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2016西行回顧之十四</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穿越念青進羌塘 通天沱沱五道梁</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The deepest impression of the day</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印象最深的一天</b></h3> <h3> 清晨告別日喀則,繼續踏上返程之旅,目標G109青藏線。</h3><h3><br></h3><h3> 從日喀則到青藏線有兩條路可選,一是沿G318東行到拉薩北上青藏線,二是走S304省道“抄近路”到羊八井左轉上青藏線。由于之前做過功課,對S304省道略有了解,再加上實在是想避開318國道上密集的測速探頭,于是決定冒險一試,闖一闖S304這條尚未踩熱的全方位呈現西藏風光的“景觀大道”。</h3><h3><br></h3><h3> 正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我們西藏之行最大的驚喜和最大的驚嚇,都在這條長度僅175公里的S304省道上。</h3><h3><br></h3><h3> 我們這一天的旅程,伴隨著雅魯藏布江浩瀚奔騰的江水、尼木瑪曲清澈凜冽的涓涓細流、念青唐古拉山脈的巍峨雄偉、羊八井地熱溫泉的沖天噴發、納木措盛夏八月的漫天飛雪,真可謂“蕩氣回腸,氣象萬千”!從日喀則到當雄,約330公里路程,路程雖然不長,但卻成為了此行印象最深的一天。</h3><h3><br></h3> <h3>S304省道示意圖(標紅路段)</h3> <h3> 西藏S304省道是一條從G109國道羊八井向西南,繞過拉薩,直接到達G318國道日喀則附近大竹卡的“捷徑”。全長約175公里,全是砂石路面,大部分路段海拔在4500米以上,最高的埡口海拔5300米,很少有車輛由此通過。</h3><h3><br></h3><h3> S304省道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連接拉薩、那曲、日喀則、阿里等地的重要交通要道,與318國道、109國道形成閉合環線。隨著西藏道路交通建設的快速發展,這條路不久也將改造升級,屆時一條嶄新的旅行“熱線”又將誕生。</h3><h3><br></h3> <h3> 出日喀則數十公里再見和平機場。去年的和平機場到真是一派和平景象,除了民航灰機,也有一些常規的不可描述的“大殺器”,我們近距離飽了眼福,嚴格遵守紀律只看不傳。想象一下今年阿三鬧騰的時候,要是再從此路過,恐怕要驚喜得不可描述了!不可描述!</h3><h3><br></h3> <h3>日喀則和平機場</h3> <h3>滔滔雅江一路相伴</h3> <h3>大竹卡,告別G318,橫跨雅魯藏布江</h3> <h3>告別喧鬧的318國道,進入原生態的304省道</h3> <h3> S304省道南木林縣境內路段基本是在河谷中穿行,村莊散落,以農牧業為主,耕地多種青稞,路旁隨處可見牛羊。這里的藏胞生活顯得更為寧靜,沒有318國道兩旁日益濃厚的商業氣息,人們臉上看上去都要更淳樸一些。山勢較緩,植被較多,穿行在山間砂石路上,真有一種穿越的感覺。</h3><h3><br></h3> <h3>在南木林縣達孜鄉派出所檢查站登記,同時詢問路況。警察同行很熱情,囑咐我們省道是暢通的,但路況較差,千萬不要開太快了,要注意安全</h3> <h3>一路上果然車輛稀少,除了偶爾遇見一兩輛本地車外,這臺蘇E牌照的小車是我們在304省道上遇見的唯一一臺外地車,而且是小車!佩服!</h3> <h3>辛勤的藏族養路工人。