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我曾經(jīng)跨過山和大海</h3><div>也穿過人山人海</div><div>我曾經(jīng)擁有著一切</div><div>轉眼都飄散如煙</div><div>我曾經(jīng)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div><div>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div><div> 樸樹【平凡之路】</div> <h3> 白塔山位于武夷山和建陽交界處,海拔1553米。幾位老友相約選擇負重徒步,由星村經(jīng)曹墩村往四新方向登頂。開車行至四新13公里處,便到了徒步入口,預估需3個半小時左右到達目的地。</h3> <h3>白塔山巔之龍濟道院地屬建陽市。道院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清道光、咸豐年間,由主持道人張道圓重建,占地約750平方米,二進,木石結構,面闊約15米,進深約50米。后一度荒廢,屋頂塌圯過半。改革開放以后,有關部門籌資重新修葺,恢復宗教活動,香火較盛。</h3> <h3>周末一行七人從四新十三公里出發(fā),由于重裝加上古道因年久失修行走不便,我們邊走邊攝邊休整補給,一共花了足足4個多小時才到達道觀。</h3> <h3>沿途很多這樣高架的木橋塌方毀壞,只能旁邊繞行。</h3> <h3>沿途人煙罕至,但空氣特別清新,花草樹木的清香沁人心脾。</h3> <h3>每走一段路都不放過一個細節(jié)。</h3> <h3>走了一個多小時,大家小憩休息一會兒補充能量。</h3> <h3>到山腳下的玄天觀已經(jīng)走了近2個小時的山道,接下來就開始正式登古道石階。</h3> <h3><font color="#010101">一路山歌漫漫,好愜意,似乎步履都變得輕盈許多</font></h3> <h3>一路上山的古石階路,雖是入秋,但陽光依然炙熱,山野兩旁的樹蔭一路都遮陰避日,倒很是涼爽。</h3> <h3>山野沿途很多這樣的小野菌菇,一朵朵靜靜地生長著,陽光透過樹葉照射在一朵朵小傘上,格外迷人,也時常讓我們駐足觀賞。</h3> <h3>徒步登山一定要選擇陽光明媚的日子,雖然炎熱,但是森林里的萬物都披上一層晶瑩色,紅的透亮,綠的蒼翠,一切都顯得那么生機盎然。</h3> <h3>豬母巖、猴子望月、飯蓋石都是登山途中小景,為點綴于路邊的巖石,皆因形似而得名。石上各刻景名。大家猜猜這是什么景點?</h3> <h3>在臨近山頂?shù)陌肷酵ば菡环酉聛淼牟攀亲疃盖偷囊淮蠖紊仙铰罚A示還有1個小時的時間即可登頂。</h3> <h3>飯蓋石東側巖壁上還有一方清嘉慶十三年(1808)的石刻。記載崇安下梅里信紳鄒太和善修白塔山道路,祈保長男鈺孫成人長大,壽命延長。</h3> <h3>這條石階路共有五千多個階梯,雖然過去兩百多年,但是依然整潔、結實。苔蘚的綠色已經(jīng)滲透至石階里,色彩干凈又不艷俗。行走在上面可以感受到戶外徒步的自由舒暢,同時對古人的勤勞和智慧充滿敬意。</h3> <h3>到山頂一處界碑,就是武夷山和建陽的交界處,再往下走10分鐘左右就是香火鼎盛的龍濟道院。</h3> <h3>白塔山山高林密,云霧繚繞,郁郁蔥蔥。據(jù)傳山上有巖石黑白層分,如寶塔狀,入夜發(fā)光,故稱白塔山。又傳說唐貞觀十五年(641)有錢、劉、李三女子在此修煉升仙,后人尊為三皇元君,在山上建廟祀之。山頂范圍很廣,方圓約5公里,有龍濟道院、飛來石、仙人洞、棋盤石以及瀑布、摩崖石刻等勝跡。</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到了道觀,我們稍做休整就前往山頂?shù)臒沩斢^看日落,由于前面消耗體力過大,最后從道觀到山頂?shù)倪@三十分鐘的路程感覺走得特別的艱辛。</font></h3> <h3>當陽光穿破云朵,光線長而筆直地閃耀,即便是經(jīng)驗最豐富的自然愛好者,也會停下腳步抬頭仰望。