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font color="#ed2308">文字:馬曉蘭(法圖麥)</font></h5><h5><font color="#ed2308">圖片:甘果海畢</font></h5><h5><font color="#ed2308">音樂:潮鳴り</font></h5><h5><font color="#ed2308">后期:umer </font></h5><h5><font color="#ed2308">器材:三星S7</font></h5> <h3> 母親背簍里的秋</h3><h3><br></h3><h3>寫秋天,尤其寫故鄉的秋天,我便想起母親。</h3><div> 我的故鄉座落在青海東部一個小山村里,我的母親便在那里生養了我。故鄉的秋,夢里的鐘擺,一搖一晃,時間便在母親的腳下落了風塵。離開故鄉數年,我瞥見了歲月,歲月里的故鄉,還有母親,都變成了心頭的瘡痍,在無數個思鄉的夜里獨自掙扎,暗舔傷口。</div> <h3>▼ 初麻清真寺</h3> <h3> 秋風瑟瑟瑟清風,天高云淡淡心情。故鄉的秋天總不至于像南方難捱的夏天,也不曾讓人心生馬致遠筆下秋的落寞與凄涼。故鄉的秋似乎過慣了慢悠悠的日子,由秋初到秋末,從葉落到葉腐,再從母親彎下的脊背到滿滿當當的糧倉,都散發著它獨特的味道。那味道是母親早起烙好的烙餅味,是母親在田埂落下的汗滴,是傍晚擠出的奶香……</h3> <h3><br></h3><div> 故鄉的土地總是貧瘠,主要的農作物是小麥與土豆。我與生俱來的對面食的喜好大概是這緣由了。母親每年還會在自家門前的園子里種上蔥、韭菜、香菜等。施肥、澆水、鋤草,母親包攬了所有的工序。等到長出來,便成了飯桌上一盤誘人的菜。簡單,樸素,這是自然的選擇,也是故鄉在祖祖輩輩幾代人身上的映照。從出生到現在,二十幾年的光景,從囈呀學語到離開故鄉,我不曾驚嘆它的變化,卻無數次對自身的改變嗤之以鼻。</div> <h3>第一次讀余光中的《鄉愁》是在小學,那時抱著一副懵懂的態度去朗讀、背誦,僅僅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或許當時的我不會料到未來某一天再次提筆笨拙地寫下“故鄉”二字時,眼里是對未來的一片茫然,真正的快樂都在背后那個小山村。此刻才明白,對故鄉秋的依戀,似乎是從離開它開始,而對母親的依戀也是在離開的歲月里根深蒂固的。</h3> <h3><br></h3><div> “葉落歸根”是這個小山村里每個人的歸宿,生于此地,葬于此地,年輕時在山腳下勞作、繁衍,歸真的那一天,便挪了幾步到另一塊地方休息了。母親常對我說以后無論走多遠都要回家來,到哪都比不上自己的家。我似乎明白了她的用意,在我被車載向遠方落淚時,在我在他鄉孤燈孑影時。我深知自己是故鄉的人,所以我一眼望到了自己的歸途。</div> <h3><br></h3><div> 對于故鄉的季節,有人愛它的春天,有人愛它的夏天,也有人愛它的冬天,而我偏愛秋天,就像暮年的人,經常要在傍晚時分走一走,是主觀上的意念,是情感的導向,而我,骨子里便深愛秋天。從母親手中溢出的溫情,從她眼眸流露的慈愛,鑄就了我的深愛,以及依戀。</div> <h3><br></h3><div> 故鄉的秋,在記憶中是落葉與母親的背影。風一吹,葉子落下來,從早到晚,鋪上厚厚一層,腳踩上去,軟軟的,等到太陽一曬,變得又干脆,母親便背上背簍,把落葉背回家燒炕,那種勤奮便成了深秋的香味與躺在炕上的溫暖。這是獨家記憶,是愛,亦是擁有。</div> <h3> 春華秋實,的確,我信奉這句話,因為我懂得它的內涵,它的意境,但我還是更認同后者,在我身后漸行漸遠的故鄉,我描摹不出更多有關它的線條,我用之不竭的愛與力量,我將深藏于心,在更多年后的某一天,讓我再伏在母親腳下,眠于秋天,如此甚好!</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国市|
元阳县|
平罗县|
高雄市|
东阿县|
抚顺市|
钟山县|
莎车县|
涡阳县|
望都县|
永定县|
独山县|
朝阳县|
九江市|
陇川县|
镇沅|
宜丰县|
新龙县|
香港|
江油市|
景东|
综艺|
宝清县|
乐平市|
永定县|
阜南县|
河南省|
中超|
固镇县|
绥宁县|
霞浦县|
锦州市|
临西县|
柘城县|
仙居县|
瑞金市|
老河口市|
武宣县|
南部县|
汽车|
峨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