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告別了佛羅倫薩,我們又奔向意大利首都羅馬,這是我們這次歐洲游的最后一站。羅馬,這是一個千年的古都,這是一個羅馬人引以為榮的"永恒之城"。它曾經建立過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并統治地中海世界五個世紀之久,后又成為基督教世界的首都并至今仍然履行著重要的宗教和政治功能;它也曾經與佛羅倫薩一樣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的中心,為人類歷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這些我們自小就耳熟能詳的諺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羅馬時期無比的強盛和榮耀。兩千多年過去了,但每個歷史時期羅馬人都創造了無比輝煌燦爛的文化并延續至今,無論是音樂、繪畫、雕塑還是建筑,羅馬的影響無遠弗屆,無遠弗傳,兩千多年來的風風雨雨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傳說和歷史遺跡,時之今日,它依舊在向世界訴說著它的偉大和永恒。</h3><h3><br /></h3> <h3>羅馬的起源居然跟一只母狼有關系。傳說羅馬城的建立歸功于英雄羅慕洛。他和他的孿生兄弟瑞摩斯還在襁褓時被篡奪王位的叔祖父派人丟到了臺伯河里,是一只母狼救了他們兄弟倆并哺育了他們,后又被一個牧羊人發現并撫養長大,他們的身世真相大白后,羅慕洛殺死了篡位的叔祖父,幫助祖父恢復了王位,然后來到了牧羊人發現他們的地方,建起了最早的羅馬城,因為這個地方有七個山丘,所以又叫"七丘之城"。羅慕洛成為七丘之城的國王后,又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把七丘之城叫做羅馬,羅馬城從此誕生,這一天是在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后定為羅馬建城日,并將"母狼乳嬰"圖案定為羅馬城徽。</h3> <h3>羅馬分為新城區和老城區,新城區在南,老城區在北。進入羅馬城后,新城區建筑博人眼球,老城區古代遺址隨處可見。</h3> <h3>沿途的風景來不及細看,我們就來到了"國中之國"或稱"城中之國"梵蒂岡。梵蒂岡作為一個國家的存在,我認為絕對是一個世界傳奇。想想吧,這個國家只有0.44平方公里,與天安門廣場差不多大,人口不足500,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小的國家嗎?我們一個村莊也比它大。然而它確實存在,還是一個主權國家。再想想,它的存在是必然的。中世紀時期,羅馬天主教會統治一切,教皇打著"君權神授"的旗號,拼命掠奪土地,擴展教會勢力,倒退150多年,它就是一個政教合一的教皇國,占據了意大利中部,疆域一度達到4萬平方公里,有如幾十個新加坡大,天主教徒遍布全世界,歷史上法蘭克王國國王丕平和法國拿破侖三世還為羅馬教廷出頭以取得教皇的支持,只是隨著意大利統一,消滅了教皇國,教皇的世俗權力被剝奪,才被迫退居梵蒂岡宮內。鑒于羅馬教皇國延續十一個世紀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1929年意大利政府與教宗庇護十一世簽訂"拉特朗條約",承認梵蒂岡為獨立的城市國家。迄今為止,它與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羅馬教皇是國家元首,依舊是政教合一的體制。梵蒂岡的存在彰顯著宗教的力量。</h3> <h3>要進梵蒂岡只要穿過四排巨大的圓石柱撐起的長廊,就算從意大利踏進了世界上最小的、可又是最富的國家——梵蒂岡。</h3> <h3>踏進梵蒂岡,就來到了可容納30萬人的圣彼得廣場。圣彼得廣場長340米,寬240米,被兩個半圓形的長廊環繞,每個長廊由284根高大的圓石柱支撐著長廊的頂,頂上有142個教會史上有名的的圣男圣女的雕像,這些雕像個個精雕細鏤,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完美無比。</h3> <h3>圣彼得廣場上的方尖碑,無論是在高度上,還是在歷史意義上,都遠大于羅馬城內其他的方尖碑,它是在公元37年來到羅馬,后一直躺在尼祿競技場的墻邊,直到1586年才將這座82英尺高、385噸重的方尖碑搬到了今天的位置,作為基督教戰勝異神教的勝利象征。而建筑師豐塔納的豎立技術則名垂青史。</h3> <h3>圣彼得廣場方尖碑兩旁各有一座美麗的噴泉,涓涓不息的噴泉象征著上帝賦予教徒的生命之水。據說耶穌的門徒圣彼得在這里被掛在倒十字架上。左右兩邊的噴泉,右邊是瑪德爾諾17世紀建造的,左側的則出自貝爾尼尼的設計。