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這位叫“強巴”的上海知青,不是別人,他是我的岳父。“強巴”是他當知青時的綽號,因為有一身蠻力,做人也老實,長得很像西藏農奴強巴,所以,同去的知青稱他為“強巴”。</h3><h3> 1968年年底,為了響應偉人的最高指示:<font color="#ed2308">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說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學畢業的子女,送到鄉下去,來個動員。各地農村的同志應當歡迎他們去。</font><font color="#010101">成千上萬的城市知識青年開始浩浩蕩蕩的“上山下鄉”運動。一張火車票,讓</font>他離開了上海靜安區的家,與同行的上海知青一樣,帶著支援邊疆建設、戰天斗地的革命熱情來到西雙版納橄欖壩農場四分場。他們是第一批到達邊疆的上海知青,分在四分場的共有10名,從此,他們最美好的青春將在這里綻放。</h3><h3> 在那段難忘的知青歲月里,他從事過圍墾造田、橡膠種植、炊事員、瀾滄江搬運工,無論從事過哪種工作,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以實際行動踐行建設邊疆的承諾。在他知青歲月里,生活條件很艱苦,沒有什么東西吃,他談到吃“玻璃湯”的經歷,就是在開水里放些鹽巴,用它來拌飯吃,過年過節能吃上一回肉就算是幸福的事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可他依然不畏艱難困苦,別人不愿干的活他干,也絕不會偷懶、作假,因此受到農場領導的贊許和喜愛。每當夜晚來臨,他與別的知青不同,早早便睡去,因為他要養精蓄銳,明天好干活。寒來暑往,飛機草花(長在橡膠林里的草,知青稱它為飛機草)都開了三遍,心中的激情卻并未減退。他從不為未來擔心、焦慮,只專注于做好眼前的工作。</h3><h3> 他對名利從來都看得很淡,在與他閑談中,他羞于說出自己曾經獲得所謂的榮譽。后來,他因表現突出,被領導推薦上了農大。作為普通人,這是一個魚躍龍門的機會,可以改變自己的前途命運,可他想著的是畢業后還要重返邊疆,做一個農民。要好的知青勸他要回就回農場,別當農民了。起初,我并不理解去農場和當農民有什么區別,經過細問,才知道,當農場工人是領工資,當農民是掙工分,兩者之間有天壤之別。他說到做到了,畢業后,來到德宏法帕一個傣族寨子插隊,當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每天照樣扛著鋤頭,和傣族人民一樣下地從事農活。第一年,就獲得了共青團中央頒發的“新長征突擊手”榮譽稱號。</h3><h3> 他對邊疆的這片紅土地有著質樸的感情,為了描繪出心目中錦繡邊疆,他不忍離開這片熱土。在這片熱土,他與一位傣族姑娘相識,相戀,并組織了家庭,撫養了三個女兒長大成人。1978年,在云南上海知青中出現了“返城大潮”,橄欖壩農場史稱“……知青們的情緒激昂,意志堅定,態度果決,萬眾一心,勢不可擋。”“短短的兩個月內,我場四千多名知青離場而去。”為了能夠返回原籍,有的用生命在抗爭,有的則是拋家棄子,以決絕的態度撕裂著與這片熱土的情緣。走了的人當中,有的從此失去了內心的安寧,背上了時代的孽債。但他沒有選擇離開自己的家人和這片他熱愛的土地,沒有怨言地繼續當他的農民。</h3><h3> 在我與小顧談戀愛的時候,他還給我看了宣傳他的紀錄片,我還記得這部記錄片叫《紅土地》。片中敘述的主要事跡我已記不太清楚,但至今讓我難忘的是他在片中的穿著,沒有半點修飾,很樸素,上身穿了件白色體恤還破了一個口子,在田里勞作,完完全全是一個普通農民的形象。就是這樣的農民,后來,在芒市農業局當過技術人員,在法帕當過副鎮長,一直都是本真做人,老實做事,不會變通,不會說謊,就像這片紅土地一樣誠實,付出多少努力,就會有多少收獲。</h3><h3> 如今,退休在家的他,也不閑著,經營著他熟悉賣農資的鋪子,以微薄的利潤給農民提供便利,時常還為寨子里人普及農科知識,他的樂于助人贏得了傣族人民的敬仰。在他身上可以挖掘他們那一輩人具有的優秀品質,供我們這輩人學習,但以我拙劣的文字水平難以詳述這位叫“強巴”的上海知青奮斗、戰斗過的青春歲月。但我已深深被他戰天斗地、不貪名利、樂觀向上、純真做人……所折服,這些都是他們這輩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h3><h3>附:上海知青石鵬飛寫給“強巴”的詩</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贈一位戰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相識在南來列車的窗口</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結交在千年沉睡的山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飛機草花開了三遍</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火里水里一對戰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熱血曾澆灌滿山的膠林</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汗能浮起滿載的巨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階級委托他上學</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舉旗出征,威武抖擻</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斷的來信,不斷的告候</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問候這里的山、水和戰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斷的告候,不斷的來信</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告訴那邊的天、地和搏斗</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飛機草花又開了三遍</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相思隨著時光越積越稠</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包種子捎來了烈火一團</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放心吧,開起的戰旗永不會收</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舉步生云兮甩袖起風</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云里風中又走來那位戰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還是那樣質樸,肩上扛著鋤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還是那樣奔放,一路放開歌喉</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驚呼、擁抱、攜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洗塵、接風、拼酒</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夜呢喃話不停</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話題總是:如何把邊疆描成錦繡</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晨曦初露,晨風輕扶</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打開窗戶,我們又共同把曙光迎候</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誰在嗟嘆,日月蹉跎青春虛度</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記住:青春長在戰斗里</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安县|
平遥县|
浙江省|
霸州市|
咸阳市|
奉贤区|
黄梅县|
兴仁县|
和林格尔县|
普宁市|
雷波县|
博客|
常州市|
万安县|
惠水县|
唐海县|
绥中县|
荣成市|
宜阳县|
平南县|
炉霍县|
潼关县|
正宁县|
滦南县|
阿克陶县|
遵化市|
沙湾县|
屏东县|
阿勒泰市|
罗平县|
平武县|
灌阳县|
冷水江市|
电白县|
肇源县|
临漳县|
民乐县|
会宁县|
民勤县|
孝感市|
大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