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黃河壺口瀑布,早聞其名,多年難得近觀。2011年4月,筆者趁帶隊參加西安國內旅游交易會之機,于當月16日順便考察了壺口瀑布風景區。</h3> <h3> 壺口瀑布,是黃河中游流經晉陜大峽谷時形成的一個天然瀑布。西靠陜西省宜川縣,東臨山西省吉縣。瀑布寬達30米,深約50米,最大瀑面3萬平方米。與中越邊界的德天瀑布、貴州省黃果樹瀑布同為中國三大瀑布。</h3><h3> 圖為景區大門。</h3> <h3></h3><h3> 遠眺壺口瀑布,黃河奇觀映入眼簾,其奔騰洶涌的氣勢被喻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書·禹貢》中只用了八個字:“蓋河漩渦,如一壺然”,即將壺口瀑布的形象躍然紙上。<br></h3><h3><br></h3> <h3><h3>近觀壺口上游,河水平靜,如少女般溫柔。</h3></h3> <h3> 走近了俯瞰壺口,河水猶如一桀驁不馴的猛獸,發起怒來,賽過千軍萬馬,奔騰怒吼。</h3> <h3></h3><h3> “壺口”處,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霧,騰空而起,恰似水底冒出的滾滾濃煙,把“某人”的項背淋得通透。</h3><h3> “此片發到旅游網時,熟悉我的同事說,拍照時,”你“都水流浹背了!我咋一看,穿襯衫的那位游客的背影完全是我的”復制版“,回家后拿給家人看,也是同樣的結論。 </h3> <h3><h3>走到下游,“冷靜”后的瀑布,又呈現出別樣風情。</h3></h3> <p class="ql-block">參觀時,恰遇國家旅游局局長SQW一行,旅游交易會閉幕后到壺口考察。</p> <p class="ql-block">2009年12月17日,SQW局長曾到NYHS風景名勝區考察過,所以,我一眼就能認出來。</p> <h3>陜北民俗風情,引來不少游客駐足留影。</h3> <h3>下游的小瀑布,同樣體現迷人的風采。</h3> <h3> 據導游介紹:因瀑布下的河槽狹長幽深,水流湍急,給水上船只通行帶來很大困難。過去從壺口上游順水下行船只,只能在壺口上邊的龍王廟處停靠,將貨物全部御下船來,換用人擔,畜馱的方法沿著河岸運到下游碼頭,同時,靠人力將空船拉出水面,船下鋪設圓形木杠,托著空船在河岸上滾動前進,到壺口下游水流較緩處,再將船放入水中,裝上貨物,繼續下行,在岸上人力拖船很費力氣,常常需上百人拼命拉纖。因此,壺口地段也有“旱地行船”一說。<h3><br></h3></h3> <h3>河槽內波濤滾滾,清煙裊裊。</h3> <p class="ql-block"> 導游介紹,當地農民曾將一頭生豬丟下河槽,待到下游撈起來時,豬毛全凈,可見河槽內水激流沙之力量多么可怕。</p> <p class="ql-block"> 說真話,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才剛啟動,安全設施極為簡單,景區管理極不規范。聽說每年都有游人不幸落水,就連南方某省省級高官的寶貝女兒也落水遇難。</p> <h3> 人們常說水滴石穿,今日得見壺口河水如排山倒海,與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相比較,我們人類真的是太渺小。</h3> <h3> 站在下游,回望河槽水景:真可謂博大寬厚,剛中有柔;挾而不服,壓而不彎;遇強則抗,遇阻則吼;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我想,這可能就是黃河鮮明的特色與個性的張揚了。</h3><h3><br></h3> <h3><h3> 做美篇時,目睹此景,想起明代一詩人的名句,“源出昆侖衍大流,玉關九轉一壺收”。心頭別有一番感慨!</h3></h3> <p class="ql-block"> 是啊,黃河波濤浩浩蕩蕩,兩岸山巒蒼蒼茫茫,止不住回頭望望,聯想到河經黃土高原,思緒更加迷離,內心更為惆悵!</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孜县|
博爱县|
安乡县|
乌拉特前旗|
土默特左旗|
中方县|
阿拉善左旗|
长寿区|
左贡县|
英德市|
闸北区|
桑日县|
洪洞县|
北碚区|
呈贡县|
黑河市|
三门峡市|
普兰店市|
寿宁县|
九龙县|
凤城市|
临澧县|
甘德县|
蓝山县|
大洼县|
慈溪市|
洛浦县|
盖州市|
句容市|
长岛县|
沙坪坝区|
大渡口区|
曲靖市|
綦江县|
犍为县|
图片|
菏泽市|
华宁县|
重庆市|
苏尼特左旗|
崇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