</h3> <h3>圣彼得大教堂最初建于公元324年,是世界上最宏大的最壯觀的天主教堂,造型非常傳統而又神圣,整棟建筑呈現出一個十字架的結構。1452年,尼古拉五世下令重建,1506年由意大利最優秀的建筑師布拉曼特、米開朗基羅、德拉·波爾塔和卡洛·馬泰爾相繼主持設計和施工,終于在1626年完工,重建過程長達120年。圣彼得大教堂具有明顯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主義形式,主要特征是羅馬式的圓頂穹隆和希臘式的石柱及平過去梁相結合。</h3> <h3>大教堂左邊的大門有皇家衛隊守衛,衛士們都是瑞士人,個個高大魁梧,他們身穿紅黃藍三色條紋的古代騎士服裝,手握長戟,威風凜凜,忠于職守。</h3> <h3>大教堂門前左邊樹立著圣彼得高大的雕像,他神情自若,面帶微笑,右手握著兩把耶穌送給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鑰匙,左手拿著一卷耶穌給他圣旨。</h3><h3>整個雕像從頭發、臉上的皺紋、下巴上的胡須和層層長袍無一不被雕琢得細膩、逼真。</h3><h3>史載圣彼得來羅馬傳教,后來羅馬皇帝尼祿為了嫁禍天主教,放火燒了羅馬城,然后歸罪于天主教,并處死了彼得,圣彼得大教堂就是為紀念圣彼得而修建的。</h3> <h3>教堂門前右邊豎立著另一座高大精美的雕像,據說是耶穌的另一重要使徒保羅。</h3> <h3>聽說教堂內部裝飾華麗,華麗到令人惶恐不安,美得令人窒息,很想進去一睹真容,但由于排隊參觀人太多,而我們行程安排又太緊,沒有時間等候,只能悻悻然在外面轉轉,連著名的西斯廷禮拜堂和梵蒂岡博物館也沒進去,在此只好借助網絡作些欣賞。</h3> <h3>彼得大教堂里的三寶。一是米開朗基羅24歲時的雕塑作品《圣觴》,圣母懷抱死去的兒子的悲痛感和對上帝意旨的順從感在作品中刻畫得淋漓盡致。</h3> <h3>二是貝爾尼尼雕制的青銅作品《華蓋》。它由4根螺旋形銅柱支撐,足有5層樓那么高,華蓋前面的半圓形欄桿上永遠點燃著99盞長明燈,而下方則是宗座祭壇和圣彼得的墳墓。</h3> <h3>三是圣彼得寶座,也是貝爾尼尼設計的一件鍍金的青銅寶座。寶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榮耀龕和象牙飾物的木椅,椅背上有兩個小天使,手持開啟天國之門的鑰匙和教皇三重冠。</h3> <h3>《圣水缽》,貝爾尼尼的作品。兩個小天使非常可愛,嬰兒般的膚質看起來柔軟細膩,非常逼真,大師作品非同凡響。</h3> <h3>游覽完梵蒂岡后,又奔向其它景點。這是古羅馬遺址。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建設到西羅馬帝國滅亡,廣場上集中了大量宗教性和紀念性建筑物。羅馬市政府刻意保留了這些殘垣斷壁,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h3> <h3>六方神廟</h3> <h3>君士坦丁凱旋門,位于羅馬斗獸場旁,是羅馬城現存的三座凱旋門中年代最晚的一座。它是為慶祝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5年徹底戰勝他的強敵馬克森提并統一帝國而建的。</h3> <h3>凱旋門建成至今也近2000年歷史,但仍保存完好。據介紹,法國巴黎的凱旋門就是以它為藍本加以設計建造的。</h3> <h3>凱旋門前全副武裝的羅馬士兵。</h3> <h3>羅馬斗獸場,又叫做羅馬圓形競技場。建于公元72—82年間,由韋帕薌皇帝下令修建。當時建造是為取悅凱旋而歸的將領士兵和贊美偉大的古羅馬帝國,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斗獸或奴隸角斗的地方。現在成為古羅馬帝國標志性的建筑物之一。</h3> <h3>這個斗獸場占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呈橢圓形,周長約527米,圍墻高約57米,這座龐大的建筑可以容納近九萬人數的觀眾。</h3> <h3>斗獸場建成后,羅馬人在這里觀看各種血腥的表演。站在這個遺址前,我們似乎能聽到斗獸場里觀眾的歡呼聲,人獸之間拼死搏斗的咆哮聲,刀叉碰撞的鏗鏘聲,一方倒下的慘叫聲,斯巴達克斯的怒吼聲------。這種慘劇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直到公元608前才停止。斗獸場成為一個城堡,到文藝復興時,它開始被廢除,許多大理石被拆走用于建造其它宮殿和教堂,這種破壞持續了幾個世紀。到19世紀時,羅馬人開始意識到斗獸場的歷史價值,教皇才開始組織人陸續整修殘留部分,由于修復時長百余年,所以今天我們可以明顯看到不同時期顏色不一樣的砌磚。</h3> <h3>斗獸場從始建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了,雖然是斷壁殘垣,但仍顯其雄偉壯觀,磅礴之氣勢猶存,觀之令人瞠目驚嘆。