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你真是上海人嗎?是一個真正的上海人首先得了解上海歷史文化的一二三四,當然在上海土生土長幾十年的人,不了解上海歷史文化的一二三四,實際也不能算是真正的上海人,而作為一個來上海沒幾年的"新上海人"如見過或略知以下濃縮上海歷史文化的100棟建筑,無疑你已是一個真的上海人了。</h3><h3>改革開放、浦東開發、陸家嘴群樓拔起,把上海建設發展的輝煌推到了歷史的巔峰,除非百年以后,上海城市發展重心移向長江口,在外高橋、長興島、橫沙島和九段沙矗立起上千棟高千米的多姿多彩樓群,形成上海一大片新的地標。</h3><h3>一、陸家嘴地區</h3><h3>1、位于浦東陸家嘴的東方明珠電視塔</h3><h3>浦東開發和上海新發展起步的標志工程是"雙龍戲珠",南浦大橋和楊浦大橋似雙龍,東方明珠電視塔是寶珠。東方明珠電視塔建造時雖為世界第三,但它不同于一般電視塔造型"煙囪蓋草帽",而是"大珠小珠落銀盤",不同凡響。</h3> <h3>2、位于老南市區(現黃浦區)和浦東塘橋之間的南浦大橋</h3><h3>作為"雙龍戲珠"之一的南浦大橋不但是上海市區第一座世界級橋梁,而且其浦西引橋多層盤旋而下,構成了一種特有的美。雖然楊浦大橋一造好就是世界雙塔雙索面斜拉橋第一,而南浦大橋一造好還不是,但南浦大橋的建成對浦東開發和上海發展的意義絕不比楊浦大橋意義小。</h3> <h3>3--5、從右到左依次是位于浦東陸家嘴的上海中心、金茂大廈和環球金融中心。這三棟姐妹樓的建成,標志著浦東開發和上海發展的輝煌和巔峰。</h3> <h3>6、位于浦東陸家嘴的上海證券交易所</h3><h3>該建筑不但造型特殊,更重要的是中國及上海證券市場的發展,對近來上海的發展和輝煌功不可沒。</h3> <h3>7、位于浦東陸家嘴的金融信息中心</h3><h3>這棟建筑就像是人們戴在手指上的藍寶石,有其特殊的美。</h3> <h3>8、位于浦東陸家嘴的相對稱的建行和農行</h3><h3>這兩棟雙子塔建筑不同一般的雙子塔建筑筆直向上,而其內側均呈彎曲弓型,既有氣勢又很美麗。</h3> <h3>二、上海淵源</h3><h3>9、位于虹口區昆明路海門路口的下海廟</h3><h3>了解了上海當今的輝煌是不夠的,一個真正的上海人關鍵是要了解源遠流長的上海歷史和文化,讓我們就從這個寺廟說起。</h3><h3>說起上海地名和簡稱的出處,有許多老上海人只知道滬、申、云間等,而對"上海"兩字怎么來不甚了解,據說以前吳淞江下游地段(現黃浦江)是有一浦(即一小河),叫"上海浦",“上海”地名出處即來源于此,不過這“上海浦”具體位置至今也無人知曉。</h3><h3>當然有許多專家學者否認"下海廟"與“上海浦”有關聯,與“上海”有關聯,他們認為"下海廟"純是提供漁民家屬燒香拜佛,保佑下海的漁民平安下海平安歸來所建造的寺廟,與"上海"出處無關,事實上“上海浦”和“下海廟”是遙相呼應,“上海”出處與“下海廟”是有關聯的。</h3> <h3>10、位于人民路大境路口的上海老城墻和大境閣</h3><h3>上海城建史和開發史是隨著長江口泥沙不斷向東淤積,防汛海塘不斷向東筑建而形成的。開始上海市港重心在現青浦白鶴青龍鎮一帶,后又移到松江地域,最后落腳在上海老城廂。</h3><h3>以人民路和中華路所構成護城河以及城周完整的城墻、城門、亭臺、樓閣,再加上城內古街、商市、園林、廟宇眾多,再加上城內多條河流,河邊古居、古樹、古橋、古碼頭相互輝映,是一幅絕佳的城堡式清明上河圖,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文化遺產。</h3><h3>后來隨著北側城外租界地域的飛速發展,當時的人們認為不拆城填浜連通阻礙老城區的發展,事實也是!怎么理解?有些事很復雜,也許一、二百年內大家都認為是正確的,時過五、六百年后人們又感覺是錯的!</h3><h3>不過事到如今,老城區的大的"古城古河古樹"的大環境已不存在了,太小的老房破房已沒有什么刻意保護的價值了。</h3> <h3>11、位于老南市方浜中路上老城隍廟</h3><h3>這是上海道教建筑的代表作,里面供奉的是上海"土地公公"城隍老爺秦裕伯。