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堅持用筆記下許多過往,只是我怕歲月流逝的太快,遺忘的美好太多,就像冬天的霜雪很快就沖淡了秋風的涼爽和瓜果的芬芳!就像我已經不記得父母年輕時的模樣!</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兩年,有了很多的時間,大家聚在一起,總會回憶起那些讓人心酸的往事,父親經常說,在他年輕的時候,什么都沒有,現在生活漸漸好起來,可是他的身體卻每況愈下。他說起過去的生活,語氣也是稀松平常,倒是我們這些當兒女的,卻一遍又一遍反復講述那些艱苦辛酸而無比溫馨的回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時候我們家境貧寒,雖然父母點燈熬油,打啼起熬半夜,風里來雨里去,在經濟落后的那個年代,我們依然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他們一方面節衣縮食,辛勤勞作;一方面為瘦弱的我們提心吊膽,心力交瘁,受盡了生活的苦和累!</span></p> <h1> 父親10歲開始念書,聰慧好學,成績優異。14歲輟學之后,他勇敢地承擔起家庭的責任,穿著草鞋步行幾十里路到西方鄉替一戶姓田的人家放牛,白天漫山遍野放牛犁地,拼盡全力干雜活,晚上獨自睡在漆黑的窯洞里,還要定時起夜給黃牛添加草料。那時的窯口有個大洞,經常能聽到外面由遠及近的狼嚎聲,聽到惡狼用爪子撕拉雜草的聲音,他常常嚇得睡不著,扯些雜草塞住洞口,心驚膽戰地熬過了五十多個日日夜夜,換得核桃木板一塊,一擔二斗玉米,解決了全家人的吃飯問題,祖父母欣喜不已!直到六十多年后的今天,父親對主家的飯菜贊不絕口,一輩子感恩主家的恩惠!</h1><p class="ql-block"><br></p> <h1> 1962到1968年父親先后近七年時間在西安鐵路局寶雞分局一處一段二隊工作,參與寶雞紅旗路橋墩等鐵路橋梁的修筑工作。那時他年輕力壯,吃苦耐勞,實干加巧干,多次被評為先進生產者,多次獲得白色背心、茶缸、毛巾等獎品!一次還獎了被面被里,為奶奶制作一床新里新面被子,這是父親那時最為驕傲的事情!在我上大學時,父親把印有獎字的枕巾送給了我,到現在我依然保存著。多年之后,我每每經過勝利橋,萬千感慨與敬意油然而生!父親說起這段經歷,常常說他把青春和熱血獻給國家,國家現在每月補貼12元,總算對自己的付出有了一個交代,對此他感激不已。</h1><h1> </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9年國家精減機構,父親主動請求回鄉務農,曾參與修筑南干渠麥禾營段,在老莊修北三抽水利工程,順利榮升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及勞動骨干!他早出晚歸,勤懇踏實,嚴于律己,深受同事贊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性格開朗的父親熱愛生活,多次參加體育鍛煉,最為擅長的打乒乓球和長跑!工作期間,最為驕傲的是他曾在一天時間“打遍天下無敵手”,贏得了無數的掌聲!這段引以為豪的經歷一直是他青春的最美印記,他講了千遍萬遍永不厭倦,停頓語氣都不變的那種?????????</span></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返鄉的年輕樂觀的父親懷著對新生活的熱望,除參加村里必須的生產勞動之外,曾和同村年長的村民一起經西方鄉步行到石嘴林打工,起早貪黑,幫人犁地種田,興修水利,割小麥,挖玉米,抬石磨,放牧牛羊,農活樣樣拿得起放得下,方圓幾里去了80多個小伙子,父親最為勤快能干,做事能看懂門道,深受主人喜愛!</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為了幫襯家里,他曾多次到西方鄉扛椽子,步行經過廣鼻梁、倒回溝、馬刨泉,路途遙遠,路面狹窄,凹凸不平。白天烈日下辛勤耕耘,晚上摸黑夜行。為了多掙公分,他每晚扛四根,每根120斤,渴了喝點河水,餓了吃口冷鍋盔饃,剛開始扛木頭時,兩腿發軟,腳下不穩,眼冒金星!中途休息時,把木頭放到地勢較低的淺溝里,否則扛上那個龐然大物就無法起身,一直堅持了二十多天。有一段時間,去山里砍柴,為了抄近道,他背著架子車深一腳淺一腳在亂石堆里行走,磨破了鞋子,磨破了腳,想起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不由人淚眼朦朧,可是父親卻從不抱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親的足跡遍及箭括嶺、馬刨泉、倒回溝的角角落落,經受了野獸的威脅和風雨的洗禮,汗水浸透了他的老布衣服、針角細密的老布鞋和足下的土地,期間父親受了多少辛勞和煎熬,只有那空中閃爍的星光和寧靜的大山明白!