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行走揚州——【十里東關街 千年古運河】

(陸建華)

<h3>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h3><h3>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h3><h3>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h3><h3> 李白的這首詩,讓久居都市的我不由產生了對詩中意境的無限遐想,也勾起了我追隨詩人去揚州的些許心動。</h3><h3> 人說,背上行囊,就是過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鄉,我們都是過客,攜一顆從容淡泊的心,走過了山重水復的流年。</h3><h3> 揚州是一個會讓人產生自豪感的城市,這座千年古城屢經風云變幻,漢代的興盛,隋唐的繁盛,明清的鼎盛,使這座古城體現出了無限的魅力。</h3> <h3>  乾隆年間,揚州的人口多達50萬,是當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揚州古城擁有300多處古跡,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h3><h3> 清代著名的園林大家朱江在《揚州園林品賞錄》中寫道: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h3><h3> 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頭各加一"瘦"與"小"字,便成了揚州的特色。</h3><h3> 天底下那么多響亮的詞兒,他們為何偏愛"瘦"與"小"呢?這大概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瓏的味道;秦淮一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覺。</h3><h3> 如此一來,山水就成了佳麗一族,而揚州城也就格外的詩化了。</h3><h3> </h3><h3> </h3> <p class="ql-block">  自古以來,揚州一直就是文人墨客垂青的城市,我雖不是什么文人,但對揚州城的美,也早己是唾涎三尺,想再看看那滿城的翠綠,重新感悟它的美!</p><p class="ql-block"> &nbsp;古城的生活平靜而又愜意, 寫一篇有關揚州旅行散記,一直是我多年想做的事情,至于標題選用"煙花三月下揚州"顯得太俗,"二十四橋明月夜"又不能以偏概全,最后想借用杜牧的"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但還是感到不夠最貼切!</p><p class="ql-block"> 揚州這樣一座城,巍峨又堅毅,安詳而深邃, 行于其間,腳步不由漸緩,融入其中,懷舊成了一種眷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天我到了揚州,己是傍晚。</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跟著古運河中的畫舫,沿豐樂下街往西走,穿過紅園市場,便來到瘦西湖景區。</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瘦西湖是從乾隆御碼頭開始的。</p><p class="ql-block"> 提起揚州,總讓我想到清秀。腦海里,揚州比蘇州少一份成熟,比杭州少一份端莊,卻多了一份靈動,多一分消瘦,多一分淡淡的愁緒。</p> <h3>  </h3><h3> 世界著名旅行家,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就這樣說過:"泛舟湖上,為居民游覽之良方"。"</h3><h3> 碧水漣漪,綠揚繞郭",這里有著"山水環繞,儀態萬方"的湖上勝境。</h3><h3> 唐代詩人姚合形容揚州是:"園林多是宅,車馬少于船",蕩舟游覽自然就成了揚州的一大特色。</h3><h3> 揚州的乾隆水上游覽線共十里波光,二十四景,集中了十余家園亭,她就象一條曲折逶迤的綠色飄帶,將珍珠般閃光的景點竄聯起來,展現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盛況。</h3> <h3>到了清代,錢塘詩人汪沆來到揚州,在飽覽了保障河的美景后,和杭州的西湖作比較,寫了一首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h3><h3> 也就是說,揚州這個城市和杭州一樣,歷史上都是一個消費城市,俗稱銷金鍋子,自古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之說。