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放假啦!武漢深度游的第一站我選在了漢陽高龍博古城——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園。它位于漢陽江堤中路。</h3> <h3> 周日,下著小雨,原本沖著漢繡博物館來的,竟然周末閉門謝放假啦!</h3> <h3> 好心的小伙子把我們邊上的引進了百工坊。不算太大的院子里面,冷冷清清的,只有幾家店開著。我們順便進了兩家漢繡店參觀。這是某店家的鎮(zhèn)館之寶,據(jù)說標價15萬。</h3> <h3>書法店</h3> <h3>劉泥巴,人稱“湖北民間工藝第一人”。因為店主劉先生小時酷愛玩泥巴,外號“劉泥巴”。其實是一家剪紙店。</h3> <h3> 用普通黑板紙做的昆蟲,涂上油漆后栩栩如生。</h3> <h3>鎮(zhèn)館之寶!頭部是手撕紙,尾部是刻紙。</h3> <h3> 這幅作品除了剪紙以外,邊上還采用金線盤絲工藝。</h3> <h3> 郵票大小的四個大熊貓,是手撕而成,沒想到吧?</h3> <h3>烤紙工藝</h3> <h3>“漢陽劉泥巴”給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劉泥巴號稱湖北民間工藝第一人。他精通園木縮微、微雕、剪紙、書法、花燈等工藝并加以融會貫通,其作品遠銷國外二十多個國家。</h3> <h3>園木縮微,滴水不漏</h3> <h3> 據(jù)說漢繡博物館九成以上的產(chǎn)品都出自這家工作室。</h3> <h3> 這是網(wǎng)上下載的圖!其實任先生已經(jīng)83歲了,據(jù)說現(xiàn)在還在設(shè)計圖樣,只是我們進去的時候,看見他老人家明顯體力不支啦。他的徒弟向我詳細介紹了漢繡的有關(guān)知識。 店里不讓拍照。</h3> <h3> 逛完博古城,轉(zhuǎn)戰(zhàn)漢陽麒麟路,這家牛雜面超贊!</h3> <h3> 170710今天在街上,路過一個腳手架搭起的長廊時,迎面遇到了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婦人,兩手都拎著裝滿舊飲料瓶大塑料袋。黃色袋子上寫著“大小姐”三個字,看了,我禁不住啞然失笑。等我掏出手機,兩人已擦肩而過。我轉(zhuǎn)過頭來,拍下了這張照片,看過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一個本該頤享天年的老人,如果不是生活的重壓,誰會有這樣的舉動?</h3> <h3> 170710圣三一堂是美國圣公會于十九世紀初在中國的唯一的一座中西合璧式教堂 。</h3> <h3> 它位于武昌解放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司門口大街上。作為一個老土著,無數(shù)次走過這條大街,可是當看見它時,還是十分驚訝。據(jù)工作人員說,以前它被民居包圍著,拆除了前面的建筑,我們才得以看到它的真實面目。現(xiàn)在保留的也就這么一小部分啦,并且改為了商場。</h3> <h3> 170710漢陽蓮花湖公園,我做到“兩過家門而不入”,實在是因為不能忍受它身處長江邊龜山電視塔下,而落的個如此落寞。想當年,蓮花湖公園的水上樂園,是何等的輝煌,每每從大橋上坐車路過,我都忍不住要多看她幾眼。現(xiàn)在完全成了一堆廢鐵。祈禱它能涅磐重生!</h3> <h3> 170710相比較漢口江灘的雍容、武昌江灘的高冷,漢陽江灘無疑是最親民的!綠道上,游客如織;運動場上,激戰(zhàn)正酣。長江的水漲了不少,見過大場面的江城人,有的在釣魚,有的在戲水。這位七歲的小男孩,左手還打著石膏,右手揮毫,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和年齡。好一幅祥和的貧民消夏圖。</h3> <h3> 170710 越走越近,越來越清晰,站在大橋的下面,默默地感受那份厚重和“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暢快,滿心歡喜。