這種光線有個術語,叫“雅各布的長梯”或“上帝的手指”,但無論你怎么稱呼,無疑它們都是對大自然美學藝術的最佳詮釋。 ?</h3> <h3>“雅各布的長梯”光芒照耀山腳下的龍濟道觀</h3> <h3>丁達爾的射光在山上隨處可見</h3> <h3>日落時分</h3> <h3>手機拍攝的日落延時攝影</h3> <h3>我們懷著虔誠之心,感恩一切!</h3> <h3>回到道觀已經(jīng)近7點,同時也錯過了最美的晚霞</h3> <h3>白塔山夜晚的星空非常絢麗,滿天繁星仿佛觸手可及,可惜的由于道觀是建在四面環(huán)山的山坳里,沒有單純的道觀作為前景來拍攝星空,所以構圖都不佳,不過璀璨奪目的銀河還是讓人浮想聯(lián)翩。</h3> <h3>凌晨4點20分,我們出發(fā)上山,接近5點到達觀看日出的燒香頂。</h3> <h3>雖然來的太早,離日出還有近1個小時的時間,但是在海拔一千五百多的白塔山之巔鳥瞰全景是非常的美妙。滿天繁星和月光籠罩著層層疊疊的山巒,忽明忽暗的燈火在凌晨的薄霧下隱約的透出星星點點,天邊漸漸的泛白并透出橘紅色的朝霞,水平細長的天際線向兩端無限延伸,一切是那么的夢幻、寧靜。</h3> <h3>臨近日出了,天際線將整個世界分割成冷暖對比鮮明的兩部分,原先橘紅色的早霞也漸漸褪去,變成亮黃色。</h3> <h3>近六點,太陽從天際線之間漸漸升起。</h3> <h3>各種造型,盡情的上演。</h3> <h3>朝陽已經(jīng)斜射到道觀的屋檐上,上空煙霧彌漫,香客們正在祈福。</h3> <h3>從山頂下來,到住處收拾行李準備返程。臨走前準備在道觀拍一些照片,昨天下午只顧上山看日落,回來時已經(jīng)天色全黑沒有拍到道觀的場景。</h3> <h3>走進大殿,在一轉角處瞬間驚呆了,祈福的信徒拾階而上,煙霧彌漫的古剎在一束束射光的照射下仿佛時光倒流把我?guī)У缴鲜兰o,這場景似乎在夢里出現(xiàn)過。</h3> <h3>射光越來越明顯,正好看到一婦女攙扶著一老太太上階梯的畫面,急忙按下快門。這畫面有時間坐在那靜靜的畫畫水彩或速寫是多么愜意的事!</h3> <h3>射光照到大堂內,成對角的將空間分割成兩部分極具形式感。</h3> <h3>兩位香客在整理著進香的物品。</h3> <h3>一位賬房先生在悠然自得的記錄著什么。</h3> <h3>清晨大殿內透入的這一束光,不知是建造者的有意而為,還是一種巧合?或許這神來之筆就是道教的神秘之處。</h3> <h3>至今對臨行前偶遇的這一束光念念不忘、難以釋懷。回來看看片子也沒有特別滿意的,主要是主體的點睛人物裝束、動作、神態(tài)都還不滿意,畢竟香客過多人來人往很多人物干擾破壞了畫面。調整一下色調,想營造出懷舊的氣氛,但感覺還是那么不到位。但是在回去之前還能偶遇到這番美景,還是非常的滿意,留點遺憾也好,下次再去吧。</h3> <h3> 返程下山我們也花了3個多小時的時間,下山膝蓋一直在不聽使喚的打顫,下山登山杖是必備品,可以緩解膝蓋的壓力和磨損。</h3><h3>活著就是折騰———看似自虐的重裝徒行,雖然回來后非常的疲憊不堪,但是過后回憶起旅途的點點滴滴——日出日落的場景、觸手可摘星辰的夜空、道觀內射光的美妙絕倫,沿途的花花草草等等這些都印刻在記憶深處,這就是戶外活動的魅力,當然志同道合的隊友們也是旅途中快樂的源泉。</h3><h3> <br></h3> <h3>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h3><div>——張曉風</div><div> </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璧县|
鹤庆县|
维西|
平顶山市|
元谋县|
镶黄旗|
南召县|
筠连县|
大余县|
南溪县|
库伦旗|
定安县|
汝南县|
成武县|
佳木斯市|
南宫市|
永修县|
阳原县|
郓城县|
临漳县|
桂平市|
洪洞县|
武定县|
天祝|
阜平县|
屏东县|
边坝县|
绿春县|
津市市|
陵水|
江阴市|
东明县|
会东县|
东宁县|
长沙县|
西吉县|
南召县|
甘孜县|
太谷县|
百色市|
黄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