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聳立于巴顏郎瑪山山頂的牛頭碑。</h3> <h3> </h3><h3> 青海之 “三江源 ” ,蒼茫,高遠,圣潔,好一處凡世凈土、人間天堂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即源于此。試問,有什么理由抗拒其感召呢?</h3><h3> 2O17年7月22日,兩個說走就走的耆耋級準“旅游達人",自常德啟程,一路自駕西行追夢,直奔青海三江源。伴著勞頓與快樂,我們留下一串串足跡,收獲一幅幅美景,尤其那一幕幕令人感懷而難忘的經歷,永遠定格在記憶里……</h3><h3> 西行之路,千里迢迢,從四川雅安穿二郎山遂道進入瀘定后,接下來的行程就是穿越川西甘孜、青海玉樹及果洛藏族自治區。這片區域,自然風光旖旎壯美,藏族風情濃郁絢麗,正如某資深旅游達人所說的,“這里不是西藏,勝似西藏。” 再次游歷此區域,頗有同感。</h3><h3> 此次出行,主要是沖藏區七、八月份那眾多的民俗節日而為之。客觀評價,一點也不輸西藏的雪頓節,這四川、青海等藏區的賽馬節及神秘而別具一格的寺廟法會,其盛大的規模、恢宏的場面、熱烈的氣氛及精彩的表演,讓整個藏區變成歡樂的海洋。值得慶幸的是,近20天的自駕行程中,我們不失時機觀賞到太多太多原汁原味的藏民生活場景,當然,我的鏡頭也記錄下了一幅幅最真實的原生態藏民同胞快樂瞬間的生活畫面,還有那川西草原和青藏高原的瑰麗風光,把藍天白云、冰峰雪嶺、山川河流、藏居寺廟、經幡嘛呢堆等等,統統收進鏡頭……</h3><h3> 且以這組紀實圖片來紀念此次川西青海 “三江源 ” 之行的難忘經歷。</h3><h3> 且以我們的真切感悟來為祖國的壯美河山及民族和諧點贊!</h3><h3><br></h3><h3> </h3><h3> <br></h3><h3> </h3><h3> </h3><h3><br></h3><div> </div><h3><br></h3> <h3> 明凈如鏡的鄂陵湖。</h3><h3> 誰能想到,我們的母親河一一黃河,自源頭噴涌成溪,竟率先經由200公里開外的鄂陵湖而出,繼而匯集千溪萬流,形成浩蕩之勢,滔滔東流,奔向大海。</h3> <h3> 青海省瑪多縣境內的青藏高原黃河源牛頭碑,座落于扎陵湖與鄂陵湖之間那海拔4600多米的巴顏郎瑪山 ( 又稱 "牛頭山 “ )山頂。登上山頂,環顧四野,遠處那連綿起伏的青山與藍天白云相連至天際盡頭,而近處鄂陵湖那藍寶石般的鱗鱗波光閃爍著夢幻般的美。</h3><h3> 沉醉于斯,不勝感慨 : 眼前這經由鄂陵湖流出的母親河,既沒有洶涌浩蕩的氣勢,也沒有攜泥帶沙的粗獷囧態,而恰似一條哈達,溫柔地蜿蜒流淌在青藏高原上。誰能想到她卻能海納百川,孕育出奔騰咆哮、桀驁不馴的滾滾黃龍,從而也孕育了燦爛的華夏文化。這是多么的不可思議,又是多么的令人豪情滿懷 ……</h3> <h3> 牛人走近牛頭碑,高原絕頂任我行。</h3> <h3> 中華大水庫,玉樹三江源。</h3> <h3> 雪峰直指藍天,白云繚繞其間。</h3><h3> </h3><h3><br></h3> <h3> 人間天上的牧歌,天上人間的美景。</h3> <h3> 豈止西藏阿里有天路? 川西高原也有天路直入云端。</h3> <h3> 每一處山峰的丫口,都是一處絕佳的風景。</h3><h3> 五彩巾幡嘛呢堆,這就是藏區的標志。