</h3><h3>  <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揚州園林始于漢唐,成于元明,盛于清。</span>"園林之勝甲于天下",瘦西湖堪稱最為典型的代表,在歷史上原是揚州的一條護城河,原名保障河,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h3><h3> 揚州的保障河和杭州的西湖相比是瘦而狹長,所以瘦西湖。一個瘦字傳神地刻畫出瘦西湖的特點,從此,瘦西湖之名逐漸著錄于書中,通行于世,流傳至今。  "</h3> <h3>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nbsp;</h3><h3> 瘦西湖,這里留下了太多名人的詩詞,如果你能在煙花三月來到揚州,可以感受到"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絕妙奇境。</h3><h3> 古揚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當在小秦淮與瘦西湖兩處,其繁華、其綺麗、其風流、其溫婉,《揚州畫舫錄》皆記述甚詳。</h3><h3> </h3><h3> </h3> <h3>  "長堤垂柳最依依,才過虹橋便入迷"。</h3><h3> 清二十四景之一的"長堤春柳"了,堤長六百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間。</h3><h3> 每當煙花三月之際,春風輕起,柳絮飛舞,深黃淺白,濃翠淡綠,柳絲婀娜起舞,桃花艷麗繽紛,所以李白在詩中寫到:煙花三月下揚州。(煙花的含義是:層層柳浪似煙,飄飄柳絲如雨,紛飛柳絮像花,所以,煙花專指柳樹)。</h3><h3> 揚州宜楊,現在的瘦西湖更是以柳著稱,古人云:"多情最是揚州柳","綠楊城郭是揚州"!</h3><h3> 柳樹也是揚州的市樹,相傳當年隋煬帝楊廣到揚州來,開挖古運河,河道開挖好了之后,有人建議在河的兩岸種植柳樹,一方面可以蔗蔭,另一方面可以保護堤壩,因此,隋煬帝親手種了第一棵柳樹,并賜姓為楊,"楊柳"這個詞也就是從這里來的。</h3> <h3>   青山隱隱水迢迢, 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蕭?</h3><h3> 唐代杜牧一首《寄揚州韓綽判官 》讓它名留青史,名揚天下。</h3><h3> 瘦西湖24景,二十四橋,一是說的24位美女吹簫,杜牧作詩。二是橋長二十四米,寬2.4米,總共24個臺階。&nbsp;</h3><h3> 瘦西湖為我國湖上園林的代表,組合巧妙,景外有景,歷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稱于世。</h3><h3> </h3><h3> </h3> <h3>  五亭橋,顧名思義,五個亭子,夏季遮蔭乘涼很舒服,也是欣賞景的好地方。揚州的瘦西湖歷史悠久,在十里長的湖區兩岸,營造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湖區勝境。</h3><h3>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正好是一個恰如其分的瘦字。</h3> <h3>  乾隆六下江南,揚州是必到的重鎮。</h3><h3> 許多鹽商為了討好皇帝,捐錢捐物,整修道路,興建園林,以迎圣駕。</h3><h3> 揚州至今還流傳著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該故事處于《清朝野史大觀》,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覽,船到五亭橋畔,忽然對揚州陪同官員說:"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h3><h3> 乾隆第二天一大早,突然,見到這座一夜間建成的白塔,問明緣由,感嘆地說:"鹽商之財力偉哉。"</h3><h3> 鹽商們聽到皇帝的感嘆,心里很舒服。誰知這個馬屁只是拍到馬腿上,皇帝感到鹽商財力可能對皇權造成威脅,后來找個借口把姓江的鹽商處策。</h3><h3> </h3>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瘦西湖畔,您此時可以感受到,瘦西湖與杭州西湖的差別,不僅是一字之差,杭州西湖真山真水,氣勢不凡,如同一部制作浩大的電影;瘦西湖則像一部長篇的電視連續劇,劇情慢慢地推出:長堤是序篇,徐園是發展,小金山是轉折,接下來才是劇情的高潮部分!五亭橋、白塔、鳧莊相互輝映,相映成彰!</p> <h3>  著名的"瘦西湖"、"小秦淮"等聞名遐邇,與優美的園林相襯映的是揚州美女天下聞名, 揚州美女肌膚細膩,窈窕多情,與蘇杭美女相比,多了一份"商女"的味道。</h3><h3> 傅樵村編纂的《自流井》雜志,首頁赫然入目的是揚州美女,在橢圓型框架中,揚州美女推高髻,穿高領衣,千嬌百媚,楚楚動人。 </h3><h3> "揚州名園甲江東,粉黛綺羅甲天下",以美女作紐帶,千里迢迢,伴隨著鹽的通道,競將揚州與自貢這兩座鹽業城市緊緊連在了一起。</h3><h3> 古代揚州鹽商們常常邀請達官貴人,文人名士,攜帶歌妓,泛舟暢飲,在桃紅柳綠,風花雪月中極享天上人間之樂。 </h3> <h3>  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長堤春柳、四橋煙雨、玲瓏花界、熙春臺、望春樓、吟月茶樓、湖濱長廊、石壁流宗,靜香書屋等兩岸景點,猶如一幅山水畫卷,既有天然景色,又有揚州獨特風格的園林。</h3><h3> 游卷石洞天、西園曲水,景色宜人,風光無限,游客又少,正好可以細細欣賞揚州的運河美景。</h3><h3> </h3><h3> </h3><h3><br /></h3><h3> </h3> <h3>  唐代,揚州贏得了"東南第一商埠"的美譽,而利津古渡(即今天的東關古渡),是當時揚州最繁華的交通要沖。</h3><h3> 有了碼頭就有街市,舟楫的便利和漕運的繁忙,催化出一條商貿密集、人氣興旺的繁華古街東關街<br /></h3><h3> </h3> <h3>  東關古渡,在古代為京杭大運河的一個渡口。 &nbsp;</h3><h3> &nbsp;漫步東關古渡,駐足在依山而建的古色古香的牌坊下,運河水靜靜地流淌,亙古不變地潮漲潮落。</h3><h3> 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大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與隋煬帝開鑿的運河則完全契合,其中,古運河揚州城區段從瓜洲至灣頭全長約30公里,構成著名的"揚州三灣"觀光帶。 </h3><h3> </h3><h3> </h3><h3> </h3> <h3>   站在運河邊,不由讓人浮想聯翩。</h3><h3> 清代之前,揚州古稱廣陵,因靠著大運河,一向被譽為南北樞紐,古人自北方舟船而來,一入揚州,心理上便感覺到了江南。</h3><h3> 昔日商賈云集、檣帆如林的繁華盛景已無蹤影,來來往往的歷史,一條大運河,繁衍著古老揚州鹽商的輝煌,經時光雕琢后留下的都是歷史的記憶。</h3> <h3>  沒有細雨綿綿便感受不到煙雨蒙蒙的浪漫,但春日陽光下垂柳青青,黃花鑲堤,岸邊玉蘭怒放,水中浮鴨悠閑,一派江南水鄉美景;"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h3><h3> 伴著好友,信步湖邊,看水面逶迤,時寬時窄,廊橋曲折,夾岸扶疏,心情不免大好。</h3> <h3>  &nbsp; 我懷著向往的心情踏上了遠近聞名的古巷東關街。"綠楊深巷,人倚朱門"是鄭板橋對揚州昔日風華的寫照。</h3><h3> 婆娑的楊柳,曲折的巷陌,窈窕的佳人,朱紅的大門,構成了一幅幅古代廣陵風情圖,那一條條古巷舊街背后所凝結的質樸韻味,將我們的靈魂凈化,余秋雨曾經說過:"如果我們的城市缺少了點什么,那么就缺少一點本質的靈魂。"</h3><h3> 可揚州不缺呵!歷經千百年風風雨雨,昔日的許多街巷已煙消云散了;但有些許還留存至今,算作古城揚州風貌的歷史見證。</h3><h3> </h3> <h3> 自古就有"北京的胡同、揚州的巷"一說,而"東關"古巷更是代表了揚州的巷了,因為,它跟高樓林立的小區比起來,多了一絲恬靜與親切,少了一些喧囂與刻板。</h3><h3> 大街上人頭攢動,樹上的鳥兒也似乎多了幾只,變得更為歡喜。</h3><h3> 以前,這里的小巷多么平凡而不起眼!有用姓氏命名的,安家巷、薛家巷;當然,還有用花草命名的,金桂圓巷、花局里一條條幽深的小巷,巷連巷,巷套巷,好像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h3> <h3>  東關街是揚州古城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條歷史老街,擁有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魚骨狀"街巷體系,保持和沿襲了明清時期的傳統風貌特色。</h3><h3> 街面上市井繁華,商家林立,行當俱全,生意興隆,有陸陳行、油米坊、鮮魚行、八鮮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體現了江南運河城市的獨有風韻。</h3><h3> 經過千年的積淀,街內留下豐厚的歷史遺存和人文古跡,堪稱中國大運河沿線城市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商業古街。</h3> <h3>  揚州人常說:"巷連巷,巷通巷,大巷里面套小巷。"東西南北,橫豎曲折,在揚州十幾平方公里的老城區里就有500多條巷子。<br /></h3><h3> 而巷子的大小是不能用長短,而是要用深淺來衡量的。于是也就有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說法。 &nbsp;</h3><h3> </h3> <h3>  &nbsp; 我仿佛看到,在幽幽的古巷里,那個撐著油紙傘的美麗姑娘、綿綿細雨的午后,感覺有些許的凄美。&nbsp;</h3><h3> 向里走,便來到了客棧的花園。成林的竹子蒼翠欲滴,隨風搖曳;青石板的地面上擺滿了一盆盆開得正旺的秋菊,它們在這萬物凋零的深秋,不畏嚴寒,綻放出樸素的清香。 在繁華似錦的揚州歷史上,巷子的深淺也是門戶高低的象征,幽幽的巷子盡頭必隱藏著庭院深深的富商名賈之家。 </h3> <h3>  路過朱自清先生曾任教過的揚州市第一中學。</h3><h3> 我不禁地這樣想道: 如果他當初一輩子安於在此教中學,恐怕這世上早就沒有《荷塘月色》的朱自清了!</h3><h3> 細細感受著味蕾的變化的同時,慢慢體會著揚州文化的博大精深!你可能喝不慣南方的酒,而揚州桂花酒,楊梅酒,一定要嘗一嘗,相信千里之外的酒,更加別有一番味道吧。</h3> <h3>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h3><h3> 此處,不是杏花村,而是吳勾酒坊。</h3><h3> 沿著老街走下去,先是聞到陣陣桂花飄香,隨后你會看到東關街大名鼎鼎的吳勾酒坊。</h3><h3> 買酒的人真多,這里有桂花酒,楊梅酒,還有姜酒。盛一碗米酒,陶醉在揚州古城特有的香氣中!</h3><h3> 淡淡地桂花香和米香發酵充分結合,它柔柔的,輕輕地,沒有北方酒質的熾熱濃烈,沒有喉嚨以及心中產生的燥熱,這種酒,只能靜靜地品,靜靜地享受那種微甜。</h3><h3> 在不知不覺中,被淡淡地香甜迷醉,悠然,熏然,醉然細細感受著走進東關街,迎面撲來的就是古色古香的市井景象。</h3> <h3>  大散文家朱自清在《揚州的夏日》里對這一帶風光作了這樣的描述:"北門一帶,叫作下街,茶館最多,往往一面臨河,船行過時,茶客與乘客可以隨便招呼說話,船上人若高興時,也可向茶館中要一壺茶,或一兩種小籠點心,在河中喝著,吃著,說著·······"。</h3><h3> </h3> <h3>  揚州人有"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習俗,冶春是歷史上著名的茶館,游人至此品香茗,嘗細點,或憑窗遠眺,或與知己好友舉棋對弈,實在是心曠神怡、悠閑自得的享受。</h3><h3> 冶春園最具特色的要數水榭了,水榭在北岸河水轉彎處的地方,分為兩組,東榭為草廬水繪閣,取自明末如皋名士冒辟疆"水繪園"之稱;西榭為香影廊,取意清代詩人王漁洋"衣香人影太匆匆"中的"香影"二字,兩榭之間有曲廊相連接,可謂是"以水取勝,動中取靜,靜而不寂之地"。</h3> <h3>  走在石板路上,這里好像是被時光遺忘的角落,相比較麗江,烏鎮等古街,少了很多商業氣息,呈現給我們的是一種原汁原味的原始古樸味道。</h3><h3> 這仿佛不是一條街,而是由許多古建筑、遺址織成的一條飽經滄桑的緞帶,剛進門,映入眼或蜿蜒,流水從中緩緩淌過,傾瀉的"瀑布"濺起無數晶瑩的水珠。假山環繞著池塘,池水清澈見底,蕩著一圈圈溫婉的漣漪。陽光灑在微波粼粼的水面上,為它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h3><h3> </h3> <h3>   此時的東關街,因為淅淅瀝瀝的小雨,惹惱了游人的興致,反倒在這樣的情致下,漫步古城更加別有一番風味吧!</h3><h3> 站在這里,我忘記了一切,只想閉上眼,打開心房,讓靈魂與之共舞,淺吟低唱?? &nbsp;</h3><h3> 今天,抬頭是黛瓦磚墻,古樸依舊,典雅依舊。我豈止是在游覽舊街古巷,分明是在瀏覽史書古籍,在現代都市中尋找厚重的歷史。</h3><h3> 我不禁感慨,縱然歲月悠悠,物是人非,不論她帶走了什么,總有一些沒變,那就是其靈魂深處的文化氣息。</h3> <h3>  徜徉在石板和亂磚鋪成的小路上,寧靜的巷子里輕輕飄蕩起古典優雅的音樂。</h3><h3> 音樂靜靜流淌,似山泉叮咚,在我心靈深處播下淡然的種子。這一刻,所有塵世的喧囂戛然而止,整個世界只聽見靈魂在低低地吟訴。</h3><h3> 一首悠揚的曲子,純潔自然,有如天籟,卻不禁讓人身入其境,于情于景,會感覺到這是在煙雨的南方才有的情調,那帶著泥土芳香的塤奏出大地的吟唱、天籟的絕響,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遠離塵囂、至純至美的精神境界。 &nbsp;</h3><h3> 這純潔的天籟之音卻被人們遺忘在鄉間,音樂融進靈魂深處,凈化塵埃與煩惱。其實,我們的骨子里,何嘗不懷念這份純凈呢?很難聽到吹樂器的優雅與閑情逸致。</h3><h3> ,</h3><h3> </h3> <h3>  老街上,一切都是古老的模樣:掉漆的門檻、舊時的木門板、高大巍峨的古城墻,青磚碧瓦閣樓式的古典建筑,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紅黃相間的帆布招牌,青藤悄悄蔓過高高的青色墻壁,在微風夕陽里招搖。</h3><h3> 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用好奇而又欣賞的眼光表述著著心中的美好與感動。 &nbsp;</h3><h3> 小橋流水是一處景致,青磚碧瓦是一種風清。那古老的石墻,幽深的小巷,裊裊的青煙,遠遠近近的風景,再一次迷蒙了我的雙眼。</h3><h3> 時光仿佛已經停滯,躲在這古老的光陰里,凍結,凝固,也就在那一瞬間,幾乎產生了錯覺,以為自己又回到了那古老悠久的年代。</h3><h3> 我知道,我是被這古老的氣息迷醉了</h3> <h3>  "三和牌"、"四美牌"系列醬菜是久負盛名的傳統名特產品,具有鮮、甜、脆、嫩四大特色, 名揚四海,暢銷國內外。</h3><h3> "三合四美" 醬菜的主要品種有乳黃瓜、寶塔菜、蘿卜頭、嫩生姜、甜醬瓜、香心菜、什錦菜、宮廷龍須等數十個規格品種。</h3><h3> 這一系列的醬菜都是選用皮色嫩綠、肉厚皮薄、脆嫩籽少、瓜形苗條、粗細均勻的揚州線瓜精心腌制復醬而成。</h3><h3> 成品滋味鮮美、具有乳黃瓜特有香氣,曾獲醬菜最高獎--國家銀質獎,是揚州醬菜中的突出佳品。</h3> <h3>  "謝馥春"化妝品1915年與"茅臺酒"一道榮獲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大獎。</h3><h3> "謝馥春"的傳統產品鴨蛋粉、冰麝油及香件,被稱為謝馥春"三絕"。</h3><h3> </h3> <h3>  人們常說:"蘇州胭脂揚州粉",謝馥春的香粉原料是用天然珍珠粉與邵伯糊粉坊專門為其加工的石粉、米粉、豆粉,再加上雞蛋清,按一定的比例調和而成,并結合時令,選用白蘭、茉莉、珠蘭、玫瑰等鮮花,再加以適量冰片、麝香,采用"鮮花熏染、冰麝定香"之工藝,精致而成既有花香又有保健作用的各種香粉。</h3><h3> 冰麝油所用藥材有大黃、甘松、白芷、良姜、廣木香、月桂皮、洋冰、側柏葉、松香、麝香等20余種,具有潤澤、烏發、去垢、止癢、解毒、消炎等功能。不僅能在日曬受暑的情況下可不生瘡癤,又能治中耳炎、燙傷等癥,所以大受歡迎,</h3> <h3>  走出店鋪,街邊的糖畫、糖人吸引了我的眼球。</h3><h3> 賣糖的老師傅將熬熱的糖漿瞬間倒在平底鍋面上,"唰唰"幾下便畫出了一條栩栩如生的中國龍,這神奇而精湛的技藝真叫人嘆服。</h3><h3> 買了一根糖畫,我又走進了揚州刺繡的店鋪。這里的繡品真是令人眼花繚亂,有瘦西湖畔的二十四橋、風韻獨具的藝術插花、清麗高雅的梅蘭竹菊四君子??分不出是畫還是刺繡。</h3><h3> 據店主介紹,這些都是手工刺繡,一針一線地繡出來的。我不得不佩服那些心靈手巧的揚州姑娘們。 </h3> <h3>揚州"三把刀",分別是理發刀、修腳刀、菜刀,這不僅是指揚州的刀口好,而是還反映了揚州三大服務業的繁盛。也就是說,這三把刀背后還代表了三大服務業,分別是:理發刀代表的是理發美容業,修腳刀代表的是修腳沐浴業,廚刀代表的是餐飲服務業。"到揚州,吃得好,玩得好,還要享受剃頭洗個澡",這已經成為近三百年來到揚州享受生活的典型寫照。 </h3> <h3>  品賞名園是一種樂趣,探尋名園的歷史也是一種對波瀾史詩的滿足。</h3><h3>  個園原來隱藏在東關街中段街北的一條深巷中,園門本在住宅之后。熟悉舊揚州的人都記得,個園在東關街。</h3><h3> 個園自明代至今己有近四百年的歷史,當我們走近這百年春秋滄桑的變遷,發現個園與中國的文化史,經濟史等有著如此密切的聯系,不得不對這座歷史名園肅然起敬……</h3><h3> 時光歲月滄桑閑悠遠,事如春夢了無痕……</h3><h3> 歷史是一條它自己會走的路……</h3> <h3>  個園是座私家第宅園林,園主黃至筠在園中遍植翠竹,蓋取東坡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以示主人清高之趣。<br /></h3><h3> 又因黃至筠字個園,竹葉形狀又像一個"個"字,故名"個"園。</h3><h3> 個園有兩大特色:</h3><h3> 一是以竹取勝,連園名中的"個"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邊,應合了庭園里各色竹子。</h3><h3> 竹子頂部的每三片竹葉都可以形成"個"字,在白墻上的影子也是"個"字。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為名"個園",點明主題。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h3><h3> 園門兩側各種竹子枝葉扶疏,"月映竹成千個字",與門額相映生輝,竹林茂密、幽深,展現出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h3><h3> 二是四季假山處處體現出造園者的匠心獨具,尤其是個園的疊石藝術,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運用筍石、湖石、黃石和宜石的不同石料堆疊而成"春、夏、秋、冬"四景,表達出"春景艷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景慘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詩情畫意,是中國園林的孤例。