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超乎想象的印度

霜葉

<h3>  終于去了印度并且平安返回。</h3><h3> 17天里,去了加爾各答、瓦拉納西、阿格拉、齋浦爾、烏代布爾、焦特布爾、阿姆利則、德里8個城市,這是一條北印度金三角線路;短暫的十幾天里,我見識了不同于想像中、不同于文章描述、不同于攝影照片,它們讓印度在我的頭腦里變得立體、生動,完全超乎想象。<br></h3><h3><br></h3> <h3>  我們輾轉(zhuǎn)在印度不同的城市,乘坐了火車、大巴、飛機,市內(nèi)交通主要靠突突車(就是三輪摩托車),也包過有空調(diào)的轎車。總之幾乎把印度的各式交通工具都體驗了一把。</h3><h3><br></h3><h3> 從印度回來接受的最多的問題是印度怎么樣,對于印度這樣一個國家真的很難用幾句話來進行準確的描述,這次我們只走了印度的北部,并且每個城市都是走馬觀花呆一天,都是以一個外國人的心態(tài)在觀察這個國家的人民的生活。只能是浮光掠影,但是在這十幾天,隨時都可以感受到印度的多樣性,古老的文明和現(xiàn)代的生活、貴族的奢華與窮人的貧困、輝煌的古堡和窄小的巷子、夸張的色彩和多樣的宗教、尖銳的噪音和辛辣的食物,所有這一切同時充斥你的感官,浸透你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讓你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和刺激,總而言之,此次之行是一場華麗的體驗之旅。</h3><h3><br></h3> <h3>  一、泰姫陵</h3><h3><br></h3><h3> 提起泰姬陵人人都知道,可是說起阿格拉估計很多人都不了解,應(yīng)該說阿格拉因為有泰姬陵才被大家所熟知吧,也是來印度旅游的人必到的城市。 從16世紀到18世紀初,阿格拉一直是印度首都,是統(tǒng)治全印度幾百年的莫臥兒王朝的首都所在地。</h3><h3> 泰姬陵,全稱為"泰姬·瑪哈爾陵",又譯泰姬瑪哈,被譽為"完美建筑",又稱為"印度的珍珠"。 泰姬陵的美毋庸置疑的,無法用語言描述她的美,只能親自去體會。<br></h3><h3> 泰戈爾說泰姬陵是"面頰上一滴永恒的眼淚",一個凄美的比喻背后必然有著一個凄涼的愛情故事。阿姬曼 巴奴這個來自波斯的女子美麗聰慧,多才多藝,入宮19年,用自己的生命見證了國王沙賈汗的榮辱征戰(zhàn),沙賈汗封她為泰姬 瑪哈爾,意為"宮廷的皇冠",對她寵愛至極,可自古紅顏多命薄,泰姬瑪哈在升下第十四個孩子之后香消玉殞,得知死訊的沙賈汗一夜白頭,于是他動用了王室特權(quán),傾舉國之力,耗錢財無數(shù),歷時22年為愛妻泰姬瑪哈寫下了這段瑰麗的絕響。泰姬陵剛完工不久,其子奧朗則布(Aurangzeb)弒兄殺弟篡位成功,沙·賈汗國王本人也被囚禁在離泰姬陵不遠的阿格拉堡的八角宮內(nèi)。此后整整8年的時間,沙·賈汗每天只能透過小窗,凄然地遙望著遠處河里浮動的泰姬陵倒影,后來視力惡化,僅借著一顆寶石的折射,來觀看泰姬陵,直至最終憂郁而死。但有幸的是,沙·賈汗死后被合葬于泰姬陵內(nèi)他的愛妃姬蔓·芭奴的身旁。</h3><h3>盡管有人說,泰姬陵美輪美奐的背后不知堆砌著多少人的鮮血和生命,但我們更愿意相信這世上真的有情深意重的男子,有穿越時空的思戀,有生死相隨的愛情,泰姬陵依然超越著簡單地建筑學意義默默美麗著,不為別的,只為世人心中那一點對愛情的美好向往。