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金秋:馳騁在呼倫貝爾(圖/文原創)

&常學則明&

<h1>  對于呼倫貝爾大草原,是長期窩居在水泥森林人群的向往。今年9月下旬,終于如愿以償。<br>  我們選擇的是自由行方式,要在呼倫貝爾廣袤的大地上真正地自由馳騁!<br>  9月21日從海拉爾出發,10月1日結束行程。11天里,我們途經金帳汗,迂回莫日格勒河,到額爾古納市;又經根河濕地,到莫爾道嘎;再穿越落葉松林,擦過白鹿島,到達中俄邊境的奇乾村;隨后沿著中俄邊境的額爾古納界河,走九卡、七卡、六卡、五卡(邊卡),宿臨江、穿室韋、歇恩和,登黑山頭,住蒙古包。前往扎賚諾爾呼倫湖,經滿洲里,到阿爾山。最后返回海拉爾。沿著這一呼倫貝爾西北環線,我們馳騁了2000多公里。<br>  這看似與官方的旅游線路相同,但我們在導游兼司機,更是攝影師小袁的帶領下,所走的不是尋常路!<br>  我們沒有休閑項目,不進常規景點,但見景即停,逢景必拍。我們要的是擁抱大自然,離開公路,沒有道路標志,沒有導航信號。小袁心中的景點,再陡峭的山路也要攀爬;我們要求的景色,再崎嶇的小道也會尋跡而去。<br>  因此,就有了黑山頭的眺望,鷹嘴崖的俯瞰,額爾古納河的觀日;更有湖邊趕牛,草場圍羊,濕地攆馬,山坡追鷹。讓我們的拍攝收獲頗豐。<br>  我們——<br>  體味晴空的透徹,白云的飄逸,倍感身心得到空前的洗滌(見藍天篇);<br>  觸摸湖水的深邃,濕地的多彩,猶覺大地萬物生長的蓬勃(見濕地篇)。<br>  我們——<br>  廣角鏡橫掃大草原仍感局促,收不盡那遼闊壯美(見草原篇);<br>  長焦鏡捕捉飛鳥還嫌太短,拍不到那多姿翱翔(見飛鳥篇)。<br>  印象中——<br>  落葉松、白樺樹,蕭颯挺立、層層疊疊,把呼倫貝爾染成片片金色(見森林篇);<br>  晨曦的村落靜謐又神秘(見村落篇),落日的大山奇秀又奇異(見大山篇);<br>  牛羊肥壯馬兒健,牧民生活蒸蒸日上(見生活篇);<br>  但是,草原沙化日趨嚴重也是不容忽視(見沙地篇)!<br>  在美好的景象面前,生命深處的感悟也在內心呼喚:<br>  祖國山河處處美,我們必須珍愛有加!不要讓這美景僅僅成為一種記憶,而應該是永存的現實!</h1><h3><br></h3> <h1>  這是帶我們深入呼倫貝爾的導游兼司機、攝影師小袁。他用自己心愛的四驅鐵騎,載著我們馳騁在草原、大山,穿越森林、荒漠,迎黎明、追落日,采白云、摘彩霞。(2)</h1> <h1>  我們的車出入森林,登頂高山,俯瞰大地。(3)</h1> <h1>  我們的車融入藍天白云,和駿馬親密接觸。(4)</h1> <h1>  我們和這車融為一體,奔波于草地、林間、山巒。(5)</h1> <h1><b><i>【藍天篇】</i></b><br> 遼闊草場的上空是藍天白云;(6)</h1> <h1>  蒙古包前的傍晚,也有被映得微紅的藍天白云。(7)</h1> <h1>  始終漂浮著的白云,時刻柔柔地包裹著大地。(8)</h1> <h1>  在藍天白云黃葉的公路上穿越,一路驚艷,一路愉悅。(9)</h1> <h1>  馬兒在悠閑地吃草,是否天空也是悠哉悠哉?那藍天更加透徹,白云更加純潔。有朋友看到我在圈里發的九宮格,特地從上海打電話問我,“你的照片有沒有做過色彩?那天怎么那么藍?”是??!這天藍得讓城里人嫉妒?。?0)</h1> <h1><b><i>【濕地篇】</i></b><br>  人們都知道呼倫貝爾的大草原,但這草原上的河流也是婀娜多姿的!莫日格勒河的九曲十八彎,令無數人陶醉!(11)</h1> <h1>  我們站的高地,在這河的中間位置,上圖是河的右段,這圖是左邊的河段。沒有人去數究竟有幾曲,考證究竟有多少彎,只認準這河彎曲得蜿蜒漂亮就是了。(12)</h1> <h1>  在我到過北方景區中,這呼倫貝爾的河流是最多的了。而且,這河水清澈至極,以至于天有多藍,水就有多碧藍。我想,蒙古族的哈達為什么是藍色的,大概與對河流的崇拜有關系。