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兒時的夏天</span></h1><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近日天氣炎熱,閑來無事,跟孩子聊起我的兒時夏天,她覺得很有趣,我就想著把它寫下來,也許這也是生于七八十年代的農村孩子的共同回憶。</p><p class="ql-block"> 那個年代,雖然條件艱苦,但現在細細想想,生活都是無比充實。</p> <p class="ql-block"> 那時的我們從小就學會了吃苦耐勞。 我是生活在典型的傳統大家庭里的孩子,家里的觀念:只要是家里的一份子,就要貢獻自己的力量。那時大家都起得早,我也不好意思睡懶覺,偶爾睡一下也會被叫起。大人出去干活,小孩在家也是有任務的。</p><p class="ql-block"> 那時鄉下沒有自來水,家里喝的水是經明礬處理過的河水,所以隔一天就要用桶把河里的水提上來貯存在大水缸里,暑假里,有時這是我的任務。為了快一點且保持平衡,我會選擇一手一個木桶,即使這樣也要跑個十來趟才能貯滿水缸。十來歲的年紀,我不知道自己哪來的力氣,一手一桶,一路小跑,還能讓桶里的水不濺出來,換作現在的我,想來也不一定能做到!</p> <p class="ql-block"> 有時大人忙,洗衣做飯的任務就也是我的。一家子的衣服洗洗要半天,所以我家通常是自己洗自己的。由于我手上的皮膚對洗衣粉過敏,所以媽媽一般不讓我洗,往往在上班之前趕著把衣服洗好。做飯做菜我倒是都會的,那時做菜沒那么多講究,有油、鹽、醬油、味精、蔥、蒜、姜這幾種基本的調味料,就可以做出蒸的、炒的、煮的香噴噴的各色菜。麻煩的是一個人的時侯,一會兒往灶里加點柴,一會又拿著鏟子去炒幾下。那時候在家里做飯是件相對輕松的事情,所以我自覺不能對不起那份輕松,自然就有了服務意識,把飯菜早早地盛好,等待著大人們回來吃。家里是很有規矩的,大人還沒上桌小孩是不能先吃的。那時候條件差,往往是隔幾天才買次魚或肉,真是感覺好吃到不行,卻也不敢多吃,因為家里人多!往往還很想吃的時候硬生生忍住了,澆點湯汁,味道也是那么鮮美!想想現在的孩子,好多都是大人追著讓多吃點,對比真是鮮明呀!</p> <p class="ql-block"> 到了農忙季節,小孩也是要出去幫忙的。我們這里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那時是種雙季稻的,俗稱“雙搶”,小時候沒細想,現在想來應該是搶收、搶種的意思吧。大概是7月中下旬種第二季,正是天氣炎熱的時候,下午下田的時候,水是燙的,所以那時往往起早貪黑。我家田特別多,有七八畝,但勞動力相對并不多,爺爺奶奶年紀大了,而媽媽是那時難得的上班族,所以十來歲的我在農忙時節比一般孩子要辛苦,我也很懂事,把做飯這件事讓給了爺爺奶奶,每天和大人一樣早出晚歸,割稻、捆稻等都是做過的,也算是家里的主要勞動力。由于手的皮膚嫩,還容易過敏脫皮,所以不能拔秧,只能插秧,于是每天從早到晚都是保持一個姿勢。那時對“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边@首詩是有深刻體會的!有兩件事情至今記憶深刻:一是一天到晚彎著腰,導致腰都直不起來,中午午休只能側著睡,不能平躺,有幾次起來我都走不動路了;二是有一年腰部的皮膚被曬傷,呈焦黑色,后褪了一層皮,至今還留有印記。媽媽很心疼我,即使輪到晚班也不多休息,白天照樣干農活,大家都想早點完工。那時候我對于人多田少的人家是那么羨慕!</p> <p class="ql-block"> 還好高中之后就開始種單季稻了,暑假再也不用出去種田了!而如今的老家已經不種水稻,一年四季都是花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 不過想想真要感謝那段時光,讓我學會了堅持與謙讓,也讓我下定決心要努力學習!</p> <h3> 閑暇時光,卻是另一番景象!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大家各有自己的小奢侈。</h3><div> 陪伴我最多的是收音機,那應該是我家最早的電器,后來才陸續有了錄音機和電視機。收音機有其獨特的優勢,就是人到哪里都可以隨手攜帶。傍晚的時候,各檔節目都是連著的,我會準時守侯在那里?!鞍凫`鳥”、“小喇叭”都是兒童類節目,一個個故事是那么引人入勝,一首首兒歌朗朗上口。接著是廣播連續劇,“刑警803”至今還記得,可以說那時的803于我就相當于現在孩子心中的名偵探柯南,那時候的配音演員喬榛、丁建華、童自榮是最最優秀的。而善田芳的評書是我和爸爸的共同愛好,還記得“白眉大俠”是我們在插秧的時候聽的,我把收音機放在岸上,聽不見了就上岸拿過一點,故事聽著,手中的活也沒停下,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也就不覺得累了!