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品納蘭詞,嘗人間味</h3><div> 何永偉</div><div> 《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柬友》 納蘭容若</div><div>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div><div>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div><div>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div><div>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div><div> 納蘭容若的詞因為來源于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所以,情真意切。大多顯現著一種華貴的悲哀,一種優美的感傷。在他身后,納蘭被譽為“滿清第一詞人”、“第一學人”。王國維稱“納蘭小詞,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見《人間詞話》)由此可見,多情的納蘭容若不僅在滿清時期,尤其是在康熙王朝時的文壇中猶如眾星捧月,而且在整個中國古代文學的長廊里仍然有著他重要的位置。</div><div> 人生恰若“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納蘭由此命名自己的詞集為《飲水詞》。這首《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柬友》,正好出自該本詞集。 在整首詞中,以前面的這兩句“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最為世人稱道,因為不同的人,或者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都能品讀出不同的人生況味。</div><div> 從題目中的“柬友”一詞可以看出,這是一首寫給朋友來寬慰友人的詞。其實,納蘭又何嘗不想以贈送朋友的名義和借助閨中女子之口吻來書寫自己坎坷的人生呢?</div><div> 在這首詞中寫出了多情的納蘭是多么的希望在與皇帝或是朋友和戀人相處的過程中,任憑匆匆歲月如流水,仍然能保持著剛剛認識那會的那一份純真和美好。不論流年如何滄桑了容顏,彼此始終都能做到不離不棄的堅守。</div><div> 人這一輩子究竟要躲過多少個劫難,才能巧妙地走完一生?多情不壽的容若,一生只走過了三十個春秋,在容若剛剛進入三十一歲時,就走完了他短暫而精彩絕倫的人生旅途。而在他猶如曇花一現的生命里卻遭受著病痛,仕途失意,感情屢屢受挫的人生際遇。</div><div> 納蘭容若的父親是康熙王朝里權傾朝野的納蘭明珠,母親是皇親國戚。雖然他出生高貴,身份顯赫。但是無論任何人,在病痛和苦難的命運以及變化無常的生命的面前都顯得那么脆弱和無奈。</div><div> 納蘭一生深受寒疾的困擾,一提到寒疾,就不禁讓我想起了《瑯琊榜》里的梅長蘇;《楚喬傳》中,宇文玥。雖然梅長蘇身邊擁有眾多優秀人才和豐富的資源,但是卻依然對寒疾束手無策。宇文玥武藝超群、威風帥氣,可卻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寒疾!當其寒疾發作時,手無縛雞之力,連自保都成問題!</div><div> 寒疾 ,中醫所說的一類疾病,指因感受寒邪所致的疾病。表現為面色蒼白,畏寒、發熱、頭痛、身痛、嘔吐、脘腹疼痛等。治療 這種疾病,如果以現在的醫療水平來看當然沒有什么問題。而在當時,那絕對是一個醫療難題。對于納蘭容若而言,那是一種寒徹心扉的冷;是錐心蝕骨的痛。此時的容若于他而言,再高貴顯赫的身份,怎么比得上擁有一個健康無虞的身體!</div><div> 納蘭容若是康熙時期有名的少年天才,他有著超乎常人的靈性,又常年浸透在詩書里因此,“才華橫溢”這個詞已經不足以用來形容納蘭了!然而,像納蘭這樣的英才卻十幾年如一日的在康熙皇帝身邊做一個侍衛,做著服侍人的工作。</div><div> 帶刀侍衛可以常伴君王左右,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艷羨的崗位,因為人們都以為近水樓臺先得月。他從一個普通的侍衛一路升遷到一等侍衛,屬于朝廷三品官員。從官階來看應該屬于年輕有為了。可出生高貴,滿腹經綸,胸懷大志的納蘭容若無論如何也不甘心長期只做伺候人的工作。他是多么的希望康熙能夠“如初見”時那樣的賞識他——希望自己能走出皇宮,能夠離開皇帝身邊,離開父親的庇護到外面獨擋一面,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真正屬于自己的事業。</div><div> 驕傲高貴的納蘭,他一直有著自己的生活目標和人生追求。對于納蘭來說, 生命原本有許多種求索,倘若擁有一份淡定從容的心境,頹然也可以明亮,困頓亦可以清醒。用高才求取功名,未必就是一種明智之舉;用雅量容納自然,又何嘗不是人生的一種曠達?</div><div> 既然在官場上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他就不再把希望寄托在仕途上。他能夠如此的曠達灑脫,這跟他顯赫富足的家庭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的。所以在我看來,對于人生而言,不僅生活態度決定人生高度,而且人生高度也能決定著生活的態度。</div><div> 納蘭多情,卻一直遭受著情傷。