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周六。一日游好天氣!車程大概一個半小時,其實打算去逛的幾個去處都屬同一個城市轄區,這個城市名字就叫 滑鐵盧(Waterloo)。哇!好熟啊!但,此滑鐵盧非彼滑鐵盧也。那可不是比利時布魯塞爾以南當年拿破侖同志遭遇慘敗致使滑鐵盧成了"一敗涂地"代名詞的那個背運之地,而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個小城。一戰后大批德國移民湧入,他們便將其命名為滑鐵盧,以紀念英普(德)反法聯軍當年的輝煌勝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旅游攻略少不了看地圖。滑鐵盧在多倫多西南一百多公里,圖中紅色字母A處是倫敦,滑鐵盧大約在多倫多和倫敦的中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市真不大,不到十萬人,其中還有2萬多大學生是"非常住人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滑鐵盧一日游第一站 :圣.雅各布斯農夫市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英文全名是 St.Jacobs Farmers' Marke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實就是國內的大農貿市場。這家市場已很有些年頭,而且是加國全國最大最有名氣的,總共有600多個攤位。蔬菜瓜果、日用百貨、生熟小吃、土特產品,亂七八糟,應有盡有。市場分室內室外,室內在一巨大的"永久性"的白色大棚里。市場像國內的一樣,熙熙攘攘,人頭攢動,熱鬧無比,這在地廣人稀的加國真是少見。</span></p> <h3>這個農貿市場緊挨著公路,方便車輛進出。</h3> <h3>室內市場在白色大棚里。室外停車場地很大,因為這個市場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不開車沒法兒來。</h3> <h3>大棚內</h3> <h3>賣什么的都有。還有不少小商品是Made in China</h3> <h3>室外的果攤菜攤一個挨一個。</h3> <h3>帽攤兒。</h3> <h3>還有小吃攤兒。</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滑鐵盧一日游第二站: 德國小鎮,即圣·雅各布斯(St.Jacobs)小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鎮人口僅一千多,距第一站農夫市場3公里之遙。</span></p><p class="ql-block">小鎮所以出名,是因為鎮上的德裔加拿大人至今仍保留著十/\世紀德國清教徒的宗教信仰和傳統風俗,拒絕現代文明(比方說,拒絕汽車)。</p> <h3>小鎮街景。</h3> <h3>一家小店的門前擺設。</h3> <h3>食品店,售賣點心、面包、果醬、楓葉糖漿、咖啡、熱奶等等。</h3> <h3>一家小餐館。</h3> <h3>小鎮郵局。</h3> <h3>一家雜貨店,半手工制作的笤帚是小店 "榮譽出品",所以要放在店門口"閃亮登場"。</h3> <h3>一位店伙計在機器旁現場制作笤帚,"立等可取"。</h3> <h3>小鎮教堂。</h3> <h3>在小鎮和鄉下,可以看到德裔清教徒乘坐自家馬車出行。他們信守宗教傳統,不看電視,不用電器,不要汽車。</h3> <h3>櫃臺后坐著一位女清教徒,別看在做買賣,那也保持傳統打扮: 深色長裙,白色或黑色小帽。</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滑鐵盧一日游第三站: 接吻橋 (Kissing Bridge)</span></p><p class="ql-block">哈哈,好忽悠的橋名!它正兒/\經的大名是 西蒙特羅斯廊橋 (West Montrose Covered Bridge )。廊橋就是帶頂蓋的橋,可遮風避雨。我們國內廊橋很多,而且明清時期就有,可謂歷史悠久。相比之下,加拿大的這座廊橋,建于1881年,才一百多年,真的屬于小兒科級別。它之所以成為景點,原因之一是由于在加國這種橋留存無幾了,所謂物以稀為"貴"。