大沙漠上,這里擁有埃及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等等著名旅游景點。但是如今的埃及阿拉伯人并不是古埃及人,文化也完全不同。我們膜拜的輝煌無比的古埃及文明,早在4世紀后就逐漸式微直至完全消失,古埃及人的后裔在外來文明的入侵下,竟然連自己的語言文字也失落了。將近一千多年,這個世界上居然誰也不認識公元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直到1798年,一塊拉希德石碑的意外發現才終結了這一切。我們帶著從小就對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木乃伊的好奇心和神密感踏上埃及這片古老的土地,尋找已經失落的文明。</font></h3> <h3>早期的人類文明都伴隨著神的崇拜,古埃及也不例外,是多神論的宗教,最崇拜的神是太陽神。太陽每天日出日落,周而復始永恒不變,因此古埃及人堅信,萬事萬物都是循環往復的,人也是可以復生的,他們將神廟建在尼羅河的東岸,金字塔建在尼羅河的西岸,就是因為太陽是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h3> <h3>金字塔是古埃早期法老的陵墓,現在埃及境內還有80多座金字塔。其中胡夫金字塔最為宏偉。其實最早的金字塔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也不是金字塔結構,只是由地下墓室與地上建筑構成,法老們為彰顯豐功偉績并建造與其功績相襯的墳墓,幻想成為永久的統治者,死后靈魂要升天,金字塔就是升天的天梯,通天的陵墓,與太陽神一樣永生,于是頂天立地的階梯形金字塔就創造出來。</h3> <h3></h3><h3>由于古埃及人對生死非常豁達,他們崇拜死亡,認為現世只是暫時的,來世才是永恒的,死亡是通向極樂世界的必由之路,更何況,法老都是太陽神的兒子,在人間走過一遭之后還是要回到神的世界去的。因此金字塔,就是他們死后通往永生的大門,走向天堂的階梯。</h3> <h3>埃及有一句諺語:人類懼怕時間,時間懼怕金字塔。在世界古代七大奇跡里,金字塔比其他奇跡早了兩千多年,卻是唯一沒有被時光摧毀,至今屹立不倒的。幾乎可以說,在人類的文明史上,金字塔就是永恒的象征!</h3> <h3>“世界新七大奇跡”委員會這樣評價金字塔:“藝術和設計均達到了完美的頂峰,無人可以超越”,“古埃及金字塔純粹是為永恒而生的,是人類文化遺產中的瑰寶。”</h3> <h3>金字塔不僅在建筑規模上令人嘆為觀止,胡夫金字塔有趣的建筑數據,也令人們倍感神秘,如塔底邊的周長除以2正好是圓周率的數值,塔高的10億倍是太陽與地球間的距離,塔重乘以10E15正好等于地球重量,塔底對角線之和25826.6正好是地球兩極軸心位量經25827年回到原來位置,放置法老棺廓的內部尺寸正好是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的座標三角形的尺寸等等。</h3> <h3><font color="#010101">金字塔這一古老而誘人的名字,還吸引著許許多多斗膽的勇士來到塔旁,想嘗嘗爬上金字塔頂峰的滋味,但至今還沒有一個人能如愿以償。根據當地警方紀錄從1940年以來,至今爬上這座大金塔的整整200人,結果都以跌死告終。爬上金字塔頂,而無一人活著回來,這也算是金字塔的一大奇謎了。</font></h3> <h3>埃及金字塔還有種種魔力,如你牙疼,只要在金字塔形建筑物中睡上一覺,便會痛止。蔬菜、水果、肉類放在金字塔形的構造中,可以經久不爛、不變質,保持新鮮顏色。把咖啡放在金字塔形構造中,貯存24小時后,其味道比普通咖啡好得多。上述種種事實,使人認為金字塔必有一種無形的能量,這種無形能量是什么,研究者稱它為“金字塔能”。</h3> <h3>吉薩的三座金字塔的排列是按照獵戶座的腰排列,而以尼羅河作為銀河。法老墓室的通道指向獵戶星座,而王后墓室的通道則指向天狼星。可以看出,埃及人建造的通道精度極高,精確地指向他們所膜拜的神靈,從而創造了一條視覺通道,通向死而復生的歐西里斯和伊西斯神。</h3> <h3>于是各種關于胡夫金字塔的推測應運而生:有人認為它是外星人留給人類的一個建筑豐碑,各種數據揭示了很多宇宙的奧秘,有人說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天文觀象臺,有人提出了金字塔能學說,認為該塔結構有神奇的能力,在西方形成了專門的教派,以胡夫金字堵為崇拜對象,在塔內舉行祈禱儀式,吸取金字塔能量。</h3> <h3>金字塔凝聚了太多的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直到今天,氣勢雄偉的金字塔依然給人留下許多未解之謎,吸引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學者、探險家來探索。</h3> <h3></h3><h3>金字塔原本不是我們如今看到的米黃色,當年完工后,工人們在塔身上涂上一層石灰,讓金字塔通身潔白,反射亙古的陽光使之看起來更加刺目耀眼,而塔尖則以金頂裝飾。