</h3> <h3> 海拔4000多米的折多山,乃進入川西之第一高峰。每每西出折多,不一樣的風景帶給人不一樣的視覺感受。</h3> <h3> 甘孜州道孚縣八美鎮惠遠寺白塔林,前 有百畝油菜花相襯,后有藍天白云相伴,好一幅清新美妙的圖畫。</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h3> <h3> 白塔圣潔,寺廟神秘,蒼穹碧藍……</h3><h3>如此妙不可言的空靈意境,惟有藏區,別處難覓。</h3><h3><br></h3><h3><br></h3> <h3> 八美鎮一處藏式民居,進入藏區的第一晚即下榻于此。</h3> <h3> 道孚八美鎮,一年一度賽馬節如期舉辦,此乃八美草原最隆重歡樂的節日。</h3><h3><br></h3> <h3> 賽馬本身和觀賽馬的人,都是精彩之看點。</h3> <h3> 賽馬節,藏民同胞隆重的節日,看臺上,觀眾都是盛裝出席。</h3> <h3> 你追我趕,策馬飛奔。</h3> <h3> 天真的孩子們,湊著熱鬧樂個夠。</h3> <h3> 瞧,這位小小康巴漢,是不是帥呆了,酷斃了 ?</h3> <h3> 節日盛會,姑娘小伙都是盛裝登場。</h3> <h3> 甘孜州道孚八美的惠遠寺,規模宏大,歷史久遠,一年一度的大廟會更是盛況空前。</h3> <h3> 鼓樂齊嗚,喇嘛盛裝入場,精彩的廟會拉開序幕,此等場景,難得一見。</h3> <h3> 雖不懂佛緣法場表達之宗教內容,然其熱烈且透著神秘的場景氛圍卻令人震撼。</h3> <h3> 寺廟喇嘛僧人樂隊,只有大型法會才會隆重出席演奏。</h3> <h3> 喇嘛們的表演如此虔誠,佛就在他們心中。他們快樂著,也把快樂傳遞給眾多的同胞。</h3> <h3> 造型怪異的面具,令人生畏也令人捧腹。</h3> <h3> 怪誕的面具,滑稽的動作,程式化的表演年年如斯,然藏民同胞就是百看不厭。</h3> <h3> 既是演獨角戲,又順帶維持秩序,可謂“一舉兩得”。</h3> <h3> 且歌且舞,如同藏戲,引人入勝。</h3> <h3> 華美的服飾,神秘的程式,精彩的表演,這里是藏民歡樂的海洋。</h3> <h3> 五彩繽紛的風馬旗,把自己打造成藍天下的最美風景。</h3> <h3> 兩天滯留八美鎮,就為觀看賽馬與廟會,當然也收獲了太多的美好記憶。繼續西行,一路勞頓辛苦,一路美景相伴……</h3> <h3> 窗外是美景,人在畫中游。</h3> <h3> 同樣是山,給你的視覺沖擊不一般。</h3> <h3> 人間仙居,世外桃源。</h3> <h3> 近在咫尺的冰川雪嶺,美景如詩,怎不令人駐足觀賞?</h3> <h3> 高原的云,飄忽變幻,形態萬千,帶給人的是遐思萬縷……</h3> <h3> 石渠,四川與青海接壤的高原縣城。濃郁的藏族風情配上絕美的自然風光,乃值得一游的好去處。</h3> <h3> 轉經是每一個藏民每天的必修課。</h3> <h3> 多么虔誠的老人家。看得出,轉經成為她一生的必修課。</h3> <h3> 看不到他們的面容,但讀懂了他們的心聲。</h3> <h3> 四川與青海相連的山峰隘口,蒼涼且透著圣潔,也是一處絕佳的景觀。</h3> <h3> 圣潔之地,如此寧靜,抑或能聽到來自天堂的佛的聲音?</h3> <h3> 行程途中,觀賞過幾場賽馬、廟會,參加藏民的節日活動,感受他們的熱情,分享他們的快樂,留下他們精彩的瞬間。</h3> <h3> 賽馬節,廟會,每一處節日的現場都是藏族服飾的博覽會,可謂精彩紛呈,美不勝收。