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br></h3> <h3>高岳成,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教研室初中語文教研員,陜西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陜西省教學能手、陜西省中小學校本研修優秀團隊、榆陽區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華樾教育研究院中小學語文課程研究中心研究員。</h3><h3>致力于語文教學研究,有30多項教學成果在區級以上教育教學成果交流評選活動中獲獎,10多篇教學論文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內蒙古教育》等刊物上發表。</h3><h3></h3> <h3>溫教授講,現在語文課最大的弊病就是不讀書,讀書少。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課文,光是教課文讀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新教材雖然也往課外閱讀拓展,閱讀量還是不夠。我主張加大課外閱讀,鼓勵“海量閱讀”,讓孩子“連滾帶爬”地讀,也主張讀一些“閑書”,不能都是為了寫作或考試而讀書,那樣不會有長久的讀書興趣。</h3><h3>上面的那些理念并沒有完全體現在新教材中。但教學中大家可以嘗試。建議老師們采取“1加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泛讀或者課外閱讀的文章。目的就是要拓展閱讀面,增大閱讀量,改變語文課讀書少甚至不怎么讀書的狀況。按照“課標”的學段目標要求來細化那些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訓練,落實到各個單元,努力做到“一課一得”。 </h3><h3></h3> <h3>溫教授提出的一課一得、“1+X”閱讀、“連滾帶爬”閱讀、“海量閱讀”等閱讀教學策略無疑為治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詬病開出了一劑良方。值得肯定的是,“語文主題學習”早已提出“一課一得”、“1+X”閱讀設計、單元整合教學等理念。 </h3> <h3>一、落實一課一得理念</h3><h3>二、突出雙線主題融合</h3><h3>三、構建三位一體體系</h3><h3>四、整合使用八種課型</h3><h3>五、整合八種課型</h3><h3></h3> <h3></h3><h3><br></h3><h3></h3> <h3>一、一課一得,就是讓學生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在某一方面有所收獲、有所發展。</h3><h3></h3><h3>有很多語文老師的語文課過分強調人文性,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h3><h3>“得”什么?是關鍵問題。</h3><h3>1、得課標要求的相應學段目標 (課標依據)</h3><h3>2、得教材單元訓練重點 (教材依據)</h3><h3>3、得閱讀方法、閱讀策略和閱讀習慣 (語文要素)</h3><h3>4、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自然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得(人文主題)</h3> <h3><br></h3> <h3>以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來說明。</h3><h3>《春》從語文要素來說,得:朗讀訓練。達成基本能力目標:態度認真,投入感情,不隨意,不松懈,聲音響亮,吐字清晰,把握速度和節奏。實現較高能力目標:讀得優美,掌握一定的技巧重音和停連。(方法、抓手)</h3><h3>品味優美語句,揣摩關鍵語句,積累語言。從微觀語言之美、修辭之美到宏觀情感之美、意境之美、篇章之美。(載體、歸宿)</h3><h3>最終落實單元目標:</h3><h3>閱讀方法:朗讀,體會語言之美</h3><h3>閱讀策略:品味精彩語句</h3><h3>“得”到的一定是閱讀方法、閱讀策略,最終形成的是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h3><h3>所以,“一課一得”這個理念提得很好。可以轉變語文老師挖地三尺講語文, 面面俱到講語文的觀念。</h3><h3><br></h3> <h3>二、“雙線主題”是什么?如何融合?</h3><h3>人文主題+語文要素</h3><h3>“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h3><h3>課標上的這段話是“雙線主題”的理論依據。</h3><h3><br></h3><h3></h3> <h3>人文主題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體會,而不是老師過分強調。</h3><h3></h3><h3>人文主題主要是讓學生有:人生價值的認知、偉大人格的感悟、人與自然的審美、語文視野的拓展 </h3> <h3><br></h3> <h3>“雙線主題”中,語文要素是抓手。</h3><h3>語文要素,即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等。