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前言:這套圖文回顧本該早就完成的,也不知道哪來的這么多事情,一拖再拖,我的2015年中歐四國世界遺產游,居然一晃已經過去兩年了。如今一面在準備和細化再次西行的功課,一面則打開封存了兩年的片子,當時的開心和精彩在眼前油然升起。這也是我退休后,第一次出國旅游玩得如此盡興。當時因還沒學用《美篇》,所以只用九宮格隨拍隨發了些片子,與朋友們共享。如今正好調節一下用腦,把這些片子和當時的所見所聞串起來,既是回顧,也能留下一個完整的東西。</b></h1><h1><b> 整個回顧分上、中、下三集,這個下集主要是回顧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游玩、以及世界著名溫泉小鎮卡羅維瓦利偶遇國際電影節的拍攝經過,這也是我們這次中歐四國世界遺產游的最后一段行程。</b></h1><h1><b> 下圖的拍攝機位就在布拉格老城市政廳的天文鐘塔樓上,因為布拉格是世界上第一個整體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所以我設想拍一張最能反映這個城市整體文化特色的片子,我相信老城廣場是最合適的。</b></h1> <h1><b>布拉格老城廣場建于大約900年前,是布拉格歷史上最知名的廣場,也是所有旅游者必到的地方。在廣場上最受游客歡迎的,是舊市政廳外墻上著名的天文鐘,它不僅每到整點都會報時,而且天文鐘上方的窗戶還能開啟,鐘聲齊鳴之時,12個圣像如走馬燈似地一一在小窗口出現,向人們致意,非常有意思。</b></h1> <h1><b>這是我自己比較喜歡的一張拍攝這個天文鐘的片子。當天我們在老城廣場轉悠,我也一直在動腦筋如何拍好、又能盡量拍出與眾不同角度的天文鐘。因為天實在太熱,外面又實在太曬,我們就在舊市政廳對面的長廊里品嘗街邊餐。要知道,這也是游覽體驗布拉格老城廣場集市風情的一個必玩點:你可以要一大扎冰鎮黑啤,坐在街邊攤的涼棚下,仿佛置身于一個中世紀的建筑博物館。突然間我發現了這樣一個角度,近似于框架式構圖,而且餐館涼棚在太陽下極其透亮,主要背景正好是天文鐘,光影感覺非常好。就是她了。</b></h1> <h1><b>上班時,有機會出國采訪,我也算走過一些歐洲城市。讓我感慨的是,布拉格確實是最美最具特色、內容最豐富看點最多的一個城市,是我最喜歡的歐洲城市。今天的布拉格依然完美地保留著那些歷史痕跡,古老街道的每一個角落,都傳遞著那久遠訊息。布拉格歷史中心于1992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當之無愧。</b></h1> <h1><b>下圖是布拉格最著名最古老最華彩的查理大橋夜景。說句玩笑話,我和夫人是放棄了當晚的一頓團餐,才獲得了一幅如此富麗堂皇的古橋夜景圖。不過拍完夜景后,我倆也沒苦了自己,還是在河邊找了一家不錯的餐館,單獨享受了一次浪漫的燭光晚餐。</b></h1> <h1><b>布拉格城內擁有為數眾多的各個歷史時期、各種風格的建筑,從羅馬式、哥特式建筑、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新藝術運動風格到立體派和超現代主義,應有盡有。這些建筑因給人總體感覺是建筑頂部變化特別豐富,故又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譽。</b></h1><h1><b>計劃中,我特別想拍一張晨霧中逆光下隱隱綽綽的“千塔布拉格”,可惜第二天一早下大雨,等雨停,天已大亮,我只得放棄預想的拍攝。