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2017.7.22日上午,有幸隨晉中市工匠文化攝影采風團的老師們,一起采訪拍攝了殘疾葫蘆雕刻匠人李光華。</b></h3> <h3><b> 匠人李光華,1969年出生,山西榆次南合流村人。與普通的匠人不同的是,李光華先天性殘疾,但心靈手巧的他自幼喜歡各種民間技藝,對葫蘆燙畫和蛋殼雕刻技藝情有獨鐘,不斷鉆研。起初李光華在村中獨自經(jīng)營小賣部來維持家用,對燙畫藝術的創(chuàng)作只是愛好,但后來隨著身體殘疾的加重,李光華便將小賣部轉讓,全身心投入到了藝術創(chuàng)作之中,并且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蓋了新屋,照顧了癱瘓多年的老父親和八十歲的老母親。</b></h3> <h3><b>綠油油的葫蘆滕架上掛滿了大大小小的葫蘆</b></h3> <h3><b> 燙刻技藝是以葫蘆與蛋殼為材料通過燙烙、雕刻技藝而展現(xiàn)的藝術創(chuàng)作。其中葫蘆燙畫工藝,是匠人通過高溫電筆在葫蘆上作畫,這是一種民間傳統(tǒng)工藝,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在葫蘆上創(chuàng)作時,不僅需要把握火候、力度,同時更要注意“意在筆先、落筆成形”的要領。葫蘆燙畫不僅具有傳統(tǒng)水墨畫的勾、勒、點、染等技藝手法,還可以根據(jù)葫蘆體型的變化熨出層次感和立體感。李光華的葫蘆烙畫有壽星、李逵、五福臨門、龍鳳等各種吉祥題材和動物題材,技法嫻熟,造型嚴謹。</b></h3> <h3><b> 蛋殼雕刻同樣也是民間流傳已久的傳統(tǒng)技藝,與葫蘆的燙畫方式不同,蛋殼刻畫主要通過浮雕的手法,在脆弱的材質和有限的空間內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和展現(xiàn)。葫蘆燙畫與蛋殼刻畫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給人帶來了古樸典雅的藝術享受,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經(jīng)濟效益。匠人李光華先生在這兩項工藝上鉆研多年,推陳出新,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足以作為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b></h3> <h3><b> 李光華先生從2000年開始從事燙畫工作,他首先將木版和葫蘆等傳統(tǒng)燙畫技術相結合,通過燙,刮,刻,填色,壓花等工藝,將原來色調單一的燙畫技藝推陳出新,做出了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b></h3> <h3><b> 1.葫蘆燙畫技藝的步驟要領:</b></h3><div><b> (1)“葫蘆燙畫首先第一步是葫蘆的培植,葫蘆栽培一般在3到4月播種。”李光華先生談到:“葫蘆燙畫對于葫蘆的型體有特殊的要求,在發(fā)育過程中必須使其受力均勻不得觸碰,不然會影響到葫蘆的形態(tài)。”</b></div><div><br></div> <h3><b> (2)待葫蘆成熟后,第二道工序是葫蘆的晾曬。李光華先生在將成熟的葫蘆采摘之后,在屋內陰涼處用繩子將葫蘆吊掛風干。風干后的葫蘆干燥光滑,李光華先生便根據(jù)葫蘆的類別大小進行規(guī)劃。初期一般會用刻刀或鉛筆進行簡單的勾畫,來作基本線條處理。</b></h3> <h3><b> (3)進行葫蘆的燙畫過程。葫蘆燙畫的顏色一般是黑色和褐色為主,燙畫過程中,手力大小和燙畫筆溫度的掌握并可以輕易調整顏色的深淺高低,在基本色調雖然不變,卻能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美術效果,如同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中墨色的渲染變化,樸素典雅、清晰秀麗,給人產(chǎn)生一種樸素而又華麗的美感。</b></h3> <h3><b> 二、蛋殼雕刻的細致入微</b></h3><div><b><br></b></div><div><b> 經(jīng)過多年的葫蘆藝術創(chuàng)作之后,李光華先生在制作鏤空葫蘆技藝時,開始嘗試改變雕刻的載體,試圖利用不同材質的物體展示藝術的魅力——將年畫、國畫、素描等藝術畫作移植到木板、蛋殼、竹子上,逐漸將燙畫技藝豐富化。其中蛋雕尤為艱難,李光華先生在遭受數(shù)次失敗后終于掌握了雕刻蛋殼的技術,并在鵝蛋、鴨蛋、鴕鳥蛋等繼續(xù)嘗試。蛋殼的雕刻難度極高,但是可以給人視覺上的沖擊感,極具藝術和收藏價值。</b></div> <h3><b> 三、 傳統(tǒng)工藝凸顯工匠精神</b></h3><div><b><br></b></div><div><b> 源自傳統(tǒng)農耕文明的中國燙刻技藝,經(jīng)過李光華先生的傳承發(fā)展,從生活中得到升華,成為璀璨的藝術明珠。在其發(fā)展和突破過程中,李光華先生以精益求精、不棄不餒的工匠精神 ,在刻刀與蛋殼中展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工匠的聰明才智和對于藝術的獨特見解,彰顯了蛋殼與葫蘆的天然光澤和華麗之美,使之發(fā)展為更具藝術價值的中華藝術瑰寶。2008年,李光華先生榮獲“情系殘奧”暨山西省第三屆殘疾人書畫攝影手工藝大賽二等獎,他的蛋雕作品在二O一五年"晉中市第二屆殘疾人優(yōu)秀藝術品展”中獲得三等獎,并被晉中市殘聯(lián)收藏。這是對燙刻技藝獨特價值的肯定,也是對李光華先生個人創(chuàng)作的激勵。我們也希望更多的藝術愛好者能夠了解、關注葫蘆燙畫與蛋雕藝術的傳承發(fā)展,同時也支持李光華先生的作品,為傳統(tǒng)工藝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傳統(tǒng)工匠精神的傳承貢獻一份力量。</b></div> <h3><b>傳承</b></h3> <h3><b>思考</b></h3> <h3><b>精雕</b></h3> <h3><b>細繪</b></h3> <h3><b>興奮</b></h3> <h3><b>刀尖上的功夫</b></h3> <h3><b>謝謝欣賞!</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昌市|
天台县|
油尖旺区|
大关县|
忻州市|
津市市|
沁水县|
佛学|
台南市|
三门县|
德阳市|
东平县|
聊城市|
天全县|
济南市|
桃园市|
青田县|
楚雄市|
汝城县|
东乡|
改则县|
嘉兴市|
祁阳县|
株洲市|
思南县|
孟连|
苍南县|
广昌县|
滨州市|
金昌市|
绥德县|
仁布县|
宝山区|
清水县|
汝南县|
盐津县|
邹平县|
鄂伦春自治旗|
蒙山县|
嵊州市|
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