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又是中秋,恍若一夢。人生自古傷別離,更那堪月圓中秋節。寫幾行字,念些逝去的人,一些逝去的舊時光。</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北國的五月,最是一年好光陰,春沒走遠,夏未深。到處花兒紅柳綠,適宜的天氣,一切都美的恰到好處,這樣的季節,總是心生歡喜。</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還有一件令人開心的事,女兒在論文答辯之前有幾天閑暇,可以回家小住幾天。</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都說隔輩親,還真是這樣。女兒一直是爺爺奶奶心里的寶貝,每次女兒上學或者回家的途中,公公婆婆常會惦記得寢食難安,索性這次回來事先沒有告訴老人,想給老人一個意外地驚喜。</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二十二號早晨,老公買了很多菜給老人送去,女兒下午到家,簡單放一下行李,一家人就開心地到老人家里去了。一進門,廚房已有香氣飄出來,忙進屋幫婆婆燒菜做飯。開飯的時候,卻發現公公病了,勉強吃了一點點東西就休息去了。</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公公一向身體硬朗,就是在兩天前,婆婆做了糯米餅還讓公公送到我家,那時候老人還沒有一點異樣。</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第二天早晨帶公公就近醫院看病,做了一系列檢查,醫生說老人肺部有炎癥,心臟也不好。二天之后家人決定讓老人轉院治療,老人卻固執地不想去看病,說沒什么大礙,況且生老病死人之規律,一切都有定數,姐姐妹妹電話里連哄帶勸,女兒在爺爺床頭軟磨硬泡,老人總算同意去大醫院檢查一下身體。</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在幫婆婆整理東西的時候,婆婆悄悄對我說:“老爺子數落我不懂事,孩子們說去醫院你也說去醫院,孫女就回家幾天,你想讓孩子在醫院里過啊。”在去醫院的車上,老人還說,為了不辜負孩子們的孝心,檢查一下就回家。去醫院的路上,大家的心情是輕松的,想著老人調養幾天,就可以康復了。</font></div> <h3> 只是我們哪里會知道,那是噩夢的開始。</h3><h3><br></h3><div> 到了省醫院,照例檢查之后,說要住院治療,當天住到了呼吸科,只是住院的第一晚,老人卻意外突發了心梗,搶救之后轉到心臟科。</div><div><br></div><div> 女兒回來之前買好了往返票,臨走那天,在醫院陪爺爺,那天老人咳了血,老人喃喃地自言自語“吐血了,要死了。”這樣情景讓家人惶恐不安。</div><div><br></div><div> 女兒中午的車返校,我忘不了送女兒去車站時的情景,女兒眼淚一直一直地流,她一直難過地問我“媽媽,爺爺還能不能好呀,我能不能再也見不到爺爺了。”我一直給她擦眼淚一直勸慰她“過些天就好了,也不是多嚴重病。”雖然這樣說,心里也壓了一塊大石頭沉重的不行。</div><div><br></div><div> 之后,公公再一次突發心梗,再次搶救,住到了重癥監護,一時之間,身上插滿了管子,每次護士把長長的管子插入吸痰,看著老人痛苦無助像孩子一樣驚恐的眼睛時,心情總是難言。那一段時光不堪回首,幾天前還行動自如,有說有笑的老人,成了完全靠儀器掌控喂養的生命,全家人的眼睛時刻被生命監控儀上跳動的數字,耳朵被時時可能響起的報警聲控制著,或喜或憂,怎樣堅強自尊的老人,完全被桎梏在一張病床上,不能說話,只能做有限的動作,那種痛苦與無奈,那種掙扎與絕望,讓人看了揪心的痛。</div><div> </div><div> 老人是那樣熱愛生命,幾十年來一直規律的生活,堅持鍛煉身體,合理搭配飲食,注重養生。