<br></h3> <h3>在開羅吉薩高原,沙漠與金字塔群渾然一體,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絡繹不絕來到這里,面對莊嚴、雄偉的金字塔游客們內心的興奮與驚嘆油然而生,金字塔、獅子人面像傲對碧空,向世人宣耀遠古法老們的奢華與榮耀。</h3> <h3>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建造花費了30年的時間,其中10年用來修建運送石頭的道路,20年用來搭建金字塔本身。大金字塔原塔高146.5米,經過歲月的打磨,現在的高度只有137.2米。塔身共計250層級,由兩百多萬塊巨石組成,平均每塊重兩、三噸,歷經數千年而不倒,這不能不說是建筑史上的奇跡。在1889年巴黎埃菲爾鐵塔建成之前,它一直是人類歷史上最高的建筑物。金字塔東面有三座小金字塔,被認為是屬于胡夫的母親,妻子、女兒。</h3> <h3>胡夫金字塔,除了以其規模的巨大而令人驚嘆以外,還以其高度的建筑技巧而聞名。塔身的石塊之間,沒有任何水泥之類的粘著物,而是一塊石頭疊在另一塊石頭上面的,完全靠自身重量精密地堆在一起,據說連塊刀片也插不進去。金字塔凝聚了古埃及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力量,它不僅在建筑藝術上創造了輝煌的業績,而且也體現了古埃及人在天文學和幾何學等方面的偉大成就。</h3> <h3>在大金字塔身的北側,有一個用4塊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這使得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壓力均勻地分散開了。在四千多年前對力學原理就有這樣的運用,真是了不起。付200埃及可進入胡夫金字塔內部參觀,說里面沒啥好看的,空空蕩蕩,沒有國王谷那樣的壁畫,就沒進去。</h3> <h3>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兒子哈夫拉國王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但建筑形式更加完美壯觀,頂端還保留了原始磨光的石灰巖外殼,塔前建有廟宇等附屬建筑和著名的的獅身人面像。</h3> <h3>第三座金字塔屬胡夫的孫子孟考拉國王,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當時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時期,金字塔的建筑也開始衰落,所以它比其它的兩個都要小。旁邊也附有三座小金字塔。</h3> <h3></h3><h3>盡管早已無數次在各種地方看到金字塔的圖片和視頻,可以說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但當我真正站在她的面前的時候,一種強烈的時空交錯的震撼感還是在心底悄然升起!抬頭仰望,它的高大和獨特造型,讓我這個無神論者都不免要去相信它們是神或巨人所建造的古代傳說了!</h3> <h3>在胡夫金字塔的南面,在英國的資助下,埃及在發現太陽船的坑穴處修建了外形為船形的太陽船博物館,展示4500多年前世界最古老的船只。船體為純木結構,用繩索捆綁而成。</h3> <h3>古埃及人很崇拜獅子,他們認為獅子是力量的化身,因此古埃及的法老把獅身人面像放在他們的墓穴外面作為守護神。著名的獅身人面像在哈夫拉金字塔的南面,距胡夫金字塔約350米。獅身人面像高20米.長73米,它的臉部最寬處是4 2米。獅身人面像額頭上有一條眼鏡蛇的埃及王室標記,它可能是身后金字塔的守護神。獅身人面像石質松軟,易受風沙侵蝕,原本雕像的外表是彩色的,但現在己經鉛華盡逝。<br></h3> <h3>獅身人面像又叫斯芬克司,阿拉伯語的意思是恐怖之父。經過多年的風化,獅身人面像倒在了黃土之中。現在的獅身人面像是后人從沙土中再次挖掘出來的。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已經在吉薩高原守衛了4500多年。多年來,考古學家們對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者已經搞得很清楚,但是獅身人面像是誰建造之謎始終無法解開,它所散發出的神秘氣息,沒有一座人類建筑可以匹敵。據說它的頭是按照哈夫拉法老的樣子雕的。傳說斯芬克司常令過路的人猜它出的謎語,猜不出的人即遭害。</h3> <h3>斯芬克司像雄偉壯觀,它表情肅穆,凝視遠方。當年土耳其人攻打埃及時,曾以斯芬克司的鼻子和胡須做靶子打炮,被打掉的鼻子和胡須現存于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內。</h3> <h3>埃及博物館位于埃及首都開羅的解放廣場,是一座具有 3000 多年悠久歷史的古代埃及文明的遺物寶庫,館內設有 50 多個陳列室。