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如果說溫莎城堡傾情訴說的是從諾曼到溫莎八個王朝的千年宮幃故事,那么倫敦這個世界級的特大城市就是一部厚重的集歷史、政治、宗教、文化、藝術、建筑、時尚為一體的大百科全書。試想一下,面對這樣一部超凡的“巨著”,要你兩天看完,還包括馬馬虎虎看看至少也要一天的大英博物館,這樣的“閱讀”會是什么樣的結果?那只能是“瀏覽一下這部大百科全書的章節目錄”而已。</h3> <h3>網圖</h3><h3></h3> <h3> 在倫敦的兩天就是糊里糊涂地跟著導游坐車、坐船,從這個景點趕到那個景點,此外就是拍、拍、拍。這樣的旅游回來跟人聊聊天或許可以,如果要寫點游記什么的,那可是一件傷透腦筋的事了。但倫敦游是英愛游記中不可或缺的內容,硬著頭皮也得寫出來。回來后,我對照地圖、行程表、照片文件上的拍攝時間,費好大的勁才梳理清楚。</h3><h3> 那就讓我從倫敦的一水(泰晤士河倫敦段)、一帶(議會廣場一帶景觀)、一街(國家機構集中的白廳街、一館(大英博物館)、一園(聞名于世的海德公園)著眼,把我所見到倫敦零碎印象串聯起來,奉獻給一貫關注我的游記的網友們。</h3> <h3>網圖</h3><h3></h3> <h3> 倫敦之游先從一水(泰晤士河)說起。</h3><h3> 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是英國著名的母親河,雖然不算長,但泰晤士河哺育了燦爛的英格蘭文明。它流經之處都是英國文化精華所在。泰晤士河從倫敦市中心穿過,倫敦的主要建筑物大多分布在泰晤士河的兩旁,每一幢建筑都稱得上是藝術的杰作。</h3><h3> 乘坐泰晤士河游船無疑是領略倫敦風光的最佳方式,游船將帶您穿梭于城市中心地帶,觀賞沿途眾多景點名勝。我們從倫敦塔附近的游船碼頭上船,行船路線是從倫敦塔橋到威斯敏斯特橋為止,這段水路恰恰是泰晤士河上觀景最經典的一段。</h3><h3><br></h3> <h3></h3> <h3> 一登上游船,倫敦塔橋的雄偉景象撲面而來。始建于1886年的倫敦塔橋是倫敦的象征,有”倫敦正門”之稱。該橋始是一座吊橋,橋基上建有兩座高聳的方形主塔,高40多米,橋身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寬闊的懸空人行道,行人從橋上通過,可以飽覽泰晤士河兩岸的美麗風光;下層可供車輛通行。當泰晤士河上有萬噸船只通過時,主塔內機器啟動,下層的橋身慢慢分開,向上折起,船只過后,橋身慢慢落下,恢復車輛通行。兩塊活動橋面,各自重達1000噸。從遠處觀望塔橋,雙塔高聳,極為壯麗。登塔遠眺,可盡情欣賞泰晤士河上下游十里風光。</h3> <h3></h3> <h3> 當游輪駛過倫敦塔橋前轉身向西駛去,有近千年歷史的古老的倫敦塔出現在我們眼前。倫敦塔是由威廉一世于一〇八七年開始動工興建的,堪稱英國中世紀的經典城堡。倫敦塔既是一座堅固的兵營城堡,又是富麗堂皇的宮殿,英國數代國王都在此居住,倫敦塔還是一座著名的監獄,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英國上不少王公貴族和政界名人都曾被關押在這里,成為令人毛骨悚然的"死獄"。倫敦塔見證了英國宮廷陰謀和王室斗爭最黑暗的時代。 </h3> <h3></h3> <h3> 塔橋不遠處河面上停泊著英國的“貝爾法斯特”號巡洋艇,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英國保留得最完整的老軍艦。