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坎坷的藝術道路 [原創] 一一徐悲鴻入室弟子孫建華老師的藝術人生系列 (一)

蓋桐紫

<h3>  說起孫建華的藝術成長道路頗具傳奇色彩。1937年8月13日,日軍向上海進攻,飛機炸毀了孫建華家的房子,炸死了他的姐姐,祖父是古代醫學家孫思邈的后人,珍貴的醫學遺產也消失在煙火中。1938年,當過私塾老師的父親孫建偉(書畫家)參加了抗日組織,1939年,在上海青沈巷戰斗中,父親英勇殺了四個日本鬼子,由于整個戰斗失利,破日本鬼子追剿,逃到母親的家鄉一一浙江西壙。當時父親壯志末酬,心情到了最低谷時,1940年1月4日,孫建華這個小生命降生了,使這個破碎的家庭增添了歡笑。</h3><h3> 轉眼到了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了,父親把年僅五歲的孫建華送往民國國立小學上學,在學校讀書時,學習成績很好,尤其對圖畫課更感興趣,表現出畫畫的天賦,受到圖畫老師的贊揚。1946年,6歲時,開始跟祖父孫伯琴(晚清秀才,中醫)學醫,又跟父親孫壽偉(書畫家)學書畫。1947年開始在國立楓涇鎮小學讀書。</h3> <h3>  1948年夏季的一天,知名書畫家、實業家,攵親的好友許士騏,到家探望在書畫上有一定造詣的父親孫壽偉時,發現了小建華的畫畫天賦,很喜歡他,帶孫建華到他家學畫畫,準備收他為徒,但當時許士騏辦了很多工廠,騰不出精力教孫建華,就把他介紹給當時名聲正旺的張大千為徒。</h3><h3> 許士騏(1900一1993),早年畢業于上海美專,30年代畄法,曾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建筑系教授,南京師范學院教育系教授,與教育家陶行知是好友,支持陶行知晚年在上海組織民主活動。陶行知逝世時受郭沫若之托,當</h3><h3>夜為陶行知拓制面模、手模,供后人憑吊紀念。1946年,在安徽老家歙縣宅基地建立《行知小學》,文革后,積極參與陶行知研究事業。著有《人體解剖與造型美術之研究》《睌學齋吟草》、《黃山記游畫集》、《古生物造像》等,1993年逝世于上海。</h3> <h3>許士騏的花鳥畫</h3> <h3>許士騏的山水畫</h3> <h3>  在許士騏的介紹下,師傅張大千手把手認真教他學畫,並要求他多觀察多臨摹,並多次帶他到杭州尨游路15號沙孟海家,在此又結識了沈尹默、諸樂三、王個簃、吳長鄴等多名著名畫家。</h3> <h3>張大千的山水畫</h3> <h3>沙孟海見孫建華聰明好學,很喜歡他,說他“是一棵好苖子”。</h3> <h3>沙孟海書法作品</h3> <h3>書畫家諸樂三</h3> <h3>諸樂三的書畫作品</h3> <h3>書法家沈默</h3> <h3>沈尹默的書法作品</h3> <h3>書畫家王個簃</h3> <h3>王個簃的花卉作品</h3> <p class="ql-block">  師從張大千時,他牢記老師的話,狠下功夫臨摹老師的作品,后來張大千移居臺灣,走前對孫建華說:“小鬼,我不在時,你要向沙孟海老師家見過的前輩多聯系多學習。”</p><p class="ql-block"> 張大千去臺灣后,父親的好友許士騏到北京創業。許士騏夫婦很關心小建華的前途,又把他帶到北京,把他介紹給一起法國畄學的同學徐悲鴻為徒弟。</p><p class="ql-block"> 許士騏的夫人貝聿玿,也是我國著名女書畫家,出身蘇州名門望族,中藥世家,早在淸乾隆間,已成為《蘇州四富》之一,從小在《獅子嶺》長大。</p><p class="ql-block"> 玝士騏、貝聿玿,這對伉儷,曾合作出版《許士騏貝聿玿畫冊》,成為書畫界美談。</p> <h3>貝聿玿的書畫作品</h3> <h3>順便提一句:</h3><h3> 世界著名學者,美籍華人建筑大師貝聿銘是貝聿玿的弟弟,許士騏是貝聿銘的姐夫。</h3><h3><br></h3><h3><br></h3> <h3>  孫建華老師在國內辦畫展時,貝聿銘大師還特從美國寫來賀詞祝賀。