這里收藏的各種文物有 30 多萬件,陳列展出的只有 6.3 萬件,約占全部文物的五分之一。博物館前面水池中種植有代表古代上埃及的睡蓮和代表下埃及的紙莎草,寓意上下埃及的相互包容,和睦相處。</h3> <h3>博物館每天開館前都有軍樂隊演奏迎客曲,迎接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h3><h3></h3> <h3>博物館大門為白色拱形花崗巖石雕,半圓拱上端是古埃及神話體系中最重要的女神伊西斯女神的頭像,伊西斯女神被描繪成長著牛角,環繞光輪的形象。左右站立的是尼羅河女神,右邊的女神手持蓮花,左邊的女神手持紙莎草,表示上下埃及的統一。</h3><h3></h3> <h3>大門前有兩尊獅身人面像分別立在左右,這可是真品。</h3> <h3>埃及博物館是由被埃及人稱為“埃及博物館之父”的法國著名考古學家瑪利埃特設計建造的。博物館邊上是瑪利埃特的墓園,在雕像前面,有個石棺,他的遺體就安睡在那里。雕像下面周圍半圓形上是歷史上埃及學杰出人物的半身塑像。</h3> <h3>這尊是拉姆西斯二世的石雕像。在博物館前面的庭院里還有眾多石碑、石像、石棺放在院中,任由風吹、雨淋、日曬,如果在中國這可都是珍品,早就被保護起來了。</h3><h3></h3> <h3>博物館共分兩層,一樓陳列公元前27至前22世紀古埃及時代到5至6世紀羅馬統治時代的歷史文物,二樓設木乃伊、珠寶、棺木、繪畫、隨葬品、紙莎草文書等專題陳列室。在一樓中央大廳內有蘇塞尼斯一世無蓋石棺,雖外表平平,但棺蓋內側有蒼天女神努特的浮雕像,她伸開雙臂保護著館內的人,栩栩如生。還有來自代赫舒爾用玄武巖打造的金字塔塔尖。還可看見一塊被罩上保護玻璃罩的彩繪地板,是叛逆國王阿蒙霍特普四世時期的作品,距今也3500年了,色彩依然艷麗。</h3> <h3>埃及博物館創建于1858年,在1902年遷移到現址,是世界最古老、也是規模最大的博物館。入口處呈現眼前的是幾尊高大的托勒密時代法老神像,這些神像神采奕奕,笑容可掬,充滿著古文明的久遠和神秘色彩。</h3><h3></h3> <h3>拉希德石碑(也稱羅塞塔碑),是1798年拿破侖遠征埃及時,一個士兵在尼羅河三角洲的拉希德村發現的。上面的文書分別用祭祀體象形文字、流行體象形文字和古希臘文三種文字刻就。1822年,法國學者商伯良從三種文字的對照中發現了象形文字的基本規律,從而破譯了失傳已久的象形文字,打開了研究古埃及學的一扇大門。如今,這塊石碑被珍藏在大英博物館中,但在埃及國家博物館的一樓大廳右側,赫然供有拉希德石碑的復制品,供人瞻仰,足見埃及政府對此塊石碑的重視程度。這應該是埃及博物館中唯一的贗品,因為它的歷史地位太重要了,沒有這塊石碑,后人就無法破譯埃及象形文字,所以,就復制了一塊放在這里。雖然是復制品,來博物館參觀的人,都會仔細地觀看一下,畢竟,這是開啟古埃及文明的鑰匙。<br></h3> <h3>大廳頂端矗立著兩尊高達7米巨型石像,它們是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和他的愛妻提伊(Tiy)王后的雕像,在他們膝下還有他們的三個愛女。二人表情自然,端坐在那里,王后右手從腰部摟著丈夫,顯得十分恩愛和諧。據說阿蒙霍特普三世喜好美色,經常要求埃及的屬國向自己進貢美,他的妻子提伊是一個富商的女兒,屬于平民,就是因美貌絕倫而被選進宮。在古代為法老和其家人塑像時,法老妻子的雕像一般都要比法老矮一些,大約矮四分之一左右。但在這座雕像上,法老和王后卻平起平坐了,真是難得一見。據說那是因為提伊王后在阿蒙霍特普三世統治的后期,發揮了不同尋常作用的緣故,在當時具有極高的地位。在雕像、石柱、墓穴和神廟壁畫上她都經常出現在丈夫身邊,其同時也是第一個有專門神廟的王后。阿蒙霍特普三世是新王國18王朝的法老,在位時間大約是公元前1391-1353年,博物館的這組巨像是在哈布城發現,并被運到埃及博物館后重新拼裝起來的。</h3> <h3>博物館二樓天井</h3><h3></h3> <h3>在從一樓上至二樓的走廊上,有十幾幅四千多年前的紙莎草紙長書卷。上面寫有幫助法老靈魂通過末世審判的亡靈書,還有描繪了天堂里莊稼滿地、美食眾多的景象。卷中的字體頗有象形文字放浪形骸之神韻,給人一種古樸清新的感覺。幾千年前,當人類的大多數還在為生存而苦惱的時候,古埃及的文明就達到了如此的水平,令人驚嘆!</h3><h3></h3> <h3></h3><h3>在博物館二樓的一個展室中還有專門存放著埃及最古老的紙莎草紙畫,這些畫有四千五百年的歷史,畫面清晰,色澤艷麗,讓人愛不釋手。最神奇的是,圖案上的埃及美女個個都是坦胸露臂的,說明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社會風氣都是比較寬松和開放的。和現在埃及婦女黑袍加身頭巾蒙面的情況,有了很大的差別。</h3> <h3>二樓的王室木乃伊展室中,珍藏著十幾具埃及十八至二十王朝的部分法老和王后的木乃伊,但不給拍照。這是世界上現存的年代最久遠的法老和王后的木乃伊。