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修筑天路</h3><h3> 在喀喇昆侖山,從“世界屋脊”帕米爾高原紅其拉甫口岸往西,是古絲綢之路西道,沿途的立千仞冰山雪嶺,懸崖峭壁的高山峽谷,平均海拔6500米,空氣稀薄,氣候惡劣,不良,地址災害嚴重,時有泥石流,雪崩,滑坡等發生。</h3><h3> 1966年以前, 一條崎嶇山路成了中巴兩國政府間和人民往來唯一通道。經常因洪水泥石流等地址災害而阻斷。</h3> <h3> 紅其拉甫國門海拔4700多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對面是巴基斯坦蘇斯特口岸。 </h3><h3> 是出鏡巴基斯坦的門護。</h3> <h3> 這是中國的第7號界牌。</h3> <h3> 喀喇昆侖山是 中巴兩國的分界線。</h3> <h3> 紅其拉甫口岸,海拔4700多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對面是巴基斯坦蘇斯特口岸。出鏡在這里辦理通關文書。</h3> <h3> 1968年12月,醫院奉命抽派50人醫療隊。隨著大部隊跨越喀喇昆侖山,興都庫什,喜瑪拉雅三大山脈和帕米爾高原。義不容辭的踏上了喀喇昆侖建設工地。</h3> <h3> 這是修筑的中巴友誼公路。</h3> <h3> 懸崖峭壁上高空作業。</h3> <h3> 筑路工地現場。</h3> <h3> 筑路援工在施工。</h3> <h3> 修橋梁。</h3> <h3> 架浮橋。</h3> <h3> 搭建的拱形橋梁。</h3> <p class="ql-block"> 歷史史命,重任在肩</p><p class="ql-block"> 下面幾組照片,均為出國人員幾個科室的集團合影,多半是出國前夕的紀念照。</p><p class="ql-block"> 筑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6野戰醫院,一所全體工作人員出國前夕,於奇臺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圖片提供胡慶利,張懿韻電腦掃描。</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6野戰醫院二所出國人員合影。</p> <h3> 中華人民共和國喀喇昆侖公路,筑路工程醫院,院務處出國人員合影,1974年3月至1978年6月。</h3> <h3> 中華人民共和國喀喇昆侖公路,筑路工程醫院第一所援巴合影。</h3> <p class="ql-block"> 援巴出國前夕,於奇臺1974年2月27日第156野戰醫院一所女兵合影留念。</p> <h3> 這張珍貴的照片,是醫技科和一所全體醫務人員,出國后在巴基斯坦筑路工程醫院駐地,照的第一張合影。</h3><h3> 圖片提供唐秋香。</h3> <h3> 醫院的領頭羊,院長許海浪,政委韓豐</h3><h3> 這是喀喇昆筑路工程醫院的領軍人物,院長徐海浪,政委韓豐。</h3><h3> 在國外的4年工作中,是他們領導全院的210名工作人員,戰天斗地,克服無數的艱難困苦,在條件極其簡陋條件下,搶救了近200名危重病人的生命,全院工作人員為之獻血高達十幾萬豪升鮮血。這在筑路援工中早已傳為佳話。</h3><h3> 為此圓滿的完成了援巴筑路任務,也曾多次受到筑路指揮部黨委的表楊和國務院的表彰。</h3><h3> 4年中,共計救治了59,455人次的傷病員,收治傷病員4,892人次,搶救危重病員136人次,為巴方朋友治病近萬人次。</h3><h3> 圖片提供楊弟存。</h3> <h3> 這是一張非常珍貴的老照片,后排左關春振醫務處主任,董志達一所所長,外科主任(援巴烈士)。</h3><h3> 前排左李東義,王國有。