這艘戰艦在二戰中立下赫赫戰功,諾曼底登陸時發揮了重要作用。1965年退役后,被安置在此改作了英國海軍博物館。 </h3> <h3></h3> <h3> 據介紹,在整個不太長的航程中我們會看到或通過七八座橋,許多橋的名字都記不住,所以只挑兩座橋簡介一下。</h3><h3> 建于1817年的滑鐵盧橋為紀念1815年英國取得勝利的滑鐵盧戰役而命名。由于此處位于倫敦鬧市區中心帶,因此視角最佳、景致最好。這座橋特別會引起中國游客關注,其原因是這滑鐵盧橋就是著名的愛情大片《魂斷藍橋》劇本中的“藍橋”。影片中造化弄人的情節,纏綿悱惻的愛情悲劇,風靡全世界的主題曲《友誼地久天長》,費雯·麗和羅伯特·泰勒細膩出色的表演,使《魂斷藍橋》成為了愛情片的經典大作,感動了無數的中國觀眾。</h3> <h3></h3> <h3> 比起泰晤士河上其它橋梁上那些巨大、凝重的石頭水泥或鋼鐵橋墩來,美麗年輕的千禧橋”只有一對“丫”字形空心金屬橋墩支撐著,它像一個人張開雙臂在歡迎往來的游客。它簡明輕巧的結構、纖細流暢的造型和鮮活飄逸的美感在古老的泰晤士河上是別開生面的一頁。</h3> <h3></h3><h3></h3><h3></h3> <h3> 310米高的倫敦碎片大廈外觀就像一座玻璃金字塔,底座寬大,逐漸向上收窄,頂部鋸齒狀尖塔更是獨具特色,據說它目前是西歐最高的建筑,成為倫敦新地標。因為距離太遠,照片中的大廈看起來很平常。</h3> <h3>網圖</h3><h3></h3> <h3> 曬一張網圖,碎片大廈鶴立雞群的形象一目了然。</h3> <h3></h3> <h3> 倫敦眼,坐落在泰晤士河畔,與大本鐘遙相呼應,倫敦眼是為了千禧年而建造的世界上首座最大的摩天輪(目前是世界第四大摩輪),總高度135米,成為倫敦的另一個新地標。坐在倫敦眼上享受漫步空中俯瞰倫敦城的感覺一定會很好,可惜我們沒有時間了。</h3><h3> 千禧橋、碎片大廈、倫敦眼,設計理念建筑風格前衛而時尚,與威嚴壯觀的倫敦塔橋和古老而凝重的倫敦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令這一段泰晤士河變成一條從歷史駛向現實的時間隧道。在這一段泰晤士河游船上的感觀似乎是歷史的穿越。與我所經歷過的巴黎的塞納河、布達佩斯的多瑙河、布拉格的伏爾塔瓦河游船上的歷史走廊的觀感真的是大相徑庭。</h3><h3> </h3> <h3></h3> <h3> 威斯敏斯特大橋是我們泰晤士河之游的終點。這里幾乎是每一個前往倫敦旅游的游客所必到之處。啟用于1862年5月的威斯 特大橋是一座綠色的大橋,與威斯敏斯特宮旁下議院的顏色是一樣的,顯得十分協調。由于威斯敏斯特大橋的北岸是大本鐘和國會大廈,因此這座大橋知名度很高,也經常在電影中出現。</h3><h3> 我們在此下船上岸,“一水”的游程就此結束。</h3> <h3></h3> <h3></h3> <h3> 上得岸來, 國會廣場就在一箭之遙,我們的“一帶”(國會廣場一帶)的游覽從這里開始。</h3><h3> 在慣看天安門等廣場的中國人眼里,這個倫敦赫赫有名的廣場不過是個大型開放式街心綠地而已。但在英國人心目中這個廣場有著非凡的不可替代的政治意義。在廣場東側為國會大廈,北面是國家行政機構集中白廳(Whitehall)街,西面是英國最高法院,南面是威斯敏斯特教堂以及圣瑪格麗特教堂。這里是群眾紀念集會和舉行抗議示威的地點,也是一個旅游者必到的目的地。<br></h3><h3><br></h3> <h3></h3><h3> 大本鐘建于1859年,是倫敦的傳統地標,屬于英國議會大廈一部分,98米高。