居然叫老城隍廟,那上海市區肯定有新城隍廟?是的!以前新城隍廟在人民廣場南側新天地北側的連云港路上,現已成為延中綠地的一部分。</h3> <h3>12、位于老城隍廟北側的江南名園豫園</h3><h3>豫園精致無比,小中見大,又與商市、廟宇相趣相映,天下少有。</h3> <h3>13、位于老西門文廟路上的文廟</h3><h3>文廟雖然不是上海地區最大的文廟,但它是上海中心城區最大一家祭祀孔子的廟學合一的古建筑群。</h3> <h3>14、位于董家渡路上天主教堂</h3><h3>這座天主教堂很長時間以來都是上海地區最大的一家天主教堂,現周邊都動遷拆除了,唯剩這天主教堂了。</h3> <h3>15、位于豫園城隍廟東側濱江的原十六鋪碼頭</h3><h3>過去十六鋪碼頭在上海赫赫有名,也許過去陸路、空路、鐵路不發達,上海人外出大多走水路。隨著碼頭人山人海,貨上貨下,周邊的市場也興旺發達。至于為啥叫十六鋪?過去民國政府將上海老城廂及周邊劃分為許多鋪,而這一塊就被定名為十六鋪吧。現沒什么遺存的了,只有一個錨柱雕塑了。</h3> <h3>16、位于老南市小南門的火警鐘樓</h3><h3>過去城區面積不大,城里哪有火警了只要爬上去瞭望查看就是了。這里也是過去上海救火聯合會所在地。這棟建筑反映了上海城市管理方面的一個側影。</h3> <h3>17、位于楊浦五角場地區上海體育學院內的原上海特別市政府大樓</h3><h3>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市政府曾規劃在五角場地區建設新上海大都市,最后未果。</h3> <h3>18、位于南碼頭附近黃浦江畔的老南市電廠</h3><h3>原來上海市區到處都是工廠,特別是黃浦江畔沿線有電廠、水廠、造船廠、電力修造廠等,隨著城市發展,工廠幾乎都外遷了,這是市區黃浦江畔留有老廠實物僅有的幾個建筑之一。</h3> <h3>三、外灘地區</h3><h3>19、位于外灘延安東路口的原亞細亞大樓</h3><h3>亞細亞大樓位于中山東一路一號,被稱為外灘第一樓,原是亞細亞火油公司大樓。</h3><h3>應該說十九世紀后期開始的外灘濱江沿線的發展和一長排西式建筑群的出現是上海城建史上濃重的一筆。</h3> <h3>20、位于外灘延安東路和廣東路之間的原上海總會</h3><h3>后來又叫海員俱樂部,又改為東風飯店。</h3> <h3>21、位于外灘廣東路口的原有利銀行大樓</h3><h3>現"外灘三號",是一個很有名的高檔消費地點。</h3> <h3>22、位于外灘廣東路和福州路之間的原中國通商銀行大樓</h3> <h3>23、位于江西中路九江路的圣三一堂基督教堂</h3> <h3>24、位于江西中路漢口路的原國民黨市政府大樓</h3> <h3>25、位于外灘福州路口的原匯豐銀行大樓</h3><h3>該樓還曾是上海市革委會所在地,現為浦發銀行。該樓是外灘最精致豪華的一棟建筑,曾被譽為從蘇伊士運河到白令海峽之間的最豪華的一棟建筑。</h3> <h3>26、位于外灘漢口路口的原江海關大樓</h3> <h3>27、位于外灘南京東路口的原沙遜大廈</h3><h3>現和平飯店北樓</h3> <h3>28、位于外灘滇池路口的原中國銀行大樓</h3><h3>據說該樓本來建筑高度超過隔壁的沙遜大廈,由于洋人勢力龐大,最終沒超過其尖頂,但豎立一桿旗子超過它,方才解氣。</h3> <h3>29、位于北京東路外灘口的原怡和洋行</h3> <h3>30、位于北京東路(近外灘)上的益豐.外灘源</h3> <h3>31、位于外灘外白渡橋南的原英國領事館</h3> <h3>32、位于外灘蘇州河口的人民英雄紀念碑</h3> <h3>33、位于蘇州河入黃浦江口的外白渡橋</h3><h3><br /></h3> <h3>34、位于北外灘的俄羅斯駐上海總領事館</h3> <h3>35、位于外白渡橋北側的原禮查飯店(現浦江飯店)</h3><h3>它被稱為外灘西式飯店的第一家。