</h3><h3><br></h3> <h3>  一直在想應(yīng)該要用什么詞來形容泰姬陵是最合適的,輝煌、傳奇、偉大,好像都不貼切,印度人稱泰姬陵為"Monument of Love"。個人認為這座建筑物背后的故事其實更震憾人心吧,這座因為愛而建的建筑,讓我們見識了一個童話般的愛情故事。</h3><h3> 9月28日,我們從瓦納拉西乘17:20分的火車到阿格拉,本應(yīng)該是早上6點10分到,可晚點了4個多小時,到了中午才到阿格拉。<br></h3><h3><br></h3> <h3>來泰姬陵怎么能夠不穿印度的莎麗呢,在瓦拉納西我們四個女人就買好不同顏色的莎麗,要在美麗的泰姬陵留下有紀念意義的身影,其實還不是女人天性愛美在做怪。由于不會穿一路上也是笑料百出。莎麗其實就是一塊長長的布,完全不需要量體裁衣,但是配莎麗的小上衣和裙子內(nèi)襯卻是要按各自身材來現(xiàn)做的,由于第二天就要離開,來不及現(xiàn)做,就買了那塊長長的布,配上自已的T恤當上衣,把睡褲當襯裙。按店里的伙計教我們的穿法把那塊長長的布裹上身,走在阿格拉的街頭,回頭率百分百,剛開始還洋洋得意,后來才發(fā)現(xiàn)是因為我們穿錯了!在泰姬陵前,印度的阿婆們都忍不住上前圍住我們,現(xiàn)場就把我們的莎麗扒下來教我們穿。不過經(jīng)過一番折騰我們總算邁得開腳了,穿得有點自如。</h3><h3><br></h3> <h3>阿格拉除了泰姬陵還有阿格拉堡,以及西南方向37公里處的阿克巴大帝時期的都城遺址。個人認為阿格拉你只需參觀泰姬陵和阿格拉堡,其他可一概忽略不計,如果時間多,你可靜靜地在泰姬陵欣賞她不同時刻的美。</h3><h3><br></h3><h3> 阿格拉堡有一座八角形的石塔小樓,極目遠眺,可以看到舉世聞名的泰姬陵,與阿格拉堡遙遙相對。據(jù)說,當年沙賈汗王被幽禁在這座古堡時,就是經(jīng)常默默地坐在小樓中,懷著無限的思念之情,望向泰姬陵,似乎在傾訴他那一顆孤寂哀傷的心。在這又讓我們見識了一把什么是真愛!</h3><h3><br></h3><h3> </h3> <h3>  二、時光停滯的瓦拉納西</h3><h3><br></h3><h3> 只要對印度有一點了解,一定會知道這座城市,只要來印度旅游,也一定會到瓦拉納西,因為這里有印度的母親河恒河。瓦拉納西被印度人稱為印度之光,相傳6000年前由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濕婆神所建。早在公元前4到6世紀,瓦拉納西已成為印度的學術(shù)中心。公元前5世紀佛祖釋迦摩尼曾經(jīng)來到這里,在位于市郊西北方向10公里的鹿野苑首次布道、傳教。公元7世紀,中國唐代僧人玄奘曾到這里朝圣,公元12世紀,印度的古王朝曾在這里建都。<br></h3><h3> 印度教教徒有四大樂趣:敬仰濕婆神、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飲用恒河水、結(jié)交圣人朋友和居住在圣城瓦拉納西。<br></h3><h3> 我們到達瓦拉納西時已是上午9點,預(yù)訂的酒店是在恒河邊上,還沒到酒店,我們就開始對這個城市的臟、亂、差有了切身的體會。因為對酒店位置最終無法確定,我們在恒河邊上的小巷子里穿行了一段,狹窄的小街,充滿了小店和牛屎的石板路,還有神牛賴在地上,垃圾散落在路上,散發(fā)著刺鼻難聞的味道。<br></h3><h3> 走出小巷到瓦拉納西的街頭的十字路口,更是一片混亂。天空上密布各種不同的電纜電線,線路不是一個方向,而是無數(shù)方向,東拉西扯的。