</h3><h3> 圖片提供董志達所長女兒董琴琴。</h3> <h3> 后勤保障院務處</h3><h3> 在巴基斯坦,筑路工程醫院,院務處的同志們,認真學習文件。</h3><h3> 圖片提供王建民。</h3> <h3> 崔保全同封云書副院長合影。</h3><h3> 圖片提供崔保全。</h3> <h3>主管后勤的部份工作人員,閑下之余在國外巴方駐地合影留念。</h3> <h3>我們哥幾個也在巴基斯坦的工作駐地合影留念。</h3> <h3>背靠著大山,我們身后的賬蓬是發電機房的工作重地。醫院的工作一時,一刻也離不開他們。不管白天黑夜,只要來了急救病必須馬上發電,他們是醫院最辛苦的工作人員,但是他們總是無愿無悔。</h3> <h3> 筑路工程醫院,院務處的戰友與巴方朋友合影留念。</h3><h3> 中國筑路員工不論走到哪里,都要把中國人民最好的一面展現在哪里,和巴方友人交朋友 給他們幫助,他們之間成為好朋友。</h3><h3> 圖片提供王國有。</h3> <h3> 院務處司務長邵發元與巴方朋友合影留念。</h3><h3> 圖片提供邵發元。</h3><h3> </h3> <h3>我們院務處的戰友們與巴基斯坦朋友們合影留念。</h3> <h3> 崔保全,上官柏栓,同巴基斯坦派給醫院,站崗放哨的警衛士兵儒子卡合影留念。</h3><h3> 圖片提供崔保全。</h3> <h3>這是橋梁支隊的戰友們修筑好的橋梁已經通車了,我們來一張照片留個紀念。</h3><h3> 照片提供李長命。</h3> <h3> 筑路工程醫院院務處的同志與教導員姚耀恩合影留念。(上部)醫院政治處王建民干事等人員與巴方飛行員合影留念。(下半部)</h3> <h3>酷愛車的我,與巴基斯坦朋友切磋一下車藝。</h3><h3> 照片提供李長命。</h3> <h3> 胡慶利,邵發元與巴方朋友合影。</h3><h3> 圖片提供胡慶利。</h3> <h3> 一九七六年在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同蔡副武官合影。左一放射科醫生胡廣繩(回國后病逝),左二黎斌翻譯,左三蔡副武官,左四楊善金副院長,左五大使館工作人員,左六會計師崔保全,傍邊的是醫院司機師傅薛廟穩。</h3><h3> 圖片提供崔保全。</h3> <h3> 搶救傷病員的大外科</h3><h3> 醫療隊搶救小組的同志們,接受外出搶救傷病員,這樣的外出搶救傷員是經常發生的,早已經習已為常了。他,她們每次都是冒著泥石流,山體滑坡,生命危險等......出發,載著勝利喜悅的心情歸來,每當他們成功的挽救了戰友的生命時,是他們最高興,最開心的事。</h3><h3> 有時他們也很沮喪,當一個戰友離他們而去時,使他們傷心,難過,悲傷,流淚,無助。 </h3><h3> 不是他們的醫療水平不行,醫術不高,而是當年,當時醫療條件太差了,醫療設備太簡陋了,缺醫少藥,由其大塌方交通阻斷時,醫藥嚴重匱乏的情況下,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br></h3><h3> 然而筑路工程醫院的醫護人員,在12年的援外工作中,克服許多不為人知的艱難困苦,挽救了許多戰友的生命。在此時吃了多少苦,遭遇多少危險已經記不清了。</h3><h3> 圖片提供胡慶利。</h3> <h3> 照片中間一位,是外科主任董志達所長,他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h3><h3> 1974年5月,出國巴基斯坦執行援外任務,在筑路工程醫院一所擔任所長,外科主任。</h3><h3> 他是科室的技術骨干,手術作的非常漂亮,在巴基斯坦為很多外傷病員作過手術。</h3><h3> 1976年1月28日。(成為援巴烈士)</h3> <h3> 外科 醫生正在手術臺上搶救危重病人。</h3><h3> 圖片胡慶利提供。