其中,最著名的是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他身材高而細,雙手交叉放在胸前,有種威嚴的感覺。在古代,法老們相信人死后是會復活的,人的靈魂可以升天。所以,他們死后就讓人做成木乃伊,放在陵墓里,這樣等到復活時,就可以過更好的生活了。</h3> <h3>站在二樓,一樓的各展室一目了然。</h3> <h3>上有各種圖騰的精美面具。</h3><h3></h3> <h3>二樓最精彩的當屬埃及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的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圖坦卡蒙(公元前1341-1323年)陵墓中出土的1700余件文物,其中金面具、金棺、金質御座、金飾物等,震驚了全世界。在圖坦卡蒙陵墓被挖掘以前,埃及所有陵墓都被盜掘一空,人們無法了解過去法老的情況,真正為現代世界廣為人知的原因是由于圖坦卡蒙的陵墓在三千年的時間內從未被洗劫,直到1922年才被英國考古學家發現。下圖是圖坦卡蒙金面具展廳,門前有嚴禁拍照標志,里面陳列的金面具依稀可見。圖坦卡蒙金面具由黃金、寶石制成,面容如法老年輕時的容顏,額頭眼鏡蛇和鷹象征著上下埃及的統一,下顎胡須是埃及法老的象征,眉毛和眼線鑲嵌有天青石,眼睛鑲嵌黑曜石和白石英,精美,令人驚嘆!</h3> <h3>圖坦卡蒙展室前廳有兩個面對面守門的黑色法老立像金人,木質涂黑色,身穿金裙,足踏金履,手執權杖,幾乎是真人大小。仔細看,這兩個人是有不同的,一個是帶著nemes頭巾,一個帶著象袋子一樣的khat頭巾。在古埃及的宗教中,它就是圖坦卡蒙的“卡(ka)”,也就是他的精神。在人死后,“卡”與肉身“赫特(shadow)”分離,將追隨著圖坦卡蒙的靈魂共同前往來生。</h3> <h3>這把圖坦卡蒙鑲嵌著寶石的包金木座椅顯得金碧輝煌,金箔,寶石鑲嵌,也是館藏中的一件稀世珍品。座椅的正面兩側各有一個金制的獅子頭,扶手兩側為保護神蛇首鷹身的浮雕像,寶座背后有蓮花和紙莎草埃及南北兩方象征。椅背上是一幅王室家庭生活的畫面,在太陽神的金光照耀之下,安赫瑟娜蒙王后正在含情脈脈地給她的丈夫圖坦卡蒙身上涂敷圣油,二人目光相對,和美溫馨。寶座的腳凳也是木質鑲金的,上面刻著國家的敵人,他們都被法老踐踏在腳下。</h3> <h3>圖坦卡蒙御用玄赫神座椅,這把雪松木雕刻而成,部分鍍金的椅子出土圖坦卡門的耳室。椅子的上部分圖案是一只戴翅膀的太陽盤,上面裝飾有兩只金葉制成的保護神眼鏡蛇。太陽盤兩邊是法老的象形字母名牌。畫面的主題是呈坐姿的玄赫神,他手持兩根棕櫚樹條,手臂上掛著生命鑰匙,棕櫚條意思是一百萬,他是永生之神,他的頭上是由兩條眼鏡蛇包圍著的太陽盤。椅腿的形狀象一種貓科動物,爪部鍍金。這是新王國時期椅子的典型特征。椅腿之間是象征上下埃及統一的圖案,現已毀壞。</h3> <h3>圖坦卡蒙像和他的配飾,旁邊這雙拖鞋上的圖案也是非常精美。圖坦卡蒙9歲登基,19歲突然死亡,死因不明。他不像拉美西斯二世那樣在古埃及歷史上名聲顯赫,但讓成為當今最為聞名的埃及法老王是他的墓葬品。</h3> <h3>陪葬金質法老人俑,前面蛇神艾德喬(Edjo)是埃及的象征及守護神。所有的精品都放在玻璃柜中,反光,想拍攝清楚還真不易。</h3> <h3>法老俑和香水花瓶。</h3> <h3>貼金法老立像,法老頭戴各種飾物,從左至右分別是上埃及王冠、下埃及王冠、上下埃及的雙王冠、nemes頭巾、努比亞假發。</h3> <h3>還有很多雪花石工藝品擺件,都很漂亮。</h3> <h3>引導法老駛向來世的船</h3><h3></h3> <h3>花牛金躺椅。</h3> <h3>整個開羅博物館的二樓,基本都是陳列的圖坦卡蒙的陪葬品,黃金床、黃金椅、黃金杖,一片的金碧輝煌!真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圖坦卡蒙陪葬品的精美與奢華,以及數量。即使拉美西斯二世在位了64年,他出土的陪葬品數量,也只是圖坦卡蒙的一個零頭!<br></h3> <h3>這個華麗的箱子是用來盛放圖坦卡蒙私人用品和貴重物品的,曾經被卡特認為是最重要的發現,原來里面放著很多物品。箱子兩邊是對稱的斯芬克斯法老像,把他的敵人努比亞人和亞洲人踩踏在他的利爪之下。箱子的前面是法老戰勝敵人的畫面,他站在戰車上,手持弓箭,射向倒在地上的混亂的亞洲敵人。他身后跟著兩個手持羽扇的隨從,軍隊的戰車緊隨其后,紀律嚴明,隊形整齊。箱子后面的圖畫是相似的和努比亞人戰爭的場面。箱蓋上是法老狩獵,獵物四處逃散的場景。<br></h3> <h3>阿努比斯神(Anubis)是墓地守護神、木乃伊制作神,也是法老前往生后世界的引路人。胡狼頭阿努比斯是埃及神話中冥王歐西里斯和賽特之妻奈夫特斯生下的兒子,因為發明了用木乃伊的方法保存父親歐西里斯的身體,阿努比斯也被稱為木乃伊神,他是古老的亡靈守護神,秘密的守護者,專門為死人開路。</h3><h3></h3> <h3>卡諾匹斯瓶是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時用作保存內臟,以供來世使用的器具。