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武漢軍區參謀長、顧問鄭志士紀念館</h3><h3>鄭志士的生平簡介</h3><h3> 鄭志士,男,漢族,1919年4月18日生,山東省博山縣(淄博市博山區)北博山鎮朱家莊人。1938年1月參加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6方面軍,后編入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4支隊。同年9月由張澤民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4支隊1中隊戰士,班長,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5軍排政治戰士,1938年7月被組織上選送到"山東抗日軍政干部學校"(即岸堤干校)學習,在校擔任中隊長。11月學習結業,被分配到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4支隊,歷任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4支隊1團1營2連2排排長、1連2排排長、2營6連副連長、5連連長;八路軍山東縱隊1旅2團2營4連連長、2營副營長;山東軍區所轄魯中軍區第2團2營副營長,1943年3月任山東軍區(八路軍第115師與山東軍區合并,組成新的山東軍區)所轄魯中軍區第2團2營營長。1945年3月至8月被組織安排到魯中軍區黨校學習,并擔任中隊長。畢業后被任命為魯中軍區警備3旅8團團長。1945年11月下旬奉命經龍口船運東北,1946年1月任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9旅25團團長。后任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9師25團團長,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9師27團團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40軍120師358團團長。率部參加了本溪保衛戰、四保臨江、攻克四平、奇襲西豐、文家臺殲滅新5軍和遼沈戰役中首攻義縣、奪取錦州、遼西大會戰全殲廖耀湘兵團、平津戰役等一系列著名戰役。1949年2月奉命南下,率部參加了收復駐馬店、確山、明港,解放信陽、武漢等戰斗。1949年6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40軍120師參謀長,參加了解放長沙戰斗,9月參加衡寶戰役,11月初參加廣西戰役。1950年4月參加了海南島戰役。1950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0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溫玉成)第120師參謀長,1952年6月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0軍第120師副師長,1953年2月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0軍第120師師長(政治委員張繼之)。先后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二、三、五次戰役和強渡清川江、攻占頭流山等戰斗,1953年8月1日回國。1955年4月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速成系學習,1957年6月以優異成績畢業,獲優等證書。畢業后即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50軍參謀長,1963年3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50軍副軍長,1964年4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50軍第一副軍長,代行軍長職責。1968年8月至1969年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副參謀長,1969年2月至1971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政治委員,1971年9月至1980年8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參謀長,1980年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顧問。1983年5月離休。大軍區副職。因病醫治無效,于1999年2月10日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勛榮譽章。是中共九大代表。