如今只能寫簡短的幾個字“喝牛奶”“回家”,就是這樣簡單至極的愿望,卻也成了不能實現的夢想。</div><div><br></div><div> 這世界上無可奈何的事太多了,有時候我們是那樣的無能為力。我們沒有任何辦法,就那樣眼睜睜地看著事情越來越壞,那一次又一次的小希望,一次又一次被失望所取代。看著本來就清瘦的老人,變得更加瘦骨嶙峋,家人除了著急心痛又能怎樣呢?</div> <h3> 醫生顧此失彼地調換著各種治療方案,但總是這項指標穩定些,又有了別的問題。原來,有些事真的不是人力所能為的,當嘗試了所有能嘗試的辦法之后,老人開始浮腫,曾經瘦弱不堪的手腳腫得如同蠟塑的那樣飽滿透明。藥物再也不能對老人起到任何作用。</h3><div><br></div><div> 有些時間總是促目驚心地定格在莫一刻。六月二十四日清晨,老人謝幕了他全部的人生旅程。老人早在一年前自己寫下了簡短的遺囑。</div><div> </div><div> 遺囑</div><div> 1.人去世是自然規律,何況我以堅定的走完人生歷程,以滿足的心情告別生世,沒必要傷心落淚。</div><div> 2.我走后,盡量不要驚擾別人,避免麻煩他人,走時穿綠軍裝,帶軍帽,不穿裝老衣服,宜一切從簡。</div><div> 3.切記待好你媽媽,她一生含辛茹苦,把你們撫養成人,很不容易。</div><div> 4.如果有一天糊涂,愿求安樂走。</div><div> 劉鳳舉</div><div> 2015.11.22陰歷10.11小雪</div><div> 天氣-14~-5晴</div><div><br></div><div> 老人的一生正直善良,踏實努力,宅心仁厚,生活簡單不世故,有一點知識分子的倔強。在兒女眼中可親可敬,老人講他離開不要傷心落淚,只是老人講的是道理,卻不是親人的心情,生離死別,怎么會不傷心落淚呢。</div><div><br></div><div> 多少畫面那么溫馨地觸手可及。樓下小花園,是老人天天鍛煉身體的地方,記得每次回家常常沒等到家,就看見老人在小花園里鍛煉身體的身影,您屋里的寫字臺是您最好的朋友吧,您每天在這里寫字看書,您安靜于自己的世界,一個別人無從感知的完全屬于您的精神家園。您有時可愛的像個孩子,婆婆常常戲謔說您又丑有笨,您也常常自嘲自己笨手笨腳啥都做不好,其實您哪里是那樣呢,您業務很精湛,一生都有些傳奇在里面,少年喪父,又是家中長子,早早肩負起養家的責任。可是您不屈服命運的安排,不甘心過平庸的務農人生,您一邊干農活,一邊發奮讀書,用您的勤奮改寫了命運,成為那個年代的大學生。后來又輾轉到部隊,在邊疆找水打井造福百姓,即使轉業地方,即使退休,也依舊經常被請去指導技術。在業務上您是德高望重的精英,在生活里您是可親的長者。每次家人團聚,您總是搶著洗碗收拾廚房,還笑著說“做飯做菜是技術活,我笨我不會做,洗碗收拾廚房我可以的。”您常用“丑”“笨”來形容自己,您一直尊重別人,自嘲自己,別人在廚房做飯您會由衷地說一聲“辛苦了”。您平時簡樸隨性,最愛穿那套舊軍裝,兒女們給您買衣服您總會很不高興地說,我有衣服,之后把那些新衣服束之高閣。</div><div><br></div><div> 在您身上我們學會了很多,懂得了什么是踏實樸素低調,什么是返璞歸真簡單的快樂。</div><div><br></div><div> 很多記憶總是不能抹去,還記得女兒咿呀學語時,我下班回來,還沒推開門,就聽你們爺孫倆讀一唱一和讀詩的聲音,那情景真是溫馨。女兒小的時候一直把您當榜樣,記得小學寫過一篇作文《我的爺爺》還被選入作文選。您不知不覺影響孩子的成長。</div> <h3> 當一切都成為往事,所有的情節便戛然停止。習慣像運動,突然停止會讓人無所適從,茫然間抓不住可以維系身體平衡的支撐,那種恐懼與震撼,常會讓人身心俱傷。</h3><div><br></div><div> 只是命運弄人,它常像一個壞壞的小孩,在人生路上種上傷心的種子,然后躲到一邊,等種子發芽結果,他毫無憐憫之心一路壞笑,看悲劇再次上演。當你捂著傷口疼痛不已的時候,哪里會知道,還有不幸在等著你。