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傳說周文王有100個兒子。中國古人的觀念是生得越多越好,"子孫滿堂""多子多福"被認為是家族興旺的最主要的表現,"周文王生百子"被認為是祥瑞之兆,所以古代有許多"百子圖"流傳至今。</h3> <h1><i>壁塑百子圖</i></h1><h3>瀘州市真如寺,始建于唐(618907),清康熙七年(1668)重修,乾隆五十三年(1788)維修。寺壁塑有"文王百子圖"。現寺已不存,壁塑現收藏在市博物館內。</h3> <h1><i>摩崖百子圖</i></h1><h3>濟南市長清區歸德鎮麒麟村有座山叫虎頭山,山上有一個山洞叫百子洞,洞內兩側石壁上刻有明代摩崖造像,傳說為《文王百子圖》。</h3><h3>虎頭山百子洞石窟造像,雕刻手法古樸,浮雕人物充滿靈性,形象各異,富有生活氣息,應為民間所造。可惜保護不力,損毀嚴重,令人可惜。(祥見本人美篇《尋古虎頭山》)</h3> <h3>繪畫百子圖</h3><h3><br></h3> <h3>宋代蘇漢臣《百子圖》<br></h3><h3>作者蘇漢臣(公元十二世紀),南宋開封(今河南開封市)人,生卒年不詳。曾任宋徽宗畫院待詔,南宋孝宗隆興初年補承信郎。師從畫院待詔劉宗古,工畫人物、仕女、釋道神仙,尤精繪嬰兒嬉戲,亦善民間風俗畫。筆法工整細勁,人物造型富有裝飾風格。"其寫嬰兒,著色鮮潤,體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與言笑者,可謂神矣。"</h3><h3><br></h3> <h3>宋代《百子戲春圖》</h3> <h1>明代楊壽平《百子圖》<br></h1><h1>作者楊壽平,明朝崇禎年代人,擅長畫人物,學承唐寅,筆墨流動爽利.轉筆方勁,線條抑揚起伏.畫風簡逸。此畫,孩童各個栩栩如生,面部表情無一相同,表現了作者極高的繪畫水平和藝術功底,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欣賞藝術價值。</h1><h1><br></h1> <h3>清代朗世寧《百子圖》</h3><h3>作者郎世寧(1688-1766)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生于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成為宮廷畫家,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h3><h3>郎世寧《百子圖》創作于清雍正時期。</h3><h3> </h3><h3><br></h3> <h3>清代冷枚《百子圖》</h3><h3>作者冷枚(約1670-1742年),清初宮廷畫家,字吉臣,別號金門畫史,膠州(今屬山東省)人。師從清初宮廷畫家焦秉貞,擅長畫人物、仕女、山水、花鳥,畫風工整細致,色彩濃厚。康熙后期至乾隆七年間供奉內廷,并受到西洋繪畫的一定影響。</h3> <h1><i>緙絲百子圖</i></h1><h3>明代緙絲藝術瑰寶 《百子圖》,高210厘米,寬170厘米,是一幅大型緙絲作品。遺憾的是,在經歷了400余年的時光更迭后,這幅藝術珍品也受到了較大程度的破壞, 不同的破損區域達50余處</h3><h3>《百子圖》高210厘米,寬170厘米,是一幅大型緙絲作品。畫面上有100位栩栩如生的童子,他們或顰或喜,或博弈撫琴,或玩耍談天,形態各異,生動傳神,中間還輔之葫蘆、牡丹、仙鶴、麒麟等喻意吉祥的吉物珍禽,體現了古代緙絲極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價值。</h3> <h3>年畫百子圖</h3><h3>由于《百子圖》吉祥喜慶,深愛廣大人民的喜愛,所以也成了年畫慣常的題材。</h3> <h1><i><b>剪紙百子圖</b></i></h1><h3> 張長俊,中國剪紙學會會員、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會員、山東省民協研究會會員、寧津民間工藝家協會主席,全國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著名的剪紙藝術家。他以其精湛的技藝,在楊壽平百子圖的其礎上進行二次創作,將其創新為剪紙藝術,與原作有同曲異工之妙,堪稱珠連璧合。欣賞今古兩幅作品,仿佛進行了一次藝術的時空穿越之旅,妙哉妙哉!</h3><h3><br></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謝謝欣賞,再見!</b></span></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族自治县|
泰宁县|
华池县|
九江县|
额尔古纳市|
梅州市|
苏尼特右旗|
西畴县|
桦甸市|
左云县|
翁牛特旗|
当涂县|
禹州市|
南川市|
绿春县|
安顺市|
疏附县|
屏东市|
三江|
定襄县|
枣庄市|
河南省|
凤凰县|
横山县|
内乡县|
永新县|
垣曲县|
六枝特区|
望城县|
丹东市|
镇雄县|
岳西县|
军事|
乐山市|
东平县|
贺兰县|
淮阳县|
抚顺县|
平乐县|
灯塔市|
永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