地面上有三輪車、馬車、自行車、汽車、吉普車、摩托車、行人和牛,還有羊和狗,行人有提著的、扛著的、頭上頂著的,還有甩著兩只空手的閑人,在沒有任何交通劃分和標志的街道上穿梭,只有在最后一秒鐘才與對面車輛互相躲閃,幾厘米之內(nèi)擦身而過,揚起的灰土直撲你祼露在外面的肌膚,還有各種各樣奇怪的味道充斥你的嗅覺。汽車喇叭、摩托車汽笛、自行車鈴聲和各種人聲,同時震撼著你的耳膜,在所有噪音的合奏中,你只想著趕緊逃離。但奇怪的是,我們沒有看見塞車的場景,沒有道路劃分,沒有路燈和交通標志,沒有警察的指揮棒,但瓦拉納西人自有他們自己的規(guī)則。</h3><h3> 來之前對瓦拉納西的臟亂差早有耳聞,但真的置身其中,說實在還是讓我大開眼界,整座城市就像一個沸騰的集市,而居住在這座城市的居民居然也其樂融融。<br></h3><h3><br></h3><h3><br></h3> <h3>夜幕降臨,祭祀的歌聲便在恒河岸邊響起,來自各地的信徒和游客都會聚集到恒河邊主石階碼頭,河面游船如織,坐滿了人,等待古老祭祀儀式的開始。在神秘恢弘的音樂和鼓聲的伴奏下,身著華麗神服的祭司,手執(zhí)法器在炫目的燭火和繚繞的煙霧中,翩然起舞吟唱祭文。</h3><h3><br></h3><h3><br></h3> <h3>  其實相對于恒河的夜祭,我更喜歡的是恒河的早晨。清晨沿著河邊慢慢走,太陽在河對岸慢慢升起,游船行駛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船上的人留下美麗的剪影。當你置身于一群穿著民族服裝,于你完全不同的人群中,站在瓦拉納西的碼頭上,看著緩緩流動的恒河水,看著虔誠的信徒在河里沐浴,看著老人用木枝和手指刷牙,衣服和圍布也在恒河里洗涮,岸邊有人歌唱祈禱,有人瑜珈修煉,有人閉目冥想,女人的紗麗曬在欄桿上,仿佛一片色彩的畫卷,沿岸的廟宇、城堡呈現(xiàn)出豐富的暖色,你會深深體會到時光似乎停滯在幾百年前甚至是千年前。</h3><h3> 雖然這里足夠臟足夠亂,但我依然對這個印度圣城懷有強烈的重返欲望,古老、陳舊、堆積、阻塞、發(fā)霉、神秘、沉重、窒息、永恒,任何一個詞在這里你都可以找到注解。<br></h3><h3><br></h3><h3><br></h3> <h3>  三、粉城齋普爾</h3><h3><br></h3><h3> 光聽這名字你就知道這個城市以粉色而得名,難以想象一個城市用這么女人的色彩。而當你參觀完當?shù)氐慕ㄖ阕匀痪蜁靼琢恕?lt;/h3><h3> 沙漠之邦的拉賈斯坦,曾經(jīng)是多個王國聚集的地域。18世紀初,這塊土地上還有數(shù)不清的土邦,大大小小的土邦主紛紛占地為王,其中有一位杰出的土邦主,他叫杰邦·辛格,是齋普爾這座獨特城市的創(chuàng)建者。為了使這座城市與眾不同,更加美麗,對城市實行了"色彩控制",下令把全城的房屋都涂成粉紅色,規(guī)定建筑物必須用淺沙巖建造,為齋普爾贏得了"粉紅色之城"、"玫瑰城"的美譽。聽到這個故事,感覺印度的帝王都有童趣,也具有一定的詩人氣質(zhì),才會有這么浪漫的想法,并且還付諸行動。<br></h3><h3><br></h3><h3><br></h3> <h3>這里的建筑風格具有濃郁的民族風味,風宮(Hawa Mahal)采用傳統(tǒng)伊斯蘭式建筑,是印度建筑史上的杰作。954扇窗戶設(shè)計巧妙,讓涼風輕輕透進來,它們不僅是當年嬪妃們了望外面世界的窗口,也被打上了印度西部風情文化窗口的烙印。</h3><h3><br></h3><h3><br></h3> <h3>  琥珀堡位于一座能俯瞰齋普爾的山丘之上,是印度古代藩王于1592年建立的都城。