</div><div><br></div><div> 公公病時,全家人的精力大都在醫院那里,對婆婆照顧總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div><div>婆婆是感情細膩的人,一點點小事都會讓她惦念的睡不好,吃不好。公公住院一個月,她一直寢食難安,雖然我們一再勸慰,哄她多吃些飯,講些寬慰她的話,只是婆婆吃飯依舊像吃藥一樣,食之無味。婆婆睡眠一直不好,心臟也是幾十年的老毛病。</div><div><br></div><div> 兩位老人都是好強的人,平時有點毛病從來不和兒女們講,怕孩子們擔心,怕給孩子添麻煩。</div><div><br></div><div> 老人總是一味地為孩子付出,卻不肯讓子女為他們做些什么,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也依舊不肯用孩子們操過心。家中什么時候都是干干凈凈清清爽爽,樸素卻溫馨,到了節假日,婆婆會早早地準備好豐富的食材,家似乎是永遠飄著飯菜香,是孩子們永遠可以停靠休息的地方。</div> <h3> 只是,通常我們都習慣犯相同的錯誤,司空見慣的幸福就感覺不到幸福,似乎覺得本來就應該這樣的呀。就像婆婆平時的嘮叨,婆婆是讓你初次見面就備感親切的人,會很細心地照顧到別人的感受,很容易親近,一臉慈祥,只是老人家也有大多老年人的習慣,嘮叨,我不知道我們老了是不是也是這樣,一件事說了很多遍,只是那時我每次都看似很認真地傾聽,卻從來都是心不在焉的裝裝樣子而已,心里還會竊笑,這些東家長西家短,永遠沒完沒了的和我們不相干的事,有什么可以講的呢。現在卻好想她依舊坐在沙發上,繼續講那些永遠沒有結局的故事,可是講故事的人的故事卻定格了結局,無法再繼續。</h3><div><br></div><div> 記憶猶新的是端午節那天,那時公公已經病得很重了,大家在醫院陪護公公,我在家陪婆婆過端午節,清早,我早早出去買回了艾蒿和鮮艷的葫蘆,掛在婆婆房門口,那天婆婆特別高興,一直說這孩子有心,“葫蘆,葫蘆”沖一沖你爸爸就好了,就回來了。婆婆從來不是唯心的人,可見婆婆的焦慮。</div><div><br></div><div> 公公生病之前我一直沒有認為公公婆婆感情有多么融洽深厚,婆婆總是以一種輕視公公的姿態說公公這不好那不好的,公公也常常自黑自己一無是處又丑又笨,偶爾,老夫妻也吵吵鬧鬧過,婆婆抱怨自己給公公做了一輩子飯,就是身體不舒服也不能例外,又說公公不知道關心體諒她,這一輩子嫁給公公真是虧了。可是公公真的病了,婆婆卻擔心地魂不守舍寢食難安。和我說你爸爸回來不求能像原來一樣健康,就算不能下床,天天看著他,天天做飯給他吃也是一個家呀。這就是平凡煙火里的相濡以沫吧。</div> <h3> 不知道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預感,公公去醫院的前一晚給婆婆寫了一封信,婆婆說寫了很多深情和歉意的話,婆婆說公公一輩子嘴硬,從來沒說過軟語溫存的話,這是第一次,卻也是最后一次。</h3><div><br></div><div> 公公病的期間,婆婆雖然著急上火吃不好睡不好,但是有個信念支撐著,所以還一直強迫自己按時吃飯。公公離開了,這是全家人的傷痛,更是對婆婆致命的打擊。</div><div><br></div><div> 雖然大家盡心撫慰婆婆陪伴婆婆,婆婆還是病了,那天飄著細細的小雨,小妹陪婆婆樓下散步,婆婆走著走著卻很疲憊地說想坐下來歇歇,妹妹覺察到婆婆身體的異樣,恰二妹夫也在,忙開車送到醫院,我接到電話趕到醫院的時候,婆婆正在搶救,婆婆異常痛苦一直說著“疼”。</div><div><br></div><div> 大家商量著要不要給婆婆轉院,卻又焦慮糾結,不轉院家門口的這家醫院完全沒有搶救能力,轉院又怕路上發生危險。詢問醫生,醫生也各持己見,有的說不能轉,有的說必須轉。</div><div><br></div><div> 上天垂憐,在醫護人員陪護下,順利轉到吉大一院急救。我們到時已是晚上。知名大醫院,永遠人滿為患。急救心內門外滿滿都是焦慮等待的患者家屬。