</h3> <h3> 鸚鵡洲橋文化廣場</h3> <h3> 170718武昌起義街(俗稱回民街),以前是城外的牛羊肉屠宰販賣集散地。街頭有幾家賣牛肉 的攤點(圖二來自網(wǎng)上)和清真寺才讓人把它和回民街接上關(guān)系。</h3> <h3> 清真寺我進去了,看到的也就是兩塊碑,沒搞清是么回事,網(wǎng)上查了也沒有。據(jù)說這一座清真寺,周邊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會在每周五(主麻日)下午聚集于此做禮拜。還有一些非洲的穆斯林也在這里做禮拜。除去熱鬧的禮拜日和伊斯蘭教的重大節(jié)日外,清真寺是安靜的。平日多是回民小學(xué)的學(xué)生上學(xué)放學(xué),買牛羊肉的街坊來來往往。</h3> <h3> 170722得勝橋沒有橋,只有街。整條街長不過800米,寬不過6米,北起中山路,南至中華路與糧道街交叉口,這條老街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得勝橋的“得勝”二字取自武勝門。歷史上武勝門是武昌城北唯一的門,而得勝橋就是武昌城內(nèi)通過這唯一北門的唯一街道。。原來此街的地勢是南高北低,特別是北段穿行于鳳凰山與螃蟹岬兩山交會處的谷地,每當夏秋汛期,常被漬水包圍,人們便在道旁修明溝,路下筑涵洞,還在北端城墻基部建“太平閘”以排水患,民間便有了“三步兩座橋,走橋不見橋”之說,故街以橋稱。</h3> <h3> 當時的得勝橋也是商賈云集之地,曾經(jīng)是武昌北城歷史上最繁華的地方。走在這條小街上,她的一磚一瓦都向你無言的地訴說它她的歷史和曾經(jīng)的輝煌。現(xiàn)如今的得勝橋,商鋪林立,早上地攤云集,叫買聲,討價還價聲不絕于耳。好一幅武漢底層市井生活圖。離它幾十米的地方就是曇華林。你當你的小資,我做我的窮酸,互不相擾,怡然自得。圖上所指的這一塊兒,即將因為修建地鐵而拆遷,我真擔(dān)心,不久的將來,得勝橋這個地名也將從地圖上消失。</h3> <h3> 170722曇華林是每一個武漢“文藝青年”必游之處,我也不能免俗,來過多次。對這個地方,我只能以這既熟悉又陌生來形容。從德勝橋一拐進曇華林就看到了這個大紅色的店鋪。門前郵桶上的娃娃,讓我想起那個誰,是什么觸動了你內(nèi)心最柔軟的那一部分,曾和她親昵合影?祝福你!我們同學(xué)中最早升級當外公[強];崇真堂,是1864年由英國傳教士楊格非領(lǐng)導(dǎo)建設(shè)的。我好奇的地坐了進去,與一位年輕的女傳教士有了簡單的交流:她說,以馬內(nèi)利的意思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我還跟著這群老年朋友們,一起學(xué)唱了贊美詩;大水的店,斑馬是怕熱嗎,也躲到了陰涼處。那句著名的漢罵,沒了蹤影;有些日子沒來了,曇華林,還是給了我好些驚喜,“翟雅各”作為藝術(shù)設(shè)術(shù)客廳開張迎客了;“泛悅匯”更是讓人耳目一新。不變的是翁守謙故居門上的那兩對獅子頭門環(huán),笑迎八方來客,坐看云卷云舒。</h3> <h3> 170724水果湖兒童公園,是小時候奇奇、陽陽、棒子他們最熟悉和最喜愛不過的地方。木馬,依舊在旋轉(zhuǎn),轉(zhuǎn)走的是歲月,轉(zhuǎn)不走的是甜蜜的記憶。一墻之隔的廣場,正確的名稱是“武昌人口文化園”。空地上,翩翩起舞的阿姨們,用她們的行動在詮釋尼采說的“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愛、家庭、幸福,人類永恒的主題。</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塔县|
兴化市|
通榆县|
邻水|
新津县|
逊克县|
于田县|
漳浦县|
柳林县|
理塘县|
金秀|
霍山县|
苏尼特右旗|
南川市|
舒兰市|
郑州市|
嘉祥县|
丹凤县|
宣化县|
阳春市|
海盐县|
奈曼旗|
公安县|
大新县|
南岸区|
清徐县|
古交市|
宁海县|
康乐县|
南京市|
团风县|
延长县|
寻甸|
通化市|
金坛市|
怀来县|
石阡县|
隆德县|
乐陵市|
双牌县|
石家庄市|