琥珀堡遠看猶如琥珀,故稱琥珀堡。堡內(nèi)規(guī)模宏大華麗,最著名的是鏡之宮尤其瑰麗,用玻璃嵌壁,陽光反射下,熠熠生輝。<br></h3><h3><br></h3><h3><br></h3> <h3>水之宮殿是16世紀時期,齋普爾君主為避暑,命人在人工湖中興建的。水之宮猶如湖面上的一顆明珠。剛好我們是落日時分到達水宮,在夕陽下看水宮的風景尤其迷人。</h3><h3><br></h3><h3><br></h3> <h3>  四、白城烏代布爾</h3><h3><br></h3><h3> 烏代布爾又號稱"白城",因為整座城市的建筑都是白色的,藍藍的天,白白的墻,再加上一灣皮丘拉湖水,安靜怡然。由于這里的畫風和印度其他喧鬧的城市太不相同了,反差巨大,所以才更讓人驚艷。</h3><h3> 有人曾在這里留言"在烏代布爾呆上幾天,普通人都成了詩人",這里號稱是全印度最浪漫的城市,其實浪漫不浪漫,全在各人心境,有時在夕陽下,看到一只鳥飛過你都會覺得很浪漫。<br></h3><h3><br></h3><h3><br></h3> <h3>夜里9點多,到了烏代布爾火車站,就發(fā)現(xiàn)這個火車站干凈、安靜,和以往我們經(jīng)過的所有火車站都不相同。清晨6點起來,站在旅館的露臺上,就能看到皮丘拉湖,看到湖中宮殿,這這棟白色宮殿建造于1746年,是賈哥·辛格二世在位時用純白大理石和花崗巖修造的夏季行宮。如今,它已成為世界頂級的豪華酒店,這座豪華的宮殿坐落于皮丘拉湖中心的一個小島上。</h3><h3><br></h3><h3><br></h3> <h3>  它的外墻體是用純白大理石所建造,這種刺目的白色與湖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據(jù)說里面有獨特的大拱門、精雕細琢的大理石入口,以及刻有浮雕的屏風和用壁畫裝飾的天花板。湖中宮殿也曾是電影007系列《八爪女》的拍攝地,通往這里的船只允許住客乘坐,如果不是住客,只能提前很長時間預(yù)約。</h3><h3> 一個房間最低價格為3700元人民幣,想想我們?nèi)淘谟《嚷眯械念A(yù)算也就4000元人民幣,好吧,我們只有遠觀的份了。3700元的我們住不起,吃個3700盧比的晚餐總吃得起吧,晚上大家在湖邊找了個最佳天臺上的露天餐廳,拿著刀叉裝模作樣地吃著晚餐,欣賞著風景。回家后朋友批評怎么樣也要住上一晚啊,找點印度貴族的感覺啊,這輩子你可能都再不會去到這了,想想也是,錢賺來不就是用來花的嗎?<br></h3><h3><br></h3><h3><br></h3> <h3>  大家最大的感嘆是在印度貧富差距的巨大。這里有最輝煌的城堡,最奢華的酒店,王室貴族以及部分人群享受著最奢糜的生活,而轉(zhuǎn)頭之間我們看到的卻是潦倒的窮人。</h3><h3> 烏代布爾有很多景點,都在市區(qū)走幾步就可到達,巷子也很干凈,除了時不時會有摩托車從身邊呼嘯而過有點煩人之外,兩邊都是各式各樣的出售旅游商品的特色小店,沒事逛逛也很愜意,特別是這里的細密畫很有特色,我也忍不住買了一幅帶回家。<br></h3><h3> 其實這里更適合什么也不做,適合看太陽慢慢升起,瞧落日西下,望鳥兒飛過,在露臺上,吃著晚餐吹著風,享受異國情調(diào)度假發(fā)呆的地方。<br></h3><h3><br></h3><h3><br></h3> <h3>  五、藍城焦特布爾</h3><h3><br></h3><h3>來之前就很期待焦特布爾了,因為看過一張法國攝影師拍的焦特布爾,知道這里所有房屋都被漆成藍色,據(jù)說這是因為印度所信奉的神Brahmin的皮膚是藍色的,也有說是因為當年國王喜歡藍色,下令將全城的房子涂刷。