走廊和會議室鋪滿簡易的墊子,患者家屬或躺或坐在這有限的空間里,這樣的畫面讓人有種影視常見天災或者戰亂后的影像,不同的是這里雖然有些零亂,卻非常安靜。 </div> <h3> 我們夾雜在人群當中,緊繃著神經,焦急地等待急救室傳來的或好或壞的消息。終于放下心來,一切向好的方面發展。我和老公也去超市買一個簡易的墊子,在會議室找到一個角落,加入到眾多等待家屬當中。</h3><div><br></div><div> 下半夜,朦朦朧朧的睡著了,忽然被哭聲吵醒,以為是哪位患者搶救無效家屬的哭聲,再聽卻不是,一個年老的婦人哭訴沒有三千塊錢無法入院看病。醫院真是世態炎涼,生死離合最集中的舞臺,時時刻刻都上演著悲喜交加的劇情。</div><div><br></div><div> 婆婆的病情終于趨于穩定,家人一塊石頭終于落了下來。幾天之后,婆婆轉到普通病房。婆婆一生最不喜歡醫院,雖然身體一直也不是很好,卻固執地認為,醫院治不好她的病,甚至還會給她壓力,對身體無益。</div><div><br></div><div> 記得在醫院照顧婆婆吃飯時,婆婆又說起這一輩子最討厭醫院這事,說我連家門口的小醫院都不去,沒想到竟然跑這住上院了。我調侃地說:“那當然了,小醫院咱也看不上啊,要住就住好的”。婆婆嗔笑的說:“這孩子,連你媽也取笑?”當時病房有位保潔的姐姐,看我和婆婆說說笑笑,對婆婆說:“是女兒吧?”婆婆說:“是兒媳。”保潔姐姐就很羨慕地說:“真像女兒。”婆婆竟毫無理由一臉驕傲的說:“來家這么多年,和自己孩子是一樣的。”</div><div><br></div><div> 其實,這么多年來,我也把婆婆當作媽媽一樣的,婆婆特別有意思,經常給我打電話聊天,一說就幾十分鐘甚至一個小時,她常說姐姐遠,妹妹們又都忙,不愿意打擾她們,最后還不忘補充一句,我說的事,你別和我兒子講。每每講到這些我都偷笑,原來我還是外姓,您是心疼自己生的孩子,才給我打電話派遣寂寞的,但心里暖暖的,畢竟老人拿我當女兒一樣看待的。婆婆經常買些甜點在回家的路上順便給我送來一些,還說是你愛吃的那家,更經常做好費時的菜讓公公送來,說我們忙沒時間做。顧客看見過幾次,都艷羨地說,你婆婆真好。是呀,婆婆真好。 </div> <h3> 婆婆是特別容易滿足的人,公公生病期間,她一次次和鄰居講,說她生了四個孩子,自己養的,自己沒養的八個孩子都孝順,看孩子們每天工作醫院來回忙碌她心疼。是不是所有父母對兒女都無條件的滿足,想想這許多年,對老人照顧很少,享受老人的關愛卻很多。老人含辛茹苦地養大了兒女,又幫著帶大了下一代。平時老人從來不麻煩孩子,到了節假日更是準備好食品等著兒女回來。結婚這么多年,所有的節日都和老人一起度過,唯獨有一年端午節,和老公一起去旅游,婆婆過后還和我說,端午節那天吃飯的時候,公公看見擺好了碗筷椅子,準備開飯了就說:“兒子和兒媳婦還沒來呢,等一等吧”,有些畫面想想總是溫馨。</h3><div><br></div><div> 婆婆出院了,雖然依舊有些虛弱,但狀態還好,自己也說,要好好調養好自己的身體,不讓兒女們著急。</div> <h3> 轉眼到了中秋節。</h3><div><br></div><div> 一切都是節日般祥和,早晨老公和婆婆在小陽臺上聊會天,婆婆回屋休息,老公在廚房準備過節的午餐。外地小妹打來電話,婆婆對小妹說;“你要是忙沒時間就不用回來了,你哥哥休息,一會你嫂子忙完也回來”。</div><div><br></div><div> 婆婆放下電話沒有幾分鐘后,叫在廚房的老公說:'兒子我有點難受,你扶我去下衛生間。"老公扶婆婆去過衛生間,扶婆婆坐回床上,覺得婆婆有些神情不對,很虛弱無力的樣子,便一手扶著婆婆,一手拿起桌上的電話撥打120,婆婆握住老公的手說:"兒子,我不去醫院。”誰能想到,這是婆婆說的最一句話呢?</div><div>當我接到老公電話,急匆匆往家趕的時候,120伴著刺耳的鳴叫聲從我身邊掠過,我在心里一遍遍地告訴自己,不是婆婆,婆婆好好的呢,可我到離樓下幾十米距離的時候,我看見樓下正停著那刺眼的白色救護車,在我馬上到的時候,白色救護車風一樣的從我身邊駛過,鄰居證實那上面的確是婆婆,我慌忙想趕上那疾馳而去的救護車,可是我怎么能追得上呢?