</h3> <h3>  1948年, 當時許士騏夫婦住在徐悲鴻家,小建華和許士騏夫婦住一樓,徐悲鴻夫婦住二樓,徐悲鴻女兒麗麗住三樓(前妻蔣碧薇的女兒)。 </h3><h3> </h3> <h3>  徐悲鴻老師對孫建華的學習很重視,盡管當時徐悲鴻工作很忙,但還是抽出時間,認真指導孫建華,基本上每星期二、四上午,孫建華就到二樓畫室,聽徐悲鴻老師上課指導,平時更多時間是自學,孫建華學習很認真。</h3><h3> 1953年9月的一天,已經13歲的孫建華,應恩師之約,在恩師家認識了準備參加全國文藝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會的畫家齊白石、傅抱石、顏文樑等,晚飯后,徐悲孫鴻把他叫到跟前,當著大家的面,關切他說:“要學好畫,必需想畫什么就應該以什么為伴,比如想畫馬就必須做到‘以馬為師’,記住唷!”,已經漸漸懂事的孫建華,從此牢牢記住恩師的話,時常到動物園觀察并了解馬的形態、神情及生活習性,並以寫生素描形式,畫了大量的馬,家里角角落落鋪滿了馬,成為“畫癡”,恩師徐悲鴻高興地說:“小鬼,功夫不負有心人,馬畫得越來越好,有出息!”正當孫建華在恩師的培育鼓勵下,繪畫水平不斷提高時,恩師卻在當年中秋節的前一天,也就是1953年9月26曰,患腦溢血離開人世。恩師的離世,使孫建華傷心不已,流下一串串淚水,心情久久不能平靜……。</h3> <h3>徐悲鴻老師一家三口。</h3><h3> </h3><h3><br></h3> <h3>徐悲鴻老師送給孫建華的全家福照片</h3> <h3>徐悲鴻大師畄下的銅印章</h3> <h3>光緒二年</h3> <h3>徐悲鴻印</h3> <h3>  1959年高中畢業后,孫建華到上海鐵路局工務段工作,成為一名鐵路工人。1962年6月,孫建華報名參軍,分在6429那隊(前身朱德警衛團),成為人民解放軍戰士。他那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沒有絲毫減退,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癡迷繪畫。為了牢句恩師徐悲鴻那句“以馬為師”的教誨,毅然主動請求養馬,他的想法銀快得到首長同意,他在部隊一邊養馬一邊畫畫。由于工作成績特出,1964年,又調到南84698郭,被任命為文書。在此期間,他為部隊掃盲,組織“五前一路”歌曲活動,做了大量工作,受到領導賞識,很快被提升為班長。然而老天沒有眷顧這個苦難的孩子,1965年8月27日,在江蘇濱海國防施工中,遇到塌方,身為班長的孫建華,為了保護其他四名戰士的安全,腰部與脊柱被壓致殘,經醫院診斷為腰椎粉碎性骨折,殘廢等級為二等乙級。因當時醫療條件落后,身體一直不能康復,被定為“二等乙級榮譽革命殘廢軍人”,于1968年3月份退伍。</h3> <h3>孫建華當兵時英俊的照片</h3> <h3>  部隊退伍后,被分到上海901軍工廠工作。</h3><div>在這個三千多人的工廠里,被安排做倉庫管理員、並負責材料采購等工作。雖然身殘,工作上兢兢業業,毫不馬虎,對繪畫藝術的追求絲毫未減,白天工作晚上仍然堅持畫畫,經常畫到深夜。雖然很累,但他從藝術的追求中,找到快樂,找到成就感。:</div> <h3>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迎來孫建華繪畫創作的春天,他被借到松江《云間工藝美術廠》當廠長,煥發了他藝術創作的熱情。從1981年起,孫建華先后在所在單位和松江醉白池、楓涇鎮、金山文化館、嘉興市工人文化宮以及浙江省榮譽軍人療養院等滬浙地區舉辦了六次個人畫展。后來,經老領導劉平與新四軍老干部、901廠黨委書記龍生同意,批準孫建華帶著工資念大學,1984年,孫建華在上誨美協(中國畫院)進修兩年花鳥畫,又在北京屴畫函授大學進修三年山水人物走獸等美術理論,在藝術上不斷提升自已。並在學習過程中,向程十發、朱孔陽、錢君匋、申石伽、黃達聰、吳長鄴、劉旦宅、鄭家聲等著名書畫家請教指導,博采眾長精益求精。</h3><h3> 照片是“云間工藝美術廠”開會合影。