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春分過后是清明,這時(shí)節(jié),菜園成了花的世界,原本綠意盎然的幾畦白菜已被掐了幾茬菜芯,參差不齊地耷拉著黃斑老葉,幾顆布滿老筋,讓村民留下做種的蘿卜頂著一人多高的菜花寂寥地豎著。黃瓜、辣椒和豇豆還沒播種,實(shí)在是青黃不接的時(shí)候,諳熟節(jié)氣的村民們把目光投向了養(yǎng)育他們的大山。</h3> <h3> 明天包清明粿嘗嘗鮮,頭天晚上作了分工,男的上山挖竹筍,婦女在家磨漿。村子離竹山有三里遠(yuǎn),趕個(gè)大早,系上一個(gè)蔑簍,扛起一把鋤頭出發(fā)。到了竹林,不急著開挖,先巡視一番,多日的春雨滋潤,早有性急的筍子探著深褐色的腦尖頂著一簇牙黃鉆出了山皮。這種筍子在村民眼里只配挖出擺在菜市場售賣或焙成火筍,鮮吃有些柴口,自己食用的春筍叫“黃土芽兒”。黃土芽兒此時(shí)還在土里滋養(yǎng),尚未露頭,偶爾會(huì)有一絲牙黃蟄伏于落葉間,不細(xì)心根本察覺不到。</h3><h3> 深諳此道的村民自有妙招,先從竹葉的顏色上甄別,竹葉蒼翠的只顧著自己吃喝,下面一般鮮有小輩,竹葉枯黃的就如愛心滿滿的母親,裙下兒女成群。選定了竹子,再判竹鞭走向,此舉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竹鞭一般順著竹梢傾斜的方向延伸。在竹鞭方向輕輕拂去落葉,眼尖的就可以看見一道或幾道裂縫,那是地底的竹筍拱破了山皮。沿著裂縫刨開,黃土芽兒就在眼前。</h3> <h3> 一頓飯功夫,篾簍已經(jīng)裝滿,該打道回府了。暫且把篾簍放在一邊,順著水溝走幾步,溝邊多的是嫩黃嫩黃的水蕨,隨便采上一把,再順帶拔上幾根野藠頭,就是一道純天然野蔬。</h3> <h3> 回到家中,洗凈剖出白嫩厚實(shí)的筍肉,黃土芽兒太嫩,幾乎沒什么可切除的,細(xì)細(xì)切成小丁,從廚房解下一條七肥三瘦的臘肉,淘米水洗凈后也切作一樣大小的肉丁,鐵鍋燒熱,煸香蒜泥,葷素兩丁迅速入鍋翻炒出油,撒上一把干辣椒殼,油汪汪、香噴噴清明粿餡齊活。接下來是揉粉,大清早磨好的糯米漿已在瀝水架上控出多余水分,軟硬適中,取出擱入木盆,摻上經(jīng)開水焯過的嫩艾蒿葉細(xì)細(xì)揉搓。揉粉看似簡單,卻是考量主婦廚藝的精細(xì)活。不起眼的白粉在一揉一捏間,力度的把握尤為關(guān)鍵,輕了,粉揉不透,蒸出的粿顏色不純、吃著粘牙,重了,粉揉散了身架,包出的粿容易漏餡,一蒸就塌,力度適中才能揉出不粘手、易成形、韌性足的粉團(tuán)。看粉團(tuán)在木盆內(nèi)由白入綠,從生到潤,一步步變得光滑起來,可以動(dòng)手包粿了。揪下一團(tuán),在手中捏至薄圓餅狀,加入餡料,團(tuán)成壘球大小,擱在早就洗凈剪好的粽葉上,放進(jìn)蒸屜,待一屜擺滿即可上灶。</h3> <h3> 大火蒸十五分鐘,水汽氤氳中臘肉、春筍、糯米和艾葉的混合香彌漫開來,清明粑可以起鍋嘍。掀起鍋蓋,看,一個(gè)個(gè)綠瑩瑩、潤堂堂的清明粿正熱騰騰冒著香氣嘞,那叫一個(gè)軟糯鮮香,還不趕緊嘗一個(gè)。</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良县|
正宁县|
石台县|
镶黄旗|
高密市|
胶南市|
屯留县|
板桥市|
绥滨县|
大竹县|
成安县|
长乐市|
连州市|
涿鹿县|
马鞍山市|
通城县|
太保市|
张家港市|
始兴县|
恭城|
富阳市|
建德市|
靖江市|
会昌县|
永城市|
宜城市|
荔浦县|
夹江县|
文山县|
南木林县|
贡嘎县|
南华县|
大荔县|
益阳市|
南召县|
新巴尔虎左旗|
岳阳县|
五莲县|
诸暨市|
康平县|
文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