被園林界泰斗陳從周先生譽為"國內孤例",展示中國園林登峰造極的疊石技藝,與頤和園、避暑山莊、拙政園并稱中國四大名園。</h3><h3><br /></h3><h3>春夏秋冬山光意趣</h3><h3>風情雨露竹影多姿</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  黃至筠愛竹成性,他不僅自己的名字里有竹,在家園里植竹,以竹意題園名,黃至筠最愛吃黃山筍,還要趁著剛挖出土的新鮮勁兒吃。但黃山離揚州路 途遙遠,如何能夠吃到新鮮出土的鮮筍子呢?這在尋常人家看來簡直就是異想天開嘛,可對 富甲一方的大鹽商來說,就不一樣了,早 有人專門為他設計了一種可以移動的火爐,在黃山采到竹筍后立刻洗凈切好,和肉一起放到 鍋里燜上。然后讓腳夫挑著火爐向揚州趕,等人到了揚州,竹筍和肉也煨好了。</h3> <h3>  個園的主要新奇點就是用石頭做出了春夏秋冬四景,石筍為春,太湖石因為色彩多洞多為夏、黃色的石頭像是黃葉為秋,白色宣石象雪為冬。 </h3><h3> 個園雖小卻精緻至極, 它之所以與頤和園、避暑山莊、拙政園共為"中國四大名園",是因為園內展現了中國園林登峰造極的疊石技藝,被園林泰斗陳從周譽為"國內孤例"。</h3><h3> "曲徑通幽"和"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在里面得到的完美的體現,讓你感覺到個園之幽之奇,還感覺個園之大。</h3><h3> &nbsp;  品賞名園是一種樂趣,探尋名園的歷史也是一種對波瀾史詩的滿足。</h3><h3> 個園自明代至今己有近四百年的歷史,當我們走近這百年春秋滄桑的變遷,發現個園與中國的文化史,經濟史等有著如此密切的聯系,不得不對這座歷史名園肅然起敬……</h3><h3> 石頭景后面是一片竹林,在過竹林又是一片豁然開朗,有一個小湖和一個亭子,旁邊還種了很多的柳樹。從堅硬的石山到柔軟的湖、亭和風雨中婆娑的柳枝,讓個園顯的極有層次感,個園能夠名列中國四大名園果然名不虛傳。</h3> <h3>  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參禪酒可仙"。</h3><h3> 如果說雨雪增添了竹的韻致和松的姿態,那么花和酒則可以讓人獲得遠離紅塵的淡然心境。</h3><h3> 耕讀傳家表達了主人對傳統文化的尊崇,竹、松、花、酒又傳遞了他的文人雅致情懷,脫俗境界。也最好的詮釋了黃至筠即是商人又是文人的雙重性</h3><h3> 個園是揚州現存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鹽商園林。</h3> <h3>  清代大才子、大詩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詩句,物象鮮明,意境空靈,可謂深得竹的神韻。</h3><h3>  個園名稱中這個"個"字,最為耐人尋味,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字典里,還是語言習慣中,"個"都是用來作量詞的,如:一個人,一個蘋果。其實呢,"個"最早的意思是"竹 一竿",古書《史記正義》便有 "竹曰個,木曰枚"的說法。</h3><h3> 這竹葉的形狀像"一個""兩個"的 "個"字,就是因為竹葉的形狀像"個"字所以叫個園。</h3><h3> 在清代的時候"個"字并不是這樣寫的,而是單人旁一個固,那為什么還叫個園呢?大 家抬頭看一下這"竹西佳處"的"竹"字,它跟現在的寫法不一樣,是兩個"個"字,所以 以前人們看到個園讀不出來,半個竹字,所以人們叫它半竹園,而事實上它就叫半竹園,無 奈現代漢語中有這個字,所以人們習慣稱它個園,正好與竹葉形狀相似,更生動形象,容易 接受。 </h3><h3> </h3> <h3>  "歲 寒三友"、"花中四君子"中都有竹子,古代那么多的詩人都那么愛竹。</h3><h3> 竹是象征君子的,竹的干是筆直的,代表正直,同時又是一節一節的,代表 有氣節;竹子中間是空的,代表虛心,這些都是君子的特征。&nbsp;</h3><h3> 行至竹徑盡頭,就可見一匾額上題著"竹西佳處"。竹西"的來歷,出自晚唐詩人 杜牧吟詠揚州的詩句,"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h3> <h3>   曲徑通幽,是江南園林的審美要素之一。</h3><h3> 而悠長纖瘦的竹林小徑,在體現園林意境美方 面更勝一籌。竹影橫斜,竹香清幽,篩 光漏月</h3><h3> 一條數十米長的小路穿越其間,竹影橫斜,竹香清幽,篩光漏月。行至竹徑盡頭,可見一匾額上題著"竹西佳處"。</h3><h3> "竹西佳處"回歸了字面的本來意義,顯然是在提示人們:此處竹景最佳。</h3><h3> 仔細琢磨回味,你會恍然大悟,其實,真正的竹西佳處,都在這條竹林小徑上呢。</h3> <h3>  逸圃,位于東關街356號,2006年公布為江蘇省文保單位。