他們把這碧藍的河流奉為神圣之物。(13)</h1> <h1>  由河水而形成的呼倫貝爾濕地也是最多的。呼倫貝爾的根河濕地,是我國目前保持原狀態最完好、面積最大的濕地。也是“亞洲第一濕地”。(14)</h1> <h1>  根河濕地是由根河、額爾古納河、得爾布干河和哈烏爾河交匯,形成的泛洪平原,保護區占地達12.6萬公頃。生長著豐富的植物種類。(15)</h1> <h1>  據資料顯示,這里不僅植物種類豐富,由于濕地水情穩定,也是眾多鳥類重要的庇護場地,是全球鳥類東亞至澳大利亞遷徙路線的“瓶頸”。每年在這里停留、繁殖、棲息的鳥類達到2000萬只。所以,我們在這里也發現了天鵝、鴻雁、野鴨等候鳥。(16)</h1> <h1>  這里平坦而富饒的大地,孕育著多民族的文明和融合。現在,這塊美麗的大地又在吸引各地游客聚集前往。我們感覺身臨其中,大有心靈得到人與自然和諧的浸淫。(17)</h1> <h1>  根河濕地河道還沿著大山環繞。(18)</h1> <h1>  據說,這個是根河濕地中標志性的馬蹄島,是在經歷了上萬年才形成的。只有在濕地公園才能比較近看到濕地,但也是只能走在規定的木制棧道上觀看。馬蹄島算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景觀了,也要用長焦鏡頭吊的。(19)</h1> <h1>  這個濕地太大了,只能拼接了一張并不完全、也并不完美的根河濕地全景圖。(20)</h1> <h1>  在黑山頭上拍全景也是十分艱難,因為山上的風實在太大。風大到人無法站穩、車身不斷搖晃,長焦鏡頭震得錯位,以至無法自動對焦。只好躲進車里,調整好鏡頭,隔著玻璃拍了這張豎接片。(21)</h1> <h1>  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是我們這次進入的唯一公園。但里面的自然風光極美。這實際是一個火山地質地貌公園。之所以將其歸為濕地篇,是因為這里不僅有三條河流,更有火山口和堰塞湖形成的高位湖泊和濕地百余處。有空中所攝照片顯示,火山口湖像片片明鏡,火山堰塞湖像串串珍珠。圖為三潭峽中龍鳳潭。(22)</h1> <h1>  阿爾山三潭峽是由哈拉哈河穿越河谷所形成。河水淺處浪擊石,濺起朵朵水花;水深處如鏡面,倒映朵朵白云。三處深潭分別為:映松潭、映壁潭、龍鳳潭。有古人以詩句詠嘆:神奇靈秀三潭峽,清泉汨汨繞山崖。噴珠濺玉何處去,魂系遙遙東海家。看來,這古人大概也是浙閔這一帶的人,寫了到此一游的文字。圖為映松潭。(23)</h1> <h1>  哈拉哈河是中蒙邊境的界河。河流在阿爾山此處急湍。(24)</h1> <h1>  阿爾山杜鵑湖。顧名思義,是因湖畔春天開滿杜鵑花而得名。面積128公頃,海拔1244米。五月中下旬是觀花的最好時節。(25)</h1> <h1>  阿爾山杜鵑湖的杜鵑花還有一個名字,叫弘吉刺花。古時候,這里是蒙古弘吉刺部生活的區域,春天到處都是杜鵑花。成吉思汗母親和妻子都生于此,所以,在蒙古人心中,杜鵑花就是圣潔的母親花。成吉思汗有令,弘吉刺部的女子世配皇子。(26)</h1> <h1>  杜鵑湖多樣性的岸線,是隱匿野生飛禽最佳地形(我在這里拍到了野鴨),也成為我們醞釀美圖的最佳景物。(27)</h1> <h1>  我認為,阿爾山駱駝峰天池是這里最漂亮的湖?;蛟S是因為當天陽光明媚,或許是因為周邊落葉松一片金黃,或許是因為陣陣大風掠出層層漣漪。各個角度和構圖的照片,占據了我大量的儲存卡。(28)</h1> <h1>  阿爾山駱駝峰天池,是火山噴發后,在火山口積水而形成的湖泊。形成年代大約為中更新世(距今約30萬年)。水面海拔1284米。(29)</h1> <h1>  這是靠近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入口處的烏蘇浪子湖。原名四十九號泡子。水域面積135公頃。也是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口湖。