這是放置卡諾匹斯瓶的容器,容器坐在一副木橇上,它由雪花石雕成,里面隔成4個方格,每個格子上有一個法老頭像的蓋子,格子里面放的是卡諾匹斯瓶,瓶子里盛著圖坦卡蒙的肝、肺、胃、腸,荷魯斯的4個兒子艾姆謝特(Imset)、哈碧(Hapi)、多姆泰夫(Duamutef)、凱布山納夫(Qebshenuf)分別是4個內臟的保護神。</h3><h3></h3> <h3>卡諾匹斯瓶蓋雕刻的法老王形象非常俊美。</h3><h3></h3> <h3>置放卡諾匹斯瓶的圣盒。里面放的是卡諾匹斯瓶的雪花石容器,木柜上有圣蛇和太陽輪裝飾的華蓋,由4根立柱支撐,木柜下面也坐在一副木橇上,特別之處在于木柜的四面各有一位伸開雙臂、站立的女神雕像,這4位女神都是法老內臟的守護者,分別是是Isis,Nephthys,Selket,Neith 4個女神,她們頭上頂著她們平時頂的飾物。</h3><h3></h3> <h3>當年打開圖坦卡蒙法老的墓室,只見里面有一個四方形的棺槨,里外面都包著金,上面刻著古埃及象形文字。打開了這個木棺以后,在里面發現了另外的小一點的第二大木棺,一共有四重方形貼金棺槨。打開第四個大木棺以后,發現里面還有四個人形的棺材,還是一個套著一個的。最外面的一個是石頭做的,里面第二和第三個是木頭包黃金的。圖坦卡蒙最內層的棺槨是純黃金棺,重110.4公斤,黃金棺上的法老兩臂相互交疊,手里握著權杖和鏈枷。</h3> <h3>最外層放置棺槨的巨大包金木制圣柜。</h3> <h3>其他鍍金棺槨表面都有精美的雕刻,非常漂亮。可以想象一下發掘人卡特一層一層打開的過程是怎樣一種心情。</h3><h3></h3> <h3>守護女神的羽翼環抱著金棺,工藝極為精致。伊西斯與奈芙提斯同為死者的守護神,她們常在棺材的兩端以人形現身,伸開翅膀保護死者。盡管圖坦卡蒙在古埃及歷史上默默無聞,盡管所有人都有推斷他的墓葬品僅是其他法老的冰山一角,但即使是這冰山一角,已經令輝煌的古埃及文明讓整個世界震驚。這一點都不夸張,只有身臨其境,你才能真正相信這里的一切都站在了世界的尖端,無論是藝術還是科學,無論是繪畫還是雕刻。從他生前玩的類似于大富翁的游戲棋、到避免傳染病的安全套、到精巧的折疊床、到鑲嵌著寶石和玻璃的寶座、到香精、到葡萄酒、到那四只美倫美奐的雪花膏石卡諾匹斯瓶,無不令在場的人暗暗叫絕。</h3> <h3>尤亞(Yuya)和圖雅(Tuya)的葬祭面具。尤亞和圖雅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妻子的父母,也葬在了帝王谷(KV46),在圖坦卡蒙被發掘出來前,曾經是保存最完好的古埃及最大發現。前面那個小的人頭鳥身是象征著尤亞和圖雅的 “巴(Ba)”,古埃及人的“巴”一般都是以這種形象出現,飛離木乃伊,前往地下世界。</h3> <h3>這里可以看到放置4個內臟的容器是如何嵌套的。</h3> <h3>一樓棺槨展室全景,陳列著各種形態的棺槨。古埃及只有國王法老等顯赫人物才可以享受石棺的待遇,一般貴族只能用木質的棺槨。下圖中間一平臺是制作法老木乃伊的大理石手術臺。</h3> <h3>在一樓和二樓大廳中,還有許多漂亮的石棺和彩繪人形木棺,形成了博物館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些不同時期出土的棺槨,有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古老且華美。</h3><h3></h3> <h3>有的石棺和人形棺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有的石棺上繪有精致的圖案,有的人形棺呈流線形,里邊和外邊都繪有彩色的圖案。這些圖案看上去非常華美,主要描述了當時埃及神的活動及天堂中的勝景,有些顏料像是近年才畫上去的,實際上,它們已有幾千前的歷史了。</h3><h3></h3> <h3>王后阿赫莫斯麥麗特阿蒙(公元前1569-1545年)的人形木制棺,出土于北方修道院的木乃伊密室。古埃及將木乃伊存放在大小兩個套裝人形棺內,最里面才是木乃伊,人形棺造型生動,色彩鮮艷。人形棺的王后戴很大的假發,她的眉毛和栩栩如生的眼睛,用玻璃仿制的青金石和黑曜石材料鑲嵌。她的雙手交叉在胸前,手里握著一束紙莎草,這種植物代表青春和生命的希望。她是塞肯南勒.塔二世的王后,是法老卡莫斯和阿赫莫斯的母親。</h3><h3></h3> <h3>游走在埃及博物館中,你會越發覺得自己的渺小,越發為古埃及的文明所折服,公元前幾千年的人類,竟能擁有如此的工藝和技術,打造出如此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只有驚嘆......</h3><h3></h3> <h3>下到一樓可以看到鷹神守護著的拉姆西斯二世雕像。這里的拉美西斯二世以兒童形象出現,頭發都梳到右邊垂到肩部是典型的兒童造型,呈蹲坐式,右手指按在自己的嘴唇下,頭上頂著光輪,額前飾有眼鏡蛇,左手握著紙莎草,這是不常見的王權象征。后面的鷹神不是荷魯斯(Horus),而是來自敘利亞的赫倫(Horun)神,代表著戰爭之神。這傳遞一個明確信息,一是將法老至于外國神祗的保護下能令居住在埃及地區的敘利亞人感到滿意。