</h3><h3>從烏代布爾到焦特布爾沒有鐵路,我們只能選擇大巴,雖然買的是空調(diào)大巴,但一路上都沒享受到空調(diào),公路比我們想像得好,就像我國的省道,但是開得很慢,只有200多公里可從早上8點開到下午2點半才到。<br></h3><h3><br></h3><h3><br></h3> <h3>焦特布爾有建在巨崖之上的古時王宮梅蘭伽爾城堡,城門上還能看到當年敵人炮火攻擊的痕跡。王族后代將它建成了博物館,還建立了基金會用以維護,有十幾種語言的隨身聽解說,是我去過的唯一有中文語音講解的景點,其中穿插的故事生動有趣,可以一邊參觀一邊上一堂生動的印度歷史課。里面有奢華的房間、精雕細琢的石刻和優(yōu)美的彩色玻璃。</h3><h3><br></h3><h3><br></h3> <h3>當我站在梅蘭伽爾城堡炮臺的城墻上,看到全城的藍色房屋在夕陽的余暉照耀下,還是激動萬分。焦特布爾的人們就世世代代生活在這些藍色的格子里,開著小店,做著生意,拜廟祭神,熙熙攘攘地生活著。</h3><h3><br></h3><h3><br></h3> <h3>清晨藍城的巷子里和白天的喧鬧完全不同,一片寧靜,走到鐘樓下,發(fā)現(xiàn)著名的古堡距離我們咫尺之遙,初升的陽光把古堡襯得更加雄偉。</h3><h3><br></h3><h3><br></h3> <h3>清晨路上大多是早起匆匆去上學的學生,每當我舉起相機,可愛的學生都給我一個燦爛的笑容,甚至還會給我們擺個POSE。</h3><h3><br></h3><h3><br></h3> <h3>  六、阿姆利則</h3><h3><br></h3><h3> 阿姆利則金廟是印度錫克教的最大一個寺廟,位于印度邊境城市阿姆利則市中心,整座金廟的建造共耗費750公斤黃金。</h3><h3> 這座被譽為"錫克教圣冠上的寶石"的建筑,風格典雅,造型優(yōu)美,既有伊斯蘭教建筑的肅穆莊重,又有印度教建筑的絢麗璀璨。金廟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免費食堂,每天24小時為數(shù)萬朝圣的教眾和游客免費提供食物,因為錫克教教義要求扶貧濟弱,向窮人施舍食物,同時也認為人只有在飽腹以后才能夠真正去思考人生,學習教義。因為免費提供食物,每天來這里吃飯的貧民絡(luò)繹不絕,金廟美名遠播。</h3><h3><br></h3><h3><br></h3> <h3>  因為金廟,所以臨時改變行程,放棄了金色之城杰伊瑟爾梅爾,改道阿姆利則,為了節(jié)約時間我們只能選擇飛機,于是花了700元人民幣從焦特布爾經(jīng)德里中轉(zhuǎn)到阿姆利則。焦特布爾機場很小,看上去好像是軍用機場改成民用的,所以在機場上有好多軍人, 并且禁止拍照。上機之前大家想肯定是小飛機,可是沒想到競?cè)贿€是帶螺旋槳的飛機,飛機起飛后一直在顛簸狀態(tài),過了十幾分鐘才停止。飛機落地后,大家才松了口氣,好在從德里飛往阿姆利則的是大飛機。</h3><h3><br></h3><h3><br></h3> <h3>晚上7點到達阿姆利則,在機場里訂了出租車,預(yù)訂的酒店在金廟邊上。可是出租車到了一個路口忽然停下來,意思要我們改換突突車,大家以為遇到黑司機了自然不肯下車,要求一定要到酒店。司機不會說英語,這時來了個警察一番交涉司機不得不又前行。