于是就有了下圖這張在查理大橋上拍攝夜景“千塔布拉格”的片子,聊補遺憾。</b></h1><h3><br></h3> <h1><b>老城廣場的中心是揚·胡斯雕像。揚·胡斯是捷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偉大的愛國者、布拉格查理大學(中歐最古老的大學,建于1348年)的首任校長。由于胡斯的主張與羅馬天主教會針鋒相對,因而于1415年7月6日在瑞士的康斯坦茨(今德國境內)被羅馬教皇宗教法庭以觸犯教規、散布異端邪說罪處以火刑。揚·胡斯像于1902年至1915年用13年塑成,于1915年7月6日揚·胡斯被焚五百周年紀念日揭幕。</b></h1> <h1><b>火藥塔是布拉格老城的一座哥特式城門,修建于1475年,是依照查理大橋舊城橋塔為模型而設計建造的,也是布拉格歷史上13座城門中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座。令我驚訝的是,拍下下圖這張片子前,我正好在走向老城的方向,當我偶然回頭時,突然發覺這座原本漆黑的建筑,在地面的反光映照下,居然金光閃閃,熠熠生輝,锃锃亮啊。</b></h1> <h1><b>在布拉格游玩,僅白天是遠遠不夠的,夜晚的布拉格,才是最精美的華彩樂章。其中布拉格查理大橋夜景,就是一處必須觀賞的景點。查理大橋建于1357年,是一座最具藝術價值的大石橋,也是歐洲最長最古老的大橋。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游行的必經之路。大橋有16個橋墩,一頭是布拉格城堡,另一端通向布拉格老城。</b></h1> <h1><b>查理大橋橋上有30尊圣者雕像,都是出自捷克17~18世紀巴洛克藝術大師的杰作,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術館”。雖然現在原件已都保存在博物館內,大部分已換成復制品,但這些雕塑依然讓我流連忘返。</b></h1><h1><b>下圖就是在查理大橋上拍攝的也是我自己比較喜歡的一張片子。這張“初生嬰兒”片子的拍攝時間是下午5點17分,當時還是我夫人提醒,多云的天空突然間出現了耶穌光,于是我就想到找一尊圣人雕像,用小光圈拍攝。先是就近找到了這一尊最高處是初生嬰兒的雕像,我也不知道這是哪位圣人和哪個故事,只是想著先留住耶穌光。構圖方面,以查理大橋為主,同時留住遠處的布拉格城堡,讓大片云彩填空畫面,視覺中心當然在嬰兒和神像之間的星光。使用設備型號:Canon EOS-1D X,</b><b>相機鏡頭:EF24-70mm f/2.8L USM,快門速度:1/200s,光圈值:F20,焦距:24.0 mm,</b></h1><h1><b>感光度:ISO100,曝光補償:0,閃光燈:關,白</b><b>平衡:自動,拍攝模式:手動曝光,測光模式:點測光。拍攝過程:由于仰視角度太大,我只能用手持,況且本來就是想拍剪影,所以用1/200s想來問題不大。從整個畫面構圖來說,重心問題很大,但當時沒有辦法,如果不把遠處的布拉格城堡留在畫面,就很難讓人一眼看出這是在查理大橋面拍攝的畫面。</b></h1> <h1><b>拍了幾張后,我發覺初生嬰兒并不能與當時美妙的“耶穌光”契合。于是我決定重新尋找對象,退后20幾米,找到了另一尊主角高舉十字架的塑像,就是下圖這張。當時我就只找了這兩尊雕塑,總共拍了16張,最后實際就選出了這兩張。說實在,到現在我還搞不清楚那兩尊雕像是哪位圣人,說的是什么故事,后來有老師告訴我說,是弗朗西斯。兩張片子拍攝數據差不多,最大區別在于前一張初生嬰兒的耶穌光更美妙,這一張耶穌光已減弱,而優點在“十字架”,想象中更契合熠熠星光。