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010101">泰寧縣在中國福建省西北部,是三明市下轄的一個小縣,現有14萬人口。泰寧縣原名歸化縣,歷史上曾是“漢唐古鎮,兩宋名城”,李綱、朱熹、楊時等名臣碩儒都曾在這里寓留講學,文風昌盛,人才輩出,曾有過“一門四進士,隔河兩狀元,一巷九舉人”的盛況。驚動了宋朝皇帝,頒圣旨賜予泰寧縣名,沿用至今。全中國得到皇帝賜名的地方是屈指可數的:登封市(武則天賜)、泰寧縣(宋哲宗賜)、寶豐縣(宋徽宗賜)、肇慶市(宋徽宗賜)、天津市(明成祖賜)、阜康市(清乾隆賜)、嘉義縣/市(清乾隆賜)。<br><br>有人這樣來描繪泰寧:“一個皇帝賜名的地方、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一脈厚重輝煌的歷史、一座古韻猶存的明城”。<br><br>2005年2月,泰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地質公園。2010年8月,中國丹霞(包括貴州赤水、福建泰寧、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浙江江郎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成為中國第40個世界自然遺產。2011年8月份泰寧晉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br><br>還是跟著我們的鏡頭來看看我們去過的地方吧!</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1) 寨下大峽谷世界地質公園攬勝</font></b></h1> <h1><font color="#010101">泰寧寨下大峽谷世界地質公園是2004年才對外開放的。遠遠望去滿目蒼翠的峽谷是由流水侵蝕、重力崩塌、和構造運動為主的三種地質作用形成的。走進峽谷的第一感覺就是涼爽,茂盛的植被和充足的水源是最好的自然空調。</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寨下大峽谷的大門,一犬當關萬夫莫開。</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面對如此景象忍不住吟詩一首:<br><br>古藤老樹新枝發,<br>小橋流水望人家,<br>踏橋入境游寨下,<br>風景這邊似更佳。</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大峽谷兩旁危崖突兀,壁立千仞,難得見到陽光,幽深得近似于封閉狀態,走入其中頓生隔世之感。</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丹霞地貌的峽谷景觀,深邃幽長,丹崖斑斕,奇險峻秀,峽谷內植物茂密,藤蘿攀巖附樹,流水潺潺,恍若世外桃源。</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一座山頭由于整體崖壁受90°垂直重力崩塌風化,被劈削得如同人工豎立起來的一座通天巨碑。雖然缺少陽光,峽谷里的毛竹依然頑強地與山崖試比高。</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一條線谷、一道狹窄的裂谷深深切入山體,欲把整座山劈開,又深深向地底凹陷下去,陰森森黑漆漆像是無底深淵。<br><br>我們的左側可能是凝固的數億年的變質巖,右邊可能是6500年前的沉積巖,游歷其間,仿佛是穿行于時間隧道,真讓人有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覺。在這里,峽谷構成街道,巷谷組成里弄。線谷隨時成就一線天。如果說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的話,那么有人說寨下歸來就不看谷。</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崖面豁然突現溝溝壑壑,崖壁龜裂,皴紋怪異,猶如中國漢字的筆畫,又如同遠古年代的鐘鼎文字,筆畫行間還有龍形圖案、玉璽造型,讓人贊嘆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妙,這是大峽谷最讓人費解的“摩崖天書”景觀。<br><br>形成“摩崖天書”的地質成因是由于構造運動,斷崖面上受力局部集中的區域破裂為多組相互交切的節理或裂隙,加上自然風化的作用,泥沙等碎屑物質沿著這些斷裂面呈片狀剝落,形成沿節理、裂隙分布的溝槽,最終形成由溝、槽組合成的復雜象形文字圖案。</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天穹巖是寨下大峽谷一處引人入勝的景點。在直徑約20米的凹巖內,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巧妙地雕鑿出數百個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丹霞洞穴,大洞套著小洞,洞中有洞,如同一個洞的家族。</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就地取材建造的簡易人行道。</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陡峭的云崖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倒坡的崖面緊挨著人行道,給人帶來無形的壓力。