“花叢冷眼,自惜尋春來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哪見卿。天然絕代,不信相思渾不解。若解相思,定與韓憑共一枝。”在他的詞中一直彌漫著這種相愛卻又無法相守的恨。納蘭的初戀是他的表妹,他的表妹是一位風華絕代的美女,他們原本是青梅竹馬的一對兒,就像是《紅樓夢》里的寶哥哥和林妹妹。他倆早已芳心暗許,已經私訂婚約。但康熙皇帝卻將他的心上人選為妃子。因此,納蘭對父母,對康熙始終都是心存芥蒂。他對表妹的這份感情也終生都不能忘懷。</div><div> 納蘭明珠深深知道,要治療兒子在前一段感情中所受到的傷害,最好的方法莫過于讓他進入新的一段感情生活 。于是他便為兒子找尋到了兩廣總督、兵部尚書的女兒盧氏,此女小丈夫兩歲。她是一個“生而婉孌,性本莊淑”,可見是個溫柔美貌的貴族小姐。無論才貌還是人品,和納蘭都是無以倫比地相配。納蘭也在與愛妻琴瑟共鳴的生活中,把與表妹的那份情感開始慢慢擱淺。但是世間為何太美的東西總是留不住?盧氏在二十一歲時因為難產而香消玉殞。</div><div> 殘忍的現實再一次折斷了納蘭感情的翅膀,讓他痛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無論是情感還是生活,他都已經到了幾乎絕望的地步。此時的我能體會得到納蘭的疼痛,也能理解他的無助與絕望。</div><div> 懷里的人兒冷卻了,又被他捂熱。他是那么迫切的希望能和懷里的這個笑靨如花而眼角卻仍然殘留著幸福但略帶遺憾和不忍心離去的淚痕的愛妻,能夠如初見時那般的共赴一場春光,共賞人生中的春暖花開,能夠一起一直走到鶴發蒼顏。</div><div> 可深情如許的納蘭,始終無法挽留住愛妻欲行的腳步。這正如,云始終無法留住欲行的風;在深情的樹枝無論如何也留不住即將飄零的葉。面對現實中的這些無奈,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愿逝者安息,讓生者堅強……</div><div> 后來容若續過弦也納過妾,可他始終都不能從亡妻的悲傷中走出來 。也許是因為他現任妻子不夠優秀,但是我更愿意相信他是有著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般的堅貞。</div><div> 如果過往終將成為傷痛的回憶,我寧愿自己是一個沒有記憶的少年。忘記往日的恩怨與情仇,不會因春來而欣喜,不會因花落而悲傷。 那內心就會有一份“春來花自開,秋至葉飄零”的淡定與從容。</div><div> 然而,納蘭容若與沈婉的相遇,他對于前妻,并不是選擇了忘記。在與江南名妓沈婉的相處的過程中,他于前妻而言是帶著愧疚的;于自己而言是充滿自責的;于家庭而言是存有不安的。</div><div> 愧疚是因為他與前妻可謂是伉儷情深 ,而現在的他又已再次尋覓到了相知的伴侶;自責是因為他此時選擇了沈婉,責備自己不該這么早就放棄對前妻的堅守;他的不安源于雖然沈宛是才女,但畢竟是一個名滿江南的青樓女子。兩個人的身份一個是空中的云,一個是地上的泥。因此他倆的關系,是不可能得到家庭和上流社會的認同。</div><div> 納蘭容若最終還是把沈婉從江南接到了京城,安置在郊區的一所別苑里。雖然皇帝和父親不贊同他倆生活在一起,但竟然也沒有公然反對過,這是對他們的一種默認。這也許是康熙對臣子的體諒和納蘭明珠對兒子的憐愛吧!</div><div> 從此他們就過上了你儂我儂的生活。 如果說容若和前妻是郎情妾意那么,他與沈婉的相遇就是上天的旨意。他倆不僅才貌雙全,而且志趣相投。兩人不僅善于填詞,而且都精通琴棋書畫。他們雅致的生活,讓許多人羨慕不已。</div><div> 然而,正如魯迅所言“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你看。”,他們的這種只羨鴛鴦不羨仙的生活只過來三年。納蘭容若在他三十歲那年終于走完了充滿悲情色彩而光輝燦爛的一生。</div><div> 人的一生猶如花開花落,花開只需一瞬,花落便是一生!納蘭容若的離開,對于沈婉而言,無異于晴天霹靂;如同大廈已然傾倒。沈婉留下了幾首詞,以《菩薩蠻》:“雁書蝶夢都成杳,云窗月戶人聲悄。記得畫樓東,歸驄系月中。醒來燈未滅,心事和誰說。只有舊衣裳,偷沾淚兩行。”來寄托對一代天驕納蘭容若的惋惜,思念和被迫分離的痛苦之情。</div><div> 納蘭容若就這樣帶著遺憾和榮耀離我們而去了,他的離開留給世間的確實只是背影以及留給后入無窮無盡的惋惜。在此讓我不禁想起了容若問佛:“如何承受生命之輕?”,佛曰:“因果前世早已注定”。只要我們懂得,生命的長短,人生的悲歡與離合皆有定數。我們就不會因生活失意而煩惱;不因得而復失而難過;不因老之將至而悲傷……</div><div> 人生何必如初見, 但求相處兩不厭 。在生活中哪里會有那么多的幸運,可以一直遇到“如初見”的人和事!于朋友,要知道如何適可而止;于愛人,要明白如何憐愛與珍惜;于親人,要懂得如何尊重與感激。如此在生活中縱然不能“如初見”般的美好,也能在相處過程中不互相討厭。</div><div> </div><div> </div><div> </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容城县|
沭阳县|
景谷|
当阳市|
利辛县|
贡觉县|
田林县|
石城县|
遵化市|
涡阳县|
汉中市|
青州市|
手游|
秭归县|
英吉沙县|
二手房|
东安县|
玛纳斯县|
额尔古纳市|
原阳县|
遵化市|
收藏|
永清县|
克山县|
枣阳市|
洪洞县|
民权县|
石首市|
丘北县|
张家口市|
广汉市|
徐水县|
桃源县|
泗洪县|
合肥市|
临朐县|
滁州市|
宝兴县|
诏安县|
合阳县|
甘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