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57年9月22日,被譽為“金嗓子”的周璇在上海去世,年僅37歲。一代歌后、影后,竟然如此紅顏命薄,讓多少人不禁扼腕痛息。</h3><h3> 今年是周璇逝世60周年,謹以此文紀念這位第一位在銀幕上塑造林黛玉形象的著名演員。</h3> <h3> “金嗓子”周璇,一個標志著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流行歌壇盛景的名字,一位永遠流轉老上海風情與聲色的女子。她一生出演了四十三部電影,演唱了二百多首原創歌曲,并在她主演的三十余部電影中主唱了一百一十四首插曲,其中《四季歌》、《天涯歌女》、《夜上海》和《何日君再來》等,在海內外廣泛流行。可以說,世上凡有華人之處,皆能聽聞周璇之音。在她14歲那一年,上海《大晚報》舉辦了一場“播音歌星競選”,結果前三名得票數為:第一名白虹,9103票;第二名周璇,8876票;第三名汪曼杰,8854票。周璇的排名僅次于出道較早的歌星白虹,有媒體記者在報上撰文贊譽她“歌聲如金笛鳴沁人心”。從此,“金嗓子”成為周璇的響亮名號。</h3> <h3> 而身為一代名伶,周璇的身世和感情世界卻充滿悲苦和謎團,《天涯歌女》這一曲仿佛也是為她人生所作寫照。她自己曾說:“我是一個凄零的女子,我不知道我的誕生之地,不知道我的父母,甚至不知道我的姓氏。6歲以前,我是誰家的女孩子,我不知道,這已經成為永遠不能知道的渺茫之事了。”</h3> <h3> 1920年,周璇出生于江蘇常州一戶姓蘇的人家,學名蘇璞,小名義官。由于家中貧苦不堪,她6歲的時候被送至上海一戶周姓人家寄養,起名周小紅。只是被收養后的日子依舊十分拮據,據周璇自己說,“是過著困苦顛連的生活”。盡管周家的家境并不寬裕,但養母對她卻宛如親生。在她8歲那年,養母堅持送她去寧波同鄉會設立的第八小學讀書。“……我的求學費用以及日常生活所需,都是養母辛勤地勞作得來的。我現在不至于成為文盲,完全是養母的培植,這一點,我是深深感激養母撫育之恩的。”由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周璇同她養母的感情還是非常深厚的,畢竟多年養育之恩甚于一段血脈相連。雖然在后來的人生當中,周璇曾多次想要尋找親生父母,并為此花掉許多費用,但都沒有任何結果。這一份連自己身世亦未可知的折磨,成為周璇心靈上的一道劃痕,歷久彌深,未能縫合,是她精神世界終究無法完整的先天因素。</h3> <h3> 在“困苦顛連”的童年生活里,這個女孩子唯一的快樂就是歌唱。“我自幼愛聽人家唱歌,耳音也好,常常跟著哼,一遍兩遍,三遍四遍就能上口了,在學校里,我唱歌的成績總是第一名。”(引自《我的所以出走》)就這樣整天唱唱哼哼,一次偶然的機會,明月社的資深女社員章錦文發現了周小紅的歌唱才華,便介紹她入團,改藝名周嘯紅。這一年,她12歲,迎來了未來華麗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h3> <h3> 進入歌舞社后,嘯紅不僅勤練歌舞基本功,還跟著聶耳學習識譜。為了提高自己的歌唱技巧,甚至偷偷觀察當時明月社的臺柱演員王人美是如何練習發聲的。她還向來自北京的團員嚴華請教國語發音,糾正自己的上海口音。1932年的新年演出中,她臨時頂替主角表演了歌舞劇《特別快車》,大獲好評。而《特別快車》一曲也被灌制成唱片,這是周璇在明月社出的第一張唱片。</h3> <h3> “一 ? 二八”事變后,明月社排練歌舞劇《野玫瑰》,劇中有一首抗日歌曲《民族之光》,歌中唱道:“往前進,周旋于沙場之上”。嘯紅演唱十分投入,受到現場觀眾的熱烈歡迎。社長黎錦暉就替嘯紅取藝名周旋,后來嚴華建議在“旋”字旁加個斜王旁,成為“璇”字(璇,乃美玉之稱)。-此后,團里的朋友們都親密地稱呼她為“璇子”。</h3> <h3> 1933年初,明月社解散后,年僅14歲的周璇轉入由嚴華組織的新月歌劇社;一年后新月停業,周璇又隨著嚴華,加盟了他新組織的新華歌劇社。在不斷的歌舞實踐中,周璇的表演功力漸趨圓熟,同時也聲名鵲起。友聯、新新、青鳥等電臺常常邀請她去播唱,享有盛名的百代、勝利唱片公司也開始為她灌錄唱片。而在1934年《大晚報》舉辦的“播音歌星競選”中,周璇的得票雖低于白虹,與歌后的稱呼擦肩而過,但“金嗓子”的美譽卻從此伴隨其終生。</h3> <h3> 每每聽周璇的歌,都覺得她的音色很獨特,其實就是她在無數次的錄音中,完成了新唱法的探索,就這個意義而言,她堪稱中國氣聲唱法的鼻祖。