孫建華(右二)、范志超(左三)。、朱孔陽(左一側面)、汪觀清(左一后)</h3> <h3>  孫建華(右一)在沈尹默故居開發儀式上,與葉建生(左一)、戴自中(左六)及沈尹默家屬合影留念。</h3> <h3>  1981年,在上海松江醉白池方塔公園,孫建華(左七)與黃達聰、朱孔陽、翁闓運、任政、朱振鐸、高式熊、錢君匋等著名書畫家一起合影。</h3> <h3>  為完成古樹《黛色蒼天》等山水畫作品,孫建華在杭州觀察寫生將近二個月,不斷觀察修改,以達到良好的創作效果。</h3><h3> 孫建華這位身殘志堅的退伍軍人,獻身中國繪畫藝術的精神深深鼓舞著人們,很多領導和藝術家題詞贊揚。</h3> <h3>錢君匋 : 逸趣橫生</h3> <h3>王個簃 : 無聲詩</h3> <h3>杜平: 身殘藝精</h3> <h3>申石伽: 藝苑精英</h3> <h3>許士騏: 河清海晏 碩果累累</h3> <h3>吳作人: 無我</h3> <h3>朱學范: 堅強意志</h3> <h3>邵洛羊: 筆墨金石</h3> <h3>龔継先: 瀚墨緣</h3> <h3>林曦明: 有精神 有事業</h3> <h3>黃達聰: 古代師范</h3> <h3>曹簡樓: 風華正茂</h3> <h3>俞振飛: 精思妙筆</h3> <h3>朱涵: 藝苑明珠</h3> <h3>王遂常: 志在丹青</h3> <h3>應野平: 筆參造化</h3> <h3>程十發: 精忠報國</h3> <h3>廖靜文: 創業志堅</h3> <h3>沈柔堅: 精于勤</h3> <h3>劉旦宅: 勇猛精進</h3> <h3>施南池: 美育可以代宗教</h3> <h3>謝稚柳: 百花齊放</h3> <h3>吳長鄴: 藝精志堅</h3> <h3>顏文樑: 92歲 題 后起之秀</h3> <h3>沈邁士: 94歲題 游于藝 近乎道</h3> <h3>  這幅《九馬圖》,完全改變了恩師徐悲鴻通常潑墨寫意的風格,而釆取傳統的工筆重彩,又有兼工帶寫的手法。九匹馬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已完全脫離恩師徐悲鴻的老框框,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是孫建華多年的部隊生活,遵循恩師的教誨“以馬為師”,多年養馬、愛馬、畫馬的生活積累和藝術結晶。</h3><h3> 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孫建華一直懷念恩師徐悲鴻,1985年的天,他帶著《九馬圖》到北京看望師母廖靜文,師毌帶他參觀了徐悲鴻紀念館,並親筆為其寫下“創業志堅”勉勵他。不久師母又帶他到吳作人家作客,吳作人在他簽名冊上題字“助人為樂”,又給他題詞“無我”,鼓勵他發奮創作多出好作品。師母還帶他去見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艾中信,艾中信送他一本《徐悲鴻研究》,并為他題詞“鋼鐵意志”。艾中信又帶他拜見鄧小平的女么鄧林,鄧林很欣賞他的《九馬圖》,看了后感慨地說:“很好,你畫的是春天的馬,有志氣,大有前途。”</h3><h3> 書法家任政,書畫家楊遇春均為《九馬圖》題款。</h3> <h3>《山水仕女圖》 程十發題:甚似仇英畫風今不多見也 注:仇英為明代著名畫家</h3><h3> 畫的右下角是吳玉梅的題款</h3> <h3>  古柏(杭州吳山寫生),是孫建華的代表作,也是他的得意之作。孫建華為完成此作品,在杭州將近二個月,多次寫生修改,把古柏的蒼勁有力,和山石小竹的勃勃生機,遙相呼應,構圖相當完美!</h3><h3> 黃聰達題:黛色蒼天 杭州吳山寫生 乙丑之秋孫建華畫; 程十發題:建華同志此作筆力雄健有為之作。</h3> <h3>江畔風帆</h3> <h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甲子冬建華畫于上海</h3><h3>吳青霞題:奔騰</h3> <h3>葉建生題:……一聲長嘯振雄風</h3> <h3>《白玉蘭》</h3><h3> 葉建生題:建華畫玉蘭中佳品</h3> <h3>  《麻姑獻壽圖》 ,也是孫老的得意之作。