</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寨下大峽谷的丹崖谷底隱藏著一個湖:雁棲湖(堰塞湖),也稱翠竹湖。雁棲湖在壁立千仞的懸崖下,周圍翠竹叢生,林木籠罩,湖水靜謐、冰涼而清澈。若把丹崖比作剛強男子,雁棲湖就猶如一位風姿綽約的多情女子,靜靜相倚。丹崖的陽剛與碧水的陰柔,構成一幅攝人心魄的絕美畫卷。</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湖里還有活蹦亂跳的魚兒。</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湖畔山崖下的茶館真會選地方,在這里沏一壺茶歇歇腳是多么暇意啊!</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峽谷里的瀑布。</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這是當地的土特產:野生紅菇,是一種無法人工培植的野生稀有的珍貴菇品。紅菇含有人體必須的十幾種氨基酸,十多種微量元素。有生血補血,舒筋活絡、追風消腫、去濕、預防肝硬化,降低膽固醇及抗癌之功效。</font></h1> <h1><b><font color="#b04fbb">(2) 上清溪竹筏漂流</font></b></h1> <h1><font color="#010101">如果說武夷山九曲溪漂流是河谷漂流,那么上清溪漂流就是峽谷漂流了。<br><br>“上清”是道教“三清境”即太清、上清、玉清之一,后來被廣泛用于指“仙境”,漂游上清溪最大的感受就是如同進入了人間仙境,讓人飄然欲仙,超凡脫俗。</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赤壁丹崖把溪流擠逼為歪歪扭扭的曲線,號稱有“九十九曲、八十八灘”。水面最寬處不過十余米,最窄處只容一排通過。兩岸人跡罕至,森林茂密,方圓幾十里內仍保持原始狀態,形成彎多、灘急、潭深、山高、林密、峽逼的特點。</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在荒無人煙的赤石翠峰之間,乘一竹筏順流而下,只見兩岸奇巖跋扈,溪澗千回百轉,澗鳥幽鳴,百草芬芳。</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明朝禮部主事池顯方在他的《上清溪游記》里形容上清溪移步換景的絕妙境界時寫道,“轉一景如閉一戶焉,想一景如翻一夢焉,會一景如繹一封焉,復一景如逢一故人焉”。</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上清溪漂流有九十九曲、八十八灘、七十七彎、六十六峰、五十五巖、四十四景、三十三里,全程漂游約兩個小時,讓游人飽嘗漂流樂趣,以“妙在原始,美在自然”而享譽“華東第一漂”。</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在丹山碧水中回轉,如入上清仙境,一切世俗塵埃都被滌蕩得干干凈凈,享受神仙一般的感受。</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那些潛心向學、志存高遠的莘莘學子,如后來官至北宋吏部尚書的葉祖洽,南宋端明殿大學士兼樞密院參知政事的鄒應龍,明代太子太師、兵部尚書的李春燁等,幼小時為避開塵囂擾攘,都曾負笈遠涉,到溪邊的巖穴中宵衣旰食,多年發憤苦讀,日后終于功成名就。</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山重水復,別有天地。</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濃蔭遮護中,崖壁迎放間,清冷冷的溪水蜿蜒盤桓,一路走來,娉娉婷婷,裊裊娜娜,宛然仙子手中的彩練,舒展自如,隨風而動。而那流水跌向低處的丁冬聲,滑過河槽的琮琤聲,若銀鈴輕擊,琴弦慢捻,又分明是在演奏著一曲柔婉動聽的彈撥樂,于空寂的山谷間斷斷續續,悠然低回。</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可以想象,在這樣的環境中“漂游”,不會有飛流直下的刺激,驚心動魄的震撼,有的只會是峰回路轉的欣喜,俗慮頓消的愉悅,與人們通常所說的“漂流”旨趣迥異。是的,這是一個空靈幽靜的世界,一個只可感悟,不可侃談,只可靜享,不可喧逐,只可淺唱低吟,不可狂歌長嘯的所在。</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天為山欺,水求石放。</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說到溪水的清澈,原因就在于它全是由巖隙中沁出的清泉匯集而成,又處在這樣一個纖塵不到的幽谷中,因而飲之甘洌,觀之晶瑩,淺顯處,水光粼粼,沙礫可數,哪怕掉進一枚鋼針去,也不愁找不回來;水深時,一潭澄碧,清亮可鑒,云影徘徊,峰樹倒插,即便是真有瓊漿玉液,怕也難比它的溫潤清純。</font></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西|
登封市|
广州市|
临清市|
慈溪市|
德格县|
辽阳市|
兴文县|
沭阳县|
内乡县|
海丰县|
久治县|
佛教|
安国市|
玛沁县|
富平县|
沙湾县|
罗城|
中宁县|
澎湖县|
图片|
搜索|
河北省|
朝阳市|
通州区|
龙陵县|
邳州市|
陵川县|
乐都县|
红原县|
东莞市|
清流县|
淳安县|
武清区|
色达县|
长汀县|
右玉县|
石阡县|
桐柏县|
东丰县|
西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