走了不到一分鐘我們就看到金廟了,可是人越來越多,開始堵車,只能三步一停慢慢地走,司機根本不知道我們預(yù)訂的酒店在哪,轉(zhuǎn)著金廟繞了一圈還是沒找到,看來我們錯怪司機了,因為怕塞車,所以他才不肯進來的。大家決定還是下車步行自已找吧。雖然是晚上,可金廟還是熱鬧非凡,許多教徒正在圍著金廟朝拜。可是看到我們這群和他們有著明顯差別的臉孔的人,也許因為好奇心吧,許多人停下來圍著我們,在這陌生的地方被一群人高馬大的男人包圍著,想到國內(nèi)一些報道,真是心生恐懼,慶幸我們還有兩個男生在。印度人指路也是相當不可靠,問了幾個人都說往這往那,可是到最后發(fā)現(xiàn)我們只是繞著金廟又走回原地。天無絕人之路啊,就在心生絕望之際,回頭之間在一個小巷子里看到預(yù)訂酒店小小的招牌。不過高興太早,預(yù)訂酒店又出一些狀況,說沒收到網(wǎng)站的錢,折騰了一小時,才另找地方住下,大家都累得要命,只好放棄晚上去金廟的打算,洗洗睡了。</h3><h3><br></h3><h3><br></h3> <h3>第二天大家起得大早,去金廟看日出。金廟坐落于一個水池中央,金光閃閃,所有進來的人都得脫鞋,有寄存鞋子的地方,有個小水池讓大家沖腳,并且女人得披頭巾,男人要戴帽子方可進入。雖然太陽還沒升起可是金廟已經(jīng)有許多教徒了,這里非常干凈,并且還很安靜,與外面的喧鬧相比簡直就是兩個世界。有些人在水池里沐浴和禱告,有些人圍著金廟行走朝拜,有些人坐在地上靜靜地冥想。而我們這群異類一進入就成了大家圍觀的對象,但是大家都是很友善的,朝著我們微笑,與昨晚的的感覺完全不同。不時有人邀請和我們合照,真有被當成明星的感覺,雖然覺得有點傻,到最后不厭其煩開始拒絕,有人就把我們當背景拍照。</h3><h3><br></h3><h3><br></h3> <h3>下午我們還去去到與巴基斯坦連接的瓦卡邊境口岸看一場別開生面的降旗儀式。自從印巴分治以來,兩國士兵每天下午都會在邊境口岸舉行閉關(guān)降旗儀式,并逐漸形成如今帶有表演性質(zhì)的旅游項目,但不需要門票是免費的,個人認為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愛國主義教育。每天下午,兩國游客云集邊境,一起觀看降旗儀式,兩國士兵使盡渾身解數(shù)表演逗趣,觀眾山呼海嘯,非常歡樂。</h3><h3><br></h3><h3><br></h3> <h3>  七、印象加爾各答</h3><h3><br></h3><h3> 加爾各答是印度西孟加拉邦的首府城市,在殖民地時期一直是英屬印度的首都,也是全印度第四大城市,現(xiàn)在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里還能看到很多維多利亞時期風格的建筑。由于是我們的第一站,在這里對印度有了許多第一次的體驗,足以在我心中留下不滅的烙印。</h3><h3> 在加爾各答我們第一次嘗試了在市內(nèi)乘公共汽車,早上吃完早餐要趕去火車站寄存行李,在旅館前和出租車司機交涉一通,出租車司機不知是因為價格還是路遠總之就是不肯去,旅館老板告訴我們馬路對面就有直達火車站的公交車。好吧,大家都背著大包站在路邊等,這時看到一輛輛破舊不堪的公交車駛過,大部分公交車都是人滿為患,并且都沒有門。快要到站時,像汽笛和哨子一樣尖叫的喇叭聲就響起,一個像售票員的人在門口吆喝著,可車到站了卻不停下來,只是慢了點,然后要乘車的人跟著車邊跑邊上了車。在印度沒有好體力真的是公車都乘不了的,開始心里發(fā)怵,我們各個背著50升以上的大包,怎么能做到邊跑邊擠上車啊?