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最初見到白邑黑龍潭緣起于十年前因工作下鄉來到昆明近郊一個叫龍潭營的村子,純樸的民風、青幽的龍潭、優美的田園風光使我一來便喜歡上了這個地方。下鄉的時光是短暫的,在城市待久了,向往自然、尋求寧靜的念頭使我時常會不經意想起這個美麗的村莊,因此這里便成了我每年必去且常去不厭的地方。</h3><h3> 龍潭營村距昆明不遠,自城區沿盤龍江、松花壩水庫上溯三十公里,便進入白邑壩子,這里四圍皆山,數十個村莊散落在青蔥起伏的山巒腳底,仿若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白邑是昆明的水源寶地,這里泉眼眾多,舊稱九十九龍潭,足見此地泉水之盛,有代表性的是青黑黃白四大龍潭。出水尤以黑龍潭最豐,是昆明的水龍頭。</h3><h3> 黑龍潭原名龍宮,黑龍潭寺位于龍潭營村南,上依傍綿延之官山,下望碧波蕩漾之龍湖,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之后歷代均有修葺,數百年來逐漸演變為佛道合一之寺院。寺內懸掛有清光緒皇帝"盤江昭佑"御匾及歷代官宦賢達匾額楹聯,明徐霞客旅游至此,曾作"龍潭水深不可測"之精彩描述。寺院內泉渠密布,花木蔥籠扶疏,殿堂閣臺亭榭經典,曲徑小橋流水雅致,使之享有"山水仙境,人文勝地"之美譽。</h3><h3> 據當地傳說:龍宮老龍王的女兒嫁到昆明北郊黑龍潭,每年農歷二月二龍抬頭之日是老龍王的生日,老龍王都要親自去接女兒來龍宮陪他過生日,所以每年此日整個白邑壩子必會下雨,千百年來從未間歇。</h3><h3> 黑龍潭泉眼就在寺中的龍潭。潭底望去,呈青黑色,故名黑龍潭。泉水涌流不已,水量很大,當地百姓形容說"有牛身子大的一股水"。水從潭中涌出,形成一條小河,汩汩向南流去,注入松花壩水庫。四時不竭的碧水中生長著滇池流域其它地方早已絕跡的兩種神奇的物種,金線魚和海菜花,這兩種罕見的尤物一靜一動,非清水不能生長,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白邑周圍水清如斯的青龍潭、白龍潭和黃龍潭諸泉眼,卻不見有海菜花和金線魚的蹤影,這個獨一無二的現象無疑更增添了黑龍潭的神奇。</h3><h3> 黑龍潭出水充沛,自北潭而出,流入南潭和火龍潭等數個大小不等的水潭,再匯成溪流,與青龍潭之水匯集成冷水河。黑龍諸潭中多金線魚,尤以北潭為甚,這種滇池流域幾乎絕跡的珍稀魚類,在北潭中就像魚塘里的平常家魚一樣,碩大肥壯,成群結隊游弋于清流之中,多如過江之鯽,細細的鱗片閃耀著點點金光。</h3><h3> 黑龍潭寺后官山上蔥籠繁茂的植被覆蓋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山下寺內競相綻放的牡丹、杜鵑、梅花、山茶、櫻花、海棠及蓮荷等更迭裝點著四季不同的景致。汩汩清泉順渠而下,灌溉著壩區萬畝良田,富庶著一方百姓,滋潤著數百萬春城市民;滔滔南流自昆明穿城而過,注入浩瀚的"高原明珠"滇池。</h3><h3>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官山不高卻很俊秀,我沒問過是否有官山上住著神仙的傳說,黑龍潭住著龍王的傳說卻代代口耳相傳,那潭畔古樹倒影在湖中,似乎成就了水底的龍王,水因之更具靈性。因此黑龍潭真切地印證了劉禹錫那別樣的文人情懷和理想訴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清泉悠悠,或順渠而下,那水中的海菜花在天光云影緋徊輝映下搖曳著潔凈高貴的生命,或瀉入龍湖,那波光粼粼的龍湖恰似那朱熹筆下的半畝方塘。</h3><h3> 斯山斯水我想該是有感情的。他有胸懷高遠避俗世而獨居的隱士情懷。他有清我心以遠凡塵的節操,他有不可企及的典雅高貴。他是王維、也是陶淵明,是每一個渴望凈化的心靈的永恒情愫和純真寄托。<br /></h3><h3> 若你厭倦了都市的塵囂、總覺得有甩不利索的疲憊或盡是無法望穿的迷霧,有時會感到心靈干枯的疼痛。悄悄走近這里吧,他會喚醒你文人的精神情懷和追求,撫平你干枯煩亂的心靈,滋潤你生命的田野。<br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阳市|
湖南省|
年辖:市辖区|
吉水县|
南郑县|
怀安县|
肃南|
台山市|
沅江市|
忻州市|
易门县|
汕头市|
多伦县|
油尖旺区|
麻栗坡县|
井冈山市|
孟村|
深圳市|
浦北县|
抚宁县|
枝江市|
浪卡子县|
三江|
安泽县|
延津县|
内江市|
汽车|
顺平县|
乌兰县|
长兴县|
河津市|
阳城县|
石门县|
鄂伦春自治旗|
长白|
江陵县|
凉城县|
司法|
永靖县|
威宁|
巴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