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麗的是家鄉的那山那水,最難忘的是生于斯長于斯的那些老房子,最熱乎的是冷天父母端到床前的飯菜!”友人不經意的一句話使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普天之下,誰能忘記自己的快樂老家,誰不感恩父母的百般寵愛!一種探究友人老家松樹崗村的強烈好奇心驅使著我一定要去看一看。
松樹崗村位于縉云縣雙溪口鄉,距離縣城23公里,交通便捷。 松樹崗村現在已經被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分在半山腰上,依山而建,錯落有致,但都是老房子了;下部分靠近公路邊,那是新建的清一色的磚瓦房,是當地年輕人首選的居住地。 真正有味道的是這些見證了松樹崗祖祖輩輩幾百年來辛勤勞作的老房子。雖然有的已經很破舊,有的只剩下斷垣殘壁,但歲月的沉淀依然清晰地告訴人們,這里曾經輝煌過! 我們跟著友人走進他的老房子,展現眼前的是這樣一番景像。 房子呈四面懷抱型,也就是所謂的江南“四合院”。一個大院子里,四周是各家各戶的房門,每一個房門里面都住著老老少少一家。 房子的一樓用于燒火做飯,二樓用于睡覺,避免了鄉下濕氣的侵襲,不能不說這是先人的高明之處。房子底下還有一層,用于飼養牲畜,使房子的空間得到充分利用。這間119號就是他的家,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光就是在這里度過的。 這小小的弄堂,這不規則的臺階,這崎嶇不平的小徑,甚至一塊支離破碎的石頭,一扇銹跡斑斑的窗戶,一個長滿雜草的老樹根,浸潤的是小時候滿滿的回憶,訴說的是童年難以忘卻的點點滴滴。 所以我也特別理解,在海外漂泊的游子對家鄉的那種依戀和思念。特別理解,他們離開家鄉時最想帶走的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一捧家鄉的泥土! 其實,松樹崗村不算是大村莊,總共只有80多戶人家。村民們以種植水稻、山茶、茶葉、土豆、番薯為生,祖祖輩輩在這片土地上休養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改革開放的東風讓一大部分年輕人走出了村莊到縣城,到更廣闊的外界去闖蕩,把賺來的錢用于結婚生子,蓋房買車。 這里的山茶是很有名的,由于氣候宜人,土地肥沃,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植。 山茶籽榨出來的油叫山茶油是最天然的植物油,含有多種人體所必須的營養元素,不飽和脂肪酸高達90%以上,油酸達到80%-83%,并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A、B、D、E。
山羊的飼養已成為一些養殖戶的主要收入。 生姜片已經成為部分家庭的重要收入來源。 松樹崗村民風淳樸,和縉云縣的其他地方一樣保留了很多當地傳統的美食文化和風俗習慣。“菜飯”就是一道特色的當地美食。好友的老父親突發奇想,帶著我們一干人等去他的茅草房(采茶時休息用)來一個野炊“菜飯”。下圖就是茅草房(遠眺)。 走近茅草房,小巧玲瓏,別有一番情趣。 大家從山下帶來了各種食材。 茅草房雖然簡陋,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特別是這個灶臺有模有樣的,燒菜做飯應該沒問題。 開火,切菜,配菜,大家忙而有序的地進行著。 不一會兒功夫,菜飯的香味已經從鍋蓋的邊上飄溢出來。。。。。。 大功告成! 你一碗我一勺的,沒多久就被我們掃蕩的干干凈凈。 當然也少不了這位“仁兄”的份兒。 大家猜猜這是什么?對了,這就是當地村民收藏番薯用的番薯窖,好多地方已經銷聲匿跡了。 這里曾經是,現在還是小孩子們的樂園,是躲迷藏的絕好去處。 松樹崗人是幸福的,農閑時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過著平靜的日子。 松樹崗人也是勤勞的,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著美好的生活。 一些頭腦聰穎、信息靈通的松樹崗人更是利用國家扶持新農村發展的各項政策開發山地,獲得收益。 松樹崗村是樸實的,一路行來,整個松樹崗村幾乎沒有經過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也沒見對它有任何的宣傳,還真是個藏在深山無人知的地方。如果對這些老房子加以修繕,如果對道路加以改造,如果對植被加以保護,如果對旅游的主題進行提煉,如果讓留在村里的人辦起民宿,并向世人加以宣傳推廣,相信松樹崗的水會更清,山會更綠,人會更美,明天會越來越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平县|
英山县|
庆阳市|
开原市|
涟源市|
河池市|
本溪|
交口县|
冷水江市|
安陆市|
南岸区|
温宿县|
和静县|
旅游|
家居|
页游|
三原县|
革吉县|
万州区|
高唐县|
漳平市|
龙海市|
喀喇沁旗|
玛纳斯县|
潞西市|
嘉禾县|
龙游县|
那坡县|
婺源县|
满城县|
德江县|
广州市|
玉田县|
北海市|
天长市|
六枝特区|
江陵县|
焉耆|
曲靖市|
鱼台县|
靖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