鐘樓四面的圓形鐘盤,直徑為6.7米,大本鐘每隔一小時敲響一次,至今將近一個半世紀,鐘聲仍然清晰、深沉、渾厚,方圓數英里之外都能聽到其鐘聲的回響。大本鐘與英國廣播公司(BBC)相連,因此每當大鐘報時,人們都能從BBC的廣播中聽到其鏗鏘有力的聲音。2012年6月,“大本鐘”鐘樓改名為“伊麗莎白塔”。</h3><h3><br></h3> <h3></h3> <h3> 國會廣場前,樹有多座世界和英國名人的雕像。有一座高大的塑像格外引人注目,一位老者佝僂著身軀,拄著拐杖,神情嚴肅地注視著前方,他便是二戰時期大名鼎鼎的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他拯救了瀕臨戰敗的英國,與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蘇俄的斯大林被尊稱為世界“三巨頭”。</h3><h3> 據說戰后丘吉爾退位時,英國國會擬通過提案,要塑造一尊他的銅像,置于公園,讓眾人景仰。丘吉爾聽后回絕道:“多謝大家的好意,我怕鳥兒喜歡在我的銅像上拉屎,所以還是請免了吧!”。把這個英國人民愛戴的,引以為自豪的英雄雕塑成一個普通平民的模樣,立在熙熙攘攘的街頭,讓他與世世代代的英國普通人在一起,是多么好的創意啊!</h3> <h3> </h3><h3></h3><h3><br></h3> <h3> 威斯敏斯特教堂,也稱西敏寺,,是11世紀的英王愛德華建的,是王室專屬的教堂。教堂建筑為哥特式,由數個彩色玻璃嵌飾的尖頂并列在一起, 教堂外部以紅磚和灰白色的石塊相間建造。最搶眼的是高284英尺的鐘樓,美麗絕倫。歷代國王加冕,皇家婚禮、國葬等重大儀式都在此舉行。除了王室成員,英國許多領域的偉大人物也埋葬在此,諸如達爾文、牛頓、狄更斯、克倫威爾、丘吉爾等,教堂被稱為“榮譽的寶塔尖”,是國家為感謝那些為國增光的偉大人物的紀念碑。”威斯敏斯特教堂也是一座英國歷史的博物館。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h3><h3><br></h3> <h3></h3> <h3> 走過了國會大廈一帶歷史建筑,我們走進了倫敦最重要,最負盛名的一條街,白廳街(White Hall)。它連接議會廣場和唐寧街,因為在這條街上設置著國防部、財政部、外交部、內政部、海軍部等英國中央政府機構,因此白廳已作為英國行政部門的代稱。</h3> <h3></h3> <h3> 說到白廳街恐怕中國人知道的不多,但要說唐寧街,那就知之甚眾了,因為唐寧街10號是英國首相府所在地。唐寧街只是寬闊的白廳街旁一條貌不驚人的小巷,普通得令人難以置信。一條又窄又短的街巷,一不留神,就會擦肩而過。原來這條巷子是可以隨意穿行的,近年來,由于恐怖活動增多,才設置了鐵門和衛兵。</h3><h3><br></h3> <h3> </h3><h3></h3> <h3> 當我們一行人在唐寧街口照相時,聽到一片嘈雜的口號聲,原來是一大群舉著標語的人在街對面示威抗議,從相貌上看似乎是穆斯林移民。</h3> <h3></h3> <h3> 在白廳的路中心,豎立了一座和平紀念碑,是英國主要國家級戰爭紀念碑。每一年的榮軍紀念星期日,都會舉行莊嚴的紀念儀式。側面寫著:The Glorious Dead(死的光榮),還掛著三面旗,中間是英國國旗,其他兩面看不清楚。</h3> <h3></h3> <h3> 白廳街有一座“二戰中的女人”紀念碑,紀念碑浮雕上并無具體的人像,遠遠望去,仿佛是一個大“衣架”。浮雕四面有不同的戰時婦女服裝,有軍裝、工裝、護士服,有鋼盔、挎包、帽子、圍裙等,代表著英國婦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后方所擔任的各種角色,她們在這些崗位上為保衛祖國的神圣戰爭做出的卓越貢獻。