</h3><h3>鄭志士</h3><h3>留 言祭 奠祭 文送 禮發 卡祈 福</h3><h3>(摘自百度)</h3> <h3>父親的老戰友 張海棠(后排左一 老紅軍 開國少將 曾任昆明軍區付司令員)羅春生(后排左二 曾任120師師長抗美援朝犧牲)黃國忠(后排右一老紅軍 曾任遼寧省軍區付司令員)張紀之(前排左一 曾任40軍政委)</h3> <h3>1947年9月30日 父親和母親的新婚照片(父親當時任東北野戰軍三縱九師25團團長 母親任師衛生部野戰所看護班班長)</h3> <h3>1950年我父親任40軍120師參謀長 參加了解放海南島的戰役 戰斗結束后全軍團以上干部在海口秀英港合影紀念 第二排左二是我父親</h3> <h3>1953年我父親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0軍120師師長 參加了抗美援朝全程戰役 1954年回國休假時拍攝的照片 圖中是我大姐 二姐和我哥哥</h3> <h3>120師的前身是于46年1月由山東軍區警3旅及冀熱遼第16軍分區23旅合編而成的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第9旅,46年7月31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第9師,48年1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第9師,同年11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第120師。</h3><h3>〈第120師〉(0950部隊0140部)(轄第358、359、360團)師長張海棠、師長羅春生、劉振華(后),副師長黃國忠,副師長鄭志士,政委張海棠、政治委員張海棠(兼),副政治委員王昕,副政治委員張繼之,副政治委員張繼之,政治部主任張繼之(兼),鄭屏,政治部主任張繼之,政治部副主任李芳。參謀長展明,副參謀長宋憲孔、副參謀長宋憲禮、參謀長鄭志士,</h3><h3>第120師(轄第358、359、360團、炮團)師長劉振華(先)、鄭志士(后),政治委員張繼之,副師長李冠智,參謀長宋憲孔。</h3> <h3>1955年父親回國后參加了南京軍事學院的學習 授大校軍銜后 全班同學的合影照</h3> <h3>父親當年在照片背后寫的同學的名字 </h3> <h3>劉伯承元帥頒發的獎狀</h3> <h3>1957年軍事學院畢業后 父親調到50軍任軍參謀長 1963年任50軍付軍長 該圖為周恩來總理頒發的任命書</h3> <h3>1964年父親任50軍第一付軍長 代行軍長職責 主持軍里的工作 當年正值全軍大比武 葉劍英元帥飛赴丹東檢查指導50軍的軍事訓練工作 </h3> <h3>50軍軍長:曾澤生中將(1902-1973-49.01-68.09)、蔡正國(1909-1953.04-代51.03-53.04)、鄭志士大校(1919-1999-64.04-68.08代)、孫洪道大校(1919-1995-68.11-78.08)、張志禮(1921-78.08-82.10)、康虎振大尉(1930.07-84.03-85.11);</h3><h3>政委:徐文烈(1909-1976-49.01-54.06)、任榮(1917-59.02-60.07)、楊中行少將(1910-1988-60.07-63.02)、鄒衍(63.02-66.12)、曲竟濟少將(1919-2007-66.12-69.02)、鄭志士大校(69.02-71.09)、曲竟濟少將(73.12-77.12)、張立勛(1920-2001-78.08-81.04)、高星耀(81.04-83.05)、高樹春(1929-2007-83.05-85.08);</h3> <h3>1967年3月父親在北京參加軍以上干部會議 會后毛主席接見代表并合影留念 汪東興按排我父親站在毛主席身后合影照像 隨后解放軍正規軍全面介入文革 父親率50軍由遼寧丹東赴四川成都支左 接管了許多文革遭到破壞的單位 為穩定四川的動蕩局面辛勤工作</h3> <h3>1973年父親調到武漢軍區任司令部參謀長 圖右二為楊得志司令員</h3> <h3>前排左二為楊得志司令員</h3> <h3>前排右三為周世忠司令員(1979年)</h3> <h3>1998年8月當年正值武漢抗洪期間 父親因病住院手術的前一天 全家照了最后一張全家福照片</h3> <h3>父親在河南少林寺前的照片 左四為梁光烈(當年是54軍軍長 1973年我父親任武漢軍區參謀長時梁光烈任作戰部一科付科長)左二為張志學(曾任武漢軍區作戰部部長)</h3> <h3>1985年與張萬年的照片(張當年任武漢軍區付司令員 1973年我父親任武漢軍區參謀長時 張萬年任43軍127師師長)</h3> <h3>1985年與曲競濟老戰友的合影照片(曲競濟曾任50軍政委 北京軍區付政委)</h3> <h3>1979年在北京與張玉華將軍合影照片(張玉華將軍曾任武漢軍區付政委)</h3> <h3>與任榮將軍在武漢的合影照片(任榮將軍曾任武漢軍區付政委)</h3> <h3>左一是劉振華將軍 曾任北京軍區政治委員(抗日時期就在一起的老戰友)中間的是劉春將軍 曾任中國駐埃及大使 解放軍炮兵學院付政委</h3> <h3>1979年參加中央黨校學習時的合影照片</h3> <h3>父親親筆寫的黨校學員合影人的名字和位置</h3> <h3>1984年父親回四川探望 在崇州50軍148師師部與部份老部下的合影照片</h3> <h3>1978年朝鮮人民軍功勛藝術家團到武漢軍區訪問 楊得志司令員 王平政委及武漢軍區首長接見了朝鮮人民軍藝術家(第二排左二是我父親)</h3> <h3>1982年美國國防部長布郎到中國武漢訪問 在東湖賓館我父親代表中國軍方參加有關會面會</h3> <h3>軍委楊尚昆付主席來武漢時的合影照片</h3> <h3>趙紫陽總書記來武漢時的合影照片</h3> <h3>胡耀邦同志來武漢時的合影照片</h3> <h3>華主席 葉付主席接見代表的照片</h3> <h3>前排右一為楊得志司令員</h3> <h3>軍委徐向前付主席來武漢時的合影照片</h3> <h3>1998年父親病重住院前寫下的最后一幅書法作品</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日县|
昌黎县|
泸西县|
高唐县|
娄底市|
安阳市|
沙田区|
同仁县|
南城县|
苏尼特右旗|
萝北县|
神木县|
芦溪县|
垫江县|
台南市|
宁波市|
三门峡市|
嘉荫县|
秭归县|
岳池县|
长岭县|
临朐县|
仙桃市|
石狮市|
武宁县|
冀州市|
运城市|
黎城县|
久治县|
库车县|
宾川县|
富民县|
莱芜市|
福建省|
普兰店市|
保亭|
宜宾县|
博白县|
武山县|
安达市|
建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