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偷紅薯》</h3><div> 城里的孩子大多五谷不分,更不要說對那田間地頭的紅薯有多大的興趣了。我小時候倒時常在鄉下出入,對于偷紅薯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想想都會興奮莫名。而今齒歲漸增,回憶愈濃,對兒時那些不端的行為更加的懷念起來。</div><div> 昨天有事與朋友去了趟山區,誤打誤撞遇見了小小的一片紅薯地。山里的民風淳樸,四下更是空寂無人,連恐嚇小鳥的稻草人兒也不見一個,實在是偷紅薯的大好良機。朋友幾個都是衣冠整肅之流,口里闊闊其談,腳下手間卻無半分動向,要不是時間趕得緊,我定會以身試法去觸碰一下那“道德的底線”。</div><div> 正事兒辦完了,朋友家的叔叔送了整整一袋子的紅薯給我們,大家相互推讓著,不肯獨占。而我,滿腦子想的都還是山里那片鼓著地包的紅薯地。</div><div>2015年10月25日</div> <h3> 《野丫頭》</h3><div> 曾經上得了樹,下得了溝,翻得了墻,偷得了瓜,寡淑女之言行,具野丫頭之特質。少小時期,天天與老媽斗智斗勇,弓背貓腰,狗跳蛇行,只要能擺脫老人家的五指山,無所不用其極。有時,為了避免被老媽關禁閉,可以在郊外晃蕩一整天,而無饑饉之虞。外面有很多好吃的用以填飽肚子,只是現在的孩子們不知道罷了。春天有毛根的津甜、榆錢的清香,夏天有紫色的桑葚、值得淋漓的西瓜,秋天則是我的最愛,只需帶上一盒火柴一把小鏟,就可以吃上各色美食。先瞄好東家的玉米西家的地瓜,張家的花生李家的大棗,接著用小鏟在斜坡上挖一孔土窯窯,遍地都是燃料,隨手撿來也就夠用了。待得土窯內部及頂部的土坷垃都燒得通紅,將待烹的原料填塞到窯肚子里,然后一腳將耗費了大量心力而制的土窯踩塌,并迅速添加生土于其上,防止余熱外泄。接下來只須等待,從不知爬那棵樹時磨爛的口袋里掏出一本小人書,斜倚在歪脖老棗樹下,美美的讀了起來。</div><div> 唯一能讓我靜下來的也許只有書了,各種各樣的都可以。兒時的物質還沒富裕到隨心所讀的地步,只能牙縫里省得,朋友那里借得,兄姊那里偷得,書攤那里蹭得。沒有分類,沒有品位,不分良莠,不知好壞,像個餓了許久的小乞丐,到口即食。現在回頭來看,既慶幸又后怕,還好糟粕的影響像陽光下的影子,早已遁形無處。</div><div> 秋天的風很舒服,太陽照的人懶洋洋的,一不留神就夢回到大唐了,黃粱未熟怕是醒不過來的。小鳥啁啾,秋蟲窸窣,卻一不小心被螞蟻夾醒。未及揉撫“傷口”,先就連滾帶爬的回到我的“灶臺”前,摸摸地表的溫度是否余熱未燼。然后用小鏟子快速將上面的土挖開,待見得焦黑的柴草時,棄鏟用棍以防破壞食物的“美觀”。看著挖出來堆在一起的那些碳化物,滿腔的意足化為一聲喜悅的嘆息。夾生中透著碳香,焦苦內裹著綿甜,仿佛此世今生都在追尋這股獨特的味道。</div><div> 越長越大,野性漸除。留下的除了舊時鄰里的調笑,就只有逾行逾遠的回憶了。</div><div>2014年5月2日</div> <h3>愛上了這種焦苦香甜的味道,便成為了纏綿一生的記憶。</h3> <h3>露臺上</h3> <h3>有一個執子之手、不厭不棄的人,愿意與你分享兒時味道。</h3> <h3>山溝里,干涸的河道中央,亂石雜堆,綠蔭成行,蓊郁茵茵,蟲鳴鳥啾。清風徐來,入沐其間,只覺身心俱振。在清翠盡染中的那抹橘紅尤其動人,纏綿唇齒的香甜在柴草煙燼彌漫之際更沁心脾。</h3> <h3>老家的院子里,拋卻滿桌的珍饈,只為撿回那股縈繞不去的兒時味道。</h3> <h3>大雪封得住山,卻封不住烤紅薯帶來的溫暖和香甜。</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阳县|
女性|
高安市|
曲麻莱县|
新津县|
嫩江县|
邛崃市|
七台河市|
开远市|
崇文区|
广饶县|
三穗县|
桦甸市|
大连市|
全椒县|
广昌县|
蒙自县|
乌鲁木齐市|
南宁市|
富民县|
绍兴县|
如东县|
阿拉善右旗|
合水县|
祥云县|
化德县|
独山县|
兴安盟|
慈溪市|
施甸县|
冕宁县|
富民县|
长沙市|
阆中市|
盐城市|
天全县|
云浮市|
修水县|
嫩江县|
禄劝|
玉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