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俄國大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因為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h1><h3><br></h3><h1>看了老三屆論壇上老例的那篇《讀書生涯》很有感觸,我也記得云南知青孫偉說起的《小馬倌和大皮靴叔叔》那本書,還有一些蘇聯的兒童文學《鐵木耳和他的小隊》、《鼓手的命運》、《卓婭和蘇拉的故事》等,都是我所喜歡的書籍。所以我想特地寫一篇關于讀書的帖子。</h1><h3><br></h3> <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1、讀書樂</h1><h3></h3><h1> 我小時候十分幸運,課余生活豐富多彩。主要是因為家所在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h1><h1> 從我家出發順著延安路往西走上5分鐘,就是兒童藝術劇場;順著茂名路往北走上十分鐘,就是南京西路上的少兒圖書館,圖書館的東面,石門二路口還有一個少兒書店;上海市少年宮稍微遠一些,離開我家也就是三站路吧。</h1><h3><br></h3><h1> 我最常去的地方還是少兒圖書館。在威海路第三小學讀書時,我就辦了張借書證。記得圖書館外面有一個花園,但我從來沒有在花園里逗留,一進去就直奔大樓。按樓面分,除了有好幾個閱覽室外,還分低年級借書處和高年級借書處。那里面好比是阿里巴巴的山洞,到處是寶藏。</h1><h1> 我如饑似渴,看了許許多多的民間故事、科幻小說、寓言童話等。所以小學三年級開始寫作文,我可以毫不費力地寫上一長段。小學中學時,我的作文經常得到老師的贊賞,應該與廣泛閱讀有著密切關系。</h1><h3><br></h3> <h3></h3> <h1>當時,我喜歡看冰心的散文,還有巴金的《家》、《春》、《秋》,中國長篇小說看了好多,有許多書是父親從單位借來的。<br>我還記得他經常深夜才回來,我和妹妹們早已上床。但我睡不著,等著那心愛的小說書。<br>等爸爸一回來,去洗澡或吃飯的時候,我就偷偷的爬起來,跑到外面房間,在他的包里翻找到那本書。然后趕快跑回來,輕輕地關上房門,開了床頭燈,躺著一口氣看到清晨。<br>記得那時看了《苦斗》、《苦菜花》、《迎春花》、《朝陽花》、《青年近衛軍》、《林海雪原》、《上海的早晨》等等。哈哈,真是愛不釋手,如饑似渴啊。</h1> <h3></h3> <h1>文化大革命時,我閱讀了古今中外的名著。那些世界名著,都是班上的男同學從校圖書館封存的書庫里偷出來的。一本換一本,大家只能排隊看。因為要限時還書,我和小妹抓緊時間輪流看,經常看個通宵。</h1><h1>我們看了法國的巴爾扎克、雨果、莫泊桑,大、小仲馬,俄國的托爾斯泰、屠格涅夫、高爾基,還有英國的狄更斯、印度的泰戈爾等人的作品。</h1><h1>我很喜歡看語言精煉,風趣幽默的書。尤其喜歡看偵探推理類的書。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還有一位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寫的《尼羅河上的慘案》等書。反正看了前面無法猜測到后面的,需要邊看邊分析的,有時開動腦筋也不知道什么會發生什么的,或者看到最后恍然大悟的書,我最喜歡。</h1><h1>(現在的電視劇,故事片我基本不看。</h1><h1>因為大多數情節拖沓,說話啰嗦。好人壞人,一出來就可以知道,看了前面內容,后面情節就可以猜個八九不離十。)</h1><h3><br></h3> <h3></h3> <h1>我去黑龍江時,在箱子底下藏了好多書。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卓雅與舒拉的故事》還有《牛虻》等,其他書籍不敢帶。</h1><h1></h1><h1>文革后期,有一本雜志《世界文學》,我也每期都買。還有《收獲》、《鐘山》、《花城》等雜志我看了好多,現在還收藏了不少舊雜志。</h1><h1>北大荒貧困的物質生活和繁重的勞動我都覺得可以忍受,精神生活的貧乏卻是最難熬的。當時公開出版的文藝書也就是《歐陽海之歌》、《金光大道》等幾本,我只好買好多政治、哲學、歷史類的書籍。記得比較清楚的有范文瀾的《中國通史》、《中國近代史》和周一良的《世界通史》。反正是饑不擇食,隨便什么書都看得津津有味的。幸虧那些年在勞筋骨的同時,也沒有讓大腦歇著,對后來77年高考倒是很有利。</h1> <h3></h3> <h1>文革后期,大約是77年吧,反正我剛回到上海。<br>有一次,突然聽說要公開發行世界名著了。我和妹妹興奮的連夜到南京西路上的新華書店門口排隊。書店在新華電影院對面,那天排隊的人真多,但秩序井然。</h1><h1></h1><h1>我們小時候曾經排隊買魚,排隊買肉,排隊買西瓜等,現在為了買書而排隊,的確很新鮮。</h1><h1>我們排了一整夜,一直等到第二天新華書店開門。