</h3> <h3> 可愛的藏族小姑娘</h3> <h3> 頗具學者風范的藏族大叔。</h3> <h3> 典型的藏區康巴漢子。</h3> <h3> 長焦鎖住精彩,鏡頭留住永恒。</h3> <h3> 欣賞精彩的節目,也不忘把快樂傳遞給遠方的親友。</h3> <h3> 絢麗的服飾,造型奇特漂亮的各種配飾,這不是在表演的舞臺上,而是在平常的生活里。</h3> <h3> 服飾裝束的每一個細節,都美得無可挑剔。</h3> <h3> 愛美的姑娘,口罩也遮不住青春之美。</h3> <h3> 最純真的笑容,最樸質的美。</h3> <h3> 卓瑪姑娘,你讓一幫靠臉蛋混飯吃的所謂影視明星汗顏。</h3> <h3> 即便是背影,也美得令人注目,值得攝入鏡頭。</h3> <h3> 那么自信 ! 緣于青春和美麗。</h3> <h3> 神態安祥的老覺姆,是否有對自已青春的回憶?</h3> <h3> 歲月,把蒼桑留在了臉上,</h3><h3>含蓄的笑意,透露出幾分童真。</h3> <h3> 在人們的傳統記憶里,高原陽光紫外線尤為強烈,然藏民何曾有戴口罩的條件?令人欣慰的是,如今藏區的姑娘大嫂們也都習慣戴口罩了。可見,幸福指數與人的愛美之心是成正比的。</h3> <h3> 莫非故意低頭迴避 ? 可還是把樸質與端莊留給了鏡頭。</h3> <h3> 五條進藏道路之一的青海西寧至拉薩的214國道,可稱之為青藏高原天路,從玉樹到瑪多黃河源,近4OO公里路程,高原景色壯闊雄奇。</h3> <h3> 瑪尼干戈一一一個被譽為 “ 中國西部牛仔城 ” 的神秘小鎮,自古就是四川青海西藏三省(區)茶馬古道的交匯點,如今亦是前往西藏或進入青海的中轉站。</h3> <h3> 清晨的瑪尼干戈,圣潔中透露出神秘……</h3> <h3> 車過巴顏喀拉山丫口,停車駐足,來一個高原深呼吸。</h3> <h3> 高原的云,如此霸氣。</h3> <h3> 好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高原風光圖。</h3> <h3> "咔擦 ”一聲按快門,絕美風景收入鏡。</h3> <h3> 用長焦鏡頭,捕捉一個個精彩的畫面。</h3> <h3> 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加強,青藏高原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大幅上升,這里是野生動物的天堂。</h3> <h3> 再次拍到青藏高原成群的野驢。</h3><h3> 它們都快走到公路邊了,莫非也想當影視明星 ?</h3> <h3> 好悠閑的野驢呀,是肥美的水草給了它們好心情。</h3> <h3> 一群白天鵝,在青藏公路橋畔湖泊里悠閑的游弋。</h3> <h3> 石渠巴格嘛呢墻。</h3><h3> 是誰,把天上的圣境移到人間 ?</h3><h3> 是誰,把人間的福祉奉上天堂 ?</h3><h3><br></h3> <h3> 這歷經風霜雨雪的嘛呢墻,</h3><div>不知記載了多少世間蒼桑 ?</div> <h3> 堆積的豈止是一塊塊嘛呢石 ? </h3><h3>這是信仰的寄托和對安康幸福的祈愿。</h3> <h3> 數以億計的嘛呢石片砌成“ 經文 ”之墻,</h3><h3>承載了多少人、多少年、多少次的祈禱 ?</h3> <h3> 這是神靈與上蒼的會唔,</h3><h3>凡夫俗子焉能比肩共語 ?