二是將赫倫神與法老守護神同化,以強調拉美西斯二世登基的合法性。</h3> <h3>法老抓著敵人的頭發,手里拿著武器準備砍殺,這種姿勢在非常多的地方可以看到,歷史也很悠久。在前面美篇中的神廟塔門上也都可看到巨大的類似場景。這里拉姆西斯二世抓著的三個敵人,從長相上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是南部的努比亞人、西邊的利比亞人和東邊的敘利亞人。</h3><h3></h3> <h3>邁麗特阿蒙(MerytAmun)皇后的半身像(公元前1304-1237年),這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女兒兼妻子,古埃及的觀念和現在是很不一樣的,這種近親甚至父女結婚非常常見,他們基于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確保王權維持純正的血統,如果和其他人通婚可能導致更多的人爭權奪利,更多的人認為有繼承權。拉美西斯在納菲爾塔莉皇后逝世后娶了她,有沒有覺得拉美西斯二斯的女兒很美呢?</h3> <h3>阿蒙霍特普四世殘像。阿蒙霍特普四世是第十八王朝第十位法老,是圖坦卡蒙的父親。這是整個古埃及歷史上最神奇的一位法老,力排眾議把都城遷到阿卡塔騰,信奉阿頓神,并引發了一場宗教改革,但是最后失敗。他先是與僅次于"埃及艷后"的女政治家娜芙提提(Nefertiti)結婚生了6個女兒,后來又先后與長女美麗塔吞、三女安凱塞帕吞結婚,其后長女取代母后被封為“偉大的王后”。圖坦卡蒙的母親是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另外一位妻子希亞,因為地位低微而名不見經傳,傳說可能被娜芙提提所害。圖坦卡蒙后又娶了阿蒙霍特普四世三女安凱塞帕吞為后。呵呵,越扯越遠,好復雜的關系!</h3> <h3>其他法老都把自己的形象塑造的非常完美,而阿蒙霍特普四世則獨樹一幟,塑造了真實的自己,瘦長臉,細長脖子,鼓鼓的肚子,粗粗的腿。這也帶來了藝術領域根本性的創新,整個作品風格是全新的。</h3><h3></h3> <h3>祭拜阿吞神的浮雕(公元前1350年)。埃赫那吞時期典型的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王后娜芙提提和他們的女兒向太陽神阿呑(Aten)進行祭拜的場景。太陽神是一個圓盤形象,它的每一道光芒末端化為帶有一個小手,手掌中握有權力和生命之符,表示這是阿吞神對法老的饋贈。王室成員站在堆滿祭品的供桌前,身高依次遞減,以表明不同的身份。</h3> <h3>哈索爾雕像,雕像來自圖特摩斯三世的神廟。前面的神牛雕像就是奶牛女神哈索爾,奶牛神保護著她脖子下面的成年阿蒙霍特普二世(新王國18王朝公元1428-1397),同時在雕像左側還描畫了奶牛神為幼年的阿蒙霍特普二世喂奶的場景。奶牛神角上頂著太陽圓盤和兩個巨大的羽毛,額頭前帶著蛇形王冠。在奶牛雕像背后是圖特摩斯三世建的神室,左右兩邊墻上畫著圖特摩斯三世分別帶著妻子和公主向哈索爾進獻,后墻上是圖特摩斯三世向阿蒙.拉供奉,他左手供奉的是點燃的香,右手倒出美酒,很多神廟壁畫浮雕上都能看到許多不同的供奉道具。</h3> <h3>頭帶紅冠的門圖霍太普二世(Mentuhotep II)。古王國末期中央統治逐漸衰弱,古埃及經歷了分裂的第一中間期,底比斯地區第11王朝中期的法老Mentuhotep II在位時間公元前2061-2010年,在公元前2030年重新征服了北方,統一了埃及,揭開了中王國的序幕,中王國進一步拓展了古埃及的統治,包括在法尤姆(Faiyum)開墾了大片農業耕地,在南部努比亞(Nub)地區建設了大量堡壘來控制商業來往。發現圖坦卡蒙墓的卡特,在底比斯西岸一次騎馬中,無意間被羈絆到,從而發現了Mentuhotep II墓室的前廳,這個Mentuhotep II的雕像就在其中。雕像黑色的皮膚和交叉放置的雙手,代表了奧西里斯的形象。雕像戴著紅色的下埃及王冠,手臂和腿與身體其他部位不成比例,這很大程度上傳承了古王國時期的雕塑傳統。</h3> <h3>阿蒙涅姆赫特三世(Amenemhat III)獅身人面像,阿蒙涅姆赫特三世是中王國12王朝的法老,在位時間公園前1842-1797年。該像的人面部分,使用突出的顴骨和嘴巴,凹陷的臉頰,展現出了明暗效果,巨大的獅子髯毛和大耳朵突出了法老野性威嚴的一面。雕像放在一個高臺上,上面刻著幾個為這尊斯芬克斯像著迷的法老的名字,包括Nehesy、Rameses II、Merenptah、Psusennes I,其中Psusennes I把斯芬克斯像從原來的地方搬到了他的首都塔尼斯(Tanis)。</h3><h3></h3> <h3>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的獅身人面像,原來有一對,另一尊現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這尊彩繪石灰石塑像采用了獅身人面的傳統姿態,頭部是獅子的鬃毛,雙前腿放在地面上,尾巴彎轉過來。