</div><div>當我趕到醫院的時候,婆婆躺在急診室上次生病時同一張病床上,兩名從救護車上下來的醫生,一個在看監護器上的數字,一個在用手按像氣球一樣的簡易呼吸機的氣囊,屋里有醫生來回走過,一臉凝重,醫生和老公講著事情,我一個人蹲在婆婆床前,看著婆婆閉著的雙眼,我一遍遍地問:“媽媽你怎么樣了!”這次和上次不一樣,上次婆婆一直說:"疼",這次卻沒有任何回應,不睜眼睛,也不說話。</div><div><br></div><div> 那位一直用手按簡易呼吸機氣囊的醫生,對另一個看監控儀的醫生說:“沒有作用了。”然后放下手里的球囊,我一臉疑慮地說:“沒有作用了是什么意思?你不能放下啊。”然后拿起醫生放下的球囊,學著他之前地樣子,一下一下地按,醫生說:“沒有作用了。” </div> <h3> 我忽然意識到一件事情,婆婆隔壁家阿姨來了,對我說:“給你媽媽擦擦身體,衣服買回了嗎,該穿衣服了。”</h3><div><br></div><div> 這時候,妹妹們也趕來了。我認真地給婆婆擦了身體,然后和鄰居阿姨一起,給婆婆穿好了衣服,我沒辦法用語言來描繪那時的心情,我眼淚一直一直默默地流,平時我是特別膽小的人,那一天我完全不是我自己。</div><div><br></div><div> 中秋節,月圓之時,不是團圓的日子嗎?這是怎樣的中秋呢?我記得我一個人在婆婆病床前,慌亂的在家里群里發了簡短的一句“媽媽病了,在醫院搶救”這樣的信息,女兒馬上秒回復,奶奶怎么了?然后是蘇州姐姐的電話響起。</div><div><br></div><div> 婆婆上午十點離去,晚上十點,我們在殯儀館守靈等姐姐和女兒回來,窗外雷雨交加,那場雨是我有生以來印象中最大的雨吧,因為電閃雷鳴,殯儀館的電都斷掉了,殯儀館漆黑的走廊,只有昏暗的燭光,凄凄然。姐姐和女兒十點多的飛機,我心忐忑著 ,這樣的天氣,飛機能否安全著落,機場到這還有很長一段路程,這樣的夜晚,這樣的心情。 </div> <h3> 有時候,有些畫面不敢回首,因為很疼;有時候,有些情景總想遺忘,卻揮之不去。</h3><div><br></div><div> 這個中秋沒有明月,有的是從此走斷回家的路;這個中秋沒有團圓,有的是從此陰陽兩茫茫。</div><div> </div><div> 這個世界上的人很多,可是真正關心我們的人,誠心誠意對我們好,沒理由愛我們的人多嗎?真的少之又少。</div><div><br></div><div> 從前我們覺得父母老了,我們會成為老人的依靠,其實錯了,老人從來都是孩子心中的依靠,有老人在,我們永遠都是孩子,永遠覺得自己還年輕,離死很遙遠,可是老人不在了,我們的心空了,感覺自己也真的老了。老人給我們的除了無微不至的關愛,也給我們設置了生死的屏障,老人走了,通向天堂的路,再無阻隔,下一個登場的該是我們了吧?</div><div><br></div><div> 死從來不是生的對立,生的同時孕育著死,我們早就懂得隨時要面對生死離別,懂得隨時要面對失去所愛帶來的哀傷,這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已,只是懂得和經歷不一樣,有些哀傷無法治愈,不管到了怎樣的年齡,懂了多么多的道理,別人怎么的安慰,都無法治愈那哀傷,那些哀傷只有在生命里慢慢地走過,一陣一陣地痛過,最后時間才會慢慢讓你平復。</div> <h3> 我知道我是做夢了,夢里我和老公很吃力地扶著公公上樓回家,怎么樓梯是破敗的呢,一階一階都已坍塌,這要怎么才能爬上去呢,總算到了家門口,老公癱坐在家門口的樓梯邊,婆婆推門出來,哭著拉著她兒子問:“你爸爸回來拉嗎?”我忙說:“回來了,回來了。”可是回頭我卻找不到人。其實這個夢很憂傷,一直都有眼淚,只是后來的情景我記不清了,再后來我知道我是在做夢了,我知道夢里一切都不是真的,通往回家的樓梯和從前一樣并沒有壞掉,不用像爬峭壁一樣才能上去,可是我卻不愿意醒來。心里學家佛洛伊德講,“夢是愿望的滿足”,是這樣的吧,明明是很難過的夢,為什么我明明知道那是夢,卻一直不愿意醒來。因為夢里能回到從前瑣碎的日常,夢里家還在,您二老還在。