</h3> <h3> 玉樹新寨嘉哪嘛呢堆,一個無法超越的世界紀錄。</h3><h3> 沒有人指揮安排,也沒有人籌謀設計,有的只是春夏秋冬的疊加,有的只是一代代無數藏民的虔誠與執著。是歲月與虔誠,造就了這個堪稱 “ 世界第一 ” 的嘛呢石經城。</h3> <h3> 如此宏大的規模,</h3><h3> 如此獨特的格局,</h3><h3> 如此神秘的宗教氖圍,</h3><h3> 惟有新寨嘉那嘛呢石經城,</h3><h3> 令藏民敬畏,令世人驚嘆。</h3><h3><br></h3> <h3> 跑遍西藏也未見如此規模瑪呢堆,經三百年</h3><h3>年堆壘,數十億塊各種形狀的石刻瑪呢石形成一座城,堪稱世界第一且此紀錄將永不被打破,因瑪呢石數量每天都在增加。</h3> <h3> 世上唯一 “ 用文字堆成的山 ” ,</h3><h3> 世上最大的“用嘛呢石砌成的城”。</h3> <h3> 這堆積如山的嘛呢石,</h3><h3> 用經文傾訴對佛的虔誠。</h3> <h3> 除了藍天白云,</h3><h3> 眼前呈現的,</h3><h3> 皆為物化的宗教信仰。</h3> <h3> 座落于雅龍江第一灣附近的石渠巴格嘛呢墻,全長1.6公里,堪稱藏區 “嘛呢石墻之最 ”。</h3> <h3> 巴格嘛呢墻每隔一段距離,皆有幾座白塔穿插相連。遠遠望去,宛若草原上筑起的一道古城墻。</h3> <h3> 刻著六字箴言和各種經文的嘛呢石片,浸著虔誠壘成信仰的墻。</h3><h3><br></h3> <h3> 寄托著藏民宗教信仰的人文勝景,駐足觀瞻,除了驚嘆,便是感動。</h3> <h3> 玉樹新寨嘛呢城前的宗教廣場,遠道而來的佛教徒,正畢恭畢敬地行“嗑長頭"之禮。面對這份虔誠,能不肅然起敬 ? !</h3> <h3> 虔誠的老覺姆繞著嘛呢石城轉經。伴著腳步,口中還念念有詞。</h3><h3> 佛祖喲,你可曾聽到了她的祈禱 ?</h3> <h3> 正在繞城轉經的老覺姆。雖步履有點蹣跚,然手中轉動的念珠從未停歇,可見她是多么的虔誠。</h3> <h3> 藏民對佛的虔誠超出人們的想象,溪流旁的巖石崖壁上,隨處可見六字箴言石刻和精美的彩繪佛像。</h3> <h3> 牛頭山上,看大美河山,蒼茫壯闊 ; 牛頭碑前,高歌抒懷,揮灑快意人生……</h3> <h3> 難忘的 “ 2017.青藏高原三江源之行 ”。一路奔波,跨越湘、鄂、川、青四省區,歷時18天,往返行程6000多公里。進入川青藏區,平均海拔3800米,個中艱辛勞頓,可想而知。然令人欣慰的是,不負初心,也收獲了一份特殊而難忘的經歷和一幀幀真實而接地氣的美圖 ,且為人生之旅留下了一串串彌足珍貴的記憶……</h3><h3> 美好如斯,樂以記之。</h3><div> 一一2017年9月</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德县|
确山县|
关岭|
宜丰县|
田阳县|
两当县|
旌德县|
卫辉市|
东乡县|
广汉市|
乌兰浩特市|
上犹县|
资中县|
塔城市|
永胜县|
景谷|
抚州市|
昌邑市|
达孜县|
承德市|
金寨县|
炎陵县|
洛隆县|
阿勒泰市|
乐清市|
浦东新区|
德保县|
大竹县|
东莞市|
九龙坡区|
瑞丽市|
榆中县|
曲水县|
扶绥县|
隆昌县|
江陵县|
平潭县|
东乌|
关岭|
峨眉山市|
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