</h3><h3> &nbsp; 宣統二年(1910年)錢業經紀人李鶴生購得朱氏舊宅拆除重建,民國二年(1912年)告竣。</h3><h3> 原黑漆大門上有淺刻"揚州古明月,陋巷舊家風"楹聯,上額隸書"逸圃"二字,入內沿東院墻貼壁為山,上建半亭,園北有花廳、書齋,宅后有藏書樓等。</h3><h3> 廳后為一院落,有小軒三間,內置紫檀木罩隔,雕刻精美。園西樓屋三楹,內有精美的鑲瓷板繪畫格扇,保存完好。</h3><h3> 中國園林專家陳從周曾經說過,逸圃與蘇州曲園相仿佛,用曲尺形隙地布置,但比曲園巧妙,形成上下錯綜、左右參差、境界多變、絕處逢生的格局。</h3> <h3>  壺園,舊時揚州的一個私家園林之一,因為面積不大,精巧別致,因此有壺園之雅號。</h3><h3> 壺園主人何栻,字蓮舫,原來做江西吉安知府,太平軍時城陷,因而罷官,便來揚州做了鹽商。 &nbsp; &nbsp; &nbsp;</h3><h3> 何蓮舫是曾國藩的得意門生,當其走投無路之際,曾國藩慷慨解囊相助。李鴻章更贈以鹽票二百紙,遂居揚州為商人,成巨富"。</h3><h3> 可見何蓮舫得以成為揚州鹽商,得到了曾國藩、李鴻章的大力支持。<br /></h3> <h3>  何園又叫"寄嘯山莊",園名取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等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之意,辟為何宅的后花園,故稱"何園"。</h3><h3> 建于清光緒年間,是晚清園林建筑代表作。園林船廳、樓廊、魚池和假山、花木錯落有致、布局深得步移景換之妙。此園雖地處城區,一墻之內卻清風自生、翠煙自留,故有"城市山林"的美譽。 </h3><h3> "何園看樓上,個園看樓下"。</h3> <h3>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留下許多墨寶,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百看不厭。</h3><h3> 富裕起來的鹽商,為了爭取社會地位,便依附風雅,與文人、書畫家密切往來。</h3><h3> 揚州鹽商以重金購買揚州八怪和其他名家字畫,書畫家后來按質量論價出售。</h3><h3> 這種相互依存,促進了書畫藝術的商品化,也使繪畫作品由"陽春白雪"兼顧起"下里巴人",創作出很多民眾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富有生機的作品。</h3> <h3>  揚州美食,讓我流連忘返!一直感覺,揚州雖在江北,卻有江南的韻味。在我心中,它是夢里水鄉,她是撐著油紙傘的女子,她是風景舊曾諳。所以,我總心甘情愿地稱她為江南。</h3> <h3>  街南書屋,位于東關街309號。為清雍正、乾隆年間鹽商馬曰琯、馬曰璐兄弟宅院。因其在東關街南,故稱"街南書屋"。</h3><h3> 馬氏兄弟勤敏好學,工詩,人稱"揚州二馬", 其人品、詩文、藏書、功績皆善,人稱中國南方最著名的儒商之一。</h3> <h3>  來到揚州,漫游古城,做客東關街,一處處美麗風景,一道道人間美食,一次次完美體驗。東關街,坐一坐黃包車,聽一聽小曲,完完整整體驗一把揚州人的癮。豈不悠哉,美哉?</h3><h3> 黃包車走進古街,可以隨處看到人力黃包車。上面可以坐一個人,也可以坐兩個人。坐在黃包車上,感覺一下子穿越到那個年月,仿佛也回到了三四十年代老上海,古老中散發著時尚,充斥著濃厚的"洋"味道。</h3><h3> </h3><h3> </h3> <h3>  鹽水鵝是淮揚菜系的杰出代表菜之一,在江蘇長江流域及長江以北地區具有相當高的受眾,吃上一口,鮮嫩爽口、肥而不膩、味道清香、風味獨特。還有朱記牛肉湯可以免費續喝,配上燒餅和鍋貼,美極了!<br /></h3><h3> 如此這般的美食,不吃一口,豈不是枉來揚州!<br /></h3> <h3>  在東關街不僅有享譽世界的揚州醬菜,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吃,有炸的、鹵的、蒸的……讓人看了真是眼花繚亂、垂涎欲滴。</h3><h3> 寶應長魚面、趙氏疊湯圓(湯圓/餃面)、粗茶淡飯(藕粉湯圓)、聚香齋(豆腐花/燒餅/陽春面)、清真飯店(牛肉包)、朱記牛肉湯、富春(湯包/翡翠燒麥/豆腐皮包子)</h3> <h3>  揚州美食甲天下,特別經典的淮揚菜另成一派,味道可想而知,廣受好評的有清炒蝦仁、膾鰱魚頭,燙干絲,肴肉。清炒蝦仁的量很足,味道也不錯,膾鰱魚頭湯味很濃郁,燙干絲一如既往的好吃。 </h3><h3> 如果是早餐可以點套餐,單點的話,三丁包或五丁包,千層酥、麻餅、蟹黃包、大的蟹黃湯包都是必點的。還可以再加一個蟹黃煮干絲25元,兩杯魁龍珠茶5元/杯極品的,2元/杯普通的,兩個人吃到撐。 </h3><h3><br /></h3> <h3>  傳統的湯圓都以糯米粉作原料,而藕粉圓子的制作可謂獨具匠心,除以藕粉做外皮外,其餡心也很精美,是將腌漬過的糖+豬油做餡料,然后以金桔餅、核桃仁、花生仁等多種果料混合制成。