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小學(xué)四年級開始,我就喜歡上錢幣收藏。保存的幾十枚古錢幣,一直收藏到今天。有的時候也和別的小朋友交換。比如這開元錢,就是我用一枚當十的咸豐重寶交換的。現(xiàn)在看來,我虧透了。當時不懂,因為年代越古老的越好,沒有珍品概念。好在這也彌補了我收藏中唐幣的不足。說說這開元錢吧</h3><h3><br></h3><div>開元通寶是唐代第一種貨幣,也是發(fā)行量最大,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由于其質(zhì)量合理,通貨控制得當,錢幣做工比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愛。開元通寶已經(jīng)成為大五帝錢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財?shù)墓πА?lt;/div><div>?</div><div>另外,許多人都認為開元通寶是年號錢,理由是唐玄宗李隆基有個年號是開元,這是錯誤的。開元通寶是非年號錢,在唐代初年就已經(jīng)鑄造,是由歐陽詢親自題字,歐陽詢是初唐人物,而李隆基生于盛唐,二人生活年代相差百余年,從年代上講,歐陽詢就不可能給李隆基的鑄錢題字。而李隆基將年號定為開元,純屬巧合。</div><div>在質(zhì)量上,一般的開元通寶每文重一錢,每十文重一兩,每貫(即一千文)重六斤四兩。每文重二銖四絲,折合質(zhì)量約4克。但在唐玄宗開元年間,由于處于盛世,開元通寶的銅料增加了一到二成,這時的開元通寶質(zhì)量約為4.5克至5克,因而厚重的開元通寶也多半是此時鑄造。在樣式上,初唐開元通寶光背無文,中唐起錢背開始有星、月及其他紋飾,晚唐會昌開元則在錢背面加上錢局所在地名。經(jīng)過三百余年鑄造,版別復(fù)雜。唐代以后仍有冶鑄,但樣式大多與唐有別。在規(guī)格上,開元通寶基本是小平錢,但唐代也鑄有少量“開元通寶”折十大錢,屬開爐紀念性質(zhì),后代也有偽造。</div><div>錢文</div><div>《舊唐書·食貨志上》記載:“武德四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開元錢之文,為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及書,文字莊重、雋秀、挺拔,時稱其工。其字在篆隸之間,其詞先上后下,次右左讀之(即直讀,讀作開元通寶)。自上及右回環(huán)讀之(即旋讀,讀作開通元寶),其義亦通,流俗謂之開通元寶錢。”</div><div>?</div> <h3>這是背面,一枚錢幣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在于背面的標志。比如有字,有星,有折痕。都會使價值翻倍。</h3> <h3><br></h3><div>皇宋通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北宋仁宗趙禎,寶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鑄,非年號錢。錢文有篆書,楷書對錢,光背。有小平、折二兩種,有鐵錢。篆書中另有九疊篆者,極其罕有,為古泉大珍。</div> <h3>這枚篆書光背,并不值錢。在當時的物價里,一兩黃金能換十貫銅錢,也就是一萬枚。一兩黃金今天相當于十五萬元人民幣,也就是物價上相當于十五元左右。</h3><h3>如果是九折篆,那就發(fā)財了。</h3> <h3><br></h3><div>公元1086年-1094年宋神宗元佑年間公元1086年--1094年鑄行,平錢文字篆行成對品,版別差異。</div><div>不過,這可是蘇東坡手書的,看看瀟灑的筆力,欣賞大家作品</div> <h3>熙寧元寶是北宋神宗趙頊熙寧年間(公元1068-公元1077年)鑄造,距今已有近950年的歷史;有小平錢,折二錢;篆書,楷書成對,有很高的藝術(shù)鑒賞價值和文物 收藏價值 。宋神宗即位,拜“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為相,啟用革新派人士推行新政,史稱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故熙寧元寶就是王安石,司馬光等歷史名人使用過的古錢幣。目前有很多古幣的 收藏家 在 高價收購 “熙寧元寶”目前收藏市場的價格在水漲船高,據(jù)了解目前市場價格按品相不同均價已經(jīng)接近400元一枚。</h3> <h3>還是皇宋,不過這個是楷書</h3> <h3>北宋神宗趙頊,元豐年間(公元1078年~公元1085年)鑄造。有小平,折二錢和鐵錢。書體有篆書,行書,隸書三種,互成對錢。版別極其復(fù)雜,其中以背月小平錢,小平大字篆書,隸書比較少見,另有鐵錢,其中背“陜”者罕見。</h3><div>另有元豐重寶為大珍,折五光背,篆書旋讀,為未發(fā)行的樣錢,僅有兩枚存世,市價100萬元以上,且有價無市。近年市面坊間頻頻傳出的所謂“意外發(fā)現(xiàn)的“元豐重寶”無一例外皆為贗品。另外還有一枚特別罕見的元豐通寶,俗稱“乾坤元”。此元豐錢由其元字被設(shè)計成連緣接郭,象征連天接地而得名,由此見證方孔圓錢的“天圓地方說”并不是無據(jù)可依,此錢元字超出了所有字體范疇的變化,為錢幣史上所未見之大膽設(shè)計,乃為元豐錢</div> <h3>這是我收藏中最奇怪的一枚,由于破損,無法辯識,還請高手指點一二。</h3> <h3>乾隆,小時候常常拿來扎鍵子。</h3> <h3>滿文,這也是清朝錢幣有別其他錢幣之處</h3> <h3>道光,也是大路貨。