(30)</h1> <h1>  烏蘇浪子湖四面環山,風景秀麗,植被豐富,湖水平靜。湖中有多種冷水魚,湖面有多種野鳥。這里有“大興安嶺小江南”之美譽。我們的長焦鏡頭能夠看到天鵝和大雁,以及野鴨、鴛鴦,但都拍不清楚。(31)</h1> <h1>  臨江屯南山下,清晨的河流。那弱弱的陽光照在那些小別墅上,只有一瞬間的時刻,然后就出現了一片陰云。(32)</h1> <h1>  “老鷹嘴”也是小袁特地繞道前往的。這地方地勢險要,山上只能停幾輛車。這里有些好景,但多跨一步就會掉下去。我寧可放棄了那些機會。圖為老鷹嘴崖下的河流。(33)</h1> <h1>  鷹嘴崖后的河流。這景,是同行的符總走了很多路發現的。站立的地方也是有點陡峭。(34)</h1> <h1>  白鹿島位于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內。我們又沒有走尋常路,而是在前往奇乾和從奇乾出來的路上,兩次經過,都登上了護林瞭望塔的平臺拍攝的。第一次是因為陽光出現太少,拍得不過癮,第二次我們讓小袁再繞進去,拍到了理想的鏡頭。圖為白鹿島全景接片。(35)</h1> <h1>  有朋友看見我在朋友圈分享呼倫貝爾的照片,告訴我“南有西雙版納,北有莫爾道嘎”的說法。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巧的是我今年二月份去了西雙版納,秋天來到了莫爾道嘎。一年里體驗了不同的森林。就我個人的感受來說,雖然這里的樹木品種比較單一,但有河流和濕地與森林相伴,景色確實要比版納迷人。(36)</h1> <h1>  這是環繞白鹿島河流的局部景色。(37)</h1> <h1>  作為中俄邊境的界河,傍晚的額爾古納河綠洲景色還是極美的。(臨江段)(38)</h1> <h1>  中俄邊境上的額爾古納河(奇乾段)。這是我們靠邊境最近的地方。這里河水很淺,對岸實際是邊境緩沖地帶,到了對岸也還是中國領土。(39)</h1> <h1>  奇乾村邊的水塘。這里的一個小水塘都可以這么漂亮!</h1><h1> 有水域的景色確實很美!有朋友看見我在朋友圈分享的這些河流濕地照片后說,這些秋景都賽過了喀納斯、額濟納、九寨溝。</h1><h1> 我認為,這里的河流與濕地,以及黃葉,在分布數量和范圍、以及純度和保護上都超過他們。而且游客稀少,我們拍攝的心境大好!</h1><h1> 所以這個篇幅我用了30張照片(原來選出45張,忍痛割愛了)來介紹。(40)</h1> <h1><b><i>【草原篇】</i></b> <br> 我們第一天離開海拉爾市區,就一頭扎進了金帳汗大草原。真正體會到什么是一望無際的綠。(41)</h1> <h1>  剛剛入秋,草原已經開始泛黃。初期的嫩黃,也還是漂亮的。(42)</h1> <h1>  近處是草場,已經有較多的枯草。遠處的黃,是樹林的黃葉。中間那片翠綠,是收割后的油菜地又冒出來的綠葉。但好像牲口都不怎么愛吃,就留給我們做風景啦!(43)</h1> <h1>  藍天下的草原人家十分愜意。(44)</h1> <h1>  坡地型草原,坡度落差亦很大,有裸露出的土坡經風化,也有一種特殊的圖案化呈現。(45)</h1> <h1>  草原上有悠閑自在地馬群。(46)</h1> <h1>  還有可以被我們圍觀的羊群。(47)</h1> <h1>  有坡度的草原上,也出現較大的石堆和干涸的小河床。這布局進入鏡頭,竟都也那么和諧自然。(48)</h1> <h1>  大草原上,有牧民騎著摩托車放牧。(49)</h1> <h1><b><i>【飛鳥篇】</i></b><br> 草原雄鷹的翱翔影像,得益于小袁敏銳發現。立刻停車,讓我抓拍。我當時用的是點對焦,速度也沒有來得及調整。看見那鷹飛得還不算很高,對準那個方位立即按下快門,只拍到一張。</h1><h1> 拍了之后,在相機上看好像清晰度不夠,就以為失敗了?;氐胶@瓲栒碚掌?,竟然發現這張還可以用用的。(50)</h1> <h1>  我們在濕地上行進時,經常會發現有鳥群。