獅身的前后爪,都做了逼真而細致的刻畫。臉部也刻畫得很美,充分表現了女性的優雅,眼睛是杏眼,眉毛彎彎的,小小的嘴唇。獅身人面像后面一尊是女法老跪姿石像,戴著傳統的冠巾、假須。兩手中各托著一個盛滿香精的小罐子,敬獻給阿蒙神。為了表現身體的力量,雕像有意塑造出強壯的肌肉和一副寬大的肩膀。軀體和腿部的曲線,也讓石像顯得生動自然些。</h3> <h3>埃及博物館典藏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即使距今3000多年了,但許多文物還是保存得非常完好。每一件文物都向我們展示了當年埃及強大的國力,訴說了4000多年前燦爛絢麗的歷史,以及當時的人精湛的手工藝。左邊的美杜姆鵝(Geese of Maydum)群圖,完成于第四王朝斯奈夫魯王時期(公元前2575年),畫中的六只大雁正在湖邊覓食,栩栩如生,如今它們已被制成各種紙莎草畫、書簽、畫冊,傳播到世界各地。</h3><h3></h3> <h3>那芙萊特皇后黑花崗巖石像,公元前1897-1877年。那芙萊特皇后是森努賽特二世的妻子,她的這尊花崗巖雕像發現于坦尼斯。端坐的皇后戴著粗粗蓬松的假發,近乎女神哈特爾的形象,額前也是眼鏡蛇的飾物,這是王室的裝扮。她穿著緊身的衣服,戴一個用寬邊帶子做成的掛有墜物的項鏈。左手自然地搭在右臂肘上。座位上應該有她的稱號,但除了“尊貴的女人……”這半行字,其他都已損毀不見。這個坐姿的石像也沒有靠背,腿和腰部的比例都加以夸大了。在藝術上,這是孟菲斯流派的理想主義風格和底比斯的自然主義風格的結合,是女性王室成員雕像作品的一個典范。</h3><h3></h3> <h3>這組門考拉法老的雕像,非常引人注目。門考拉法老的雕像之所以與眾不同,除了年代久遠,又是在門考拉金字塔附近發現的以外,還因為其造型非常完美。在黑色的石頭上,門考拉法老英俊的面容,勻稱的身材,剛毅的表情,成為埃及標準的美男子形象。法老左邊,是哈特爾女神,她頭頂太陽光盤,神情自然;法老的右邊,是他統治的42個行省(nome)中的第17省的人性化表現。三人組成了一幅和諧完美的圖畫。諾姆(nome)是古埃及的行省單位,全國分為42個省,上埃及20個省,下埃及22個省,省以號碼編排。省長一般是繼承或者法老任命,中央政府較強勢時,省長由法老任命,中央政府較弱時,省長就是家族繼承,這個時候行省之間的沖突就比較常見,比如第一中間期各個nome分別自治,互相爭斗。</h3><h3></h3> <h3>古埃及雕塑特點主要表現為:作為建筑附屬物存在,其程式在古王國就已經形成并沿襲下去,直立姿勢,雙臂緊靠軀體,正面直對觀眾;著重刻畫人物頭部,其它部位刻畫得較為簡略;面部輪廓寫實,表情莊嚴;根據人物地位的高低確定比例的大小。</h3> <h3>來自在卡納克神廟的太陽神阿蒙與妻子穆特坐像,是由雕像的碎片精心拼砌修復的,雖是殘缺,但依然栩栩如生!</h3><h3></h3> <h3>這種造型的門稱作假門(false-door),代表著連接生者世界和亡者世界的門,神或亡者的精神可以通過這扇門進出,家庭成員經常會在假門前放上給亡者的物品。門一般由一整塊石頭或木頭雕刻而成,它有幾層的透視效果,中間上方會有一個圓筒,刻著蘆葦墊的樣子,用來模仿打開關閉門的卷簾效果,門中間經常會畫上墓的主人。</h3> <h3>從全國各地收集來的精美浮雕。</h3> <h3>圖坦卡蒙的孔蘇(Khonsou)像。在埃及神話中,月神孔蘇又被譯為孔斯或是洪蘇,他是阿蒙與姆特的兒子,負責掌管月亮與醫藥,被稱為“真理之王”或是“命運作者”,在底比斯擁有較高的尊崇地位。早期的他常以手持神杖的少年木乃伊形象出現,頭頂彎月示意著他的月神身份。</h3><h3></h3> <h3>尼羅河神形象的阿莫南哈特三世雙身像,公元前1843—1797年。這尊阿莫南哈特三世雕像,在二十一王朝的時候,曾被蘇森納斯一世篡用。他把阿莫南哈特三世雕像搬到了坦尼斯。阿莫南哈特三世被雕塑成一人雙身。他頭戴結成一辮辮的假發。胡須作了超常的夸張。整個人物依托尼羅河神哈比的形象,因為哈比河神給國家帶來福祉,把土地變得肥沃,給人民送上了生命的厚禮:魚、蝦、禽鳥和繁茂的水生植物。雕像前后身軀的肌肉凸顯而準確。雕刻家打破了埃及的傳統的左腳前邁的慣例,只有一個人物邁出左腿,而另一個人邁出右腿,這樣保持了身體的平衡。</h3><h3></h3> <h3>王子拉霍特普(Rahotep)及王妃諾夫勒特(Nofret)坐像(公元前2649-2609年),彩繪石灰石雕像,出土于金字塔石室墳墓,保存完好,色彩至今鮮艷,雕像的比例與真人相仿,面部和服飾刻畫細膩真實。王子拉霍特普光著上身,戴白色項圈,著白色腰裙,上唇有與現代阿拉伯男子類似的短胡須,皮膚黝黑。諾夫勒特神情端莊,黑發及肩,額頭束有白底彩花發帶,頸上繪有黑、青、紅三色的項鏈,豐滿的身軀在白色衣裙中顯得婀娜動人。在頭部兩側有黑色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白的底色上有人、鳥、植物、眼睛、莊稼等等,顯得清晰、簡潔、美麗,引起人無限的好奇心。