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蝴蝶飛走了------其實,那只蝴蝶早就飛走了。遠在1989年4月23日,在加拿大溫哥華市,民國第一女神、風華絕代的中國電影皇后胡蝶女士,因病溘然長逝,享年81歲。臨終前,她留給世人的最后一句話是:“蝴蝶要飛走了!”</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胡蝶丈夫潘氏家族的后人,將珍藏的一批胡蝶舊照公布于世,共有58張,其中大部分為首次面世。當中還有幾張留有胡蝶的親筆簽名。我在這里共編輯了81張老照片(恰好暗合她的享壽),其中還包括從其它地方收集的老照片。我之所以要編輯這個人物專輯,一是想表達我對這位愛國明星的敬意,二是想讓國人勿忘中國電影奠基時代的一段重要歷程。</p><p class="ql-block"> 胡蝶原名胡瑞華,1908年3月23日出生于上海,祖籍廣東鶴山。胡蝶是中國早期電影的大牌演員,她一生主演了一百多部電影,多次獲得重要大獎,是橫跨默片時代到有聲電影的電影皇后,她的電影影響了整整兩代中國人。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乃由她領銜主演。</p><p class="ql-block"> 1933年元月,上海《明星日報》發起第一屆“電影皇后”評選,各地影迷踴躍投票,蝴蝶以21354票高票當選。而實力相當的阮玲玉僅以7000多票獲得第三名。值得一提的是,蝴蝶在得獎之后,竟婉言謝絕去領獎,她認為國難當頭,這樣大張旗鼓的去領獎,實在是不合時宜的。后來,主辦方在加冕儀式上冠以“航空救國”的名稱后,蝴蝶才同意去參加領獎。加冕大會之后,主辦方將門票和捐贈所得款項,悉數捐獻給政府,用于購買飛機支援抗日。(姜文導演在前幾年拍的一部電影叫《一步之遙》中,就采用了這個情節。)從這里我們發現,胡蝶是一個具有愛國情懷的演員,而不是一個為了自己出名得利,什么家國情懷、禮義廉恥都不顧的藝人。獲獎那年她芳齡25,在此后幾年中,她又連續兩屆蟬聯第一名,共三次當選“電影皇后”,人稱“老牌影后”。但她卻毫不張揚,從不以此自傲驕人。她的代表作品有:《歌女紅牡丹》、《姊妹花》、《火燒紅蓮寺》、《空谷蘭》、《絕代佳人》、《啼笑因緣》。</p><p class="ql-block"> 胡蝶三次當選電影皇后,固然與她的容貌與演技有關,但她的良好人緣恐怕也起了作用。說起同時參選的阮玲玉,容貌與演技與她不相上下,演藝事業大紅大紫,可是票數就低了很多。民國著名作家張恨水這樣評價胡蝶說:“胡蝶落落大方,一洗女兒之態,性格深沉、機警、爽利兼而有之,如與《紅樓夢》中人物相比擬,十分之五六若寶釵,十分之二三若襲人,十分之一二如晴雯。”這是一個老辣作家的中肯評價。</p><p class="ql-block"> 從古至今,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氣質和審美,自有一代人的時尚風潮,以今人的眼光來打量這位前朝巨星,有些人可能會不以為然。但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胡蝶絕對是萬眾矚目的超級女神,億萬男士的夢中情人。她身上的“民國范兒”尤其濃郁,她的容貌和氣質,恰好吻合了民國審美的頂級標準:面如銀盤,膚如凝脂,眉似柳葉,眼如丹鳳,端莊圓潤。總之,代表了“芙蓉如面柳如眉”的傳統審美觀,并且氣質溫婉嫻靜,嫵媚動人。現在的審美觀則是錐子臉、牛大眼、細長腿、骨感身。孰美孰庸,我相信正常人心中自有一把審美標尺。</p><p class="ql-block"> 這批胡蝶舊照,前所未有的齊全,昔時風采如在眼前,魅力不減,讓我們得以重溫那個優雅寬松的時代。