個中滋味只有父親明白,不曾經歷,絕難想象!</span></p> <h1> 父親一面參與村里勞動,一面自學成才,砌磚筑墻,蓋房搭架,盤炕盤鍋,修筑煙囪,加工座椅,修理農具、發明家具……父親都是行家里手!至今我都無法計算清楚父親幫村民盤了多少鍋灶和土炕,但毫不夸張地說,全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父親辛勞過的痕跡,他爬高沿低,鉆進鉆出,衣服蹭的滿是土和泥,但樂觀的他從不抱怨。他做事賣力投入,追求完美,如果稍有差錯,就會不厭其煩,重新開始。他用自己堅持的工匠精神為鄉鄰帶去了便利、舒適和溫暖,享受了樸實鄉親們準備的粗茶淡飯,父親看著自己的杰作,心滿意足,卻從不計報酬!奶奶去世前,經常滿臉憐惜地讓我勸父親不要再這般辛苦,冬冷夏熱的,不要累壞了!但父親還是樂此不疲,只要人請就從不拒絕,好像有無上的榮耀!</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為了改善我們的居住條件,父親決定蓋新房。他和母親猶如銜泥筑巢的春燕一般,更加忙碌起來,選址,挖地基,準備磚瓦木料,砍藤條編制藤片……我最難以忘懷的是父親在踏制胡基的情景,父親常說:一個胡基五掀土,連踢帶踏二十五(下),父親曾經一天之內提著重重的石硾踏制了600多塊胡基,每塊重十斤,他起來蹲下、蹲下起來,挖土、踏制、抱起、壘好,一遍一遍重復著這艱辛的勞動,至今我依然能夠回憶起父親勞作時急促的喘息、輕輕的呻吟和匆匆忙忙的身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前家里沒有水井,吃水不便,總要到別人家挑水吃,印象中父親腳板寬厚,扁擔挑水腳步輕快,穩穩當當,似乎一會兒就挑滿水缸。有一年的寒冬臘月,父親決定自己打井,白天干活,晚上家人都睡了,他借著昏暗的燈光,不眠不休,用六天時間,用鋤頭、斧頭、鑿子、鐵鍬、鏟子等簡單器具親手打好了一口直徑一尺五,深二十米水井,又裝好了纏36圈井繩的小轆轆,解決了家里的用水問題,現在雖說水井已經不用了,但一看到它,滿腹的心酸涌上心頭!為了修蓋房屋,父母親廢寢忘食,嘔心瀝血,三分大的院子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凝聚著他們的智慧和力量,雖不寬敞華麗,但三間陋室足以溫暖我們終生。</span></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父親82年冬天遭遇了他人生中的一大災難,父親在老家接電時劃破了手指,接觸到了攜帶病毒的黑線鼠,得了出血熱,又被赤腳醫生誤診為感冒治了幾天,父親昏迷不醒,危在旦夕,被二爹和哥哥拉著架子車送到祝家莊醫院時,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而且明確指出,前面已經有九個人醫治無效,他們只能盡力而為!那時哥哥正上高三,就開始輟學在家,一邊照顧我們姊妹幾個的生活,一邊在醫院和母親照顧父親,來回步行十幾里路,翻溝爬坡地辛苦奔波!</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 那是全家最為艱苦的一段時期,哥哥經常給我們焯一大盆白蘿卜,蒸點面沒發旺的饃對付我們的生活。放學了姐姐就煮些沒有熟透的玉米糝子、搟些厚面條給我們吃,有時餓極了,我們就抓起結成冰塊的白蘿卜菜充饑!晚上幼小的姊妹三人蜷縮在熱炕上,伸長脖子,聽著外面的動靜,嚇得睡不著覺!</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天放學回家路上,碰到了從醫院回來的哥哥,哥哥看著腳凍得發紫的我,輕輕地埋怨我怎么不穿襪子!我說找不到,當時哥哥就落淚了!現在想起來,哥哥當時是多么不易,父親生病后,脾氣怪戾,家里錢已花完,外債累累,父親喉嚨干渴,還要吃水果,年輕氣盛好面子的哥哥省吃儉用,拉下面子到處借錢,買來蘋果舍不得吃,父親削掉的蘋果皮就成了哥哥最好的零食!就是這樣,每隔幾天,醫院就發一張病危通知書,惹得全家人淚水漣漣!</span></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那時家里養了一頭騾子,哥哥姐姐們不會喂養,經常就給騾子吃多了,晚上騾子在圈里臥立不安,不停叫喚,非常嚇人!為了幫助騾子消化,哥哥就給騾子身上披上爛棉絮,帶著我們姊妹幾個在村外的大路上走上坡路,來來回回,要走好長時間,我困得邁不開腿了,哥哥就讓我蹲在路中間等他們下來,周圍風吹草動,干枯的玉米桿發出沙沙的聲音,松柏掩映下的黑冢似乎張開血口要把我們吞沒,明亮的月光將我們幾個瘦小的影子縮短又拉長,晃動跳躍如巨無霸,我嚇得不敢停留,只好跟著姐姐哥哥上上下下,有時要到半夜才回家睡下!