</h3><h3><br></h3> <h3> 婦產科醫生紹根弟,正在救護一名巴基斯坦難產的孕婦,冒著很大壓力和風險。艱難的完成了手術,最后成功的救助了孕婦和小孩的平安。頓時巴方百姓的整個村莊傳遍了,中國的醫生是神醫,救命恩人.......。后來到醫院看病的巴方百姓越來越多。</h3><h3> 照片提供胡慶利。</h3> <h3> 護士們正在給傷病員清洗被服。</h3><h3> 圖片提供胡慶利。</h3> <h3> 援巴工程醫院的姑娘們,抽空也來合影留念。</h3><h3> 圖片提供胡慶利。</h3> <h3> 護士吳蘭迪,馬繼紅與親自護理的巴方小朋友小艾莎合影。</h3><h3> 現在看到的小艾莎多么開心,多么快樂!小臉也變的圓潤了。</h3><h3> 可是你們不知道,小艾莎剛被送到醫院時,生命垂危,瘦的皮包骨頭,滿身異味,屁骨和大腿上潰爛的傷口往外流膿,經過醫護人員一個多月的精心治療和護理,每天打針,定時換藥,小艾莎基本上已經快治愈了。</h3><h3> 但是,由于工程進度的進展,我們醫院隨著大部隊搬遷要去南線。</h3><h3> 小艾莎要出院了,醫護士人員用炸藥箱和搞頭把給小艾莎做了一輛輪椅,上寫滿了吉祥和祝福的心愿。又用棉布和紗布做了一個中國小姑娘和巴基斯坦小女孩,送給了小艾莎。</h3><h3> 戀戀不舍的送別了這個可憐的小女孩。他們非常清楚的知道,她一但離開醫院的繼續治療,等待她的將是......。</h3><h3> 護士吳蘭迪在她的日記中告訴我們:“秋風匆匆的收走了樹上的黃葉,那年的冬天特別寒冷,小艾莎,沒能渡過這個寒冷的冬天,在一個滿天飄舞著雪花的冬天,像雪花一樣飄向天空,漫漫的飄進了天堂,永遠的沒有了痛苦,沒有了悲傷......?!?lt;/h3><h3>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看了后會讓人傷感......。</h3><h3> 圖片提供胡慶利。</h3> <h3> 護士胡玲正在給傷病員輸液。</h3><h3> 照片提供胡慶利。</h3> <h3> 護士張繼英認真的工作。</h3><h3> 圖片提供胡慶利</h3> <h3> 護士呂蓓在看護傷病員。</h3><h3> 圖片提供胡慶利</h3> <h3> 內科的醫務人員</h3><h3> 堅守崗位不遜色</h3><h3> 孫琦主任正在查看病房,給巴方病人認真檢查身體,聽診,查看病情。</h3><h3> 圖片胡慶利提供。</h3><h3> 救治戰友鞏洪康</h3><h3> 1976年3月,我院收治的一名被瘋狼咬傷的戰士。他是橋梁五中隊戰士叫鞏洪康,在施工時被跑下山來的瘋狼咬傷,感染上狂犬病病毒,病情非常重,而且發展特別快。醫院為了能夠更好的給他治療,給他設置了單人帳篷病房,給他及時對應治療,注射了狂犬疫苗,但是他的病情變化特別快,當時他的情緒非??裨?,躁動,怕光,興奮,流口水,大喊大叫。他叫的聲音,狂吠就是狗叫的聲音,我們的醫護人員都感到非常吃驚。這種癥狀只是在書本上見過,在現實的臨床中還真還沒有遇到過。病情發展情況隨時向院領導匯報。病情發做時病人非??裨?,醫護士幾個人都按不住他,害怕他掉床摔傷,無耐只好用繃帶把他的四肢緊緊的綁在床上,才能進行治療,讓人看得非常難受但也沒有辦法。</h3><h3> 在鞏洪康報病危時,橋梁支隊王政委來看望他時,鞏洪康請求領導給他制作一個大的鐵籠子把他關在里邊,害怕病情發作時傷害醫護人員和戰友們,大家看著他痛苦的樣子非常揪心,難過,無助。多么善良的戰士,直到這時他還是想著戰友們的安全,這是他觸痛人心的最后遺言!醫護人員都清楚地知道,這種病死亡率特別高,高達90%以上。生的希望渺茫,大家都為他傷心難過,醫護人員是每天都含著淚水給他治療,不,不是治療,只是減少痛苦,延遲生命的時間,好送他回家。盡管醫護人員竭盡全力,也沒能挽回他年輕的生命,在萬分痛苦中四月二日離開朝夕相處的戰友們,沒能等到送他回家。