斯人已去,芳華不在,但愿讀者睹照思人,在心底留存一份溫馨美好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梁亦威撰文/20170826)</p> <h3> 這張照片是流傳最廣的一張。照片中的胡蝶明眸紅唇,圓潤嫵媚,溫婉高貴,一對梨狀酒渦傾倒無數影迷……</h3> <h3> 端莊俏麗,360度無死角。</h3> <h3>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象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h3> <h3> 本篇唯一的彩照。</h3> <h3> 少女時代的胡蝶。</h3> <h3> 剛出道時。</h3> <h3> 坐在自家門口。</h3> <h3> 帶笑的酒渦是她的招牌,時人稱她為“梨渦美人”。</h3> <h3> 身材高挑,卓爾不凡。</h3> <h3> 看仔細了,這三張照片上均有她的親筆簽名。</h3> <h3> 曲眉豐頰,語笑嫣然,一對酒渦蕩漾其間。</h3> <h3> 月份牌上的廣告形象,典型的大家閨秀。</h3> <h3> 她的旗袍剪裁合體,樣式多變。</h3> <h3> 穿上長靴,更顯英姿颯爽。</h3> <h3> 不管什么姿態,何種服裝,照出來都無可挑剔,真是儀態萬方、千嬌百媚。</h3> <h3> 黑白照片上彩。</h3> <h3> 與丈夫潘有聲的結婚照。</h3> <h3> 這張珍貴的照片,匯集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最當紅的八位電影明星。后排左起是葉秋心、黎明暉、胡蝶、阮玲玉、徐來,前排左起是袁美云、陳燕燕、王人美。</h3> <h3> 20歲和70歲的對比。</h3> <h3> 彈月琴的手勢也很自然。</h3> <h3> 她和丈夫喜歡打網球。時年32歲。</h3> <h3> 三十年代的上海街頭,到處都是她的頭像廣告。</h3> <h3> 以下七幅全為電影劇照。電影名多不可考。</h3> <h3> 電影《姊妹花》。</h3> <h3> 在電影《風華絕代》中任女主角陳圓圓。</h3> <h3> 她飾演的角色多種多樣。</h3> <h3> 十三歲時與家族中的姊妹合影,她排左二。“五朵金花”都楚楚動人,但小胡蝶最為耐看,“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h3> <h3> 學生時代,面如滿月。</h3> <h3> 她和梅蘭芳先生(左)及上海市長吳鐵城(右)合影,拍于赴蘇聯的船上。</h3> <h3> 受邀前往蘇聯參加文化活動。</h3> <h3> 訪問蘇聯時,與演員合影。</h3> <h3> 在蘇聯文藝界歡迎酒宴上。</h3> <h3> 兩張泳裝照,體態豐腴而不失苗條。</h3> <h3> 她還經常練習騎馬。</h3> <h3> 和丈夫潘有聲在家中拍照。</h3> <h3> 丈夫52歲時就病逝了,此后她一直未再嫁人。1975年,她從臺北移居加拿大溫哥華,和兒子住一起,直至1989年去世,功德圓滿,得以善終。</h3> <h3> 在家中庭院休息。</h3> <h3> 時髦的少女裝束。</h3> <h3> 上海各界群眾云集火車站,盛況空前,迎接從歐洲六國考察觀光歸來的胡蝶。她的歐洲之行影響巨大,通過巡回放映她自己主演的兩部影片,她讓西方各國初遇并了解了中國電影。各國報紙的競相報道,也讓西方民眾第一次對中國女演員刮目相看。她也因此獲得了“東方的葛麗泰·嘉寶”這一美譽。</h3><h3> 胡蝶的訪歐與梅蘭芳的訪美演出,有異曲同工之效。</h3> <h3> 歡迎標語上寫著“胡女士萬歲”,可見她當時受歡迎的程度。