</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經過醫生們的全力醫治,父親奇跡般的康復,寶雞地區許多醫院都對祝家莊醫生的醫術和父親頑強的意志感嘆不已!父親出院的那天,就要過年了,父母親看到許久未見面的我們姊妹三個,一個比一個高一點,齊刷刷站在面前,淚如雨下,直說我們受苦了!就是這樣艱難的情況下,父母親依然為我們都添置了新衣服,又用外婆給我們的5塊錢過了個幸福年!父親知恩圖報,多年后督促我們打聽當年的主治大夫,說如果沒有醫生就沒有我們今天,只是遺憾的是,等父親完全康復之后,那些醫生返回寶雞或西安,再也沒有音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難得而又短暫的四年學校生活讓父親受益匪淺,較強的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讓他看什么學什么會什么,做什么像什么,村子人曾叫過他天有梯!</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們姊妹四個的算盤,就是勞累了一天的父親利用晚上休息的時間教會的,我常常放學后就纏著父親,他經常會不厭其煩的講給我聽,再手把手教我實踐。父親最拿手的便是四角號碼查字典:“</span>橫一垂二三點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點下有橫變零頭”這個熟悉的口訣至今依然記得!</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秋天晚上,我們剝玉米棒時,父親最擅長的是給我們講一些姜子牙、薛仁貴征西等傳說故事,而且為了讓我們再堅持一會兒,就故意抖包袱,設懸念,聲情并茂,融合夸張和想象,但后來我們實在熬不住了就沉沉睡去,留下孤獨的他們倆不再閑聊,只是手底下的活干的更快了!現在父親也許覺得他老了,就再也不嘮叨了,不再多說話,可我們依然懷念那段快樂的歲月!</span></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為了謀生,父親農閑時間在家里的空房間里搭起來木工室,自己聯系給祝家莊磚瓦廠制作木質機瓦架子,木板、鋸子、墨斗、線繩、三角尺、膠鍋、釘子散落一地,父親穿梭其中,手腳麻利,動作舒展,一下一下地鋸,一刨一刨地銼,一次又一次打量實驗,制作的物件精巧細致,摞得整整齊齊,然后湊足一架子車從京當步行十幾里賣掉換錢,補貼家用!現在,沾滿父親血汗的家具早已殘缺不全,銹跡斑斑,父親老了,也再也沒力氣哪怕是看看他當年的老朋友一眼了!</span></h1><h1> </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讓人覺得佩服又搞笑的事,父親覺得用牛拉著石碾碾麥子窩工麻煩,就自己發明了電碌砫,在開始使用時,電碌砫像發瘋似地在麥場上胡亂奔跑,前來圍觀的村民嚇得四下逃竄,場面一度失控,后來父親幾次改進, 終因不夠安全被勒令停用,但他發明的饸饹機子、為運送重物安裝的滑輪被全村人廣泛使用!</span></p> <h1> 父親聰明能干,村子里無人能比。磨面、粉糠、拉糝子、加工鋸條、彈棉花、鑒別古錢幣、租賃碗筷、收賣碌砫石磨,販賣黃牛、種類紛繁,收入微薄!記得大隊開始在油坊榨油,父親帶人吃住在油坊里,日夜操勞,擺弄那個黑黝黝的粗笨機器,終于學會了榨油,我們經常在飯點用個黑罐子給父親送飯,他總是樂呵呵地給我們介紹榨油的流程,一臉自豪!</h1><h1> </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村子東頭有一處大土壕,磚瓦廠就設在那里,在那棵遮天蔽日的大柿子樹下,我經常能看見父親匆匆忙忙的身影,拉土、拉水、和泥,制磚、壘磚、笘磚,裝磚,燒窯、出磚……最讓我難忘的是父親和泥的情形:他挽起褲腿、光著雙腳在里面拼命踩踏,泥漿光滑黏勁,不一會兒他就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直到將泥混和均勻,有時天黑了,父親的身影依然在朦朧夜色中上下搖晃,周圍已經悄然響起了蟋蟀的叫聲!</span></p> <h1> 父親做事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性格開朗,家里的大小物件如果壞了,他總是自己端詳揣摩,修理得完好如初。上小學時,父親利用停工的時間在家里給我們小學加工桌椅,我常常溜遍所有教室,根據記憶去尋找父親做的課桌,找到了就歡天喜地!在小學四年級時候,我坐的桌子就是父親精心制作的,那時喜歡胳膊肘靠在桌面上,雙手托著腮幫胡思亂想,心里涌起種種甜蜜!