</h3><h3>語文老師要清醒的認識到,語文課程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課程。</h3><h3>語文要素主要包括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七年級上下冊訓練的重點如上圖。</h3> <h3>三、“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教學如何構建從教讀到自讀到整體書閱讀“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h3><h3>溫儒敏教授提出初中語文教學以各單元課文學習(分“教讀課文”和“自讀課文”)為主,輔之以“名著導讀”和“課外古詩詞誦讀”,共同構建一個從“教讀課文”到“自讀課文”再到“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h3><h3>在“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以“教讀課文”為例子,學方法、練技能、養習慣、悟情感;然后再用“教讀課文”學到的閱讀方法整合閱讀“自讀課文”和《語文主題學習叢書》;課外閱讀要在“名著導讀”介紹的閱讀方法或某一類書籍的閱讀策略的引領下有選擇性的進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讀書的方法,增加讀書的興趣。</h3> <h3>“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教學一定要發揮好教讀課文例子的作用。“教讀課文”重在學方法、練技能、養習慣、悟情感。</h3><h3></h3><h3>“自讀課文”重在以法閱讀,自主閱讀。</h3><h3>最后引向整本書的閱讀。</h3><h3>“語文主題學習”課堂教學也必須進行三次整合,才能讓《叢書》真正落地。</h3><h3>“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是解決學生不讀書、讀書少問題的關鍵。</h3> <h3>四、如何實施“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突出雙線主題融合,實現一課一得的目標?</h3><h3>整合!!!</h3><h3>單元整合教學,就是把整個單元作為一個系統,以單元主題為核心,以課標和教材目標為中心,以教材要求的語文要素訓練為重點,打破教材原有的結構安排,借助《語文主題學習叢書》,遵循整體性原則,重新組織課程內容,指導學生進行“三位一體”的海量閱讀。單元主題好比一根藤,課文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進行整合設計,再把叢書中的閱讀材料納入課堂教學,與課本上的文章組成一個大單元,用單元主題穿起來,整體施教。在相同的時間內,學生的閱讀量可以達到傳統教學的4倍以上。</h3><h3></h3> <h3>結合“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溫教授提出“一二三八”單元整合“海量閱讀”教學策略。 “一”指貫徹一課一得一主題的教學理念,轉變過去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講語文的觀念,讓學生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在語文素養的某一方面有所收獲、有所發展。 “二”指突出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條線索。 “三”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 “八”指單元預習夯基課、精讀賞析引領課、群文閱讀交流課、自主閱讀匯報課、詩文誦讀鑒賞課、名著導讀展示課、以讀促寫習作課、綜合實踐活動課八種課型。</h3><h3></h3> <h3>1.知識梳理(確定單元目標) </h3><h3>2.重組整合(敢于取舍,整合優化,一課一得) </h3><h3>3.課時統籌(共幾課時,每課時的教學內容、教什么?) </h3><h3>4.分工備課5.個性修改</h3><h3></h3><h3></h3> <h3>1.知識梳理<h3></h3><h3>語言訓練點主題隱含在不同的課文中。溫教授以七年級上冊為例,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個方面梳理出知識點。</h3></h3> <h3></h3> <h3><br></h3> <h3> 2.重組整合</h3><h3>歸納整合時注重比較,同中求異,異項比較,要敢于取舍,整合優化,一課一得。</h3><h3></h3><h3></h3> <h3></h3><h3>3.課時統籌</h3> <h3>4.分工備課八種課型分別由誰來備寫,撰寫初步的導學設計。</h3> <h3>5.個性修改</h3><h3>適合的才是最好的。</h3><h3></h3><h3></h3> <h3>五、單元整合教學重點應構建哪些課型?</h3><h3>單元預習夯基課</h3><h3>精讀賞析引領課</h3><h3>群文閱讀交流課</h3><h3>自主閱讀匯報課</h3><h3>詩文誦讀鑒賞課</h3><h3>名著導讀展示課</h3><h3>以讀促寫習作課</h3><h3>綜合實踐活動課</h3> <h3>1.單元預習夯基課</h3><h3>學生按照教師提供的導學案自主預習,通讀單元課文,主要特點“放手”,主要落實字詞、文學、文化、文體等知識,整體感知本單元課文內容。