304省道雖然是砂石路面,但全程都養護得較好,是該好好的感謝這些養路工人</h3> <h3>沿途小朋友都是整齊站立路旁,向過往車輛揮手致意</h3> <h3>好像是雙胞胎</h3> <h3>水清草綠牛羊肥</h3> <h3>海拔漸高,植被漸少</h3> <h3>高山草甸 天然牧場</h3> <h3>經過一大段“之”字形路段,走出河谷,翻過山口,附近雪山清晰可見</h3> <h3>沖出這個山口,眼前是一片開闊的山間盆地</h3> <h3>駛出日喀則地界,進入尼木縣境</h3> <h3>尼木河</h3> <h3>蒼白的文字描述不出尼木瑪曲的美,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真切感受那種震撼</h3> <h3>在尼木縣麻江鄉派出所檢查站登記,再次得到同行友好的安全提醒</h3> <h3>海拔越來越高,溫度越來越低,遠處的雪山已經籠罩在烏云之中,一場暴風雪已經生成</h3> <h3>如果不是盛夏,清晰的雪線將會把白雪與草甸無縫銜接</h3> <h3>河谷巨石上鐫刻的六字真言</h3> <h3>冰雪融化 匯聚成川</h3> <h3>玩過水后才體會到什么叫水寒徹骨!</h3> <h3>穿過這片河谷,又要開始翻山了</h3> <h3>山谷兩旁到處是冰雪融化的涓涓細流</h3> <h3> 一路的美景,平整的路面,緩慢的爬升,讓我們幾乎忘記了危險,忘記了這是海拔近5000米的地方!</h3><h3><br></h3><h3> 就在我們離開山谷開始盤旋向上爬升的時候,我們的車車遇到了此行的第一個危機——車子“高反”了!在拐過一個之字彎繼續上行時,車子突然沒有了動力,油門踩下去沒有反應!我心想這下完了,要是車子壞在這個地方,那可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只有期待神仙保佑了。沉住氣,想辦法,掛空擋,松開剎車,將車后溜到之字彎的平緩處。深吸一口冷氣,默念六字真言,掛S擋,緩給油——走起!</h3><h3><br></h3> <h3>一口氣沖上山脊,雪山已是近在咫尺</h3> <h3>看來心誠則靈,更大的驚喜正在等著我們</h3> <h3>一座美麗的雪山夢幻般的出現在我們眼前!你知道她是誰嗎?</h3> <h3>窮母崗日峰(窮母崗日,藏語意思為有學問的仙女,果然是神仙姐姐幫助我們脫險啊)</h3> <h3> 窮母崗日峰,海拔7048米,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脈西段,是念青唐古拉山脈最南端的最高峰,山體雄偉,氣勢恢弘,冰川遍布。在其周圍還聚集著30多座6000米以上的雪峰,在窮母崗日峰的西北面,就是西藏著名的圣湖納木錯。</h3><h3><br></h3><h3> 窮母崗日峰是我們西藏之行肉眼所見的唯一一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雖然沒有珠峰那樣有名氣,但是她的壯美給我們帶來的震撼卻超過了珠峰,珠峰是遠觀而不得見,窮母崗日則向我們敞開了懷抱,珠峰給我們留下了小小遺憾,窮母崗日則給我們帶來了意外的驚喜!</h3><h3><br></h3> <h3><b>科普一下:</b></h3><h3> 念青唐古拉山脈屹立在西藏高原中部,自西向東約600公里,它西接崗庫卡恥,東南延伸與橫斷山脈的伯舒拉嶺相接,中部略為向北凸出,它是雅魯藏布江和怒江兩條大水系的分水嶺,同時將西藏自治區分為藏北、藏南、藏東南三大地域。 </h3><h3> 在第三紀末和第四紀,念青唐古拉山地區受東西向的怒江斷裂帶和雅魯藏布江斷裂帶的控制擠壓斷裂稻皺,斷續而強烈地上升,形成了海拔平均6000米以上的高大山系。它綿延數百公里的山脊線位于當雄—羊八井以西,一般山峰均在5000-6000米以上,山形尖峭,巍峨崢嶸。 </h3><h3> 在羊八井以北20余公里,青藏公路西側的當雄草原上,西北—東南走向排列著念青唐古拉山脈的四座七千米以上的山峰,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坐落在一道派生的山脈上,海拔7162米,地處念青唐古拉山脈西段中部最為突冗的高峰集中區。位于東經90.6℃,北緯30.4℃,在西藏自治區當雄縣境內。高峰的附近有7162、7111、7117、7046米4座東西排列、緊密相接的山峰。在其周圍還聚集著30多座6000米以上的雪峰,最南端的窮母崗日峰海拔7048米。</h3><h3><br></h3> <h3>即將翻越雪格拉山口</h3> <h3>雪格拉山埡口,海拔5300米,手機顯示實際海拔5460米!