</h3><h3> 這是我院在國外救治的第一例,被瘋狼咬傷的病人,他的離去深深的刺痛每個醫務人員的心,盡管我們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也為能挽回戰友的年輕的生命。一想起這次另人心痛的救護另人永生難忘!多么鮮活的生命永遠定格在1976年4月2日,他為修筑中巴友誼路,為了中巴兩國人的友誼奉獻出了自己保貴的生命。</h3><h3> 下面我給戰友們推薦一篇張全仁戰友撰寫的《戰狼??》的文章,大家可以認真的去讀一讀,是張全仁奉獻給援巴戰友們一篇真實可靠的文章,他是目睹瘋狼咬人全過程的見證者,文章真實可靠,是唯一能把事情敘述清楚的當事人和見證者。</h3> <h3> 醫院的 醫生們經常會給巴方的老百姓和小孩們無賞看病服務。因為巴方北部地區非常貧窮落后,缺醫少藥,沒有醫院,沒有醫生。他們有病也無錢醫治。生病了就會主動跑到中國醫院來看病,醫院的醫生,護士就會很熱情的,不收一分錢的給他們看好病。</h3><h3> 所以當醫院搬遷時,他們拉著醫護人員的手舍不得讓我們走。</h3><div> 圖片提供胡慶利。</div> <h3> 筑路工程醫院的護士,宗利群,陳建美與她們護理過巴方小朋友合影留念。</h3><div> 圖片提供楊弟存。</div> <h3> 在巴基斯坦,筑路工程醫院二所的姑娘們,利用休息時間,為傷病員和巴方小朋友織補鞋襪。</h3> <h3> 醫療輔助診斷的主力軍</h3><h3> ——非臨床科</h3><h3> 在巴基斯坦援外期間,醫技科全體(非臨床科)醫務人員合影留念。</h3><h3> 圖片提供唐秋香。</h3> <h3> 在巴基斯坦筑路工程醫院,化驗室的六名工作人員,除了蔣忠祥醫生值班外,有機會難得一起合影,左起,王秀儒,趙軍,孫志范,唐秋香,李俊杰合影留念。</h3><h3> 圖片提供唐秋香。</h3> <h3> 這是巴基斯坦吉爾吉特市公園,難得的機會,是醫院領導請示筑路指揮部特批的給化驗室的同志休息一天,由于連續很多天搶救傷病員都沒有休息,今天院里特批休息,去吉爾吉特逛公園,院里給我們派了專車,我們感到即突然又興奮,因為我們從來都沒有這種奢望。我們除了外出搶救傷員外哪里都沒去過。今天除了蔣忠祥醫生指班外,我們享受這種特殊的獎勵待遇,做夢也沒有想過的事。我們趕快抓緊時間多拍幾張照片留個紀念吧!珍惜來之不易的待遇,拍下了這些珍貴的照片。</h3><h3> 前排趙軍,唐秋香,孫志范,后排李俊杰,汽車班的李東義司機師傅合影留念。</h3><h3> 圖片提供唐秋香。</h3> <h3> 在巴基斯坦筑路工程醫院,化驗室工作人員左一孫志范醫生,左二唐秋香醫生,左三趙軍衛生員,左四李俊杰醫生。</h3><h3> 圖片提供唐秋香。</h3> <h3> 唐秋香借助顯微鏡,積極配合臨床醫生 ,在巴基斯坦援外其間救治了許多傷病員。這是政治處上官雷宏干事給她留下的珍貴工作照片。</h3> <h3> 中巴兩國人民的友誼,真的是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兩國人民是真正的鐵哥們!</h3><h3> 這次搶救傷員是因為連續降雨造成泥石流,山體滑坡交通終斷,二支隊受傷的傷員生命垂危無法送往醫院。</h3><h3> 巴方政府得知這一消息后,馬上調動軍用直升飛機幫助運送傷員,每當遇到這種困難時,他們都會主動來幫忙,我們把他們當兄弟,他們稱我們是鐵哥們!</h3><h3> 這次運送傷員非常及時,使重傷員得到及時救治,脫離生命危險。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時有發生,留給我們的許多感動!所以唐秋香一定要在乘坐過的飛機前留張照片做為紀念。</h3><h3> 圖片提供唐秋香。</h3> <h3> 援巴戰友在巴基斯坦與韓豐政委,許加慶所長合影留念。</h3><h3> 圖片提供唐秋香。