</h3><h3> 所用的方法主要是五個字:讀、圈、查、拓、問</h3><h3> 一般兩課時:</h3><h3> 第一課時:</h3><h3> 自主預習、合作學習</h3><h3> 第二課時:</h3><h3> 交流展示、答疑解惑</h3> <h3>2.精讀賞析引領課</h3><h3>教讀課文適當整合《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內容,依據課標和單元教材訓練重點,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主要特點:充分發揮教讀課文例子的作用,主要任務:學方法、練技能、養習慣、悟情感。</h3><h3>精讀賞析引領課是建立在單元預習夯基課的基礎上,又是群文閱讀交流課和自主閱讀匯報課的基礎。學生將用“教讀課文”學到的閱讀方法來進行課內群文閱讀和課外自主閱讀。</h3><h3>精讀賞析引領課是八種課型中最重要的課型。</h3> <h3>3.群文閱讀交流課</h3><h3>用精讀賞析引領課學習到的閱讀方法,自主閱讀老師整合后的課內自讀課文+《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文章,強化對相關閱讀策略的訓練。主要特點:以法學文,舉一反三。</h3><h3>實際上這種課型就是老師領著孩子們在課內自主閱讀,交流閱讀方法、閱讀感受等。</h3> <h3>4.自主閱讀匯報課</h3><h3>課外自主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上的剩余文章,課上利用一課時進行展示交流。</h3><h3>《叢書》上的文章全部在課上閱讀有點不現實,那么我們就把一部分以課后作業的形式布置學生課外閱讀,然后用一節課展示學生閱讀的成果,也對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檢查。</h3> <h3>5.詩文誦讀鑒賞課</h3><h3>古詩、古文整合誦讀賞析,主要通過誦讀來完成對內容的感知、語言的鑒賞、情感的體悟以及主題的理解。</h3> <h3>6.名著導讀展示課</h3><h3>這種課型一定要有,因為我們要把孩子們從單篇文章的閱讀引向整本書的閱讀。<br></h3><h3>第一單元就要設計名著導讀指導課,指導學生如何讀相關名著,不要都放在第三單元。</h3><h3>這就給孩子們留下了讀書的時間。</h3><h3>第三單元上名著閱讀展示課。</h3><h3>名著閱讀要做到:一書一法!</h3> <h3><br></h3> <h3></h3> <h3>7.以讀促寫習作課</h3><h3>把“教讀課文”和《叢書》上的典型文章作為寫作教學的例子,指導學生學習語言、學習相關的寫作方法、寫作技巧等。 </h3><h3>先指導后展示,先布置任務可以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們讀書!一書一法,是每本書展示一種閱讀方法嗎?</h3><h3>是,比如《西游記》指導學生用精讀和跳讀來讀。</h3> <h3>8.綜合實踐活動課</h3><h3>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h3><h3>綜合實踐活動課也應該有。也是第一單元布置,第二單元展示。教材上安排在了第二單元后邊。</h3><h3>既然我們談整合教學,所以就要有打通教材單元的意識。</h3><h3></h3> <h3>這八種課型,涵蓋了每個單元應該落實的教學內容。</h3><h3></h3> <h3>錢理群先生說過:“語文教育就是愛讀書、愛寫作的老師帶領著一群孩子讀書、寫作,并在這一過程中感到快樂,體會生命的意義。” </h3><h3></h3> <h3>課內閱讀、課外閱讀是學生實現大量閱讀的兩大途徑,“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但課內閱讀還是要做扎實。一些課堂,學生的閱讀是蜻蜓點水的,不能真正走進文本,貿然看似課堂熱鬧非凡,實則不是“真語文”課堂。淺閱讀、泛閱讀、假閱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是要不得的。所以,“語文主題學習”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真正閱讀文本,不一定每篇文章都精雕細刻,不一定每句話都挖地三尺,但一定要讓學生通過大量閱讀有所積淀,有所感悟。</h3><h3></h3> <h3>“語文主題學習”課堂教學的關鍵就在于保證學生在課內大量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內容。“簡簡單單教語文,輕輕松松學語文,扎扎實實用語文。”教師要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把課堂教學時間還給學生,當好學生閱讀的觀眾和導師的角色。</h3><h3></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贺州市|
凤凰县|
宿州市|
孟村|
伊宁县|
南宫市|
福清市|
潞西市|
崇义县|
威信县|
体育|
临沂市|
佛冈县|
昌都县|
阳曲县|
农安县|
靖江市|
宁德市|
新乡市|
江北区|
那曲县|
灵宝市|
栖霞市|
琼海市|
潜江市|
化州市|
韩城市|
贵阳市|
陆河县|
香河县|
大厂|
沅江市|
三门峡市|
新郑市|
全椒县|
密山市|
房产|
中卫市|
涪陵区|
扎鲁特旗|
桓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