</h1><h1> 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父親經常到我們學校修理桌椅,上課時他在學校倉庫里修桌椅,下課就到院子和小孩子們打乒乓球,忙里偷閑,惹得校園里一片沸騰,也許是虛榮心作怪,我只是躲在教室里,偶爾聽同學說那個老頭挺厲害(其實那時父親才四十多歲),把好幾個人都打趴下了,那段時間是爸爸最快樂的時光! </h1><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h1> </h1><p class="ql-block"><br></p> <h1> 父親在生產隊時,農田水利建設中經常幫助村民量方,丈量統計社員們拉土量的多少,以此來評定工分!父親為了多賺工分,經常白天忙生產隊的事,晚上乘著月色,挖槽放土,為母親第二天拉土做準備!有一天深夜,我們睡了一覺醒來,父親還沒有回家,母親很擔心,就帶著我們幾個去找父親,直到走到地里時,聽到哐里哐啷的聲音,才發現父親還佝僂著身子,在地下挖的土槽里狠命的挖土,我們懸著的心才平靜下來!不經其事,不知其難,這樣的事情今天想來不可思議,但當時對父親來說是家常便飯!</h1><p class="ql-block"><br></p> <h1> 村子里,遇到什么難纏的事情,總會邀請父親去商量處理,他說話思路清晰,恰如其分,有理有據,軟硬有度,總會讓對方心服口服,化解矛盾,轉危為安。他培養了終身讀書的好習慣,依然讀些書報,古藥書,抄抄偏方,看看藥品上的說明書,說些熟語歇后語名言穿插的富有哲理的話,成為了我們一輩子的榮耀,也給我們一生帶來了有益的影響。</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長期忘我勞動的急性子父親終于積勞成疾,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最近幾年,父親的身體不如以前,住院的次數也就多了起來,我們姊妹四個也輪換幫他盛飯洗衣洗腳,聽他講那些年的歲月、那些年的故事,從這一點說來,我要感謝上蒼給我們機會,它無形中幫我提供了陪伴父親的時間,讓我有機會有精力不厭其煩地去傾聽父親的心聲,凝視父親飽經風霜的親切的臉龐,聆聽他樸實的教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為了不給我們添負擔,他憑著頑強的意志,拖著孱弱的身軀慢慢鍛煉,得了肺氣腫的走一陣子便會氣喘吁吁,但他始終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 他的堅強讓我們為之動容,令人敬佩。我從中也感受到了生活的動力,的確,父親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住院的日子里,父親樂觀向上的性格也感染者病房的病友們。父親上學時間不長,但他的聰慧有目共睹,他時不時說出“亦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的詩句,講起寓言故事更是形神兼備,還動不動就說老虎蒼蠅一起打,擼起袖子加油干,中美形勢,兩伊戰爭,魯迅的名言,葉挺的自白詩,薛仁貴征西的九牛二虎之力,有的是新聞歷史,有的是道聽途說,我都不知父親哪里來這么多的逸聞異事……</span></p><p class="ql-block"> </p> <h1> 歲月無情, 我們長大了,父母卻已垂垂老矣,他們的身上留下了太多辛勞的痕跡,父親手上的老繭,腿上的瘢痕,變形的腳趾,母親佝僂著的腰背,桌上成堆的藥物,無一不昭示著曾經的執著與進取,無私與頑強,他們用自己的言傳身教為我們樹立了終生學習的榜樣!</h1> <h1> 如果歲月靜好,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我們平凡樸實的父親,和母親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像天下所有父母一樣,為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而現在依然過著簡樸孤獨的生活!歲月易逝,真情難忘,惟愿時光清淺,將他們溫柔以待,敬請上蒼眷顧,讓我們一起共度更遠的幸福!</h1><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准格尔旗|
西林县|
甘洛县|
洪湖市|
都安|
屯昌县|
金平|
全椒县|
易门县|
柳林县|
萍乡市|
岱山县|
咸宁市|
平乐县|
重庆市|
体育|
万源市|
南漳县|
龙口市|
抚州市|
遂溪县|
洛宁县|
政和县|
昌图县|
靖边县|
简阳市|
安吉县|
文安县|
洪江市|
海盐县|
惠水县|
林甸县|
芷江|
湘阴县|
河北省|
拉孜县|
淅川县|
乌拉特中旗|
鄂伦春自治旗|
营口市|
济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