</h3> <h3> 政治宣傳工作不能少</h3><h3> 巴基斯坦總統布托和筑路指揮部領導人,到醫院慰問傷病員和全體工作人員,左起總統布托,筑路指揮部領導,周愛聰,唐秋香,羅溪萍,常欣欣等醫院工作人員。</h3><h3> 圖片提供唐秋香。</h3> <h3> 國務院派來祖國親人慰問團,來到醫院駐地,慰問傷病員 ,醫院工作人員,給每名援工送來慰問品。</h3> <h3> 1976年9月,國務院慰問團贈給筑路工程醫院的錦旗,上面寫著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為全世界人民服務”以資鼓勵。</h3> <h3> 這是祖**親送給援巴兒女的紀念品。</h3><h3> 圖片援巴醫院胡慶利提供。</h3> <h3> 祖國牽掛著異國他鄉的兒女,送來慰問品。見到久別祖國的親人們,我們無比感激和高興!</h3><h3> 圖片援巴醫院王國有提供。</h3> <h3> 國務院送給援巴兒女紀念冊。</h3><h3> 圖片筑路工程醫院王國有提供。</h3> <h3> 醫院的業余生活</h3><h3> 這是我們醫院在巴基斯坦的排球隊,雖然在國外生活的很單調,聽不到廣播,看不到報紙,幾乎沒有任何娛樂設施,一個月,指揮部放影隊來我們醫院,播放一次電影已經是非常開心的事了。</h3><h3> 打排球是全院娛樂主題,從院長到士兵人人都會打排球。</h3> <h3> 筑路工程醫院拍球隊員集體合影留念。</h3><h3> 圖片提供唐秋香。</h3> <h3> 院政治處也會組織各科室之間,舉行一些娛樂活動,豐富業余生活,人人都可以參加的拔河比賽。</h3><h3> 圖片提供胡慶利。</h3> <h3> 李新萍,孫清風護士與巴方小朋友合影。</h3><h3> 圖片提供胡慶利。</h3> <h3> 護士左孫清風,李新萍與巴方朋友合影。</h3><h3> 圖片提供吳桂林。</h3> <h3> 醫護人員,劉定才,謝金發,焦世林,王興和與巴基斯坦病員合影留念。</h3> <h3> 筑路工程醫院,麻醉科贠逢全醫生,與巴方小朋友合影留念。此時他想起了和這個小男孩差不多大小的,兒子,女兒,心里默默的說不要怪爸爸不能培在你們身邊,爸爸在執行一項特殊的任務,等任務完成后......。</h3><h3> 圖片提供嚴芳。</h3> <h3> 贠逢全醫生和揚正榮醫生在援外中的合影。</h3><h3> 圖片提供嚴芳。</h3> <h3> 左政治教導員姚月恩,一所所長外科主任董志達。(援巴烈士)</h3><h3> 圖片提供董琴琴。</h3> <h3> 這是一張非常珍貴的照片,是董志達所長犧牲前的最后一張單人照片。董志達所長安息吧!中巴友誼公路早已貫通,中巴友誼的紐帶遠遠流長!</h3><h3> 圖片提供董琴琴。</h3> <h3> 筑路工程醫院的麻醉科護士王興和,李貴余干事,楊弟存通信員,77年在巴基斯坦合影留念。</h3> <h3> 這是接兵時郭日豐排長,剛把我們接到部隊穿上軍裝。我們就參加了援助巴基斯坦的援外任務。</h3><h3> 這是我們一生的幸運,一生的光榮,一生的財富。</h3><h3> 后排左起楊弟存,郭日豐排長,張丙世,徐義芳。</h3><h3> 前排左起,毛敬來,胡慶利,王生有。於巴基斯坦合影留念。</h3><h3> 圖片提供楊弟存。</h3> <h3> 筑路工程醫院的上官雷宏干事,把非常喜愛的巴方小朋友摟在身邊合影留念。</h3><h3> 圖片提供楊弟存。</h3> <h3> 醫技科工作人員與院務處工作人員合影留念。</h3><h3> 圖片提供唐秋香。</h3> <h3> 好朋友,唐秋香,高利榮,趙軍閑暇之余留個紀念。</h3><h3> 圖片提供唐秋香。</h3> <h3> 唐秋香與同一工作室的趙軍合影留念</h3><h3> 圖片提供唐秋香。</h3> <h3> 非臨床的姑娘們吳桂林,劉克雅,馬繼紅,唐秋香,趙軍,張繼英在巴基斯坦合影留念。