</h3> <h3>別看是洪武通寶,其實和明朝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此類民俗花錢 是民國時期鑄行的 一般掛于牲口棚處 作厭勝用 此錢多留行于東北三省 存世還是不少 市場價值在200左右</h3> <h3>因為朱元璋是牧童出身,所以呢——</h3> <h3><br></h3><div>?</div><div>清代機制銅圓的鑄造始于1900年(清朝光緒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統(tǒng)三年)。學(xué)名清代機制銅圓,錢面中央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內(nèi)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兩側(cè)為年份。邊緣中間分別戶部二漢字,下端為當制錢十文。錢背中央為蟠龍,上端是光緒(或宣統(tǒng))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er Coin字樣(大清帝國銅幣)。各地鑄造比較統(tǒng)一。因其版面設(shè)計優(yōu)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極為稀少,大清銅幣光緒年戶部造當十被譽為中國近代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大清銅幣版式繁多,尤以當十者為最。多位清帝在位時發(fā)行過銅幣來作為流通貨幣,銅幣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使交易逐漸便利起來。而如今,大清銅幣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許多收藏家對大清銅幣愛不釋手,而收集多種多樣的銅幣已經(jīng)成為了他們的目標</div> <h3>紅銅材質(zhì)</h3> <h3>北洋政府發(fā)行的</h3><h3>?</h3><div>中華銅幣當制錢十文壹枚,此錢生產(chǎn)極少,沒有在社會上流通,有山西壹枚和文中此枚,在正式生產(chǎn)時去掉了山西字樣。其所鑄銅元大部為紅銅質(zhì),也有少量黃銅質(zhì)的。這種銅元在山西境內(nèi)偶也少見,頗受錢幣愛好者珍視。</div><div>?</div><div>文中此枚“中華銅幣當制錢十文壹枚”,正面兩邊鑄有麥穗圖,取豐歲足民之意,中間書寫“壹枚”字樣。背面上下兩邊分別鑄有“中華銅幣”“當制錢十文”中間鑄“十八星旗”和“五色旗”。背面為兩個花穗,底部交叉,中間鑄“壹枚”。此枚錢幣包漿自然,是難得的收藏幣。</div> <h3><br></h3><div>光緒元寶是清代光緒年間特有的一種貨幣。有著清朝貨幣特征,由于當時時局不穩(wěn)定,因此幾乎在全國的各個省都有專門的貨幣鑄造廠。因此我們會發(fā)現(xiàn)那個時代的貨幣上都有鮮明的鑄字,標明是哪個省的造幣廠鑄造的。廣東省造幣廠鑄造的光緒元寶的幣值有有七錢二分、三錢六分、一錢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五等。</div><div>光緒十六年(1890年)廣東省錢局造幣廠根據(jù)清政府欽定體制,將錢文改鏨蟠龍之外,以“廣東省造”和庫平重量漢文改到正面,廣為鼓鑄第三版“光緒元寶”,至光緒三十四年,朝廷將貨幣按三個等級鑄造流通,分別是七錢二分(一元)、一錢四分四厘(二角)、七分二厘(一角),主要由天津的造幣總廠鑄造,北洋、南洋(江南)、湖北、廣東是四個分廠,也有鑄造,但流通量不大,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厘的珍品不易常見。該制形被各省采用,成為定制。</div><div>光緒元寶是大眾收藏品,收藏者有一定數(shù)量,前期國內(nèi)各區(qū)域都有實力型買家介入光緒元寶板塊,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場供貨量,導(dǎo)致其價格快速走高。同時,光緒元寶的價值也在同步上升。從藏家和市民的接受程度看,預(yù)計后期光緒元寶的價格還將繼續(xù)上漲。光緒元寶記載了我國一段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和收藏價值。</div> <h3>江南省,是今天江蘇和安徽兩個省拆分前的叫法。是原來中國最富裕的省份,所以錢幣也異常精美。</h3> <h3>網(wǎng)上叫價百萬</h3> <h3>偽滿錢幣。</h3> <h3>1932r年3月1日,滿洲國宣布成立。首都設(shè)在長春(改名為新京),中華民國政府對日本策劃東北獨立并建立滿洲國提出嚴重抗議。6日,溥儀從撫順出發(fā),9日到達長春,正式宣布就任滿洲國執(zhí)政,年號為“大同”。同時該國各府、院、部的負責官員也被任命,滿洲國宣布正式成立。大同三年,也就是1934年</h3> <h3>康德元年,也是1934年</h3> <h3>材質(zhì)變成鋁鎂,也就是說,偽滿后期,由于戰(zhàn)爭經(jīng)濟發(fā)生很大變化</h3> <h3>康德七年,1941年</h3> <h3>日本錢幣</h3> <h3>日本錢,東北很常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旺苍县|
永新县|
瑞金市|
石阡县|
怀远县|
靖州|
台湾省|
崇礼县|
吐鲁番市|
政和县|
思南县|
乌审旗|
枣阳市|
镶黄旗|
开封县|
万宁市|
塘沽区|
方城县|
红河县|
临城县|
开封县|
上高县|
红安县|
赫章县|
丰顺县|
黑水县|
台江县|
昌平区|
长治县|
巴彦县|
达拉特旗|
天门市|
兰溪市|
霍邱县|
太和县|
奉新县|
河间市|
贡觉县|
进贤县|
沭阳县|
景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