提起此畫,孫建華有些激動,他虛心好學,是個重情意知感恩的人。他說:“鄭學聲是我最后一位老師,對我幫助很大。”俗語說:“畫人難畫手”,在鄭家聲的指點下,他畫了很多“初稿”,她女兒為他當“模特”,反復修改,終于比較完美完成此畫。</h3><h3> 尹默傳人葉建生題款</h3> <h3>下山虎《雄威》</h3> <h3>任政題:前程萬里;</h3><h3>石伽題:奔馬圖</h3> <h3>《雄鷹圖》</h3> <h3>風日春遙 山水一色</h3> <h3>沈邁士題:《靈運歌簫圖》</h3> <h3>《卓冠群芳》</h3> <h3>紫葡萄</h3> <h3>《蝦》</h3><h3> 我平時看過很多有關《蝦》的畫,大都出于,或者類似國畫大師齊白石的《蝦》,變化不大。看了孫建華的`“蝦圖”,覺得有些絕然不同的感覺。我曾好奇問孫老師:“徐悲鴻有沒有畫過蝦?”,孫老師不加思索地回答:“從來沒有”。我好象找到了答案,我從孫老師的“蝦”中好象看到徐悲鴻《馬》的“神韻”。</h3><h3> 都說:“畫如其人”,孫老的生話和藝術道路是坎坷的,他身殘志堅,從他的“蝦”中,透露出一股“和命運抗爭”的那股“勁”!我們平時不難看出,當“蝦”遇到驚嚇,或者缺水和離開水的那一剎那,小小的體型會產生強力的“蹦跳”。</h3><h3> 孫老師的《蝦圖》中,就有這種”搖搖欲跳”的感覺。打個比方說,看齊白石的“蝦”,好象聽“輕音樂”,節奏優美平靜;看孫建華的“蝦”</h3><h3> :像聽“交響樂”,畫里透出“:等、等、等:、等一一一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的節奏&nbsp;。</h3><h3> 通常畫的題款也從側面反映作者的情感,一般通常“蝦圖”的題歀,大都是“蝦趣”之類;孫建華的“蝦圖”,喜歡題“龍騰虎躍向東海”。從這里不難看出,它們不同之處。</h3><h3><br></h3> <h3>任政題:昭君出塞圖</h3> <h3>《春風第一枝》孫建華寫;黃達聰題:無邉景物正春時 </h3> <h3>陽春艷景 孫建華畫 黃達聰題</h3> <h3>晨嘶 葉建生題</h3> <h3>《傲雪》 王個簃題:沖風斗雪見精神;任政題:春風第一枝</h3> <h3>《雙虎圖》任政題:萬傾松濤震山谷 一聲長嘯勢驚天</h3> <h3>《春滿人間》 朱孔陽題:春日同和;</h3><h3>任政題:翩躚燕舞爛熳花開</h3> <h3>任政題款:梅花鸜谷圖</h3> <h3>  《名人電視臺》臺長于萍和孫建華親友團</h3><h3> (前左二)孫建華、(前左一)秘書葉子、(右一)于萍、(右二)好友朱道存、(右三)孫建華夫人葉桂香、《右四》好友凌為治。</h3> <h3>(前)孫建華、(后左一)孫建華夫人葉桂香、(后左二)好友朱道存、(后左三)好友凌為治。</h3> <h3>孫建華老師贈送《名人電視臺》書法作品</h3><h3>“紫氣東來”。</h3><h3>(中)孫建華、(左)《名人電視臺》臺長于萍、(右)孫建華夫人葉桂香</h3><h3><br></h3><h3><br></h3><div><br></div><h3><br></h3> <h1>  美國集郵全球公開發行中國藝術名家孫建華郵票</h1><h3> 郵票向來有“國家名片”的美譽,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形象。</h3><h3> 為慶祝中美建交38周年積極貫徹落實兩國元首“海湖莊園”會晤達成的兩國加強人文交流的指導中,向世界更好地展示中國的文化之美、藝術之美,更好地充分展現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魅力,美國集郵集團,在有關權威文化機構和華人藝術家的積極支持下,特在全球公開發行了“中國藝術家美國郵票”,由美國國家郵政印制,面值34美分。