我們買到了《基督山恩仇記》、《福爾賽世家》、《一千零一夜》等各一套,還有《克雷洛夫寓言》、《斯巴達克斯》、《簡愛》《傲慢與偏見》《呼嘯山莊》等世界名著。那天我們搶購到好多精神食糧,都是以前看過的書。</h1><h1>現在可以大明大放地看書,不用再躲躲藏藏的,真是好開心。那些書獲得實在不容易,現在我還珍藏著</h1> <h3>上海博物館外景</h3> <h1>我大學畢業后當了中學老師,工作很忙。而且家里上有老,下有下,實在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讀長篇小說。但有時間,我還是會見縫插針看一些《譯林》或《讀者》等雜志。<br>退休以后,因為街道圖書館離家很近,有空就去閱覽室,看看書報雜志很方便。</h1> <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2、電子書</h1><h1>后來我買了個三星大平板,上面有個自帶軟件愛讀掌閱。我每天上去簽到,積攢了許多閱餅,就可以換取電子書籍。</h1><h1></h1><h1>現在大部分暢銷書都不符合我們那代人的要求,一看書名就覺得庸俗不堪,嘩眾取寵,實在不感興趣。但只要仔細尋找,耐心等待,還是有寶可尋的。</h1><h1>我分門別類,保存了世界名著,現代小說,還有一些勵志養生旅游等書籍。<br>我在平板上看了嚴歌苓的《陸犯焉識》,還有許還山女兒許燕吉寫的回憶錄《我是落花生的女兒》等。<br>《我是落花生的女兒》是我在手機上完整看完的第一本書,后來在微信上又看到介紹作者一生經歷,很感動。許燕吉從小生活條件優越,但后來經歷坎坷,曾經被打成右派,最后與一個目不識丁的陜北農民結婚。雖然沒有共同語言和愛好,但他們和平共處,相伴終生。我們不但要看到地上的花,還要注意地下的根。</h1><h1>電子書可以調節字體大小,還可以設置成左右翻頁,象看書一樣很方便。即使看一半退出,下次進去再打開這本書時,不會從頭開始,而是在上次退出的章節。</h1><h1>程序設計員考慮得很周到,蠻有人性化的。</h1> <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3、漂流書</h1><h1>最后想談一下漂流書的事情。去年11月16日,我在上海地鐵十號線座位上發現一本書,是精裝本,挺厚的。當時看到對面一個女孩下車,把手中的書放在座位上,旁邊的阿姨提醒她掉東西了,她搖搖頭就走了。我猜想是屬于漂流書之類的,就過去翻看,是有關電影方面的散文。我翻看了幾篇,到站后把書豎著放在椅子后面的窗框上了。<br>我想這書可能是哪個好心人捐贈給乘客們看的。晚上上網后才知道,那天有個丟書活動,是幾個明星向國外學習,在地鐵上投放了幾千本書,方便大家乘車時閱讀。</h1><h1>出發點不錯,但結果不太理想。最后少數書被人帶走,大部分書被保潔阿姨收掉了。現在地鐵上恢復原樣,乘客們絕大部分還是在埋頭手機。</h1><h1></h1><h1>我清楚地記得那本書封面上有個黃色的醒目標簽,就是“丟書運動”的LOGO。我不喜歡“丟”這個字,還是用漂流書比較合適。</h1><h1>好多年前,我曾經把一本《特蕾莎修女傳》借給初中同學,并且注明是班級漂流書,希望她看完再轉給其他同學。</h1><h1>但最后只有三個同學閱讀過,而且他們都事先事先告知這是我的書,所以最后書又回到我手中,沒有漂流出去。漂流書小實驗也以失敗告終。</h1><h1>只好直接送書。我很喜歡華姿寫的這本《在愛中行走》特蕾莎修女傳,還有一本散文《奉你的名》,各買過好多本,作為禮物送朋友。</h1><h1>另外我還買過許多新書送給農村孩子。</h1> <h1></h1><h1>“閱讀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幸福,是一種境界。如果你有煩惱,請你讀書吧,因為讀書會讓你快樂起來;如果你感到寂寞,請你讀書吧,因為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如果你感到饑餓,請你讀書吧,因為書是精神上的食糧……”</h1><h1><br></h1><h1>最是書香能致遠 腹有詩書氣自華</h1><h3><br></h3><h1>當我們在書的海洋中遨游時會感到真正的快樂,在書中尋覓美的真諦同時去追求心靈的高尚與純潔。</h1><h1><br></h1><h1><br></h1><h1>注:除上海博物館外景是我拍攝,其余圖片均來自網絡。</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门县|
凉山|
色达县|
马山县|
许昌市|
太仆寺旗|
阿克苏市|
蕉岭县|
邯郸市|
莲花县|
宁陕县|
翼城县|
连平县|
苗栗市|
江阴市|
高要市|
温泉县|
喀喇沁旗|
上蔡县|
江川县|
宣化县|
岳西县|
松滋市|
永州市|
祁门县|
如东县|
石台县|
云阳县|
留坝县|
同心县|
综艺|
黄浦区|
长垣县|
黑水县|
轮台县|
天津市|
望都县|
太谷县|
游戏|
策勒县|
象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