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圖/文:謝宏烈</h3><h3>部分文字來源于網(wǎng)絡(luò)</h3> <h3>海龍洞位于關(guān)山東麓華亭縣南部的上關(guān)鄉(xiāng)碾子溝海龍山上。懸崖上有一洞,為"喀斯特"溶洞,周圍約面積55平方公里,洞長60多米。洞內(nèi)有千奇百怪的鐘乳石,小溪穿洞而出,內(nèi)有三個水潭,上架浮橋,可步入后潭。傳說為"海龍圣母"坐化之地。</h3> <h3>在一面像是刀砍斧斫形成的山崖下,有一黑郁郁的3米多高的洞口,亂石叢中那些細小的小溪正是從洞壁一角汩汩流出。洞里呈喇叭狀,靠近洞口的區(qū)域十來平方米,十幾人可以寬坐,頭頂處有一豎洞,呈寶塔狀伸延,有天光透入。往洞里看,伸手不見五指,只有流水的聲音帶著回響傳來,感覺水勢很大。打開手電筒,在四周看到了巖溶地形枝狀鐘乳石、乳狀鐘乳石、石筍、石柱、石瀑布的典型地貌。最奇特的是洞里有四潭,串珠狀分布。入洞十多米,洞體變矮,巖壁濕滑,需彎腰躬行,腳下泉水徹骨冰冷,借著微弱手電,踩在光滑的巖面上,手把濕冷的巖角,盡管千般小心,還是一次次踩在水里。進洞約八米,為第一潭,此處潭高約二米,潭面兩米見方,上架獨木橋供人通過。第三潭直徑大約兩米,巖體土黃,上架獨木橋,向?qū)дf正是這第三潭的泉水一股流到本地上關(guān)鄉(xiāng),一股流到陜西隴縣。第四潭叫神潭,是傳說中的海龍圣母坐化處,由于極其險阻,至今無人能及,我們也只能望潭興嘆。</h3> <h3>海龍圣母為何方神祇?老人講了一段傳說:</h3><h3>在明代,臨近華亭的陜西長武縣,有一位李姓姑娘失孤,投親甘肅靈臺縣橫渠的表舅家,其表兄表嫂不喜她相貌丑陋,讓她放羊了事,晚間就住在羊圈里,表侄女同情她的際遇,經(jīng)常偷偷予以幫顧。李姑娘心地善良,自己孤苦卻時常周濟窮人,深受鄉(xiāng)民尊敬。有一天晚上,表侄女去看望表姑,透過門縫,發(fā)現(xiàn)她戴著銀鳳冠,烏黑的頭發(fā)如瀑布傾瀉,面容也像皎潔的明月一樣好看。表侄女十分驚喜,悄悄告訴了父母。第二天表兄、表嫂和表侄女一同進了羊圈,她卻早已了無蹤跡,她捻的毛線變成了一根紅線,通向深林之中,他們便把她放羊用的雙杈拐棍隨手向外一扔,順著紅毛線去尋她。出門進山,順著毛線,翻山越嶺,跨溝過河,苦苦尋覓百十里路,終于在關(guān)山腳下海龍山頂見到了他們?nèi)映龅墓展鳎钌钤M土里。他們甚感疑惑便起誓,如果拐棍三天內(nèi)發(fā)芽,就給她修廟立祠。第三天,枯朽木杈果真發(fā)出了新芽。大家這才相信她已成仙,便兌現(xiàn)前誓,修建廟宇,尊崇她為圣母娘娘。圣母娘娘的表侄女沿著紅線一路追趕,邊追趕邊哭喊"姑姑等",西行一百余里到紅線盡處,一口巖洞赫然出現(xiàn),洞口有紅漆榜書"海龍洞",洞內(nèi)清流急湍,無法進入。遠遠地看,鳳冠霞帔的女神姑姑正在里面巖石上打坐,小侄女喊叫姑姑,她卻不應(yīng),小侄女急切之中化為一只飛鳥,在海龍山周圍盤旋鳴叫,凄厲婉轉(zhuǎn),這只鳥就是斑鳩,本地人稱這種鳥叫"姑姑等"。而她被尊為圣母娘娘的侍女。圣母娘娘的故事一傳十,十傳百,華亭和靈臺兩縣人都知道了,認(rèn)為海龍山是圣母娘娘坐化之地,便以山為名,稱海龍廟為圣母殿,山上的那處巖洞為海龍洞。</h3><h3><br /></h3> <h3>四方潭水</h3> <h3>溶洞中的象鼻石</h3> <h3>貌似烏龜在出行</h3> <h3>三潭浮橋石</h3> <h3>這四方潭水本身就構(gòu)成奇觀,它是一種喀斯特地貌特殊的鈣華類型,一泓泓清淺的水中,其實溶解了大量碳酸鈣,這種水被稱為"喀斯特水",而它沉積出的這階梯狀水潭便是鈣化梯池了。</h3> <h3>后來在那里建了廟宇,以海龍山名稱圣母為"海龍圣母"。每年夏歷三月初十和七月二十,為廟會的正日,華亭、靈臺及陜西隴縣附近的善男善女上山燒香膜拜,熱鬧非凡,是華亭縣旅游景點之一。</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城市|
玛纳斯县|
克什克腾旗|
彩票|
沛县|
漠河县|
广丰县|
孝义市|
花莲县|
榆中县|
祁阳县|
庄河市|
左贡县|
三门县|
沙田区|
西吉县|
双流县|
深水埗区|
卢湾区|
绥阳县|
镇赉县|
那曲县|
尚志市|
保靖县|
平陆县|
廉江市|
衡山县|
皮山县|
绥化市|
宁阳县|
汨罗市|
华阴市|
玉田县|
集贤县|
昌乐县|
巴中市|
中卫市|
梁河县|
贡觉县|
五华县|
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