</h3><h3> </h3><h3> </h3> <h3>  中國畫藝術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更是世界民族文化的瑰寶,所以,在全球發行中國藝術名家孫建華美國郵票,這不僅是對中國藝術家的高度贊譽,也是向世界,向中國文化藝術崇高的致敬,中國藝術家不僅是中國民族的驕傲,也是人類共同的財富。</h3> <h3>  中國有著光輝燦爛的文化歷史,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藝術也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生命力。所以,中國文化只有堅持走出去,才能真正在世界面前建立起中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h3> <h3>  孫教授手捧美國剛發行的《集郵冊》</h3> <h3>美國郵票中的孫建華藝術作品《奔騰》</h3> <h3>美國郵票中的孫建華藝術作品</h3><div>《風日春遙山水一色》</div> <h3>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孫建華除了時刻記住恩師徐悲鴻的教誨,對熱心幫助過他的老師和好友任政、鄭家聲、程十發等,他都記在心中。尤其年過百歲,和他忘年之交的蘇局仙老人,更和他有深厚的情意。盡管自已行動不方便,但他每年都抽時間看望老人,陪蘇局仙老人從101歲到106歲,走完最后人生。老人每年送他一幅書法作品,如今6張珍貴的書法作品,是他倆友誼結晶。</h3> <h3>  這幅是蘇局仙老人離開人世最后一年106歲時送給孫建華的作品:</h3><h3> 登登山路何時盡,</h3><h3> 泱泱溪泉到處聞,</h3><h3> 風動葉聲山犬吠,</h3><h3> 幾家松火隔秋云。</h3> <h3>清明節,孫建華到好友程十發老師墓前掃墓。</h3> <h3>  孫建華博采眾長精益求精,在國畫藝術創作上取得可喜的成就:</h3><h3> 現任國際書畫家友好聯盟常務理事;中外名人書畫院院士,一級美術師;跨世紀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新加坡新神州藝術學院高級藝術顧問。</h3><h3> </h3> <h3>  孫建華牢記徐悲鴻恩師的教導:“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h3><h3>在成就面前不驕傲,在困難面前不屈服。</h3> <h3>  《十五的月亮》歌詞中唱道:“軍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h3><h3> 孫建華深知,自已是個殘廢軍人,行走困難,要靠輪椅生話,女兒精神上曾受過刺激,也需要照料,原本將要破碎的家庭,全靠夫人葉桂香里外忙碌,帶來生機。如今自己事業有成,全靠妻子一人照料,為感激夫人的辛勤勞累,特寫書法“福壽”,祝妻子長壽!</h3><h3><br></h3><h3><br></h3><h3><br></h3> <h3>孫建華和夫人葉桂香</h3> <h3>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孫建華深深體會到:[快樂每一天】是最大成就!</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丰县| 稻城县| 嘉善县| 双鸭山市| 屏南县| 澜沧| 镇宁| 莲花县| 平舆县| 唐海县| 泰州市| 武城县| 上高县| 昌邑市| 鄂州市| 新化县| 南岸区| 德江县| 织金县| 博兴县| 中卫市| 都兰县| 延边| 正宁县| 于田县| 永川市| 开封县| 东台市| 襄汾县| 三河市| 玛沁县| 冕宁县| 吉首市| 赣榆县| 仲巴县| 汝州市| 门源| 永川市| 洮南市| 尼勒克县| 禹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