</p> <h3>橋邊一塊展示板上關于該座廊橋的介紹文字。</h3> <h3>英文介紹中僅有三行文字(請看下圖)說到這座橋從始建之初就和其他大多數廊橋一樣,通常被叫做"接吻橋",原因是傳統上情侶對于接吻的疑慮一一可能在廊橋內的kiss更私密更具浪漫色彩吧。 介紹中全未涉及任何典故,看來叫做"接吻橋"和典故沒啥關系,原來歷史上加國百姓就是這么調侃稱呼這些廓橋的,只能說傳唱著 <紅河谷> (Red River Valley )這首優美民歌的加國百姓還是很萌萌噠的岈!</h3> <h3>橋里頭光線矇朧。</h3> <h3>全木結構的橋照樣走汽車。</h3> <h3>這座廊橋之所以成為景點,另一個原因是:故事發生在這兒…………</h3><h3>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還有什么金球獎的很有名的電影 <廊橋遺夢>,1994年就是在這兒拍攝的。</h3><h3>(此照片來自網絡)</h3> <h3>電影中女主人公弗郎西斯卡在廊橋上等候著……</h3><div>(此照片來自網絡)</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滑鐵盧一日游第四站: 海德爾堡餐館(Heidelberg Restanrant)</span></p><p class="ql-block">這才是本日游的最精彩最誘人的重頭戲!為啥??因為人們百里迢迢千里迢迢的暮名而來,就是奔的德國小鎮這家老字號餐館的Specialties (招牌菜),大名遠揚的"德國豬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餐館其實並不在小鎮內,而是在距小鎮十余公里的老海德爾堡村里。說它"老",因為餐館開張于 1860年,比加拿大正式建國還早七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看,這家開在村里的老餐館確實是其貌不揚。</p> <h3>門臉就是普普通通一扇玻璃門,門上面的英文牌牌兒寫的是"歡迎來到海德爾堡餐館"。</h3> <h3>餐館內有好幾間餐廳,擺設真是"樸素"無華,與其名氣也真是很不"配套" ,但是地面桌面餐具都很干凈。</h3> <h3>這不礙事兒,吃貨是來吃的!不看擺設。</h3><h3><br></h3><h3>還沒到飯點兒,所以食客不多。據說,食客中自然是華人居多,但老外也不少。這么樣的美味,老外能拒絕得了嗎?</h3> <h3>菜譜上墻,和國內一樣。</h3> <h3>餐桌上的菜譜。</h3> <h3>十幾刀 (即十幾加元)就可搞定一個大菜。</h3> <h3>這就是必'點的名菜 :德國熏豬手!菜譜上英文名是Smoked Purk Hock , 嗨!實際上就是豬肘子!</h3><h3>(當地華人覺得叫豬手更通俗上口)</h3><h3>烹調秘笈: 精心腌制、明火煙熏。</h3><h3>吃貨點評: 肥而不膩、嫩而不爛。</h3> <h3>另一道必點的大菜: 烤豬排</h3> <h3>必點的酒一一餐館自釀的德國黑啤!新鮮出爐,口感超爽!是品嘗德國豬手的不二"標配"。</h3> <p class="ql-block">吃飽了,喝足了,順路再來一道"文化大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滑鐵盧一日游第五站(最后一站): 滑鐵盧大學</span></p><p class="ql-block">這所大學在加拿大一貫名列前幾名,是北美名校之一。</p> <h3>校園隨拍。校內建筑分散,只能走哪兒算哪兒了。</h3> <h3>計算機系圖書館。該校計算機科學系十分出名,在全球大學計算機學科排名中位列十七、八。</h3> <h3>樓內即景。</h3> <h3>謝謝收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春市|
华安县|
延津县|
崇明县|
巫山县|
丰县|
聊城市|
开阳县|
积石山|
新野县|
新龙县|
辛集市|
嘉善县|
磐安县|
遂川县|
青河县|
介休市|
青浦区|
双辽市|
颍上县|
含山县|
泗洪县|
临安市|
巴林右旗|
南通市|
睢宁县|
河间市|
大连市|
青阳县|
吕梁市|
文安县|
寻甸|
元阳县|
长寿区|
孝感市|
信阳市|
福州市|
宽城|
丰都县|
嫩江县|
尖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