這一組坐像也是古埃及藝術中將男子肌膚顏色與女子顯著區分的代表,在藝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考古的重大發現!他們的眼神是用不同的材質鑲嵌而成,逼真程度以至于使進入墓穴的工人嚇了一大跳。在不透明石英制作的眼眶中,鑲嵌了由天然水晶制作的眼球,眼球中心還能看見黑色的瞳孔。誰能想象這逼真傳神的石像竟然已是4600歲了。</h3> <h3>海特普(Hetep)方塊雕像。Hetep是12王朝阿門內姆哈特一世的祭司,這種方塊上雕刻出頭、手、腳的表現方式第一次出現在中王國時期,并很快流行起來,這種形式可以刻上更多的文字。</h3> <h3>霍爾阿維布勒的“卡”雕像,公元前1700年。古埃及人相信每個人是由五種無形的自然元素構成,分別是:shadow每個人的影子;akh是被神和亡者承載的精神形式;ba是帶來力量和象征每個人不同人格的形式;name識別每個人的名字;ka是每個人身體里最重要的力量,需要與身體實體相結合。霍爾阿維布勒的這一木雕出土于一座墓葬,這座墓靠近阿莫南哈特三世在達赫舒爾的金字塔。人物的頭上有兩只手臂,代表他的“卡”。按古埃及人的生命觀,“卡”是構成人結構的精神體。“卡”顯示人的秉賦、個性等品質。該人物雕像的眼睛,機警有神。眼眶用青銅鑲邊,內嵌水晶、樹脂和石英石,表現眼白和瞳孔。下頷戴上卷的假發,一只左腿向前邁出。雕像原來可能是著裝的,也許是一條短裙,不過后來丟失了。脖頸上的項圈和假發原來可能都綴有金箔,手中應該還握有兩根手杖。把它放在墓室里代表了對亡者至關重要的物理實在形式支撐Ka的保留,與圖坦卡蒙墓的兩個立像是一樣的功能。</h3> <h3>在古埃及,抄寫員是具有較高社會地位的職業,因能夠書寫,是整個國家官僚機構運轉的重要組成元素,因此非常吃香。古埃及讀寫技能只有少數人會,除了專職抄寫員,其他只有法老的孩子和最有學問的祭司會讀寫。這尊彩繪抄寫員雕像的特別之處還是在于其眼晴,瞳孔發亮、透明、閃光,非常生動。</h3> <h3>斯尼布侏儒及其家人,是第六王朝(公元前24世紀)完美石灰石彩繪作品。為了遮掩斯尼布的侏儒短腿,藝術家特意讓他以盤坐的姿勢出現。妻子的雙手都放在丈夫的肩上,嘴角的微微笑意,表現出他們伉儷情深,以及妻子對殘疾丈夫的多方照顧。斯尼布的腳下有一對兒女,使得這個家庭雕塑顯得美滿。斯尼布是王室戲裝保管的負責人,還是主持法老胡夫和杰德夫拉的祭祀儀式的牧師。</h3><h3></h3> <h3>博物館文物太多,僅僅一次參觀恐怕難以領略埃及博物館的神奇。這里有成千上萬件令世界為之側目的珍寶。如果以每件展品參觀一分鐘來計算,得要差不多半個月以上才能參觀完畢,而這還不包括藏于地下室的約4萬件出土文物</h3> <h3>在這里還有古希臘羅馬展廳,不過這些作品只能算是小弟弟了。</h3><h3></h3> <h3>埃及版的維納斯?</h3> <h3>在一樓展廳里還有眾多的法老雕像。</h3><h3></h3> <h3>從各地神廟、陵墓采集過來的石頭構件作為展室的入口。</h3><h3></h3> <h3>虛幻中恍若時空倒錯,一件件展品充滿了神奇和遐想,仿佛回到了古埃及各大王朝。懵懵間不是看見裹著頭巾的阿拉伯婦女在母性的驅使下,能在如此公共場所也不再保守,真讓人疑惑這是不是現實。</h3><h3></h3> <h3></h3><h3>埃及博物館走馬觀花也要一天才能看完,我們在匆忙和茫然中只看了二個多小時,領隊金毛早已在出口處等待。</h3> <h3></h3><h3><font color="#808080"> 看完埃及國家博物館無不為數千年前古埃及那燦爛的文明發出贊嘆,在公元三、四千年以前,中國還處于堯舜禹神話傳說時代,古埃及人就能建造、雕琢出這些神廟、陵墓、石像,金銀銅的冶煉、鑄造、鑲嵌水平之高,難免讓人不得不懷疑是否來自外星人。</font></h3><h3><font color="#808080"> 2002年埃及政府決定在吉薩金字塔高地附近修建一座新的國家博物館并舉行奠基儀式。新博物館建筑群總面積達到48萬平方米,工程計劃耗資5.5億美元,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古代文物博物館,展出文物數量將達到10萬件,是目前埃及博物館展出文物數量的兩倍。原定新館2012年開館,但近年來埃及國內一直處于動亂中,目前還未完工,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建成開館。</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廉江市| 山丹县| 岳阳县| 乌审旗| 卓尼县| 桦甸市| 永善县| 获嘉县| 镇康县| 新竹县| 高碑店市| 柳州市| 安泽县| 遂溪县| 洞口县| 玉溪市| 沙雅县| 华坪县| 广州市| 灌阳县| 威海市| 沂南县| 灯塔市| 凤城市| 喀喇| 桓仁| 托克逊县| 苗栗县| 兴义市| 雷州市| 张家港市| 启东市| 霍林郭勒市| 邯郸市| 巨鹿县| 盐边县| 方城县| 巢湖市| 大洼县| 叙永县| 辽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