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攝影、文字 / 胡錦輝</b></h3><h3></h3><h3><br></h3><h3>我對黑白照片情有獨鐘。黑白照片特別耐看,其質感度、對比度令人癡迷。我喜歡把平時拍到的人物肖像轉換成黑白照片,人物不但沒有因為失去顏色而失去神采,相反,他們變得更有感染力了。今天發第一波《黑白世界的眾生相》,分別有我在國內、日本、馬來西亞拍攝的人像,其中不少是我在全國、全省攝影大賽的獲獎作品。</h3> <h3>《往事如煙彈指間》:2014年在廣東省攝影家協會主辦的增城攝影對抗賽中獲金獎。這是一位增城老農的肖像,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他正坐在石頭上抽煙,他深邃的眼神和裊繞的輕煙仿佛是在回憶往事。滄桑的臉上仿佛有無數的故事,但往事種種在他眼中只是彈指一瞬間!</h3> <h3>《渴望》:刊登在《中國攝影》雜志2016年增刊的第264頁上,該頁上還附上了我對拍攝紀實攝影作品的一段感言。這張照片拍攝于馬來西亞東部仙本那一帶的海島,孩子們在物資極度缺乏的海島上生活。一顆糖果、一件衣服……都是他們最淳樸的渴望。圖為我給孩子們分糖果時其中一位巴瑤族孩子的眼神,他羞于開口但又很想要一顆糖果的眼神,至今令我難以忘懷。</h3> <h3>《戴“帽子”》:刊登在中國攝影家協會2016年舉辦的網展上。拍攝于馬來西亞東部的仙本那一帶,一位巴瑤族的小朋友。海星是他們兒時的小伙伴,也是他們隨手可得的小玩具。</h3> <h3>《巴瑤族大叔》:攝于馬來西亞東部的仙本那。巴瑤族人素有“海上吉普賽人”之稱,他們居住在海上淺灘的吊腳屋中,木制的框架、茅草的屋頂,一家大小十多口人就蝸居在一間吊腳屋里。</h3> <h3>《炒茶人》:刊登在中國攝影家協會2016年舉辦的網展上。2015年,我受梧州市委宣傳部邀請深入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拍攝六堡茶的制作過程,本圖是炒茶師用人手炒茶的瞬間。</h3> <h3>《近在咫尺的鄉愁》:刊登在中國攝影家協會2016年舉辦的網展上。這是《近在咫尺的鄉愁》組照中的一幅,我用一位正在乘涼的老農喚起出外務工者對家鄉的思念。因為奔波于生計,就算是一兩百公里的路程也成為了人們可望而不可及的鄉愁——家鄉近在咫尺,卻一年難得回去一趟!</h3> <h3>《消防戰士》:盛夏的一天,消防戰士照常頂著烈日訓練,攝氏40度的高溫穿著厚厚的防火服,一輪作訓后,戰士們的全身都被汗水濕透。</h3> <h3>《汗水守護電力》:2017年8月,應禪城區供電局邀請跟拍了一組供電工人在戶內、戶外作業的照片。城市的光明有賴于每一位供電戰線的衛士守護。</h3> <h3>《瑤族寶貝的禮物》:2013年拍攝于湖南永州市江華縣,村里的青壯年都外出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農村。這位瑤族的小朋友對我非常友善,非要送一個柿子給叔叔吃。他看見我蹲下身子給他拍照,他也不明所以地蹲下來,非常可愛。</h3> <h3>《歸來》:2014年拍攝于陽江海陵島。漁民從海中捕魚歸來,正用繩索把船栓在碼頭上。</h3> <h3>《盤王盛典》:2013年在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盤王節上拍攝的瑤族婦女。</h3> <h3>《東瀛婚禮》:2014年拍攝于日本東京的明治神宮,一對新人正在親朋的祝福下在神宮里進行傳統、古老的神道教婚禮。</h3> <h3>《日本娃娃》:2014年拍攝于日本東京的明治神宮,當天正值神宮舉辦“七五三節”。所謂“七五三節”是日本獨特的一個節祭日,在男孩5歲、女孩3歲和7歲時,都要舉行祝賀儀式,節日意義是保佑孩子健康成長,每年11月15日,是慶祝“七五三”的傳統節日。圖為“七五三節”上一位身穿和服前往神宮參拜的日本小女孩。</h3> <h3>《玉器大師》(組照):本組照片榮獲2015年“平洲玉器杯”中國玉·東方韻全國攝影大展優秀收藏作品。攝于佛山市南海區平洲玉器街,內容是一位玉器大師在設計加工玉器的經過。</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喇|
介休市|
岑溪市|
金平|
井研县|
安宁市|
德惠市|
达孜县|
永安市|
河间市|
黄冈市|
皋兰县|
哈尔滨市|
滦平县|
五寨县|
永福县|
屯昌县|
阳泉市|
郯城县|
麻江县|
北京市|
溧水县|
江陵县|
县级市|
关岭|
鸡东县|
镇平县|
冷水江市|
略阳县|
邳州市|
手游|
迁安市|
大名县|
通渭县|
伊吾县|
平谷区|
弥勒县|
吉木萨尔县|
比如县|
鹤庆县|
揭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