</h3> <h3> 在家中接待兩位好萊塢女星,胡蝶右邊的一位,便是黃柳霜女士------當年在美國好萊塢最吃香的華裔女演員。后排正中者,是她的丈夫潘有聲先生,一位茶葉商人。</h3> <h3> 在上海街頭。</h3> <h3> 與蘇聯演員合影。</h3> <h3> 這四張都是與電影界的同行合影。圖中右二是周璇。</h3> <h3> 左起:袁紹梅、胡蝶、舒繡文、朱秋痕。</h3> <h3> 來到香港后,她幫丈夫開工廠生產“蝴蝶牌”熱水瓶,產品曾熱銷一時。圖為商店開業情形。</h3> <h3> 中間是胡蝶,圖左是王人美,圖右是王瑩。</h3> <h3> 這張照片拍于1966年,當時58歲的胡蝶,與香港著名編劇、制片人朱旭華合影。</h3> <h3> 晚年照片。</h3> <h3> 胡蝶(居中)和老朋友王丹鳳及丈夫柳和清合影,這時胡蝶77歲。王丹鳳夫婦遠道專程拜訪她,在溫哥華家中所攝。</h3> <h3> 在溫哥華的歲月,她過著深居簡出的日子,但時常有華僑慕名來訪,和她拍照。六小齡童也遠赴加拿大去拜訪她。人們并沒有忘記她。</h3><h3> 一代女神,香消玉殞,電影傳奇,隨風而逝。她81歲那年逝于加拿大溫哥華,臨終前對身邊人說的最后一句話是:蝴蝶要飛走了!</h3><h3> 此言足見她的樂觀與風雅。</h3> <h3> 話說1933年這一年,既有電影皇后產生,也該有電影皇帝產生,這位帥氣男士便是。</h3><h3> 當時他的得票數位居男演員榜首,人稱“電影皇帝”。他叫金焰,朝鮮人,他的瀟灑英俊的外表和陽剛硬朗的表演,著實為當時的銀屏帶來一種清新健康之風,一掃男演員那種酸腐或油滑的表演風格,受到廣大觀眾的青睞。(請看電影《大路》) 他還因此收到上萬封姑娘的求愛表白信。</h3> <h3> 他的第一任妻子叫王人美(《漁光曲》女主角,有“野貓”之稱),兩人結婚后爭吵不斷,于十年后離異。</h3><h3> 這是金焰和和第二任妻子秦怡在香港的合影,拍于1948年1月,金焰當時38歲,秦怡26歲,兩人剛剛結婚。金焰和秦怡被郭沫若譽為“銀屏雙翼”,金焰于1983年12月去世,“芳林嫂”秦怡仍健在,居上海,今年95歲。</h3> <h3> 金焰的電影劇照,高大帥氣。</h3> <h3>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2006年,有一個叫樸圭媛的韓國女士,出版了這一本書,她自稱是金焰的外孫女,樸女士還請大作家莫言為此書作了序。</h3><h3><br></h3> <h3> 1949年以后,中國電影界也涌現了一批優秀演員。假如要評選電影皇帝和電影皇后的話,在我心目中,電影皇帝無疑是趙丹先生,電影皇后非王曉棠女士莫屬。這兩位演員已成昨日黃花,今天的年輕人恐怕是聞所未聞了。</h3><h3> 1961年6月的時候,周恩來總理指示文化部,要評選出人民喜愛的電影明星。1962年,文化部組織全國觀眾評選出了22位觀眾喜愛的“新中國人民演員”,俗稱“22大電影明星”,并將他們的照片懸掛于各影院當中,取代以前懸掛的蘇聯22位影星。</h3><h3> 我們似乎不應該忘記這些老一輩的優身演員,他們曾為新中國的電影表演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為處在艱苦歲月中的廣大人民帶來了無比的歡樂。年過花甲之人,應該看過他們所演的許多電影。他們的大名是:趙丹、白楊、張瑞芳、上官云珠、孫道臨、秦怡、王丹鳳、謝添、崔嵬、陳強、張平、于藍、于洋、謝芳、李亞林、張圓、龐學勤、金迪、田華、王心剛、王曉棠、祝希娟。</h3><h3> 與今天的演藝界藝人相比,他們才是真正的“德藝雙馨”,不計名利,不講片酬,沒有緋聞,沒有潛規則。他們只知道扎扎實實的體驗,勤勤懇懇的演戲,認認真真的做人。</h3><div> 今天的所謂明星,哼,給他們拾鞋都不配。