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b><font color="#39b54a"> 黃海海岸除部分在遼東半島延伸外,大部分則分布于山東半島和江蘇沿海一帶。黃海西岸美麗富饒,物華天寶,既是我國重要的海上門戶、戰略通道,又是國家重點開發的經濟走廊、沿海風光帶。黃金海岸名副其實,地位作用不可小覷。</font></b></h3><h3></h3><h3></h3> <h3><font color="#39b54a"><b> 如果駕車沿臨海高速自北南下,沿途的風光準會讓你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停車回望,一路美景,盡收眼底。蜿蜒、明亮的海岸線與寬闊、流暢的交通線,就像長長的飄帶、彩練,串起沿岸的城市、鄉村、港口、碼頭、景區、濕地,宛若貴婦項上鑲鉆點翠的珠寶金鏈,熠熠生輝,璀璨奪目。</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就在這一海岸的中南端,有一個鮮為人知而又頗為神奇的地方,它便是有著“黃海明珠”之稱的江蘇省東臺市弶港鎮。這座漁港,僅有2萬多常住人口,擁有85公里海岸線,連陸灘涂156萬畝,輻射沙洲120萬畝,風光優美,果菽飄香,魚蝦滿艙,人均收入位列鹽城市之首,享有“蘇中小香港”的美譽。難怪不少企業、商家來這里參與建設、投資興業。</b></font></h3> <h3><b><font color="#39b54a"> 8月24日,應江蘇無錫鳥友夢牽大姐、常州鳥友巢楠的盛情邀請,我和山東濟南鳥友佳毅一道,驅車南行600余公里,駛抵弶港,開啟了為期三天的野拍勺嘴鷸、火烈鳥之旅。在此之前,我對這個地方聞所未聞,就連弶港的“弶(jiang)”字都不認識,還是到了此地看過路標,才知道它的確切讀音。在弶港的時間不長,但隨著對這里的了解,越發感嘆它的神奇。</font></b></h3> <h3><font color="#39b54a"><b> 首先,它的地名演變神奇。據史料記載,弶港在200多年前還是一片汪洋,后來隨著潮漲潮落,積沙淤泥,灘涂增高,海岸線逐年東移,才逐漸形成了露出海面的沙嶼。乾隆初年,趕海的漁民開始在這里歇腳、打尖。為遮風避雨,人們用蘆笆擋于上風,俗稱“打弶”。久而久之,此地便被漁民稱為“弶墩子”。乾隆五十年,“弶墩子”被沖開一條可??繚O船的港汊,隨之,這個天然漁港“弶墩子”也就演變成了“弶港”。</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 <b>其次,它的地質景觀神奇。弶港這塊濕地獨具特色,“潮起一望無垠,潮落一馬平川”,全球僅有兩處,弶港就占其一。長江、黃河兩大水系入海后的泥沙在這里沉積,形成的輻射沙洲,每年均以百米左右的速度向東延伸。漲潮時南洋、北洋洶涌的潮水也在這里匯聚,形成“兩分水”的地質奇觀。這些,引得國內外游客前來此地,晨觀日出,午看海潮,晚聽濤聲。</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再者,它的自然生態神奇。這里的生態環境和資源得天獨厚,600多萬畝的濕地灘涂,港汊縱橫,沙珩密布,不僅適宜水稻、花生、西瓜等農作物、瓜果的種植,還適宜魚、蝦、蟹、貝、藻類的生長,既是當地住民休養生息的美好家園,也是候鳥停歇覓食的理想港灣。</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近年來,弶港搭上了生態建設和綠色發展的“順風船”,戮力向生態旅游業發展。2002年被列為國家級“中小城鎮生態實驗區”、“海邊濕地自然保護區”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每年春秋時節,都會吸引大量的候鳥在此中轉、補充能量,其中不乏遠道而來的珍稀鳥種,如勺嘴鷸和火烈鳥等,因此,這里也成了備受鳥友關注的又一處拍鳥地。</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特別是近段時間,原本微瀾不驚的弶港突然掀起了一股風暴潮,來自各地的拍鳥人、觀鳥客,包括國際友人,蜂擁而至,讓名不見經傳的條子泥景區一下子“躥紅”,聲名鵲起。雖然大家職業、年齡、性別不同,性格、習慣、口音各異,但匯集此地的目標驚人一致,為“小勺子”而來,為“大紅鸛”相聚。</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提起“小勺子”,不少鳥友就都饞涎欲滴,望眼欲穿,但真正要看見它、拍到它,決非易事。勺嘴鷸又名琵嘴鷸或匙嘴鷸,是一種小型的涉禽,僅在極少數的凍土層地帶繁殖,并在東南亞的濕地過冬。