其中,當然也包括現任的英國女王。1942年,還是公主的伊麗莎白參加了英國軍隊的女子輔助服務團,當司機和汽修工,并且獲得了中尉軍銜。</h3> <h3></h3> <h3></h3> <h3></h3> <h3> 白廳街中樹有好幾座銅像,聽導游說分別是喬治王子、劍橋公爵、蒙哥馬利元帥的塑像,我們也傻傻的分不清。</h3> <h3></h3> <h3></h3> <h3></h3> <h3> 白廳街兩側大多是精美而古老的歷史建筑,這些建筑現在大多還是一些國家部委所在地。包括有國防部、海軍部、皇家騎兵衛隊。財政部、外務部、衛生部、內閣辦公室、環境食品事物部、就業及退休金部、蘇格蘭事務辦公室等機構。就這些建筑的規模和體量而言,遠遠及不上南京這個二線城市的高大豪華區政府大樓。而這些建筑的古樸優雅和厚重是后者遠遠無法比擬的。這是貴族與“暴發戶”的區別。</h3> <h3></h3> <h3> 水師提督門,半弧形的柱廊建筑,高大而雄偉。它是白金漢宮的正門,有如北京的中南海的新華門。不可思議的是,這個門行人和車輛居然都可以通行。</h3> <h3></h3> <h3> 白金漢宮距離白廳街并不遠。據說首相有要事覲見女王時,大多是從唐寧街步行過來。所以我把白金漢宮也放在"一街"里介紹。</h3><h3> 白金漢宮自1703年始建至今已經有歷經300多年風雨,至今仍是英國女王辦公及居住之所。白金漢宮是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方形圍院建筑,主體皇宮是一座四層正方體灰色建筑。據說,宮內有典禮廳、音樂廳、畫廊等六百余間廳室宮殿里面的裝飾富麗堂皇,盡顯皇室風范。可是只有每年的8月-9月女王進行一年一度的蘇格蘭訪問期間,白金漢宮中的19間國事廳及花園才會對游客開放。平時來參觀,只能看一下宮殿的外觀和皇家衛隊的換崗儀式了。皇宮正上方飄揚著英國旗幟則表示女王仍在宮中。</h3> <h3></h3> <h3> 廣場中央聳立著維多利亞女王鍍金雕像紀念碑,頂上站立著展翅欲飛的勝利女神高高的大理石臺上閃閃發光。維多利亞女王是英國最偉大的君主,19世紀“日不落帝國”的掌舵人,她執政的1837年——1901年,開創的 “維多利亞時代”使英國達到了政治經濟的巔峰。這兒也是英國人一處重要的集會場所。這里每天清晨都會進行著名的禁衛軍交接典禮,成為倫敦的一大景觀。</h3> <h3></h3> <h3></h3> <h3> 下面要說說“一館”,即聲名遠揚的大英博物館。</h3><h3> 成立于1753年的英國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其他三個是法國盧浮宮博物館、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冬宮)博物館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參觀這個博物館對我而言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在過去的幾年里,我相繼見識過除該館的其他三個,而走遍四大博物館是我今生的夙愿,如今終于得以實現。</h3> <h3></h3> <h3> 大英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由于空間的限制,只有少量藏品公開展出。埃及羅塞塔石碑、古希臘巴特農神廟的埃爾金大理石雕塑和中國的《女史箴圖》宋人摩本是大英博物館的三大鎮館之寶。