</h3> <h3>標高5300米實際5460米的雪格拉山埡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埡口,它比珠峰大本營的海拔還要高一百多米,也是我們駕車翻越的海拔最高的山口</h3> <h3>過了埡口,下山的路坡陡彎急更危險</h3> <h3>沖出山谷,突破雨帶,豁然開朗,一片開闊!從這兒起,就進入藏北高原啦!</h3> <h3>天高地闊,車移景換</h3> <h3>中華神車,無處不在</h3><h3>左側連綿的雪山,就是念青唐古拉山脈</h3> <h3>羊八井溫泉</h3> <h3>噴泉迸發,隆隆作響</h3> <h3>當雄縣羊八井鎮中心小學</h3> <h3> 在羊八井跨越青藏鐵路,結束了S304省道驚險之旅,左拐踏上G109國道——青藏公路,進入當雄草原。</h3><h3><br></h3> <h3>藍天 白云 雪山 草地 天路</h3> <h3>念青唐古拉山一路相伴</h3> <h3>拿多拉山(K3785 海拔4629)</h3> <h3>高原天氣瞬息萬變</h3> <h3>在公路上恣意穿梭的牛兒</h3> <h3>天路上頂風冒雪奔馳的列車</h3> <h3>讓暴風雪來得更猛烈些吧!</h3> <h3>納木措國家公園</h3> <h3> 納木錯國家公園位于拉薩市當雄縣與那曲地區班戈縣之間,面積為106萬公頃,包括念青唐古拉山主峰、湖泊鳥島、巖畫石刻、羊八井等。公園核心之一的納木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22米,宛如從天而降的翡翠,被譽為“天湖”,是藏傳佛教的著名朝圣之地。納木錯是西藏自治區最大的湖泊,中國第三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h3><h3><br></h3><h3> 從當雄下109國道前往納木錯,一路都是寬敞的柏油路,路況很好。進入納木錯景區要買票,每人80元,在景點還要另外買票。</h3><h3><br></h3><h3> 從當雄到納木錯要翻越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也是前往納木錯的必經之地。我們到達景區大門時已是下午5點半了,天氣又十分惡劣,看來到湖邊游玩是來不及了,于是決定就到那根拉山口遠眺納木措。此時天空烏云翻滾,狂風夾雜著雪粒打在車上啪啪作響,天色越來越暗,山勢越來越高,車子也越開越快,快到山口時,終于遇到了今天的第二個危機——車子“開鍋”了!只聽得車內“滴滴滴”報警聲響,儀表般紅燈閃爍,“引擎溫度過高,請安全停車”!趕緊在路邊空地停車查看,還好,冷卻水沒有顯明減少,水箱、水管及接頭也沒有明顯滲漏,看來只有自然降溫再觀察了。山口的氣溫已近零度,站在車外被冷風吹得瑟瑟發抖,抖倒不怕,只祈望神仙再次眷顧??!約摸半小時溫度降到正常值,點火啟動繼續開到那根拉山口。</h3><h3><br></h3><h3> 站在山口,納木措清晰展現在眼前。納木措上空烏云籠罩,湖面上暴雨如注,壯觀的雨線將烏云與湖水邊為一體。湖邊是不能再去了,拍照走人,再見!納木措!</h3><h3><br></h3> <h3>山的那一邊,就是納木措</h3> <h3>那根拉山口,海拔5190米</h3> <h3>湖天一色,蔚為壯觀</h3> <h3>風雪之中,夜宿當雄(K3730 海拔4281)</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Longest day</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最長的一天</b><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今天正式進入大羌塘草原。</h3><h3><br></h3><h3> 高原的氣候就是這么神奇,昨日經歷雨雪風霜,今日迎來天高云淡。為了順利通過藏北高原,我們頂著滿天繁星清晨六點半就出發了。從各種青藏線行車攻略得知,一般都是安排從那曲一天趕到格爾木,這樣可以避免在可可西里無人區過夜。