</b></h1> <h1><b>橋面右側的第八尊圣約翰雕像,據說是查理大橋的守護者。圍欄中間刻著一個金色十字架的位置,就是當年圣約翰從橋上被扔下的地點。拍攝下圖這張照片的當時,我確實等了不少時間。原因有二:一是人太多,很難拍全拍好這個十字架;二是打在十字架上的射燈是不停變化的,所以你舉著相機,既要等候燈光打在十字架上的準確時間,同時又要避開不斷走來走去擋著你鏡頭的游客。我很耐心地等待時機,我等到了幾個小朋友在那里玩耍,關鍵時刻我請夫人幫了把手,這才有了這樣一張自己喜歡的片兒。</b></h1> <h1><b>位于布拉格城堡內的圣維塔大教堂,除了豐富的建筑特色外,也是布拉格城堡王室加冕與辭世后長眠的地方。只可惜因為我們這一路看的教堂實在太多,最終能夠留下深刻印象的東西實在太少。然而有意思的是,就在這樣一個面對審美極度疲勞的當口,我卻拍得了這樣一張自己最喜歡的歐洲教堂內景片子——圣維塔大教堂的圣壇和圣光。</b></h1> <h1><b>這張片子也是在圣維塔大教堂里面拍攝的,彩色玻璃窗畫,</b><b>是布拉格著名畫家穆哈的作品,那時候就有如此高超的玻璃制品技術,</b><b>實在令人嘆為觀止。</b></h1> <h1><b>作為我這個《2015年中歐四國世界遺產游回顧》上集的封面,我也是花了時間和精力才拍到的。在家里我就查閱了谷歌地圖和一些游記,找到了伏爾塔瓦河北岸萊特納公園內的這個拍攝機位,那個叫做哈諾夫小亭(Hanavsky pavilon)的餐廳,據說是一個捷克王子在1891年出資修建。在餐廳前的觀景臺上,可以觀賞到蜿蜒的伏爾塔瓦河正好拐了個近乎直角的彎,因此能看見包括查理大橋在內的五座跨河大橋的絕美景致。前景那個寶石綠大屋頂建筑,是捷克議會和政府機構所在地,其前身為思加卡學院(Strakova akademie)大樓,可以從這個建筑門前的小路攀爬上山。對岸沐浴在金色夕陽下的遠景,即為布拉格老城。為了完成這張計劃中的片子,我和夫人在觀景臺足足等了三個小時,夫人享受著冰鎮飲料,而我則要了一大扎黑啤,我們在山頂靜靜等待夕陽從布拉格城堡身后徐徐落下,給緩緩流淌的伏爾塔瓦河撒上金黃色的余暉。這樣攝影,其實更是一種享受,我喜歡這樣有追求、更能留下美好回憶的旅游。</b></h1> <h1><b>這是從哈諾夫小亭(Hanavs</b><b>ky pavilon)餐廳觀景臺左邊拍下去的畫面,河對岸就是布拉格老城,汰翁教堂的雙塔尖頂清晰可見。西下夕陽的余暉,把河對岸的建筑照的金光燦燦。在這等待光影期間,我們真還遇到了兩對新人在這個觀景臺拍婚紗。</b></h1> <h1><b>在等待光影期間,我們在哈諾夫小亭餐廳前的觀景臺,還真遇到了兩對新人來這里拍婚紗。這張金發美女的片子就是當時在附近拍的,看上去她是陪伴新娘一起來的,比新娘年齡大些,但要比新娘好看多了。</b></h1> <h1><b>在布拉格游玩,讓我最感慨的是,布拉格的美,幾乎沒有任何天然景致,她的美完全就是用建筑來體現。但這種融匯了東西南北各種風格的建筑,卻讓人強烈地感受到絕美古樸的文藝氣息。老城區的許多街道依然保持著中世紀的風貌,狹窄的石子路,古老的煤氣燈,宗教壁畫裝飾的墻壁,讓人在教堂、城堡與修道院的包圍里時時重溫13世紀到15世紀的那段歷史,而且實在百看不厭,真的讓人流連忘返。所以到布拉格玩,我的體會就是一整天的逛街、再逛街,慢慢看,細細品,才能真正體會個中之美,才能把布拉格的美,永記心間。這就是我的布拉格之戀。</b></h1> <h1><b>到布拉格,我們還去了庫特納霍拉這座1996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小鎮。