</h3><h3> 藕粉圓子既可作為時令小吃,亦可作為筵席佳肴,其特別是外層均勻圓滑,富有彈性,色澤透明而呈深咖啡色;餡心甜潤爽口,湯汁帶有濃郁的桂花味。 藕粉圓子既可作為時令小吃,亦可作為筵席佳肴,其特別是外層均勻圓滑,富有彈性,色澤透明而呈深咖啡色;餡心甜潤爽口,湯汁帶有濃郁的桂花味。&nbsp;</h3><h3> </h3> <h3>  文昌閣的萬家福商城和麥當勞的中間,有條小巷,走到盡頭有一家福星飯店,店雖小,生意卻火爆。什么吸引眾人的嘴呢?臭大元!俗話說的,臭豆腐。因為做的形狀是圓形的,所以揚州人稱為臭大元。</h3><h3> 名稱為臭大元,實際上卻很香。砂鍋燉出來,熱氣騰騰,只有香味沒有臭味的。里面有黃豆芽、干香菇、精肉等。價格不高。 </h3><h3> 更有一種昂刺魚臭大元,在臭大元的基礎上,里面加上了昂刺魚,使得臭大元里又滲透進了魚的鮮味。</h3><h3> 喜歡吃臭豆腐的朋友可千萬別錯過了!吃臭大元的同時也可以點上幾道小菜:皮蛋豆腐,清清爽爽;蘆蒿肉絲,再來一盤滋滋作響的鍋巴,下酒好菜。</h3> <h3>  揚州菜肴聞名海內外,與魯菜、川菜、粵菜被并稱為中國的"四大菜系"。</h3><h3> 揚州菜也稱為淮揚菜,非常講究刀工,刀功向以精細著名,尤以瓜雕享譽四方,菜品形態精致,滋味醇和,并在烹飪上善用火候,講究火功。非常有名的菜品有清燉蟹粉獅子頭、大煮干絲、三套鴨、水晶肴肉、松鼠厥魚、梁溪脆鱔等。揚州滿漢全席是在康乾滿漢席的基礎上推出的,堪稱中華第一滿漢全席。</h3> <h3> 老揚州會告訴你揚州人有兩大享受:"早上皮包水, 晚上水包皮"。清晨去喝一杯揚州早茶再品嘗一下揚州特色點心,下午去揚州的澡塘泡個澡,這就是揚州人最好的享受。</h3><h3> 民國筆記小說家頌予《揚州風俗記》作了忠實記錄:"揚州教場,茶館林立,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倍可樂也。而抱陸羽之癖者,雖遇到烈風雷雨,不能愆期,蓋亦習尚使然。" "水澡的生動描述。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中載有"浴處掛壺"一條,可見揚州在一千多年前便有了公共浴室。"</h3> <h3>  《仇池筆記》上記道,蘇東坡不但去浴室洗澡,還找人擦背,并和擦背的打招呼說,請閣下手腳輕一些,鄙人身上不臟,沒有多少污垢。昔日的浴室場景竟如此鮮明地躍然于目。&nbsp;</h3><h3> 在浴室里"水包皮"是揚州人的一種生活享受。進浴室不僅是洗澡,還可以修腳、捏腳、刮腳、捶背、品茗、小吃、聊天、理發、刮胡子、閉目養神,總之忙得很。忙完了,然后就呼呼大睡,跑堂的會在你身上輕輕地蓋上一條大毛巾,等你睡醒了,又立即遞上一個熱手巾把子,全方位服務,其樂無窮。</h3><h3> </h3> <h3>  回到酒店,透過朦朧窗戶中望去,運河岸邊的霓虹閃爍,還有一盞燈籠隨風蕩漾······</h3><h3> 揚州城的因河興衰幾起幾落,"夜半江聲聽不住,南船才過北船來"。</h3><h3> 清末漕運廢止,運河也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而運河衰敗后,揚州也就邊緣化了,不禁感慨:"瓜洲古渡依舊在,怎奈世間幾滄桑。"</h3> <h3>  時光歲月滄桑閑悠遠,事如春夢了無痕, 歷史是一條它自己會走的路。白墻灰瓦雨如煙,古意石橋月半彎。 碧柳絲絲垂舊事,為誰搖落為誰眠?</h3><h3> 旅行,也是一種心情的釋放,所到之處,我們記得那些曾一閃而過,人生中的每一個精彩瞬間,在回憶里串成最美的記憶,照耀日后留念的歲月。</h3> <h3>  每個中國人都會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夢, 每年煙花三月,總是蠢蠢欲動卻未能成行。 &nbsp;</h3><h3>一年一年,二十四橋明月夜,在想象中就愈發的讓人朝思暮想,時至今日,終于如愿。</h3><h3> 這是李白的揚州,是杜牧的揚州,是姜夔的揚州,是朱自清的揚州,我等俗人,哪里敢寫什么游記?</h3><h3>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h3><h3> 可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了呢?<br /></h3><h3> 不知今夜秦淮水 ,流向揚州第幾橋?</h3><h3><br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凉山| 康平县| 读书| 庆安县| 萨迦县| 永昌县| 宜君县| 封丘县| 酒泉市| 汉阴县| 新绛县| 福泉市| 吉隆县| 阿坝县| 南木林县| 新巴尔虎右旗| 永吉县| 溆浦县| 咸宁市| 远安县| 乳山市| 双桥区| 阆中市| 共和县| 宜城市| 河西区| 柳林县| 盐津县| 克什克腾旗| 高唐县| 二手房| 岢岚县| 嘉荫县| 太湖县| 平原县| 周宁县| 新民市| 苗栗县| 惠来县| 原平市| 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