我們昨天因天氣等原因沒能趕到那曲宿營,因此今天要從當雄直接趕到格爾木恐怕有些困難了,事后也知這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為路況,而是西藏特色——限速。</h3><h3><br></h3><h3> 早上六點半從當雄出發,趁著清晨路上車少又沒限速(警察蜀黍還沒上班呢)驅車160公里到那曲吃早飯。從那曲到安多才130來公里,生生讓我們跑了一上午(在檢查站因為時間沒到而干等了半個小時)。不過也沒關系,正好可以好好欣賞大羌塘草原風光。11點半在安多吃過午飯后,就真正在藏北高原上飛奔了。翻過唐古拉山口,通過雁石坪,跨過通天河、沱沱河,于晚上8點半到達五道梁,全程約730公里,歷時14小時,是為最長的一天。</h3><h3><br></h3> <h3>霞光染紅朵朵白云</h3> <h3>金色念青熠熠生輝</h3> <h3>羌塘草原風光無限</h3> <h3>安多到唐古拉山之間的妥巨拉山口。別小看哦,海拔也在5170米以上哦</h3> <h3> 藏北高原,藏語稱“羌塘”,意為北方廣闊的高地平原,因此也稱羌塘高原。在西藏的昆侖山脈、岡底斯山脈、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之間,西到阿里地區的日土縣東部高地,東到那曲市的色尼區縣城以東(的念青唐古拉山脈的西方)。中心在東經90°,北緯30°附近。東西長約2400公里,南北寬約700公里,面積約占西藏的3/5。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核心。</h3><h3><br></h3><h3> 在藏北高原極目遠望,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也只是個小坡坡,完全沒有它該有的氣勢,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湖泊眾多,牛羊點點。青藏公路就像一條黑絲帶,飄揚在藏北大草原上。</h3><h3><br></h3><h3> 青藏公路(G109國道)東起青海省西寧市,西止西藏拉薩市。于1950年動工、1954年通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柏油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里程較短、路況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沿途景觀大氣磅礴、豐富多姿。沿途可看到草原、鹽湖、戈壁、高山、荒漠等景觀。一年四季通車,是5條進藏路線中最繁忙的公路。由于路況較好,加上直道過長、景色單調,司機長時間開車極易疲勞,因此交通事故也比較多,我們一路上看到不少翻在路基下的貨車,以及追尾的小車,所以安全提示一定要牢記在心。</h3><h3><br></h3> <h3>跳起來就能摸到的白云</h3> <h3>一眼望不到頭的青藏公路</h3> <h3>高原湖泊隨處可見</h3> <h3>天似穹廬,籠蓋四野</h3> <h3>我要飛得更高!</h3> <h3>知道路邊的“棍子”是干啥的嗎?</h3> <h3>科普一下:</h3><h3> 這個東東叫“熱棒”,在青藏鐵路和青藏公路兩旁許多路段都可以看到。</h3><h3> 熱棒是一種由無縫鋼管制成的高效導熱裝置,全長11米,地上3米,地下8米。上端是散熱翅片組成的冷凝器,下端為裝有工質的蒸發器,中間為絕熱段。最常見的是以氨為工質,利用氨的氣液兩相變化調節土壤溫度,保持凍土終年不化,使路基穩定、路面保持平整。青藏公路路基大多處在多年凍土層,歷來存在夏季融沉、冬季凍脹的不穩定問題,在熱棒技術采用之前,凍土帶的柏油路面經常出現夏季翻漿、高低不平等病害。經過我國科技工作人員多年來的攻關,成功掌握了熱棒技術,通過熱棒的單向導冷作用,冬天在地下凍土層中儲存大量冷量,在夏季使凍土不致融化,形成“永凍層”,提高了凍土的強度;可有效防止以凍土為路基的鐵路、公路在運行時的融沉。