</div> <h3> 22大電影明星的頭像及姓名。</h3><h3> 這種評選僅舉行了一次,便沒了下文。后來取而代之的,是“電影百花獎”(代表民眾)、“電影金雞獎(代表專家)”、“電影華表獎(代表政府)”。</h3> <p class="ql-block"> 看看與胡蝶同時或稍后的女明星的命運吧,有的被舊上海紙醉金迷的環境所吞噬,有的在戰亂中迷失方向,有的在文革中飽受摧殘,或被整死逼瘋。唯有胡蝶的一生,雖歷經波折、遭遇劫難,但她在緊要關頭,總能運用人生智慧沉著應對,終于度過道道難關,成就了圓滿的一生,活到了81歲,打破了“自古紅顏多薄命”的魔咒。</p><p class="ql-block"> 有人評價胡蝶的一生,是“始于美貌,終于智慧”。還有人說她是“紅顏不薄命”。縱觀她的一生,確有幾分道理。</p><p class="ql-block"> 將胡蝶和阮玲玉兩人比較一下,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她倆身上相似之處頗多:兩人都是當紅的大明星,容貌演技不相上下(阮玲玉小兩歲);都生于上海,祖籍都是廣東;各自的丈夫都是茶葉商人;在愛情婚姻問題上都遇到了很大的麻煩。不同的是,阮玲玉25歲就自殺了,可謂紅顏薄命;而蝴蝶面臨同樣的問題,甚至更大的屈辱(重慶三年),卻活到了81歲。有人分析說,這主要是由她們的性格、素養不同所決定的,阮玲玉生性軟弱,心理脆弱,缺少主見,也缺少人生經驗。而蝴蝶卻樂觀開朗,身處困境仍堅韌頑強,遇見大事更富有人生智慧,為人也謙和低調。另外,阮玲玉書讀得比胡蝶要少。正因為如此,蝴蝶成了笑到最后的美人。</p><p class="ql-block"> 蝴蝶在遇到事業和婚姻的重大問題,總能做出理智的選擇。作為一個電影演員,她勤勉刻苦,業余時間拼命地練習騎馬開車游泳。她還能敏銳的預見到有聲電影時代即將到來,于是向梅蘭芳學習京劇和國語,等到有聲片的時代來臨時,她馬上就能順利過渡,成為新的銀幕寵兒。而有些普通話不好的演員,馬上就被新時代電影淘汰了。在愛情婚姻方面,盡管她的周圍有大批的達官貴人、各界政要追求她,可她不為所動,自有主張,最后找了一個忠厚實在的小商人潘有聲,她認為這種人是可以托付終生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她也從不含糊,人格未辱,大節不虧。比如,在抗戰時期,日本人找到蝴蝶,以很高的報酬為誘餌,請她拍一部《胡蝶游東京》的電影。蝴蝶深知日本人的用意,也知道這樣做的后果,于是以自己已有身孕為理由,當場拒絕了對方的要求,事后趕快逃到香港隱居起來,為自己留下了一段好名聲。在解放前夕,她舉家遷往香港定居,這樣有意無意間,就避免了在歷次政治運動中所遭受的靈肉摧殘。</p><p class="ql-block"> 人說蝴蝶是集美貌與智慧一身的女人,這恐怕是恰當的。</p><p class="ql-block"> 歡迎各位看官轉發分享。</p><p class="ql-block"> (梁亦威撰文/20170826)</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丰县|
蓝山县|
庆安县|
龙岩市|
肥东县|
吴旗县|
平凉市|
巫山县|
汉阴县|
高淳县|
白水县|
呼和浩特市|
勃利县|
抚州市|
宁化县|
合阳县|
临沧市|
吴旗县|
平凉市|
平武县|
姚安县|
普安县|
乌鲁木齐县|
柏乡县|
阿拉善右旗|
太仓市|
福州市|
淮安市|
交城县|
柏乡县|
萨迦县|
松潘县|
自治县|
平塘县|
新乡县|
宜黄县|
正镶白旗|
和林格尔县|
威宁|
华坪县|
茂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