</h3><div><br></div><div> 前幾天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其中,我們仨失散了,那些關于夢,關于古驛道上那些非現實的文字,起初讀來一頭霧水,后來恍然。我們來到塵世各自修行,古驛道是我們塵世必經之路。古驛道上楊柳依依,樹葉綠了又黃,黃了又綠,一路上長亭短亭。我們在路上相遇、相吸、相聚、相伴、相送,最后注定在楊柳樹下揮手相失。我想一定是在楊柳樹下相失吧,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楊柳管離情。這是所有人的命運,古今相同。</div><div><br></div><div> 不知該說時間過得好快,還是時間過得好慢,有時候在你猝不及防的時候,一切都改變了模樣。有時候,時間過得好慢,慢得總也走不出那段陰霾。</div><div><br></div><div> 這段時間,感覺像做夢一樣,可是如果真的是夢就好了。如果是夢,一覺醒來,那個可以叫爸爸媽媽的人,那個可以叫家的地方還都在。</div><div><br></div><div> 如果是夢,那個老房子就一直圍繞著溫暖的氣息,廚房里氤氳著誘人的香氣,鍋碗瓢盆交響曲會一直彈奏下去,沙發上婆婆手里一邊織著毛衣,一邊不厭其煩的講這家長里短,公公為自己泡一杯茶,坐在自己桌前看書寫字,似乎外面的世界都與他無關,他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div><div><br></div><div> 這樣的畫面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似乎家就該是這個樣子,生活就該一直這樣下去,不是嗎。</div> <h3> 只是,有些人總是會遇見,有些人總是要離開,有些思緒總是要平復,生活依舊在繼續。</h3><div><br></div><div> 記得每年除夕家人團聚,婆婆常常喜歡品評節目主持人的容貌口才,也常常愛溺地說,我孫女小模樣小口才做個主持人也不差的。我們常常取笑婆婆說:“真是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啊。”女兒第一年參加工作,公司年會也做了一次主持人,真想讓您看看,您最愛的孫女美美的樣子。您從小帶大的小妹家寶貝也順利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姐姐也喜得外孫女,生活依舊很美好,倘若你們在該多好。</div><div><br></div><div> 有些事情沒有你們在,總覺得遺憾。</div><div><br></div><div> 曾經一家人聚在一起多因你們,一家人高興與你們一起享受天倫,說說笑笑。現在一家人聚在一起,也多因你們,卻再也沒有那個叫家的老屋子,沒有你們屋里屋外忙碌的身影。常常是在你們的墓前和幾行清淚和你們說一下各自的情形,讓你們放心,我們會很好,姐妹們會相親相愛,因為不想讓你們失望,我們都會好好珍惜,珍惜人世間這段塵緣。</div><div><br></div><div> 人生一世,皆尋緣而來,雖然人與人無論緣深緣淺,最終也只有兩種結果,不是生離,就是死別。可是我們卻愿意在這漫漫紅塵中尋尋覓覓沉沉迷迷,不都為了種種緣,種種愛嗎?因為緣,因為愛,因為不敢辜負,才豐盈溫暖了這流年似水的光陰。</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州市|
云和县|
杨浦区|
上饶市|
大田县|
宁海县|
铁力市|
玛曲县|
五原县|
灵宝市|
鞍山市|
石泉县|
鄄城县|
游戏|
平阴县|
噶尔县|
洞头县|
临高县|
盐城市|
南皮县|
巴东县|
河津市|
宁明县|
贺兰县|
淳安县|
资源县|
紫阳县|
普兰店市|
庆阳市|
清苑县|
德化县|
泰安市|
新安县|
甘孜县|
昌平区|
永和县|
苏尼特左旗|
崇左市|
高州市|
东方市|
巴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