小鎮與布拉格相距僅70多公里,中世紀時因盛產銀礦和鑄造銀幣而富庶一方,故又有“白銀之城”美譽,一度還成為波西米亞國王的居住地。銀礦枯竭以后,小城繁榮不再,但老城的歷史遺跡都完好地保留了下來。如今,吸引游客前往庫特納霍拉參觀游覽主要是小鎮的兩座教堂:賽德萊茲教堂(人骨教堂)和圣芭芭拉大教堂。</b></h1> <h1><b>到人骨教堂參觀,完全是出于好奇心。查資料才知道賽德萊茲教堂原系一貴族修道院。14世紀,歐洲黑死病肆虐,墓地緊缺,人們不得不把以前的尸骨挖出來,埋葬新近去世的人。1870年間,一位叫靈特的當地木刻師將那里挖掘出來的4萬具廢棄枯骨經徹底消毒后,將其排列成各種圖案:枝狀吊燈、十字架、門楣、壁飾等等,并裝修裝飾教堂 ,于是就有了今天著名的觀光地——人骨教堂。人骨教堂因與眾不同而讓我印象深刻。如今自己在人骨教堂,面對累累白骨,先是敬畏生命,然后感悟人生。</b></h1> <h1><b>在去到布拉格之前,我們特意安排了著名溫泉小鎮卡羅維瓦利。原計劃是在這次旅游的最后階段,到溫泉小鎮好好洗個溫泉享受一下,一洗旅途的塵埃和疲勞。可事情往往就是計劃不如變化快。當我們抵達小城時,恰逢國際電影節開幕日,其實卡羅維瓦利原本就是社會主義國家電影節的舉辦地,而且正好也讓我們在開幕式主會場撞到了一群舞蹈藝術家在作最后的彩排。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一系列美女片。</b></h1> <h1><b>下面三張片子都是表演藝術家們在彩排。</b></h1> <h1><b>這張照片是在查理大橋上的偶得。</b></h1> <h1><b>后面兩張都是我自己很喜歡的照片,帥哥是在查理大橋下喝啤酒時偶得的,美女則是典型的南波希米亞風格,可謂光彩照人</b>。</h1> <h1>下圖是我們這次行程的示意圖,用黃色圍框的都是世界遺產,其中包括多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途中顯示的17小時,是在用谷歌作圖時自動形成的,意為1300多公里的路程,開車的大約用時,可惜我不知道如何取消它,所以擱在那里很容易誤解。而這條線路,我們走走停停玩玩,實際上用了10天時間,所以只是個大致的示意圖。</h1> <h1><b>在本文開頭我就講到過,這是我們首次自行組團、自做行程、由旅行社代辦機酒的一次出國旅游,也是我退休后第一次玩得如此盡興的一次出國旅游。這種形式要比純粹的跟團游進了一大步,但也暴露出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團隊人多,給預訂酒店帶來麻煩。尤其在一些世遺小城,要想在中心城區一下子訂到七八間價廉物美房間的可能性很小,這也給體驗和早晚拍攝熱門景點帶來麻煩;另外團隊移動必須用大巴車,這也不利于在一些山區至美景點隨時停車拍照留影。不過通過這樣一次有意義的旅游,也使我積累了經驗,為自己在2016年自駕游西班牙打下基礎。(全文完)</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椒县|
沁阳市|
宝坻区|
澎湖县|
屏边|
仲巴县|
石棉县|
茂名市|
太和县|
大港区|
香河县|
平原县|
浮山县|
长沙县|
峨山|
大兴区|
宜黄县|
宁南县|
山阴县|
古田县|
黑水县|
高尔夫|
凌海市|
建始县|
塔城市|
五大连池市|
灌阳县|
合水县|
宁河县|
柞水县|
都安|
巴彦淖尔市|
策勒县|
灵寿县|
古浪县|
固安县|
永寿县|
石柱|
通江县|
漳浦县|
修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