走近時,它們就會一飛沖天?。?1)</h1> <h1>  在拍這張時,只見有兩個黑點在移動,立刻拍了下來?;貋砜戳耍尤皇莾芍灰傍?。這“打鳥”也和打靶一樣,并不一定看到靶心,只要憑感覺。(52)</h1> <h1>  這只水鳥離我稍近。在它悠悠地散步時,就“打”中了。(53)</h1> <h1>  這是在阿爾山杜鵑湖畔拍得的。也是知道那野鴨在拍打翅膀了,就按下快門。不知道是否成功。待后來整理照片時,才發現能用。(54)</h1> <h1>  拍到這幾張飛鷹真是有非常意思。最后那天,這鷹就停在我們的車前方路中間。我們停車,下車。它飛走,但沒飛多遠又停下了。我們開車追去,停車,下車,它又起飛!我趕緊拍到了兩張。它飛沒多遠又停下,我們又開車追去。到了跟前停車,下車,它又起飛!我趕緊抓拍了兩張。就這樣,它既不飛高也不飛遠,我們就追著拍。停停走走,拍到好幾張,它就飛走了。好像它就是給我們當模特的。(55)</h1> <h1>(56)</h1> <h1>(57)</h1> <h1>  我們看見這群鴿子就停在不遠的草叢里。立刻停車。下車后,幾個人在前面等著拍,司機在后面趕它們起飛。就連拍幾張,得到這樣的效果。(58)</h1> <h1><b><i>【森林篇】</i></b><br> 作為大興安嶺的一個部分,呼倫貝爾的森林是絕對的興盛。雖然在1987年那“冬天里的一把火”,遭受了很大的損失,現在的樹圍沒有那么粗大,但大多數已經達到了茂密的程度。圖為白樺樹林。(59)</h1> <h1>  白樺樹林落葉了,地上金黃一片。(60)</h1> <h1>  在攀登駱駝峰階梯的周圍,有這樣挺拔的落葉松作伴,這腿腳并不感覺十分累。人在美景中,景色更加美。(61)</h1> <h1>  這幾棵樹是在公路邊洗手間旁拍到的。洗手間就建在森林里,洗手間也成為森林中的一景。我在那里拍到好多張,只用了這一張,又忍痛割愛了(灑淚捂臉)。(62)</h1> <h1>  這是路邊的森林。頂著那金色的“美發”,夠美美的吧?(63)</h1> <h1>  這是三潭峽木棧道邊拍到的。雖然這瘦小的白樺樹樹葉已經都掉光了,但那密密匝匝枝干告訴路人,它曾經有過茂密的美,現在依然也很美,是那種健健的線條美。(64)</h1> <h1>  濕地中的樹林,疏密有度,高低錯落,似乎有神工鬼斧修整過的那樣。大自然的魔力,就是這樣能把大地妝扮得如此美妙!(65)</h1> <h1>  駱駝峰天池邊的白樺樹林,任憑湖面大風的任意折騰,依然那樣的挺拔傲立。(66)</h1> <h1>  公路邊都是這樣的美景,開車的和坐車的,一路都是精神振奮著的。(67)</h1> <h1>  在這個觀景臺上,被黃葉裹挾著,被林海簇擁著,被濤聲感染著。真是如入仙境?。?8)</h1> <h1><b><i>【村落篇】</i></b><br> 我們這次幸運地去到了“中國最美鄉村”奇乾村(一般邊境對面有火災等情況,就會封路)。這個村座落在中俄邊境(界碑121附近),只有8戶人家。我們“下榻”的民宿主人家是俄羅斯族,但說話完全是東北口音。他們是在旅游季在這里生活經營,“十一”之后天氣冷了,就關門,搬到鎮上去住了。(69)</h1> <h1>  到這個村子來的游客很少,能住下的更少。住宿條件艱苦:洗手間是公用的,洗臉是直接在水龍頭接水的;電是自家小發電機輸送,10點左右是要熄燈的,暖氣是自家燒柴,半夜柴火燒完,暖氣也就沒有了(那幾天最低溫度已經是零下五度);手機通信只有電信有信號,WIFI是沒有的。我們是為了拍晨景,毅然住下的。(70)</h1> <h1>  清晨,我們果然拍到了晨霧中的小村落。天氣太冷,不僅有霧,還有霜凍。還好我們準備得充分,衣著厚實。拍到了理想的景色。(71)</h1> <h1>  圖為晨霧中的奇乾村。拍了很多,又是只能選這幾張。感覺這里是要比白巴哈、禾木更原生態的村子,因為這里沒有商業化。(72)</h1> <h1>  恩和俄羅斯民族風情村,每一座建筑都是特色顯著。(73)</h1> <h1>  清晨村落沒有晨霧。在少許晨光的照射下,凸顯這些建筑的俄羅斯風格。