周璇就是以這樣的輕柔曼唱先后灌錄了一百九十六張唱片,成為中國近代音樂史上錄制唱片最多的歌星。中國唱片公司的退休職工趙家琪回憶,1957年周璇去世時,工人們三班倒趕制周璇的唱片,每天五千張的銷量足足維持了一個多月。</h3> <h3> 1935年前后,周璇加入了藝華影業公司,開始向電影圈發展,她最先在影片《風云兒女》中出演一個小配角,一年后,明星和藝華兩大影業公司達成一項調兵換將的協議:明星將白楊借給藝華拍攝影片《神秘之花》;藝華將周璇借給明星拍攝影片《馬路天使》。《馬路天使》的劇本是由當時著名電影人袁牧之為周璇量身定做,而男主角是已經頗有人氣的影星趙丹。周璇對片中歌女小紅一角的出色演繹,奠定了她在中國電影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她演唱的兩首影片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更成為其最著名的代表曲目,傳唱至今。</h3> <h3> 自此,周璇成為了當時影壇、歌壇的雙棲領軍人物。從1934年到1946年,周璇共主演了《三星伴月》、《天涯歌女》、《漁家女》等三十二部影片,幾乎每部電影都有幾首由她演唱的動聽插曲。諸多影片中,1943年卜萬蒼執導的《漁家女》、1944年周璇首次與龔秋霞合作的《鸞鳳和鳴》以及1945年拍攝的《鳳凰于飛》,被譽為她最成功的“銀海三部曲”。</h3> <h3> 1945年的3月28、29、30日三天里,周璇在金都大戲院舉辦生平首場獨唱音樂會。有意思的是,白虹此前剛剛在蘭心劇院舉辦了兩場音樂會,而周璇則舉辦三場,并且選擇了音響效果不如蘭心,但是座位更多的金都大戲院。如此看來,相隔十一年后,當年《大晚報》比賽中獲得冠亞軍的兩位小歌手,都已經成長為流行樂壇的“大姐大”級人物,而中國流行樂壇,也在她們的成長過程中,逐步建立。演唱會現場擺滿了恭賀花籃,最引人注目的是《鳳凰于飛》的導演方沛霖送的大花籃,上面用鮮花扎成了“金嗓子”三個字。在這次獨唱音樂會上,周璇演唱了“銀海三部曲”的全部電影插曲。作家白先勇在他的《上海童年》一文中曾這樣記錄:“那時上海灘到處都在播放周璇的歌,家家《月圓花好》,戶戶《鳳凰于飛》。”</h3> <h3> 1938年,周璇與她在明月社的啟蒙老師嚴華喜結連理。這段才子佳人的姻緣,在初期讓從小缺乏父性關愛的周璇感覺甜蜜幸福。然而好景不長,僅維持三年,兩人便宣告離婚。這件事,被當時滬上的媒體炒作得沸沸揚揚。此后,周璇終生未再正式結婚。離異后的周璇曾與上海一家著名綢布商店小開朱懷德交往過相當長一段時間,于1950年生下長子周民。</h3> <h3> 1946年以后,周璇曾三次赴港拍片,共主演了《長相思》、《歌女之歌》、《花外流鶯》等十部影片。《長相思》中的兩首插曲《夜上海》和《花樣的年華》即刻風靡港島,傳唱南洋。上海學者陳子善曾這樣評價:“這首膾炙人口的《夜上海》是大上海的‘音樂風俗畫’,惟妙惟肖地勾畫出燈紅酒綠的都市風光和香醇濃郁的海派風情,從而成為上海的一首‘標志性歌曲’,也是上海的一張‘音樂名片’。”</h3> <h3> 1951年4月,周璇接受大光明影業公司的邀請出演《和平鴿》一片,但誰都沒有想到,此片竟成了她輝煌一生的終結點。影片中的一個驗血情節,勾起她關于“滴血認親”等等隱含心中多年的身世之痛,最終導致其精神分裂癥發作。拍攝中周璇結識了畫家唐棣,于1952年生下次子周偉。因病情持續加重,未見好轉,周璇一直接受住院治療。1957年9月22日,她終因病情加重去世,年僅37歲。</h3> <h3> 周璇是中國第一個在銀幕上塑造《紅樓夢》中林黛玉形象的女演員,在戲中,林黛玉紅消香隕,而在戲外,周璇也紅顏薄命,真的很令人扼腕嘆息。</h3><h3> “花樣的年華,月樣的精神,冰雪樣的聰明。”(《花樣的年華》歌詞)</h3><h3> 這其實說的就是她——天涯歌女,金嗓子周璇。</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留坝县|
成武县|
新兴县|
安宁市|
五峰|
淅川县|
南雄市|
皮山县|
木里|
达孜县|
贵阳市|
博爱县|
右玉县|
安庆市|
新源县|
虎林市|
龙陵县|
武义县|
文山县|
江西省|
萨嘎县|
武胜县|
阜宁县|
威远县|
武定县|
禄劝|
镇远县|
漾濞|
鹿泉市|
新田县|
青铜峡市|
凤冈县|
电白县|
遂宁市|
大城县|
福鼎市|
潞西市|
河源市|
梅州市|
聊城市|
五大连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