</h3> <h3>36、位于外灘北側的原百老匯大樓(現上海大廈)</h3> <h3>四、四川路及北外灘周邊</h3><h3>37、位于長陽路舟山路口的猶太難民紀念館</h3><h3><br /></h3> <h3>38、位于虹口區多倫路上的老電影會所</h3> <h3>39、位于長陽路舟山路口的提籃橋監獄</h3><h3>以前上海人家里說起好人壞人,老老小小都有"提籃橋"關壞人的概念。</h3> <h3>40、位于蘇州河北四川路的上海郵電大廈</h3><h3>該大廈建筑精致,而且1949年5月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時,這里是背景標志。</h3> <h3>41、位于北外灘的音樂之門</h3> <h3>42、位于北外灘的白玉蘭廣場</h3><h3>該建筑彩燈墻面之高之巨,世所罕見。</h3> <h3>四、南京路沿線</h3><h3>43、位于外灘南京東路口原匯中飯店(現和平飯店南樓)</h3> <h3>44、位于南京東路湖北路口的新永安公司(七重天)</h3> <h3>45、位于南京東路浙江北路口的先施公司</h3> <h3>46、位于南京東路西藏中路口的大興公司(后為中百一店、百聯集團)</h3> <h3>47、位于南京東路西藏中路口的世茂廣場</h3> <h3>48、位于南京西路西藏北路口的新世界商廈</h3> <h3>49、位于南京西路上新世界西側的華僑賓館</h3> <h3>50、位于南京西路黃河路口的國際飯店</h3><h3>該樓在改革開放前一直是全國各地最高的一棟樓。</h3> <h3>51、位于南京西路黃河路口的大光明電影院</h3> <h3>52、位于南京西路黃陂南路口的上海美術館(上海跑馬總會)</h3><h3>人民廣場原來是上海跑馬廳,每年舉辦的跑馬賽,其熱鬧場面不亞于當今的賽車比賽。</h3> <h3>53、位于南京西路黃陂南路口的明天廣場<br /></h3> <h3>54、位于南京西路華山路口的靜安寺</h3> <h3>55、位于靜安寺地區的百樂門舞廳</h3><h3>百樂門舞廳是過去上海灘較著名的高檔娛樂場所。</h3> <h3>五、人民廣場地區</h3><h3>56、位于人民廣場南側的上海博物館</h3> <h3>57、位于人民廣場東向廣東路云南北路的海通證券大廈。</h3> <h3>58、位于人民廣場東北向的西藏中路漢口路的沐恩堂</h3><h3>據說當年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所在的教堂</h3> <h3>59、位于人民廣場東北側的上海城市規劃館</h3> <h3>60、位于人民廣場西北側的上海大劇院</h3> <h3>四、延安路沿線</h3><h3>61、位于延安東路外灘的上海歷史陳列館</h3><h3>該建筑以前是一個海事氣象信號塔,原來延安東路是一條河浜,叫洋涇浜,每天許多船要從浜里出來進入黃浦江和出吳淞口,為此氣象部門每天用降不同旗 子的方式告知吳淞口外氣象的情況。</h3> <h3>62、位于河南中路延安東路的威斯汀酒店</h3> <h3>63、位于延安東路山東中路的上海黃浦區政府大樓(頂層托著一個棺材,寓意"升官發財")</h3> <h3>64、位于人民廣場東南向的西藏南路延安東路口的大世界</h3><h3>大世界娛樂場所在過去家喻戶曉,全國各地人來上海都知道白相大世界。</h3> <h3>65、位于人民廣場南側延安中路上的上海音樂廳</h3> <h3>66、位于延安中路陜西中路的馬勒別墅</h3><h3>據說房主是根據他女兒的一個夢境而設計建造的。</h3> <h3>67、位于延安中路銅仁路的上海展覽中心(原中蘇友好大廈、哈同樂園)</h3> <h3>六、淮海路沿線及新天地附近</h3><h3>68、一大會址紀念館(上海石庫門的代表性建筑之一)</h3><h3>中國共產黨在此開一大,后因特務發現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繼續召開,繼而宣布成立。</h3> <h3>69、位于淮海中路黃陂南路的香港新世界大廈</h3> <h3>70、位于淮海中路黃陂南路的安達大樓</h3> <h3>71、位于濟南路自忠路的無限極大廈</h3> <h3>72、位于淮海中路雁蕩路口的永業大樓,它與婦女商店、淮國舊等成為淮海中路商業街的標志性建筑。