好在我們要等的公車來時,可能看我們是外國人,司機很仁慈地把車停下來讓我們上了車。</h3><h3><br></h3><h3><br></h3> <h3><br></h3><h3> 維多利亞紀念堂是為紀念英國女皇維多利亞加冕成為印度女皇于1906年開始興建的,于1921年完工。紀念堂由白色大理石建造,融匯了歐洲古典主義與莫臥兒王朝建筑的特點,是加爾各答為人稱道的地標式建筑。這個城市完全是因為英國人殖民而形成,17世紀末年,殖民者最早來到此處時,這里是三個小村莊,后來它成為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主要據(jù)點,并于1772年成為英屬印度的首都,一直到1911年被德里取代。</h3><h3><br></h3><h3><br></h3> <h3>  八、遭遇印度火車</h3><h3><br></h3><h3> 在印度旅行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交通主要就是靠火車,此次之行我們一共乘坐了5次火車,只有一次晚點了4個小時,其他都是準時出發(fā)和到達,印度火車還是比我們想像中的靠譜。印度列車分為空調(diào)臥鋪、空調(diào)座位、無空調(diào)臥鋪和一般硬座。為了安全起見,我們買的都是帶空調(diào)的臥鋪和座位。聽說印度一般民眾乘坐硬座車廂是免費的,這個沒有考證過。<br></h3><h3> 印度的火車沒有檢票口,檢票工作是在車上進行的,一旦發(fā)現(xiàn)無票乘車將處以高額罰款,而這基本解決了上車排隊擁堵的問題。印度火車和天朝火車有個很大不同,就是并不是買票后人手一張車票,在網(wǎng)上預(yù)訂的車票,并不顯示你的座位號,只有發(fā)車前,車站會把同一車廂的乘客名單、車廂、鋪位號,打印一張貼在站臺前和車廂外,你要找到自已的名字確認車廂和座位就可上車了。在窗口買票也是一伙人的名字打印在一張車票上。</h3><h3> 我們買的高等級的臥鋪車廂幾乎看不到工作人員,只是開動時會有人來核對一下我們的名字和鋪位。列車的門是自已可以打開的,到站了就自已把門打開下車,有時車門就沒關(guān)過。并且好多硬座的車廂也是沒門的,可能方便大家自行上下車吧。</h3><h3> 由于第一次乘火車,對印度的火車車廂排序完全不熟,在十幾節(jié)車廂中終于找到我們的車廂,車廂里一片混亂,總算找到自已的鋪位坐下還沒喘上幾口氣,就見車廂前端的一個中國女孩在叫有沒人看到我的包啊。原來她大意了,把隨身小包放在上層鋪位去和同伴說話,就幾分鐘包就不見了,大家忙安慰她,讓她立即報警,過幾小時說找到包了,可包里的錢和護照都不見了。第一天就讓我們見識到印度的小偷,大家人人自危,晚上睡覺把大包小包全放在鋪位上,甚至連鞋都拿上來,一個晚上就聞著自已的臭鞋味入眠。<br></h3><h3><br></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凉市| 台江县| 神木县| 汝南县| 嵊泗县| 瑞丽市| 盐亭县| 平乐县| 土默特左旗| 安岳县| 新密市| 巩义市| 通海县| 武陟县| 灵丘县| 肥东县| 巴青县| 咸丰县| 澜沧| 宁津县| 葵青区| 惠水县| 长丰县| 江北区| 砀山县| 水富县| 武功县| 新巴尔虎左旗| 鄂托克旗| 富宁县| 巴塘县| 刚察县| 无锡市| 胶州市| 北碚区| 南川市| 马关县| 易门县| 雷波县| 营山县| 潼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