游程計劃只安排三小時的參觀時間,哪怕是在博物館走馬觀花地走一圈時間也不夠啊,我們四位游伴事先決定到了博物館首先拿到導游圖,然后直奔三件鎮館之寶而去。然而事與愿違,博物館沒有中文導游圖,而且《女史箴圖》并不展出,于是我們臨時決定只參觀希臘羅馬館和埃及館,其他部分放棄。事實證明,這個決定絕對正確,比起那些東奔西走,蜻蜓點水的其他游伴,我們是幸運的,我們畢竟看到三大鎮館之寶中的兩件。</h3><h3><br></h3> <h3></h3> <h3> 羅塞塔石碑之所以列為三大鎮館之寶的首位在于它非凡意義和價值。限于本文的篇幅恕我不能展開介紹,有興趣的網友可以上百度,或參閱本人的埃及行記之四《象形文字、羅塞塔石碑及其他》。(在我的美篇專欄里可以找到)我曾在開羅博物館見識過埃及羅塞塔石碑的復制品,這次能一睹它的真容,感到世界真小,我跟此寶有“緣”。</h3> <h3></h3> <h3> 古希臘巴特農神廟埃爾金大理石雕塑</h3> <h3></h3> <h3> 最后要說的是是“一園” </h3><h3> 海德公園是倫敦市區最大,也是最有名的皇家公園,是倫敦旅游者必逛的經典景點之一。占地160萬平方米,有二百二十多個標準足球場大,什么概念!這樣超大的公園居然位于寸地寸金的倫敦市中心,公園外圍就是倫敦最繁忙的商業地段。</h3> <h3></h3> <h3></h3> <h3> 海德公園是繁華的倫敦城里的一片奢侈的綠地,是倫敦的心肺,它成為倫敦人的共同財富和驕傲。悠閑的人們在這里散步、運動、喂鴿子、曬太陽,從容地享受生活。受到這氛圍的感染,我也在公園的馬路上跑起步來,松一松筋骨,消除一下緊張旅程中的疲勞。</h3> <h3></h3> <h3> 海德公園最有名的應該是著名的“演講角”(Speakers’ Corner),每周日上午,來自世界各地的業余演說家們便會聚集于此,自由地發表演說,除了不準攻擊英國王室和不準對任何個人進行人身攻擊外,你都可以任意發表自己言論,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從19世紀末起,倫敦海德公園就成為英國工人集會和示威游行的地方,每當有大規模的示威游行,參加者便會從英國各地趕到海德公園集合,然后前往市內主要街道游行示威。從那時起,就沒有人因為發表了不中聽的言論而被抓進監獄。海德公園作為英國民主及言論自由的一個象征,是很多外來游客慕名前來的主要原因。</h3> <h3> “五個一”說完了,本文應該結束,可是標題一時想不起,《從“五個一”看倫敦》可以隨手拈來用,但實在是“俗”。突然想起一句歌詞:“迎面吹來涼爽的風”,那是在泰晤士河游船上的真實感受。腦海中跳出一句話,“行走倫敦,感受泰晤士河吹來的英倫風”,就選這個作標題吧。什么是“英倫風”的內涵,其實我也沒有完全想明白,好在英國的旅程才是開端,在接下來的八天里再邊走邊看邊想吧!</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木里|
沙湾县|
双辽市|
都兰县|
玉龙|
贞丰县|
罗定市|
根河市|
伊宁市|
永福县|
铁岭市|
潞西市|
潜山县|
万荣县|
崇阳县|
鄱阳县|
大关县|
尉犁县|
新郑市|
杂多县|
连江县|
静宁县|
太谷县|
东安县|
东乌|
呼玛县|
那坡县|
都兰县|
伽师县|
门源|
绥滨县|
兰溪市|
河南省|
梁河县|
建水县|
彰化市|
建平县|
新源县|
澄城县|
聂拉木县|
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