</h3><h3> 圖片提供唐秋香。</h3> <h3> 唐秋香,趙軍,高利容在巴基斯坦工作駐地合影留念。</h3> <h3> 唐秋香 與同年戰友王新楠在巴基斯坦合影留念。這張照片很珍貴因為與眾不同那年代很少有彩色照片。</h3><div> 圖片提供唐秋香。</div> <h3> 開在巴基斯坦的四朵小花,前排鄧建民,唐秋香,后排劉克雅,王新楠合影。</h3><div> 圖片提供唐秋香。</div> <h3> 在巴基斯坦唐秋香與同事好友林科合影留念。</h3><h3> 圖片提供唐秋香。</h3> <h3> 院務處營房助理員,電工王國有在巴基斯坦吉爾吉特公園留影。</h3><h3> 圖片提供王國有。</h3> <h3> 在巴基斯坦筑路工程醫院, 放射科主任陳則敬,與電工王國有因工作關系早已經成好朋友。</h3><h3> 圖片提供王國有。</h3> <h3> 在巴基斯坦筑路工程醫院,化驗室的蔣忠祥醫生,在搶救傷病員時,也經常找電工王國有要發電,他們也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也是很好的戰友,朋友。</h3><h3> 圖片提供王國有。</h3> <h3> 筑路工程醫院院務處戰友與巴基斯坦朋友合影留念。左起,王國有,李東義,巴方友人,郭日豐,巴方小朋友,后面的人看不清楚讓本人變認吧!</h3><h3> 圖片提供王國有。</h3> <h3> 在巴基斯坦筑路工程醫院電工班的同事們,左起王國有,王順田,袁立芳合影留念。</h3><h3> 圖片提供王國有。</h3> <h3> 1978年5月修建好的中巴友誼公路全線貫通。</h3><h3> 我們這所筑路工程醫院,從1966年建院開始一直到1978年5月中巴友誼路貫通為止。</h3><h3> 12年中我們醫院,由1601工程醫院,喀喇昆侖筑路工程醫院,解放軍第156醫院,解放軍23醫院。我們醫院經歷了三次援巴,兩次出國援助巴基斯坦修筑公路。</h3><h3> 1966年6月至1968年6月第一次援巴期間,主要配屬巴基斯坦工程兵部隊修筑巴方鏡內公路。收治巴方傷病員100人次,搶救危重病人19人次。</h3><h3> 1968年12月,醫院抽派50張床位醫療隊出國到巴基斯坦北部高原地區,《底河》開展工作收治病人。</h3><h3> 兩年多時間里,收治傷病員1,189人次,手術753人次,搶救危重病人98人次。為巴方朋友防治疾病4000多人次,搶救治愈巴方沙迪克等11名危重病人。</h3><h3> 并在3100米高原上,成功的實施了開顱腦手術,填補了國內在高原開展顱腦手術的空白。 </h3><h3> 1974年3月至1978年6月,醫院第二次出國,執行第三次援助巴基斯坦筑路任務,四年中收治傷病員4,892人次,搶救危重病人136人次,接診59,455人次,輸血53,850毫升。</h3><h3> 在12年中的輸血總量高達,120,000毫升。在當時那個年代,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由其是在異國它鄉,沒有血庫,沒有儲存血液的設備,所有的血液都儲存在每個中國援工,醫院工作人員的體內,我們都是獻血源,我們就是天然的血庫。</h3><h3> 醫院的醫護人員,一般的獻血都在一到兩次,有一位女護士孫清風,四年中為傷病員獻血高達十多次,總獻血量達2400毫升。在這點也稱得上是醫學界突出的事例和典范。<br></h3><h3> </h3> <h3> 歷時十二年的中巴友誼路,經過最后的拼搏和艱苦的努力。</h3><h3> 于1978年5月,中巴友誼公路全線俊工 。</h3><h3> 1978年6月18日, 國務院副總理耿彪率領中國代表團來到巴基斯坦,為中巴公路剪彩全線通車。長達十二年多的中巴公路劃上圓滿的句號。</h3> <h3> 這是座落在巴基斯坦吉爾吉特市,東郊丹沃爾村,中國烈士陵園。