</h3> <h3>萬神殿是在公元前27—25年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于供奉奧林匹亞山上的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之作。公元80年,一場大火使萬神殿的大部分被毀,現在所見的萬神殿主體建筑是亞德里亞諾大帝于公元120—124年所建,是唯一保存完整的羅馬帝國時期的古建筑,經歷了18個世紀仍完好如初。</h3> <h3>殿堂內部比例十分協調恰當,直徑與高度相等,約43米,大圓頂的基座從總高度的一半的地方開始建起,殿頂圓形曲線繼續向下延伸,形成一個完整的球體與地相接,這是建筑史上的奇跡,表現出古羅馬時期的建筑師們高深的建筑知識和深奧的計算方法,而且萬神殿還是第一座注重內部裝飾勝于外部造型的羅馬建筑。圓形屋頂上開有直徑為9米的圓形天窗,從這里透進來的光線照射在馬賽克的地面上,有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同時又有計時的功能。對建筑有研究的人看萬神殿一定會驚嘆不已。</h3> <h3>在萬神殿里埋葬著一些偉大的意大利藝術家,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拉斐爾。在1870年意大利統一后,萬神殿成為國王的陵墓。</h3> <h3>大象方尖碑,矗立在萬神殿前。大象在意大利是智慧的象征,方尖碑是學問的象征,這座方尖碑據說是羅馬帝國的皇帝戴克里先從埃及弄來的。方尖碑下面是吉雅科莫設計的一個噴泉,1575年索爾馬尼完成雕塑作品,1711年把從埃及弄來的方尖碑按在了噴泉上面。</h3> <h3>特雷維噴泉格外受人歡迎。這個噴泉雕刻敘述的是海神的故事,背景是一座海神宮,海神波塞冬矗立在正中,兩旁則是水神,海神宮的上方有分別代表四季的四個少女。左右兩匹軒昂的駿馬,一匹代表未被馴服的波濤洶涌的大海,另一匹代表平靜的大海。每一個雕像神態不一,栩栩如生。泉水從各雕像、海礁石之間涌出,流向四面八方,最后又匯集在一處。噴泉的設計者是沙維。</h3> <h3>特雷維噴泉還有一個名字叫許愿池,如果你背對噴泉,右手拿硬幣從左肩上向后投入水中,并且衷心禱告"我要回羅馬",你的愿望就會實現。這當然是故事,但每天池中都會撈到大量的硬幣。</h3> <h3>許愿池是羅馬最后一件巴洛克杰作,共花了三十年才完成。</h3> <h3>游覽完許愿池,我們又來到了西班牙廣場,這是西班牙駐梵蒂岡大使館。</h3> <h3>西班牙廣場是因17世紀西班牙駐梵蒂岡大使館坐落在此而得名,位于三一教堂所在的山丘下,以登上137級臺階而聞名。《羅馬假日》電影風靡全球后,西班牙臺階更成為羅馬最著名的景點。</h3> <h3>臺階是整個廣場最熱鬧的地方,每天有許多游客慕名至此追尋"女神"赫本的足跡,有些年輕人坐在臺階上,品味那段上世紀的經典愛情。</h3> <h3>《羅馬假日》劇照,這部電影早已成為經典。</h3> <h3>破船噴泉位于西班牙臺階前,是貝爾尼尼父親彼得羅·貝爾尼尼的作品。</h3> <h3>西班牙廣場前有一圣母無染原罪石柱,是教宗比約九世宣布圣母無染原罪信理時豎立的。每年十二月八日,梵蒂岡教宗都會親臨此處向圣母獻花、祈禱。</h3> <h3>路過威尼斯廣場,沒有安排游覽,只能在車上遠觀,因而隨手拍了幾張。</h3> <h3>穿越大街小巷也有時光倒流的感覺。</h3> <h3>羅馬風情</h3> <h3>羅馬城的冰淇淋美味極了。</h3> <h3>羅馬參議院門前的衛兵也很有特色。</h3> <h3>地中海松也很有氣勢。</h3> <h3>夕陽的余暉照在羅馬古城的郊外,凄美驚艷,攝人心魄。</h3><h3><br /></h3> <h3>羅馬是世界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沉淀了數千年歷史遺跡,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羅馬古城酷似一座巨型的露天歷史博物館,就算走馬看花,浮光掠影,靠一天時間能看到多少呢?十一天八國游終于結束了,雖意猶未盡,樂不思蜀,但終究還是要回家的,留個合影以示紀念吧。</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安县|
贵南县|
开平市|
汶川县|
吉安县|
凭祥市|
申扎县|
容城县|
珲春市|
龙州县|
儋州市|
汨罗市|
郁南县|
灌阳县|
郑州市|
巴东县|
华宁县|
清原|
清苑县|
阿拉善右旗|
阳新县|
平乐县|
昌邑市|
新昌县|
南京市|
饶阳县|
吉木萨尔县|
卓尼县|
陆良县|
利川市|
江都市|
成安县|
永福县|
杭锦后旗|
霍山县|
浙江省|
汉中市|
伽师县|
大英县|
平湖市|
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