據國際鳥盟統計,勺嘴鷸的數量可能在200對左右,因而,IUCN紅色名錄將其保護級別由瀕危提升到了極危。</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勺嘴鷸最明顯的特征是它的勺形嘴,但在野外很難辨認。它幾乎一刻也不會停頓,不住地用嘴在泥水里找尋著食物,尤其喜歡混雜在其它鷸類中,要找到它非常困難,想要近距離拍到它,付出的艱辛可想而知。所以,不少鳥友信心滿滿來到弶港,卻兩手空空,無功而返。</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勺嘴鷸繁殖于西伯利亞東北部楚科奇半鳥,越冬于泰國、印度、中南半島、新加坡和馬來半島等東南亞地區。遷徙期間經過朝鮮、日本和中國上海、福州、海南島、香港和臺灣。</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在我國主要為旅鳥,部分為冬候鳥。春季4—5月,秋季8—10月遷經中國。弶港廣闊的灘涂濕地和豐富的魚蝦、貝類等,恰恰可為“小勺子”提供換羽續飛所需的能量,因此,理所當然的成為它們看好的停息地和“加油站”。</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火烈鳥也是弶港的明星鳥之一。由于它的羽毛多為朱紅色,特別是翅膀基部的羽毛,紅色更濃,遠遠看去,就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所以,人們稱其為火烈鳥。</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火烈鳥也稱紅鸛,主要棲息于溫熱帶鹽湖水濱,涉行淺灘,以小蝦、蛤蜊、昆蟲、藻類等為食。條子泥一帶的濕地灘涂和魚類、貝類、藻類資源,成為火烈鳥棲身生息的絕佳去處。</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從2015年起,火烈鳥連續第三個年頭作客條子泥,家族成員也由開始的2只增加到今年的5只。火烈鳥的到來,給這里增添了新的珍稀鳥種,也成為弶港的一道亮麗風景線。</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8月27日,從東臺弶港返回途中,我們和山東濰坊鳥友車影、威海鳥友國慶一起,取道鹽城大豐區,在當地戰友奔在綠林中的幫助協調下,先后來到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野鹿蕩,拍到了半圈養和野生狀態下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擴大了此次行攝的戰果。</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弶港之行,在實現拍攝目標的同時,收獲更多的則是鳥友間濃濃的情誼。給我印象最深的當屬江蘇鳥友真誠的交往態度、很強的團隊精神和一流的專業素質。這幾年,在拍片過程中,我與江蘇鳥友接觸較多,每一次的相約或者偶遇,都如初見時的美好。</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這里,我要特別感謝,為此次拍攝活動勞神費力的夢牽大姐,正是有了她的熱情相邀、組織召集 ,大家才有幸聚合一起,把酒言歡,拍片交流。巢楠妹妹和在弶港參與開發建設的山東東營求學路上老弟,在食宿安排等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很大幫助,借此,我向他(她)們深表謝忱。</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借此,我還要向給予我們此行熱情款待和精心指導的南京鳥友周公1957、老斑馬、好攝之兔、千里草、香樟樹等,無錫鳥友大老王,泰州鳥友麥田、獨舞的精彩,鹽城鳥友東明,表示由衷的謝意。</b></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尔康县|
斗六市|
通渭县|
从江县|
徐汇区|
铜川市|
高阳县|
厦门市|
延川县|
收藏|
含山县|
宜都市|
乐平市|
长汀县|
衡阳县|
清新县|
南充市|
江口县|
独山县|
仁怀市|
蓝山县|
胶州市|
万载县|
门头沟区|
巴彦淖尔市|
虹口区|
焉耆|
南木林县|
化德县|
阿拉尔市|
米脂县|
普定县|
肇东市|
新平|
云南省|
张家界市|
余江县|
乌鲁木齐市|
泸定县|
安远县|
伊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