(74)</h1> <h1></h1><h1><b><i>【大山篇】</i></b></h1><h1> 人們贊美呼倫貝爾大草原,殊不知呼倫貝爾有無數的大山,這里的大山也是非常值得贊美。圖:雄偉的大山上也還有蒙古包群落。(75)</h1> <h1>  大山上,流動放牧的蒙古包還是那樣地孤獨又扎實。(76)</h1> <h1>  大山上也是豐富多彩,有草地、大樹,還能種植油菜。那片綠色就是收獲油菜后留下的。(77)</h1> <h1>  大山和河流相互依傍,堅韌婉約,又壯麗秀美?。?8)</h1> <h1>  斜陽照射下的大山,披金映翠,又輪廓分明。(79)</h1> <h1>  日出時的大山,金燦燦一片。(80)</h1> <h1>  大山深處,會有美麗的色彩點綴。(81)</h1> <h1>  大山頂上,還有生動瀟灑的登頂人群。(82)</h1> <h1><b><i>【生活篇】<br></i></b> 現在純正的蒙古族牧民已經不多了。但他們還是比較富有的。放牧千頭的羊群,或是放牧上百的牛群,或是散放數十匹駿馬,也是常見的。這些價值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的資產,每天都在他們的驅趕下流動、增值。(83)</h1> <h1>  他們的牛群。(84)</h1> <h1>(85)</h1> <h1>(86)</h1> <h1>(87)</h1> <h1>(88)</h1> <h1>(89)</h1> <h1>(90)</h1> <h1>  這次我們在草原上也算是看到了奇景!蒙古包前的大雨一片粉色,猶如一層輕紗蒙著紅色的夢幻。當地人告訴我們,這是西下的太陽照在雨幕上折射出的色彩。他們也很少看到。(91)</h1> <h1><b><i>【沙地篇】</i></b><br> 在我們追尋草原鷹的蹤跡時,見到了草原沙化現象。這個沙化塌陷的陰影,就像一顆破碎的心。(92)</h1> <h1>  就只放這幾張照片了,也不必用過多的文字來闡述了,大家都懂的。但愿每個人都能有行動珍惜眼前的美好,不再讓沙化再擴大。(93)</h1> <h1>(94)</h1> <h1>(95)</h1> <h1>(96)</h1> <h1><b><i>【“同伙”篇】</i></b></h1><h1> 這是我們同行的伙伴,簡稱“同伙”。又因為都穿紅衣服,戲稱:“魔都四美”。(97)</h1> <h1>  符總和他的太太邧老師。在看懷里的娃?不,在看相機上的拍攝效果。也是,對于攝影人來說,每一張照片都是自己的“娃”。(98)</h1> <h1>  這時的小袁是標準的攝影師。帥氣吧!(99)</h1> <h1>  這是我和秦總。這一行程,我得到了“同伙”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我這個不沾牛羊肉美食的“好攝者”,也每餐必有我喜歡的草原冷水魚和豆制品等美食,甚至飯都幫我盛好。讓我甚是感動。這是我此行的重大收獲,收獲了親密的朋友。我們相約,明年再去呼倫貝爾。(100)</h1> <h1>  一段是符總還是小袁在公路上拍攝的小視頻。分享體會我們馳騁的感覺。</h1><h1> 由于篇幅的局限,還有許多可用的也曾經在朋友圈發過的“得意”照片,如果有時間整理,再發一集“補遺篇”。</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郓城县| 松江区| 汉寿县| 兰坪| 宁化县| 文山县| 英吉沙县| 通河县| 登封市| 平顶山市| 十堰市| 灵寿县| 谢通门县| 华亭县| 靖安县| 瑞安市| 准格尔旗| 扎兰屯市| 五指山市| 清原| 北碚区| 丰原市| 舒城县| 肃北| 阿尔山市| 海丰县| 贡山| 本溪市| 金沙县| 交城县| 禹城市| 桂平市| 巴青县| 满城县| 屯门区| 巴林右旗| 林州市| 鄂州市| 中江县| 三穗县| 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