</h3> <h3>73、位于新樂路上的東正教堂</h3> <h3>74、位于南昌路上的上海科技會堂</h3> <h3>75、位于陜西南路復興中路上的文化廣場</h3> <h3>76、位于泰康路上的琉璃藝術博物館</h3> <h3>七、徐家匯和龍華附近</h3><h3>77、位于徐家匯商業中心的美羅城</h3> <h3>78、位于徐家匯商業中心的徐家匯天主教堂</h3> <h3>79、位于天鑰橋路零陵路的八萬人體育場</h3> <h3>80、位于天鑰橋路的上海京劇院</h3> <h3>81、位于龍華的龍華寺和龍華塔</h3> <h3>八、世博會地區</h3><h3>82、世博會中國館</h3> <h3>83、位于世博會地區的世博源空中花園</h3> <h3>84、位于黃浦江上南北高架的盧浦大橋</h3><h3>該橋據說是世界上單跨最大的鋼架橋。</h3> <h3><br /></h3><h3>85、位于徐匯濱江龍華港的上海海事觀光塔(徐匯濱江標志性建筑)</h3> <h3>九、其他地區</h3><h3>86、位于虹橋地區的尚嘉中心</h3><h3>該建筑造型就像一個靴子。</h3> <h3>87、位于共和新路上的上海馬戲城</h3> <h3>88、位于天目中路恒豐路的上海鐵路新客站</h3><h3>上海淞滬鐵路也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條鐵路,后被拆除。但鐵路對上海的發展長期很重要,火車站的建設最早是老北站,后來是新客站,再后來是南站、虹橋站等。</h3> <h3>十、上海的住房</h3><h3>89、位于天目中路共和新路口的上海番瓜弄的前身,解放前上海許多老百姓都住得很差,這種房子又叫滾地龍。</h3> <h3>90、老南市董家渡路一帶的居民房</h3> <h3>91、位于陜西南路建國西路的步高里</h3><h3>稍有條件的住進了石庫門里弄房</h3> <h3>92、位于虹口山陰路上魯迅故居</h3><h3>當然條件更好地住進了新式里弄建筑</h3> <h3>93、位于愚園路烏魯木齊路的湧泉坊</h3> <h3>94、位于淮海西路武康路的武康大樓</h3><h3>還有一些住進了公寓房</h3> <h3>95、位于金陵東路上的法式騎樓建筑<br /></h3><h3><br /></h3> <h3>96、位于九江路河南中路的大樓</h3><h3>不過有許多公寓房,特別是老黃浦區的大樓房是沒有衛生間的,每天要拎馬桶,廚房也是幾家合用的。</h3> <h3>97、位于思南路上的周公館</h3><h3>更少的有條件則住上了市區別墅房</h3> <h3>98、位于思南路香山路上的孫中山故居</h3><h3><br /></h3> <h3>99、位于天目中路共和新路的番瓜弄</h3><h3>過去上海居住在新式里弄和城市別墅的人為數不多,城市的大多數人則居住在不是危房平房就是二級舊里,因此上海的舊區改造是上海政府工作的相當長時期的重任。</h3><h3>番瓜弄新工房是在拆除原滾地龍基礎上新建的聯排五層住房,它建于1962年左右,是上海地區最早建造的聯排五層住房,在此之前曹楊新村等地也建造過新工房,大多是被稱為"兩萬戶"簡易二、三層建筑。</h3> <h3>100、位于東諸安浜路鎮寧路的尚泰里</h3><h3>改革開放以后,上海中心城區也拆了許多破房,主要是二級舊里,新建了許多住房,以高層為主。(完)</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瓯市|
黄骅市|
绍兴县|
淮阳县|
叙永县|
东阳市|
进贤县|
马公市|
黎城县|
汉川市|
镇巴县|
江孜县|
油尖旺区|
永平县|
安新县|
广丰县|
通海县|
乳源|
霞浦县|
长沙市|
高青县|
淮南市|
诸城市|
蓬溪县|
阿鲁科尔沁旗|
门源|
蓝山县|
罗田县|
根河市|
故城县|
浪卡子县|
南投县|
堆龙德庆县|
临漳县|
梧州市|
南靖县|
湟中县|
康马县|
邮箱|
确山县|
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