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山清水秀的光溪村位于千年歷史文化名鎮——鄞江鎮的中心,光溪穿村而過,村名也就以“光溪”命名。現在村中的一座古橋——光溪橋是非常有名的,與它山堰一起成了鄞江的標志。</h3> <h3>歲月的沉思</h3> <h3> 新鄞江廊橋設計的是浙江省古建筑設計院,由5個條石墩、28間廊屋、兩端歇山頂建筑、內部6柱落地(橋梁上)組成的兩側各三柱穿斗結構,中間為五架梁的建筑。此外,還將增加避雷、燈光等設施,并與木結構橋梁相結合,突出夜景燈光設計,彰顯古鎮文化和古橋美感。</h3> <h3>橋相輝映</h3> <h3> 它山堰位于鄞縣鄞江鎮它山旁樟溪出口處,建于833年(唐太和七年),長134.4米,面寬4.8米,皆用長2至3米、闊0.2至0.35米條石砌筑,左右各36石級。修建它山堰的目的,是為了抵御潮汐,使海水與江河分流,咸淡阻隔。</h3><div>江河水經過該堰分流兩道:一支入月湖,另一支入鄞江和奉化江,灌溉千畝良田,化水害為水利。</div><div>它山堰迄今千余年,歷經洪水沖擊,仍基本完好,繼續發揮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div> <h3>木坑一景</h3> <h3>古鎮老街</h3> <h3>光溪橋旁</h3> <h3>十月十廟會</h3> <h3> 鄞江上化山石宕遺址,在歷史上是有名的小溪石產地,開采于元成宗大德元年,即公元1297年,抗戰時因為采石生意不佳而關閉,采石歷史延續了近700年,據傳它山堰水利工程的所用石料都來源于鄞江上化山。它山堰建于唐代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由縣令王元瑋創建。</h3> <h3> 光溪東路</h3> <h3>廊橋外的風景</h3> <h3>養正書院</h3> <h3>上化山</h3> <h3>崗山嶺</h3> <h3>木坑一景</h3> <h3>河畔的風景</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安县|
三门县|
唐河县|
怀仁县|
白银市|
西宁市|
高青县|
广灵县|
乐业县|
吴江市|
筠连县|
宝坻区|
永定县|
平昌县|
肃宁县|
德安县|
靖西县|
钦州市|
青海省|
庆安县|
寻乌县|
休宁县|
新安县|
新津县|
鹤庆县|
湾仔区|
微博|
梅河口市|
平阴县|
石门县|
兴仁县|
正安县|
定边县|
牟定县|
亚东县|
易门县|
衡阳县|
邵东县|
无锡市|
泽普县|
昂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