</h3><h3> 陵園修建于,1978年6月,這里埋葬著,在修筑中巴公路過程中犧牲的88位中國筑路援工,其中20座未立墓碑墳,是因為20位沒有找到遺骨的烈士留下的。 陵園里安葬的,或許只是他們的魂魄。</h3><h3> 筑路工程醫院的董志達所長,也長眠在這里。</h3><h3> </h3> <h3> 非常遺憾的告訴大家,最敬愛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他在也無法聽到和看到,中巴友誼公路勝利竣工的這一天。他老人家在1976年9月9日凌晨,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我們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在異國他鄉,巴基斯坦的土地上,1976年9月18日下午三時,沉痛的追悼了偉大領袖毛主席!讓我們永遠緬懷偉領袖毛主席!永遠記住這悲痛的時刻!????????????</h3> <h3> 讓我們永遠緬懷,中巴醫院一所所長,董志達,他是我院外科醫生中技術精湛,曾經多次搶救過傷員的外科主任,工作中他任勞任怨,雖然話語不多,工作麻利嫻熟,外科傷病員特別多,來時又非常緊急,經常是手術連臺作,董所長總是吃苦在前,由于積勞成積,勞累過度,犧牲在自己心愛的崗位上。也永遠的留在了巴基斯坦那片土地上,使我們失去一位好領導,一位好同志,一位好戰友。</h3><h3> 是戰友們用年輕的生命修進了世界第八大奇跡之一的喀喇昆侖公路,刻寫了中巴友誼的豐碑。</h3><h3>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和無限光榮的經歷。</h3> <h3> 1978年1月28這一天,駐守在巴基斯坦南部地區的筑路工程醫院里,一片悲鳴,援巴戰友們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在這里,祭奠送別他們朝夕相伴戰斗了4年多的親密戰友,老領導,技術精湛的外主任,我們的老所長。董志達同志他的生命永遠的定格在1978年1月28日這一天。</h3><h3> 我們會永遠緬懷他的英靈,董主任安息吧!一路走好!????????????</h3> <h3> 巴基斯坦中國烈士紀念碑。</h3> <h3> 阿里,艾哈邁德發自內心的感受。</h3> <h3>阿里.艾哈邁得,和接替麥達德父親班的,曼祖兒.候賽因替父親為英烈們守墓。</h3> <h3>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友誼獎章。</h3><h3> 圖片田念勝提供。</h3> <h3> 2015年,習近平主席出訪巴基斯坦時,親自為吉爾吉特中國烈士陵園守墓老人,阿哈,邁德頒發“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友誼獎章”。</h3><h3> 圖片提供田念勝。</h3><h3> 美篇制作秋石 2017年10月6日完成(筑路工程醫院唐秋香)</h3><h3> </h3><h3>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孜县|
泸水县|
遂溪县|
巨野县|
西峡县|
黔东|
永登县|
鲁山县|
浦江县|
托克托县|
元谋县|
苏州市|
云安县|
东至县|
雷山县|
娱乐|
长丰县|
柳江县|
四川省|
庄浪县|
正定县|
颍上县|
惠州市|
安塞县|
巴楚县|
扎赉特旗|
永丰县|
汉寿县|
丹江口市|
江口县|
旬阳县|
晴隆县|
张家界市|
云南省|
珠海市|
平原县|
庆云县|
永春县|
镇江市|
鹤岗市|
顺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