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賀蘭山記 楊國聞</h3><h3> 賀蘭山,地處今寧夏和蒙古交界處,唐宋時為黨項人西夏國所轄之地,山下有王陵、石刻巖畫等遺存佐證。<br /></h3><h3> 至于山名由來,史書多有記載,但其說各異,留待方家鉤沉,吾輩不必糾結,謹記一點便是:此處為良駒駿馬繁衍之地,蒙語稱駿馬為賀蘭。賀蘭山,因此得名,實為恰切而意美。</h3><h3> 今吾慕名登臨,仰觀巍巍奔騰形狀,慨嘆浩浩云涌氣勢,愈近愈似忐忑。乘車沿山谷徐徐而上,十公里遙。左右迥異,一側砂巖突出,無常青之覆;一側水草豐美,有松枝之蔭。忽而人隱于暗影如夜行,忽而羊游于麗日如云飄,憑窗觀景,所謂賀蘭山者,地勢陡峻,峰巒起伏,峭巖危聳已不足道,探尋賀蘭之秋所寓之道,才是真諦。</h3><h3> 間或遇路人曰無奇,乘纜車而返者不在少數。吾抱奇而游,怡然自得,自信大道無處不在。道不相同不相與謀,道之不同形同陌路,觀念所致也。</h3><h3> 朝霞輝映崇山卓然輝煌,暮色霜染峻嶺肅然凄美。人非空囊,知行合一,方為正道。人不思何以做?做亦身心疲憊而無所獲,后悔不迭。</h3><h3> 黨項人、西夏王,由興而衰,大勢所趨耶?始于內在之變是也。</h3><h3> 道賦形于山,人登山問道。山高路險,可望之卻不可登頂,憾而歸。</h3><h3> 歸途有所思,觀山不止看險,更在乎其心中有無奇思妙想,留影不如留心,吾以為然也。</h3><h3> 賀蘭!駿馬!駿馬!賀蘭!</h3> <h3>路面鐵釘做什么用的……</h3> <h3>白云</h3> <h3>遠眺</h3> <h3>穿行于峽谷的巖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h3> <h3>專司防火員</h3> <h3>賀蘭山下祭祀儀式</h3> <h3>祭祀儀式</h3> <h3>巖畫標志性圖案</h3> <h3>巖畫</h3> <h3>博物館展出</h3> <h3>與防火員交流</h3> <h3>拜寺口雙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西夏佛塔,距今近1000年歷史,是中國佛塔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h3> <h3>有一天晚上,在紫石山前拜寺廟里的老增依稀聽到有人在半空中說話。"此地不可久留"。老和尚出廟觀看,只見拜寺廟東西兩側各約50來步遠的地方不知何處飛來了兩座亭亭玉立的佛塔。老和尚心想,天長日久難耐孤寂,只有鐘聲為伴,若有這兩座塔相陪那該多好!決不能讓它們再飛走。于是老和尚心生一計,點著一把火燒傷了東邊一塔,西邊一塔也就留下來了。因而得名"飛來的"拜寺雙塔。</h3> <h3>西夏李元昊信奉佛教,"他幼曉佛書,通曉經文",在賀蘭山拜寺口修建佛祖院,寺廟規模宏大,隨寺廟而建立雙塔。近千年來,雙塔秀貌一直未改。雙塔造型精美,均為平面八角形密檐式,東塔高39米,西塔高41米,塔身華麗,每層均用各色琉璃瓦裝飾,塔頂上仰的蓮花瓣剎座,承托著13層相輪作為塔剎。每面塔檐下中間各砌進一個淺佛龕,龕內有磚雕佛像一尊。在佛龕的兩側均飾有直徑30厘米的圓形磚雕獸頭,口含串珠,形象奇特,實屬鮮見。雙塔又各具特色。東塔身高13層,除第一層較高外,以上各層檐與檐之間的距離依次縮短。呈現密檐式的顯著特點。塔室為圓形,直徑3米,塔身南面有一寬50厘米、高2米的券門可進入。塔室正面墻壁上彩繪壁畫,栩栩如生。塔室內第一層高3米為圓木板閣樓裝置。</h3> <h3>西夏王陵又稱西夏帝陵、西夏皇陵,是西夏歷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營建年代約自11世紀初至13世紀初。王陵位于寧夏銀川市西,西傍賀蘭山,東臨銀川平原,海拔1130米至1200米之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一處西夏文化遺址。[</h3> <h3>在中國119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西夏陵是惟一的以單一的帝王陵墓構成的景區。它承接鮮卑拓跋氏從北魏平城到黨項西夏的拓跋氏歷史。</h3><h3>景區占地面積58余平方公里,核心景區20.9平方公里,分布9座帝王陵墓,200余座王侯勛戚的陪葬墓,規模宏偉,布局嚴整。</h3> <h3>規模同明十三陵相當。吸收自秦漢以來,唐宋皇陵之所長,又受佛教建筑影響,構成中國陵園建筑中別具一格的形式,故有東方金字塔之稱。</h3> <h3>賀蘭!駿馬!駿馬!賀蘭!</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县|
于田县|
绥江县|
高唐县|
巍山|
安福县|
宁南县|
茌平县|
扶风县|
重庆市|
江西省|
景宁|
永济市|
万荣县|
怀宁县|
八宿县|
蚌埠市|
清镇市|
兰考县|
禄丰县|
延寿县|
武隆县|
赤峰市|
沙洋县|
易门县|
阳高县|
上高县|
缙云县|
宝兴县|
伊吾县|
锡林浩特市|
璧山县|
阳信县|
江都市|
红桥区|
北安市|
文化|
河津市|
合水县|
五家渠市|
四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