</h3><h3><br></h3> <h3>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h3> <h3>唐古拉山口的無名雕塑,他是戰斗、生活在高原的汽車兵、管線兵、通信兵的代表,高原軍人的化身</h3> <h3> “唐古拉”,藏語“高原上的山”,由于終年風雪交加,號稱“風雪倉庫”。唐古拉山是青海和西藏的天然分界線,山口處建有紀念碑及標志碑,是沿青藏公路進出西藏的必經之地,這段青藏公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h3><h3><br></h3><h3> 唐古拉山口天氣極不穩定,即使夏天也經常下大雪,冰雹、霜雪更是常見現象。我們路過時還好沒有下大雪,但狂風中也夾雜著雪子。也許是一路走來高山見得太多了,到了唐古拉山口竟然沒有翻越的感覺,爬過一段長長的緩坡,在一片開闊地看到標志牌和雕塑,才知道已到了唐古拉山口。山口周圍的山峰看上去低矮圓潤,完全沒有滇藏、川藏線上翻越大山時驚心動魄的感覺。據說不少從青藏線入藏的人到這兒都會有高反,可是對久經考驗的我們來說卻是不在話下,這也為我們今晚夜宿可可西里打下了很好的基礎。</h3><h3><br></h3> <h3>唐古拉山口的美麗冰川</h3> <h3>駛出西藏,進入青海</h3><h3>(從滇藏線進入芒康開始,我們在西藏行走已經九天了,從東到西,由南向北,西藏的一切都是那么讓人流連忘返。再見西藏,我們還會再來的?。?lt;/h3> <h3>青藏鐵路高架橋——野生動物遷徙通道</h3> <h3>跨過通天河</h3> <h3>萬里長江第一鎮——沱沱河鎮,海拔4600米</h3> <h3>通過沱沱河特大橋</h3> <h3>高原氣象 天然課堂</h3> <h3>七彩火焰山</h3> <h3>風火山口,海拔5010米</h3> <h3>進入可可西里</h3> <h3>明月輝映五道梁</h3> <h3> 五道梁鎮位于G109國道3007公里處。五道梁屬青海省玉樹州曲麻萊縣管轄,原本叫霍霍西里,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修筑青藏公路時,筑路人員根據這一帶有五道山梁的地勢,改稱五道梁。這里地高天寒、長冬無夏,以高寒缺氧、氣候惡劣多變著稱。海拔4665米,由于這一帶植被較少,空氣中含氧量相對更低,一般從青藏線進藏的人在五道梁高原反應會非常明顯,很多人到了五道梁都不能適應。所以通常認為五道梁是進高原的門檻,被認為是青藏線上最難的地段,曾被稱為“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叫娘!”</h3><h3><br></h3><h3> 五道梁距格爾木還有280公里,我們到達五道梁時已是晚上八點多,天已經快黑了。為了安全,我們決定不走夜路,就住在五道梁,也體驗一下在這個讓眾多網友膽寒的地方住宿是什么感覺。五道梁有幾家號稱賓館、飯店、酒店的客棧,分布在國道的兩邊。找了一家看上規模較大帶有院子好停車的,看看還不錯,干凈整潔,就是一點,只有旱廁!飯店的晚餐一般,千遍一律的川菜口味,此時天完全黑了,溫度也瞬間降到冰點,飯菜很快涼了。將就用完,趕緊對付著洗洗睡。睡前到院子里看天上的明月,從未見過的皎潔清晰。</h3><h3><br></h3><h3> 海拔4600米以上的五道梁,是我們此行宿營海拔最高的紀錄。沒躺下時還不覺得,可是在這萬籟俱靜的荒原上,聽著室外呼呼的風聲,多少還是有一些心理暗示的,總感覺時不時的要深吸一口氣。當然最后是一夜安睡,看來對于去過大本營,翻過雪格拉山的我們來說,這點海拔高度已經不在話下了。</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姑县|
贞丰县|
花垣县|
右玉县|
广德县|
墨竹工卡县|
保德县|
永登县|
根河市|
辉县市|
浪卡子县|
陈巴尔虎旗|
高台县|
射阳县|
河源市|
建水县|
漾濞|
新沂市|
莒南县|
平乐县|
祁连县|
富川|
静海县|
屯留县|
张家口市|
海安县|
龙游县|
吉安县|
东平县|
长丰县|
五河县|
三都|
米林县|
内乡县|
丰城市|
喀喇沁旗|
阿巴嘎旗|
梓潼县|
天门市|
岳西县|
紫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