</div><div> </div> <h3> 我也有閱讀時間。比別家小孩幸運的是,那時候我家閣樓有一麻袋舊書,不知道爸爸從哪里弄來的。一到暑假我就把它翻出來,看了一遍又一遍,好像多半是雜志類,現在有印象的有《山海經》,《大眾電影》等,從小看了很多名人故事,在還沒有電視的時候就認識了很多明星,印象最深的是劉曉慶。<br></h3><div> 有聽有讀,無形中讓我有豐富的想象力,小時候我的寫作還是不錯的。</div><div> </div> <p class="ql-block"> 那時候的我們也很會玩,而且都不用花錢。</p><p class="ql-block"> 每天中午,大人們會找個陰涼的地方把席子一鋪就開始午休。小孩可睡不著,就用稻草搓成繩子在竹林盤成一個蜘蛛網狀的床,悠閑地躺在上面,享受一番,無意中會發現搭在竹枝上的鳥窩,調皮的孩子還會爬上去掏幾個鳥蛋。有時正舒服地躺著天馬行空,繩子突然就斷了,免不了小伙伴們的幸災樂禍。</p> <h3> 有時,約上小伙伴一起去捉泥鰍。說也奇怪,那時的我們好像不怕熱,戴上草帽,拿著竹簸箕和水桶就出發了,對于現在晚上才敢出門的我是不敢想象的。找到一條溝渠后,一個小伙伴用簸箕攔住,另一個從另一面趕過來,然后把簸箕收起,每次基本都有收獲。也有意外的時候,泥鰍沒趕到,卻趕到條蛇,這時候往往把簸箕扔得老遠,誰也不肯去拿,半天半天才敢壯著膽子拿起來。個把小時往往就收獲滿滿,然后回竹林開始分泥鰍,為了公平,我們自有方法,每次拿出兩條大小差不多的,輪留挑選?;氐郊?,大人們多半午休已經醒來,便開始殺泥鰍,晚上就可以在場上擺開來,美美地吃一頓了!<br></h3><div> 我有時還會去釣魚打發時間,這在女孩子中是少有的,大概是因為我比較饞。我的水平只能釣釣菜條魚,是用蒼蠅來釣的,獨自一人可以坐半個下午,基本可以釣到一盆,回家自己爆爆當零食,當然也不忘留點晚飯時當小菜。</div> <h3> 午后的時光,若是來一根冰棍,那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那時賣冰棍的是騎著自行車到處跑的,一邊用小木板敲一下,一邊扯著嗓門以特有的節奏喊一下“棒冰要哇”“賣棒冰哩噢”,一旦聽到,小伙伴們立刻問父母要了錢,一個比一個跑得快,一邊跑,一邊嘴里還拖著長長的音喊著“等等”,生怕賣冰棍的走遠了,那景象現在想來還想笑!</h3> <h3> 最開心的莫過于傍晚時分,約上小伙伴去河里游泳了。那時沒有游泳圈,所以有拿著泡沫塑料的,有拿著木腳桶的,也有拿著木板的,當然那是初始階段,后來學會了就不用這些輔助工具了。那時我們游泳沒那么多花式,我只見過“狗爬式”和“騰水片”(就是現在講的“仰泳”),所以我就會這兩樣,從這家石階游到那家石階,游累了,在水面上躺一會兒。在水里的時候,有時也會拿個西瓜,大家拋著玩耍,玩夠了,敲碎直接分著吃,有時也會從石階縫里掏螺絲,從淤泥里用腳勾河蚌...通常在大人們一遍遍地呼喊聲中,小伙伴們才心不甘情不愿地上岸。<br></h3> <h3> 晚上,村里有時會播放露天電影。那時村里的廣場人山人海,看電影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去乘乘涼,聊聊天。我有時會跟父母去,有時會跟小姨去,去得早搬個凳子還可以坐下,去得晚的只能在后面站著,大人還好,小孩只能從人縫里看到一點點,要想看清楚只能騎在大人肩頭,雖然一知半解,可是還是好開心!</h3><div> 小時候,我最喜歡小姨了。小姨是個時髦的人,她最厲害的是什么流行歌曲一學就會,還帶著嗲嗲的味道。我是小姨的跟屁蟲,很小的時候她就教我唱歌,至今還記得《粉紅色的回憶》,夏天夏天悄悄過去,留下小秘密,壓心底、壓心底怎能忘記...</div> <h3> 知了又叫了,那段悠閑自在的快樂時光卻一去不復返了,這樣的時光只屬于那個年代,卻也一直存于心底!</h3> <h3><font color="#808080">聲明:部分圖片來自網絡!</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阳市|
和林格尔县|
阿拉善左旗|
海兴县|
建昌县|
永平县|
六安市|
铜山县|
台北市|
通榆县|
托里县|
绍兴县|
泸西县|
常山县|
东丽区|
华蓥市|
视频|
安西县|
宣武区|
五家渠市|
陇川县|
巢湖市|
象州县|
塘沽区|
漳州市|
安宁市|
虎林市|
方山县|
东乌珠穆沁旗|
南开区|
乳山市|
木里|
沅江市|
府谷县|
奉化市|
呼伦贝尔市|
郁南县|
华池县|
全椒县|
新建县|
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